俾斯麦号的最后九天1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1
浴血地中海——二战“基座”行动详史(下)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6年第24期8月12日:继续挣扎“阿散蒂”号和“佩恩”号驱逐舰为了隐蔽船队的行踪,于是施放了大量烟雾,但仍然无法有效阻止敌军高强度的空中打击。
商船“希望帝国”号被一枚鱼雷和两枚炸弹击中。
接下来,厄运又轮到了“布里斯班之星”号货船,它被德军HE-111轰炸机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舰艏。
其船长里雷意识到他麾下的商船不能保持步伐以跟上船队了,于是下令向南航行,沿着突尼斯的海岸独自朝马耳他岛前进。
紧接着,搭载弹药的“弗格森家族”号商船被一枚航空鱼雷命中,船上一艘载着40名船员的救生艇于次日上午到达了隶属于突尼斯的曾卜拉岛,上面的人员被维希法国政府拘留,其它的幸存者乘着救生筏被意军潜艇“布朗佐”号、意大利和德国的飞机救起。
37架JU-88式轰炸机从西西里岛起飞,其于9时30分在卡尼岩礁附近分散攻击了“丢卡利翁”号商船(此时由“布拉汉姆”驱逐舰护航),一枚哑弹击穿了这艘货轮的甲板,另外两枚炸弹在舷侧爆炸了,使得“丢卡利翁”号丧失动力并停在了海面上。
该舰一些惊慌失措的水手放下了救生艇,但被勇敢的船长勒令返回岗位。
“肯尼亚”号轻巡洋舰上的指挥官描述道,当时的船队正遭受着“混乱”的进攻。
然而,虽然舰队处于混乱的状态,但其中的每艘船只还是以正确的方向航行着。
大多数船只安全到达克利比亚周围海域,尽管有一些在清晨受损。
大约在9时,意大利潜艇“阿拉吉”号宣称它击沉了“希望帝国”号商船(后被友军的“佩恩”号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命中沉没),并击伤了“肯尼亚”号轻巡洋舰(被一枚鱼雷命中舰艏)。
实际上,有两艘货船于同一时刻沉没,当时“肯尼亚”号正在转向以躲避一枚鱼雷。
意军的另一艘潜艇,即“布朗佐”号,报告其击沉了“丢卡利翁”号商船(实际上是被航空鱼雷摧毁)。
“尼日利亚”号及其它受损船只折返直布罗陀港,途中由“威尔顿”号和“比斯特”号驱逐舰护航。
意大利的其它潜艇,包括“艾莫”号、“阿沃利奥”号、“丹多罗”号,则被英军投放的深水炸弹所驱散。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8日)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的长河,探寻10月28日这一天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了解这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特殊日子。
1. 312年: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桂利奥·马克斯·维克托率领下,于此时伏尔加河畔为争夺罗马皇位发起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获胜,成功成为罗马帝国的独一帝主。
他的统治给罗马社会带来了深远的改变,推动了宗教自由、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末期的转型。
2. 1864年:美国第一艘装甲蒸汽舰“单桅纵帆船”齐默尔曼号在华盛顿特区港口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标志着美国海军装甲舰艇的起步。
此事件意味着美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为后来美国海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3. 1958年:巴西数学家尼古拉斯·布恩斯特曼发表了他的重要学术成果“布恩斯特曼幻灯片”,这一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对于后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布恩斯特曼幻灯片为符号逻辑与形式系统之间建立了桥梁,为计算机的逻辑设计和编程语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4. 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女性外交官陈毅之女陈楚生在美国波士顿剑桥市肯尼迪医院诞生。
陈楚生后来成为中国当代制片人、导演、编剧,并且在文化艺术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以她的独特视角,创作出一系列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5. 2007年:美国股票市场发生重大的“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被广泛认为是自1987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股市崩盘。
这次股市暴跌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天都记录着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10月28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们理解历史、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
让我们一同珍视这个特殊的日子,继续学习和传承历史的智慧。
本书所叙述的,是一个发挥精湛的专业技能、孤注一掷、拼死搏击的故事,也是一个在海洋这张蓝色的赌桌上以人们的生命为赌注进行的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故事。
这里,描述了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追击战;描述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战斗。
战斗中,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同样赢得了很大的荣誉。
神奇的好运气,抵消了那些无法预料的厄运。
追击战持续了六天,这是冷酷无情、穷追猛打的六天,是波涛汹涌、云幕低垂的六天。
六天里,在这出悲剧发生的地方,甚至从未闪耀过一丝阳光,只有怒吼的狂风、溅着飞沫的巨浪和刺骨的严寒始终伴随着这出悲剧中的角色。
上述一切,是在世界史上出现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时,英国处境十分孤立,几乎被邪恶而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敌人包围着。
它缺少朋友,形单影只,然而毫不畏惧,始终警惕地保卫着自己,尽管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报纸,正以大字标题连篇累牍地报道昨天发生的种种灾难,预测着明天可能到来的不幸。
“英国的最后盟国被征服,希腊遭蹂躏。
”这是报纸的一则大字标题;“克里特遭到猛烈的进攻。
”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诸如此类的大字标题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捷克斯洛伐克沦亡”,“英国在北非全线败退”,“隆美尔在挺进”,“希特“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取得巨大成功”,“‘沙恩霍斯特’勒下一步将入侵西班牙吗?”,号和‘格奈森诺’号正在布雷斯特伺机而动”,“闪击战再次动摇了英国”,……。
日报上刊载的一幅幅连载地图,不断地显示出标志着被纳粹征服的黑色污渍是怎样越过一国边界,又扩展到另一国边界的。
在此时刻,当大不列颠的资源已近枯竭,求生的意志正经受最大考验的时候,德国准备对它的生命线实施再一次打击。
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译者注:“俾斯麦”号,是当时法西斯德国建造的战列舰。
排水量约45,000吨,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火炮,16门105毫米双管高射炮,另有轻型高射炮28门。
编制人数:2,000余人。
]在波罗的海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正在格丁尼亚港作出海准备。
俾斯麦歼灭战攻略简介在二战期间,德国的俾斯麦战舰是当时最具威胁性的舰艇之一。
俾斯麦战舰的战术技巧和装备使其成为盟军的重要目标。
战略上,俾斯麦战舰在大西洋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然而,俾斯麦战舰的威胁使得盟军决定展开一次以其为目标的大规模攻击,以保护大西洋航线。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攻略,从而有可能歼灭俾斯麦战舰。
1. 侦查和情报收集在开始制定俾斯麦歼灭战攻略之前,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俾斯麦战舰的位置、航线和防御措施。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侦查和情报收集工作。
•招募一支高效的侦查船队,并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舰艇和侦查设备。
•利用现有的情报网络和间谍,收集关于俾斯麦战舰的详细情报。
•分析俾斯麦战舰的行动模式和航线,从而确定我们的攻击窗口。
2. 策划突袭一旦我们收集到足够的情报,就可以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俾斯麦战舰是一艘强大的战舰,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聪明的策略来确保成功。
•制定多个攻击方案,以应对不同的情况和抵御俾斯麦战舰的防御措施。
•确定攻击的时间和地点,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优势。
•确保我们拥有足够的火力和舰队来对抗俾斯麦战舰。
3. 兵力和装备准备在准备进攻前,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兵力和装备能够胜任这次任务。
•组建一个强大的舰队,包括不同类型的舰艇,如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等。
•确保我们的装备和武器具备足够的威力,能够对抗俾斯麦战舰的强大火力和装备。
•提供良好的训练和准备,确保我们的兵力和装备在进攻时能够发挥最佳效果。
4. 攻击计划执行一旦准备就绪,我们可以开始执行我们的攻击计划。
•利用我们的情报和侦查信息,锁定俾斯麦战舰的位置。
•发起突袭,利用空中和水中的力量对俾斯麦战舰进行全方位攻击。
•统一指挥和协调,确保我们的舰队能够有效地进行打击,避免漏网之鱼。
5. 战后处理一旦攻击结束,我们需要及时进行战后处理工作。
•对攻击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攻击的成功和改进的空间。
•处理俾斯麦战舰的残骸,以避免其成为其他敌人的资源。
德国战舰俾斯麦的沉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舰俾斯麦是一艘备受瞩目的重要军舰。
然而,它在1941年5月的一次海战中沉没,成为了该时期最具象征性的事件之一。
本文将探讨该事件的背景、俾斯麦的设计与建造、以及沉没的原因。
一、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致力于扩大其海军力量,以保护其大西洋航线并在欧洲各个海域展示其实力。
俾斯麦战舰作为德国海军的一部分,被视为其强大军事力量的象征。
然而,其建造过程并不顺利,并在战争的早期遭遇了一系列问题。
二、俾斯麦的设计与建造俾斯麦是一艘巨大的战列舰,总长度823英尺,拥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系统。
它的设计目标是能够与任何敌对舰队抗衡,并确保德国海军的统治地位。
然而,由于二战之初德国工业生产力的限制,俾斯麦的建造过程一度受到严重延误。
三、沉没的原因俾斯麦的沉没发生在1941年的一次海战中,这场海战被称为丹麦海峡海战。
在这场战斗中,俾斯麦与英国舰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最终导致了他的沉没。
有几个因素可以解释俾斯麦沉没的原因。
首先,俾斯麦受到了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严重打击。
英军的海军力量在数量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德国,他们有更多的舰艇及背后的资源支持。
在丹麦海峡海战中,英国方面出动了大量的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从空中对俾斯麦展开了猛烈的轰炸。
其次,俾斯麦的火力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尽管俾斯麦在设计上具有强大的火炮,但在这次海战中,其火炮的射程和精确度受到了限制,因为英国舰队采取了有效的遮挡和躲避策略。
最后,俾斯麦的防护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尽管俾斯麦的装甲厚度很大,但在与英国舰队的交战中,其装甲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特别是俾斯麦的舰桥和机房遭到重创,导致了其指挥能力的丧失和舰船的失控。
总体而言,俾斯麦的沉没是由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英国舰队的优势、火力系统的限制和防护系统的破坏共同导致了这艘被视为不可战胜的战舰的覆灭。
结论德国战舰俾斯麦的沉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象征着德国军事力量的瓦解,也标志着英国海军的优势。
世界五大著名沉船之俾斯麦号展开全文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
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
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德国主力战舰卑斯麦号满载货物时排水量可达五万公吨,最高时速为30里/小时,装载了数台大炮的俾斯麦号被看作是德国海军的骄傲。
她被邱吉尔形容为“一艘了不起的船只,海军舰队的杰出之作”,从船顶到船底共有17层楼高,长度相当于三个足球场。
然而,这艘德国战舰的首次出航就成了短命之旅。
1941年5月,在大西洋上持续了八天的追逐之后,俾斯麦号在最为激烈的一场海战中受到了英国海军的攻击。
俾斯麦号被敌人强大的炮火击中,倾覆并搁靠在一座陡峭的海底山脉上。
俾斯麦号上的2,200人(平均年龄为21岁)中只有115人倖存。
俾斯麦号1989年,罗伯特博士和他的科考队在仔细搜索了大约200平方英里的区域之后,终于发现了俾斯麦号的残骸。
沉船遗址位于爱尔兰的科克(Cork)以南大约380英里,大西洋底15,000英尺左右的地方。
尽管在海战中英国军队强烈的炮火和鱼雷对船体造成了很大的损毁,船只的沉没也对其造成了明显的破坏,令人吃惊的是,沉船的残骸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状态。
停泊中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自从得到沉船公墓的法定拥有者——德国政府的允许之后,人们先后对俾斯麦号进行了一些探险。
这些人中包括俾斯麦号的幸存者海因里希·库特 (Heinrich Kunht)和海茵茨·斯蒂(Heinz Steeg),以及美国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舰亡旗在!世界海军自沉战在世界海战史上,因迫于种种困境,而将自己的军舰全部沉入海底的历史悲剧屡见不鲜!对于海军而言,亲手凿沉自己心爱的战舰,无异于手诛爱子!但在国家面临覆亡的危机时,真正的海军军人们往往还是会选择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惨烈方式来进行最后的抗争!本文记录了世界海战史上几次比较著名的海军自沉战例,在本文开篇前,首先向所有自沉行动中做出巨大牺牲的各国海军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1、宁死不降!黑海舰队的悲壮沉沦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成立。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遭到了国内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1918年3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黑海舰队所在地克里米亚半岛,3月,德军占领敖德萨、尼古拉耶夫,4月占领赫尔松、彼列科普,到4月25日,德军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以外所有克里木半岛上城市。
在此形势下,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包括14艘驱逐舰在内的部分舰艇在4月29日冲出封锁线,驶往新罗西斯克。
4.30日晚,又有战列舰2、驱逐舰3、潜艇数艘等准备启航,但遭到德军控制的北面高地炮火阻击,仅2艘战列舰冲出港口,驱逐舰“愤怒”号被击中后靠岸抢滩,“珍藏”号自沉港内,其余舰艇返回泊位。
到5月上旬,到达新罗西斯克的黑海舰队战舰合计有2艘战列舰、1艘辅助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其他舰艇约40艘,但港内无充足港口设施,缺乏淡水和燃料,得不到检修,困难重重。
1918年5月28日,为了不让舰艇落入德军之手,列宁密令黑海舰队沉毁所有舰艇,同时尽可能将舰队官兵从保卫圈中带回,以求舰亡人在。
黑海舰队内随即发生激烈争论,部分官兵表示要与德军决一死战!6月11日,德军向黑海舰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舰队必须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否则将进攻新罗西斯克。
为保存海军官兵,黑海舰队向最高苏维埃发电——服从命令!列宁亲自签署了命令黑海舰队自沉的命令!1918年6月18日,黑海舰队将新罗西斯克所有舰船驶往港口出口处,各舰均悬挂“宁死不降”信号旗,所有官兵在码头列队,由驱逐舰“刻赤”号向各舰依次发射鱼雷,将1艘战列舰和8艘驱逐舰相继击沉!“刻赤”号舰长随即将舰上水兵送上岸后引爆了舰上弹药库,与心爱的战舰一起魂归大海!至此,黑海舰队不复存在!1935年,苏维埃政府宣布重建红旗黑海舰队!2、代号“彩虹”:为了德意志的尊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海军竞赛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以倾国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造出了一支世界上规模第二的远洋海军——“大洋舰队”,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实力和严谨的作风,德国人不但拥有了一流的战舰,更训练出了素质还在英国之上的水兵!在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中,德国以损失1艘老式战列舰、1艘战列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其他4艘舰艇受到重创,共损失61180吨,伤亡3058人德代价,击沉英国3艘主力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6艘舰艇遭受重创,英军合计损失了115025吨的战舰,伤亡6945人,双方损失近2:1,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
前言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
法国人希望,这艘以把法国推向顶峰的红衣主教命名的强大战舰以及所代表的法国舰队能在法国历史上书写下华丽的一笔。
然而4年后爆发的战争,以及法国在政治问题上的矛盾与挣扎将这支世界第四的强大舰队推向了悲壮的深渊,然而,黎塞留号,却以其强大的战力与法国人高傲、坚韧、矛盾与浪漫的精神,在数次毁灭性的战争浩劫中幸存,以其传奇的色彩在盟军舰队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一。
设计与建造尽管在一战中获胜,然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国力在战争中的严重损耗已再无力去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战后,作为五强之一,尽管在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拥有17。
5万吨的主力舰配额,却没有力量与英、美等强国展开造舰竞赛。
在“海军假日”中,法国海军的主力舰从未达到17。
5万吨的配额底线。
因此,法国的海军实力逐渐衰弱,同时因为殖民地的原因,法国海军的主要活动渐渐从整个大西洋转移到了地中海以及大西洋靠近本土的东部地区,实质成为一支地区性海军,主要任务就是保护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交通线,同时谋求在地中海的霸权。
然而,30年代德意的海军开始迅速扩充,使法国十分不安。
在此情况下,法国建造了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以保持法国海军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海上优势,保护法国的海上贸易不受到德国袖珍战列舰的威胁。
30年代中期,意大利开始建造新战列舰维内托级,德国也开始建造自己的新战列舰俾斯麦级。
尽管他们都宣称自己的战列舰都符合华盛顿条约的要求,但事实上,他们的新式战列舰或多或少超过了条约的限制,德国更成功地欺骗了世界,使俾斯麦级的标准排水量超出条约整整7000吨。
在此严重威胁下,法国不得不也加入了这场造舰竞赛,从30年代开始,设计和建造了自己的新型战列舰——即我们的主角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于1935年10月22动工。
法国的造舰计划规模十分之大,在二战的海军发展计划中大概也只有雷德尔同样庞大的Z 计划能与之匹敌。
其中的主力舰包括:已经建造的战列巡洋舰敦刻尔克号及其改进型斯特拉斯堡号,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黎塞留号、让·巴尔号与克雷蒙梭号(后停止建造,拆除),3艘黎塞留级改进型(即阿尔萨斯级,已通过国会批准,由于战争的原因没有建造)。
本书所叙述的,是一个发挥精湛的专业技能、孤注一掷、拼死搏击的故事,也是一个在海洋这张蓝色的赌桌上以人们的生命为赌注进行的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故事。
这里,描述了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追击战;描述了一系列动人心魄的战斗。
战斗中,胜利者和失败者都同样赢得了很大的荣誉。
神奇的好运气,抵消了那些无法预料的厄运。
追击战持续了六天,这是冷酷无情、穷追猛打的六天,是波涛汹涌、云幕低垂的六天。
六天里,在这出悲剧发生的地方,甚至从未闪耀过一丝阳光,只有怒吼的狂风、溅着飞沫的巨浪和刺骨的严寒始终伴随着这出悲剧中的角色。
上述一切,是在世界史上出现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景下发生的。
当时,英国处境十分孤立,几乎被邪恶而强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敌人包围着。
它缺少朋友,形单影只,然而毫不畏惧,始终警惕地保卫着自己,尽管当时世界上的各种报纸,正以大字标题连篇累牍地报道昨天发生的种种灾难,预测着明天可能到来的不幸。
“英国的最后盟国被征服,希腊遭蹂躏。
”这是报纸的一则大字标题;“克里特遭到猛烈的进攻。
”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诸如此类的大字标题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捷克斯洛伐克沦亡”,“英国在北非全线败退”,“隆美尔在挺进”,“希特“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取得巨大成功”,“‘沙恩霍斯特’勒下一步将入侵西班牙吗?”,号和‘格奈森诺’号正在布雷斯特伺机而动”,“闪击战再次动摇了英国”,……。
日报上刊载的一幅幅连载地图,不断地显示出标志着被纳粹征服的黑色污渍是怎样越过一国边界,又扩展到另一国边界的。
在此时刻,当大不列颠的资源已近枯竭,求生的意志正经受最大考验的时候,德国准备对它的生命线实施再一次打击。
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译者注:“俾斯麦”号,是当时法西斯德国建造的战列舰。
排水量约45,000吨,装有8门381毫米主炮,12门150毫米火炮,16门105毫米双管高射炮,另有轻型高射炮28门。
编制人数:2,000余人。
]在波罗的海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之后,正在格丁尼亚港作出海准备。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最有威力的战列舰,它给盟国带来严重的威胁。
今天,它正在加装补给品,力图使它的所有补给品舱和弹药舱达到饱和状态。
它往冷藏库里装鲜肉,往食品库里装面粉和蔬菜,往油舱里加燃油,往水柜里加淡水。
当然,最要紧的是往弹药舱里装炮弹。
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敞篷车箱停在舷侧,车上装满了巨大的十五英寸炮弹。
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七百五十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装进水线下深处的弹药舱。
这时,一支新的小分队沿着码头开了过来,前来加强“俾斯麦”号的舰员队伍。
这是一支年青的军官分队。
他们确实非常年青,几乎还是些孩子。
他们是刚刚获得晋升的军官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军装感到骄傲。
队伍显得活泼、轻快而自豪,在军乐队的前导下,向“俾斯麦”号的舷梯开去。
不久,军乐队停在舷梯旁继续吹奏,而这队年青人以军队特有的精确而整齐的步伐,沿着舷梯登上军舰。
队伍来到舰尾甲板时,带队的军官向在舰上检阅他们的长官敬礼,报告他们这支队伍的来到。
码头边上的装卸工作结束时,传来一道命令,要队伍面向舰桥。
码头上监督军火装卸的军官喊道:“最后一枚!”甲板上一位军官挥动一个手指应声答道:“最后一枚。
”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五英寸炮弹,送进了弹药舱。
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工人逐渐散去,军乐队一边吹打着,一边朝船厂的大门走去,乐声渐渐消失,只剩下水兵们仍旧列队站着。
这时,外表活泼、威严而好动的海军上将卢金斯[译者注:是当时法西斯德国海军舰队司令。
]离开舱室,走到舰桥上的扩音器跟前。
“诸位!……”他开始了讲演。
年青的军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而且听入了迷。
他的讲话声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全舰。
他对这些年青的军官们到舰上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他们解释说,他们是由最高当局特意选派来参加这次航行的。
因此,返航后他们将能够以目击者的身分广为传播德国海军所取得的胜利。
他们现在已经登上了最新式、最强大的战列舰,将会获得最富有冒险的经历。
英国海军没有任何一艘军舰敢于和它匹敌,也没有任何一艘大型军舰能够从它的炮口下幸免。
经过波罗的海四个月的严格训练,已使“俾斯麦”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战斗力的军舰了。
英国的护航运输队不是遍布大西洋吗?在“欧根亲王”号辅助下所进行的这次光荣的航行中,“俾斯麦”号能毫不费力地收拾那些护航运输队及其警戒舰艇。
作为英国骄傲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玛丽王后”号,在没有任何兵力掩护下一次又一次地肆无忌惮地横渡大西洋。
它们依仗着什么呢?依仗着速度。
现在,“俾斯麦”号比它们更快。
你们想想看,一旦“玛丽王后”号带着船上的一万名士兵一起葬身鱼腹的消息传开之后,世界舆论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这样的打击来它一次两次之后,英国佬就不敢向海上派出一艘商船。
只要“俾斯麦”号继续留在大西洋上,英国的海上贸易就将中断。
被闪击战打得焦头烂额的英国人就将困死饿死而动摇瓦解。
卢金斯海军上将接着说,他已经命令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在整个大西洋上巡航。
它们已经击沉了二十五万吨英国商船,二十五万吨哪!……现在,它们得把指标定到两百万吨。
这样,英国将永远不能从这样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有一个最后收工的工人还在码头边上慢吞吞地做着收尾工作,半个身子隐没在一堆军需品中。
讲演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到他的耳朵里。
他听到了关于大西洋、“玛丽王后”号那样一些话语。
演说刚完,他就信步走出码头,显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按规定向警察出示了证件。
这时,水兵们的队伍开始解散,接着解缆起航。
“俾斯麦”号轻轻摇荡着自己的巨大身躯,掉转船头,徐徐驶向大海。
军人以及船厂的工人们聚集在大门口,在军乐队的演奏声中,目送它出海远征。
在瑞典一个小港,一座长码头伸向大海,一个老百姓装束的人正在那儿悠闲地垂钓。
附近不远的地方,瑞典士兵和海岸警卫人员荷枪实弹往返巡逻着,一双双机警的眼睛时刻注视着大海。
他们在忠实地保卫自己的祖国,不使其中立地位受到破坏。
垂钓人坐在那儿纹丝不动,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他的晚餐,更换饵料,偶尔钓起一条鱼来。
太阳渐渐西沉,北欧的白昼临近结束。
他猛地抬头南望,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看到海上出现了一些模糊不清的黑色轮廓。
他迅速抓起挂在脖子上的双筒望远镜,举着瞭望。
看了一会,他放下望远镜休息一下眼睛,又继续观察。
没错!他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形状几乎完全相同的黑色轮廓,识别出它们正是“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
与它们同行的还有十一艘商船。
于是,他赶紧收起钓鱼竿,拎起渔具,匆忙地沿着码头向岸边跑去,通过瑞典人的岗哨,走进主要大街,经过邮局,消失在人流之中。
几分钟后,一位上了年纪的英国人快步走进邮局。
在电报纸上写了一段短短的报文交给了服务台。
里面一位女郎看了看收报地址是切普沙爱特的一家伦敦商号。
报文只是“矿井用的支柱和板条价格上涨,至少涨了百分之十一”寥寥数字。
于是,她便向派驻在这里的瑞典警察递了个眼色,警察走了过来,开始盘问。
“这是一家什么商号?”警察问。
“这是一家有名的木材进口商。
”“报文上写些什么?”那位英国人为了使他放心,就把报文递了过去。
警察看后同意拍发,并点点头表示歉意地说:“先生,请您谅解,这是为了使我们国家的中立地位不受侵犯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伦敦的一家电报局里,哒哒作响的电键抄下了一份电报。
一位女收报员正准备把它当作一般的电报处理。
而一位监督却注意到了收报地址。
“等一等”,她说道。
接着在文件夹里的一张表格上迅速地查找了起来。
片刻之后,一位摩托车手飞快地驱车穿过遭受到空袭的伦敦街道,把这封电报送往英国海军部。
电报当即层层上送,最后交到一位海军少将的手中。
此刻,时针正指在上午8时,日历牌上的日期是1941年5月21日。
电文是:“矿井用的支柱和板条价格上涨”。
海军少将验明了发报地点是马尔默之后,敏捷地打开密码本,看着旁边墙上的波罗的海海图,对他的同事说:“好,‘俾斯麦’号出动了,现在正在卡特加特海峡向北行驶。
’他用手指着海图说:“就在这儿。
”图1、俾斯麦号出动了,……向北行驶。
“‘俾斯麦’号出动了,……向北行驶。
”“它已经在波罗的海训练了四个月”,他的同事说:“现在我们才听到它出来活动的消息。
”“‘欧报亲王’号和它在一起’。
海军少将继续查着密码本说“还有十一艘商船。
”“这确实事关重大。
”“我得马上把这份情报呈上去。
”海军少将在作战室里找到了海军上将。
上将听了报告后,一面用铅笔在海图上慢慢地从一点指向另一点,一面开始发表议论:“‘俾斯麦’号出动了,……这可是发生在一个相当糟糕的时刻。
不过我想,也许不能这么说。
因为敌人永远不会自找麻烦地来和我们商量:什么时候出动对我们最方便。
你知道,他们对克里特的进攻已经开始了吧?坎宁安[译者注:1939年—1942年任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
]正在东地中海全力以赴;萨默维尔[译者注:1940年—1942年任英国H部队(以直布罗陀为基地)司令。
]在直布罗陀也忙得不亦乐乎。
‘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还在布雷斯特,我们必须密切注意它们的一举一动。
护航运输队在这儿——,这儿——,这儿——,遍布大西洋。
‘威尔士亲王’号还没有完成训练,对它不能有所指望。
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着,都不能把它称作一艘战斗舰艇。
‘胜利’号的情形和它一样。
‘俾斯麦’号出来干什么呢?和商船在一起,可能只是在护送它们去挪威。
不过,我们必须对它的每个行动严加戒备。
那儿是法罗群岛,那儿是冰岛。
现在还看不出它会对这两处发动攻击。
它也许想突入大西洋吧?那末,经过哪一条航线呢?经彭特兰湾吗?费尔岛吗?走法罗群岛的东面呢,还是西面?还是通过丹麦海峡?到底会走哪条航线呢?有上千英里宽的海域需要警戒,可是能执行这项任务的舰艇实在是寥寥无几……。
”图2、到底会走哪条航线呢?“到底会走哪条航线呢?”“可是没有哪个比‘俾斯麦’号更为危险的了,阁下。
”海军少将说。
“那当然。
”海军上特走在前面,径直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不管怎么样。
先让海岸防御司令部干点活。
要他们派飞机对挪威沿岸进行空中侦察和照相。
那份电报里的情况毕竟是八小时以前的了。
”他用两脚规在海图上画了一个圈。
“‘俾斯麦’号可能在卑尔根以南的某个地方,要他们对卑尔根、奥斯陆峡湾以及由此往南的任何可疑目标进行侦察照相。
”“阁下,我马上告诉海岸防御司令部。
”此时,正是9点钟。
“喷火”式侦察机轰鸣着起飞,前去执行侦察任务——搜索挪威整个的犬牙交错的海岸。
一架侦察机的飞行员在卑尔根以南的格里姆斯塔特峡湾发现了目标。
飞机在目标上空盘旋、辨认,然后拍下了照片。
飞行员看了看手表——下午1点15分,然后驾机返航。
这时,“俾斯麦”号也在雷达上发现了侦察机飞来,舰员们都就了炮位。
年青的编外军官站在炮位上,渴望能够打上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