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通大讲坛 04】静态路由汇总(路由聚合)
- 格式:docx
- 大小:209.12 KB
- 文档页数:4
静态路由配置知识总结汇报静态路由配置是指通过手动设置网络设备上的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的过程。
与动态路由相比,静态路由配置需要手动设置路由信息,适用于小型网络或需要控制网络流量的特定情况。
下面是对静态路由配置知识的总结汇报。
一、静态路由配置的基本概念1. 路由:将数据包从源设备发送到目标设备的路径。
2. 路由表:网络设备上存储路由信息的表格,包含目标网络、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3. 下一跳地址:路由表中指示下一跳的地址,表示数据包要通过哪个网络设备转发。
4. 默认路由:当没有匹配的目标网络时,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路由。
5. 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二、静态路由配置的步骤1. 确定网络拓扑:了解网络中的设备和连接关系。
2. 配置IP地址:确定每个网络设备的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 查看路由表:使用命令查看当前设备的路由表,了解当前的路由情况。
4. 添加静态路由:根据网络拓扑和路由需求,手动添加静态路由。
5. 配置默认路由:如果需要,设置默认路由以处理没有匹配的目标网络。
三、静态路由配置的注意事项1. 配置准确性:静态路由配置需要准确定义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避免配置错误导致路由失效。
2. 路由冲突:避免配置相同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的路由,会导致冲突和不可预测的路由选择。
3. 路由可达性:确保配置的下一跳地址是可达的,否则将导致路由不可用。
4. 路由更新:静态路由不具备自动更新能力,当网络拓扑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新路由表。
5. 路由管理:对于大型网络,静态路由配置会变得复杂,需要进行有效的路由管理和维护。
四、静态路由配置的优缺点1. 优点:- 易于配置和理解:通过手动配置,可以清楚地了解网络中的每个路由信息。
- 控制流量:可以精确控制数据包的路径,确保特定的流量走指定的路由。
- 安全性:静态路由配置不会产生路由更新的开销,减少了网络攻击的风险。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过程静态路由是一种简单且灵活的路由配置方式,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以指定网络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相比动态路由,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更新路由表,需要管理员手动更新和维护。
静态路由配置的过程相对简单,本文将详细介绍。
一、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在介绍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1.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它根据目标IP地址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
2. 路由表(Routing Table):用于存储路由器的转发策略,包括目标子网地址、下一跳的IP地址等信息。
3. 目标子网(Destination Subnet):表示要传送数据包的目标网络,通常用子网地址表示。
4. 下一跳(Next Hop):表示将数据包转发到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是直连子网的出接口。
5. 接口(Interface):指路由器连接到子网的物理端口,不同接口之间相互隔离。
二、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静态路由的配置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具体的步骤如下。
1. 登录路由器首先,需要通过终端或者远程登录方式登录到要配置静态路由的路由器,一般使用SSH、Telnet等协议进行登录。
2.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成功登录后,可以进一步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命令"configure terminal"或"conf t",并按下回车键。
3. 配置路由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可以使用"ip route"命令来配置静态路由。
该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ip route {目标子网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的IP地址或出接口}其中,"目标子网地址"表示要传输的数据包的目标网络,"子网掩码"用于指定目标子网的范围,"下一跳的IP地址或出接口"表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或直连子网的出接口。
路由汇聚的计算方式《路由汇聚的计算方式,我可算搞懂了!》哎呀,路由汇聚这事儿啊,一开始可把我给整懵了。
就好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到处都是弯弯绕绕的,完全不知道该咋走。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在公司接到个任务,要处理网络路由方面的问题。
那时候我对路由汇聚就只知道个名字,具体咋计算的,那是两眼一抹黑啊。
我看着那些IP地址,就像看着一堆乱码似的,心里直发慌。
你看啊,比如说我们有这么几个IP地址:192.168.1.0/24、192.168.2.0/24、192.168.3.0/24。
我就寻思,这要怎么汇聚呢?我就先从最基础的开始琢磨。
首先得找到这些IP地址相同的部分,这就好比找一群人的共同点一样。
我盯着这些数字看啊看,前面的192.168是一样的,这个比较明显。
然后呢,后面的数字也得分析。
对于子网掩码,/24表示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这就意味着每个网段的主机数是254个(2的8次方减去2嘛,减去的2个是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我就拿着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把这些IP地址按位展开。
这过程可麻烦了,就像在数沙子一样,得一颗一颗地数清楚。
192.168.1.0展开就是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0,192.168.2.0展开就是11000000.10101000.00000010.00000000,192.168.3.0展开就是11000000.10101000.00000011.00000000。
我发现啊,前面16位都是相同的,从第17位开始有变化了。
那要汇聚的话,就得找到一个合适的掩码,让前面相同的部分都能涵盖进去。
我试了好几个掩码,算得脑袋都大了。
最后发现啊,要是把子网掩码变成255.255.248.0,也就是/21,就可以把这几个网段汇聚起来了。
这个255.255.248.0展开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
就这么个事儿,我捣鼓了整整一天呢。
路由汇总(学习过程中收集于网络)路由汇总: 将若干个小网络划归成1个大的网络子网划分:将1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网络有类路由选择协议必须使用自动汇总。
一些无类路由选择协议支持自动汇总,默认为启用,但也可用no autosummary路由器子命令来禁用自动汇总。
其他的无类路由选择协议,如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则不支持自动汇总。
关键点是自动汇总的协议只在主类网络边界进行自动汇总。
本地sh ip route 包含所有子网,但发布出去后汇总成一个主类网络,比如123.123.115.1与123.131.233.1,在边界上汇总成123.0.0.0发布出去。
什么是主类边界呢?主类指A.B.C类,边界指网络地址不同的边界路由器,如处于A类的122.0.0.0与B类的129.0.0.0之间的路由器就是边界路由器,会进行自动汇总。
什么时候关闭自动汇总呢?当网络是不连续时,即同属于一个主类网络的两个子网段被其他网络分隔时要关闭自动汇总,如171.1.1.0/24与171.1.2.0/24当被10.10.0.0/16分隔时,不关闭自动汇总则在两个边界都汇总成B类172.1.0.0发布出去,这样包含有个目的为172.1.0.0网段地址的包到底转发到那个子网去呢?这里就产生路由错误了.路由汇聚的含义是把一组路由汇聚为一个单个的路由广播。
它的好处是:缩小路由表的尺寸,通过在网络连接断开之后限制路由通信的传播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如果一台路由器仅向下一个下游的路由器发送汇聚的路由,那么,它就不会广播与汇聚的范围内包含的具体子网有关的变化。
例如,如果一台路由器仅向其临近的路由器广播汇聚路由地址172.16.0.0/16,那么,如果它检测到172.16.10.0/24局域网网段中的一个故障,它将不更新临近的路由器。
举例子,一台把一组分支办公室连接到公司总部的路由器能够把这些分支办公室使用的全部子网汇聚为一个单个的路由广播。
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网络通信中,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通过对路由和链路的组合与管理,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
本文将首先对路由聚合组进行介绍,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配置路由聚合组,并介绍一些重要的配置要点。
然后,我们将进入链路聚合组的内容,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最后,我们将解释链路聚合组的各个方面,并讨论技术应用以及与服务负载均衡(SLB)的集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章节。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和结构。
第二章将详细阐述路由聚合组的概述,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第三章将进一步解释如何配置路由聚合组,并介绍一些重要的配置要点。
第四章将转向链路聚合组的内容,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第五章将全面解释链路聚合组中的各个方面,并探讨其技术应用以及与服务负载均衡的集成。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这两个概念,并提供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理解如何配置和管理这两个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应用和与服务负载均衡的集成情况。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其在网络设计和管理中提供指导。
2. 路由聚合组概述2.1 定义路由聚合组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多个路由器组合成一个逻辑实体,并以单一的路由器身份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通过将多个物理或逻辑接口绑定为一个虚拟接口,路由聚合组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2.2 原理在路由聚合组中,多个物理或逻辑接口被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组。
这些接口可以属于同一台路由器或不同的路由器。
当数据包进入路由器时,它们会被分发到聚合组中的其中一个接口上进行转发。
聚合组中的每个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优先级,用于确定数据包应该从哪个接口进行转发。
静态路由规则静态路由是网络中一种简单且常用的路由方式,通过手动配置网络设备上的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在静态路由规则中,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路径,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和下一跳路由器。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静态路由规则的定义、配置和应用。
1. 静态路由规则的定义静态路由规则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规则,它指定了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转发路径。
它是一种固定的路由方式,不会根据网络拓扑或流量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路由路径。
静态路由规则通常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网络中的固定路径,不适用于复杂的网络拓扑和大量的路由器。
2. 静态路由规则的配置在配置静态路由规则时,管理员需要指定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下一跳路由器是数据包从当前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所需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
管理员可以通过命令行界面或网络管理软件来配置静态路由规则。
例如,在命令行界面中,管理员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配置静态路由规则:```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next_hop_router```其中,destination_network是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next_hop_router是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
3. 静态路由规则的应用静态路由规则在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网络分割在大型企业网络中,管理员可能需要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提供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规则,管理员可以指定不同子网之间的转发路径,从而实现网络的分割和隔离。
3.2 多路径选择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员可能需要在多个路径之间选择最佳路径来传输数据包。
通过配置多个静态路由规则,并为每个规则指定不同的优先级,管理员可以实现多路径选择,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3.3 路由策略静态路由规则还可以用于实现特定的路由策略。
例如,管理员可以配置静态路由规则,将特定的流量通过特定的路径进行转发,以实现流量的优化和控制。
静态路由总结
静态路由是一种在IP网络中用于确定客户端到客户端最短路径的技术。
静态路由通常用于配置网络中的路径,以确保客户端能够从网络中访问到其期望的资源。
以下是静态路由的总结:
1. 定义静态路由的条件:静态路由通常需要三个条件: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每个客户端都应该有一个唯一的静态路由表,该表包含客户端的IP地址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2. 发送静态路由命令:静态路由是通过发送静态路由命令来配
置的。
这些命令通常包含客户端的IP地址和其他必要的信息,例如主机名和协议。
3. 生成静态路由表:一旦静态路由命令被发送,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应该生成静态路由表,以便客户端可以查找到其期望的路径。
静态路由表通常包含客户端的IP地址、默认网关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4. 验证静态路由:静态路由应该被验证以确保它是正确的。
这通常需要进行反向链路测试,以确保客户端能够从该路径到达目的地。
5. 维护静态路由:静态路由应该被定期维护,以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都正确更新他们的静态路由表。
这可以包括定期交换静态路由信息和更新静态路由表的命令。
静态路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可以提供客户端到客户端最短路径。
它可以用于配置网络中的路由路径,并帮助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静态路由表设置以及路由汇总相关知识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很多家庭和小企业都组建了局域网来共享宽带接入。
而且随着局域网规模的扩大,很多地方都涉及到2台或以上路由器的应用。
当一个局域网内存在2台以上的路由器时,由于其下主机互访的需求,往往需要设置路由。
由于网络规模较小且不经常变动,所以静态路由是最合适的选择。
本文作为一篇初级入门类文章,会以几个简单实例讲解静态路由,并在最后讲解一点关于路由汇总(归纳)的知识。
由于这类家庭和小型办公局域网所采用的一般都是中低档宽带路由器,所以这篇文章就以最简单的宽带路由器为例。
(其实无论在什么档次的路由器上,除了配置方式和命令不同,其配置静态路由的原理是不会有差别的。
)常见的1WAN口、4LAN口宽带路由器可以看作是一个最简单的双以太口路由器+一个4口小交换机,其WAN口接外网,LAN口接内网以做区分。
路由就是把信息从源传输到目的地的行为。
形象一点来说,信息包好比是一个要去某地点的人,路由就是这个人选择路径的过程。
而路由表就像一张地图,标记着各种路线,信息包就依靠路由表中的路线指引来到达目的地,路由条目就好像是路标。
在大多数宽带路由器中,未配置静态路由的情况下,内部就存在一条默认路由,这条路由将LAN口下所有目的地不在自己局域网之内的信息包转发到WAN口的网关去。
宽带路由器只需要进行简单的WAN口参数的配置,内网的主机就能访问外网,就是这条路由在起作用。
本文将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静态路由的设置应用,第二部分讲解关于路由归纳的方法和作用。
下面就以地瓜这个网络初学者遇到的几个典型应用为例,让高手大虾来说明一下什么情况需要设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条目的组成,以及静态路由的具体作用。
例一:最简单的串连式双路由器型环境这种情况多出现于中小企业在原有的路由器共享Internet的网络中,由于扩展的需要,再接入一台路由器以连接另一个新加入的网段。
而家庭中也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如用一台宽带路由器共享宽带后,又加入了一台无线路由器满足无线客户端的接入。
路由聚合配置命令摘要:1.路由聚合的概念2.路由聚合的种类3.路由聚合的配置命令4.路由聚合的优点和应用场景正文:1.路由聚合的概念路由聚合是一种将多个IP 地址路由聚合成一个超网路由的方法,从而减少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提高路由查询效率。
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路由聚合技术已经成为了网络工程师在设计网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路由聚合的种类根据聚合的方式不同,路由聚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自动路由聚合(Auto-summary)自动路由聚合是指路由器根据子网掩码自动将多个子网聚合成一个超网。
这种聚合方式适用于同一网络中的多个子网。
(2)手动路由聚合(手动汇总)手动路由聚合是指网络工程师手动配置路由聚合策略,将多个子网聚合成一个超网。
这种聚合方式适用于不同网络之间的路由聚合。
3.路由聚合的配置命令以Cisco 路由器为例,路由聚合的配置命令如下:(1)自动路由聚合在Cisco 路由器的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以下命令启用自动路由聚合功能:```ip route-policy auto-summary```(2)手动路由聚合手动路由聚合需要使用网络工程师手动配置。
以将192.168.1.0/24 和192.168.2.0/24 聚合为192.168.0.0/23 为例:```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55.255.254.0 192.168.1.1ip route-static 192.168.0.0 255.255.254.0 192.168.2.1```4.路由聚合的优点和应用场景(1)优点路由聚合可以减少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降低路由查询的开销,提高网络性能。
(2)应用场景路由聚合适用于大规模网络中,尤其是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场景。
静态路由总结静态路由是一种基于手动配置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通常用于小型网络或者需要特定路由路径的网络环境中。
相比较于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的路由表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因此它的配置和维护相对简单,也不需要额外的资源和计算成本。
本文将总结静态路由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1. 静态路由的基本概念静态路由是一种简单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通过手动配置路由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
静态路由的路由表由管理员手动配置,通常包括目的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口接口等信息。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根据其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并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地址或者出口接口。
静态路由的路由表不会自动更新,必须手动配置和更新。
2. 静态路由的使用方法静态路由的配置相对简单,通常需要配置以下几个要素:(1) 目的地址:是指需要转发数据包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
(2) 下一跳地址:是指数据包流向目的地址时,需要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3) 出口接口:是指数据包从当前路由器出去时,经过的出口物理接口。
以下是静态路由的一个配置实例:配置静态路由:将目的地址为192.168.2.0/24的数据包通过192.168.1.2转发。
(config)# 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在上述配置中,192.168.2.0/24是目的地址,255.255.255.0是子网掩码,192.168.1.2是下一跳地址。
静态路由的优点在于配置和维护相对简单,也不需要额外的计算成本和资源占用。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在网络规模较大或者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手动配置和维护路由表将变得极其繁琐和复杂。
综上所述,静态路由是一种基于手动配置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需要特定路由路径的网络环境中。
在实际应用中,静态路由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和拓扑结构来权衡和选择。
静态路由(知识点)静态路由1.交换机负责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并形成“局域网”。
2.现在,当有多个局域网之间想要进行通信,我们必须借助“路由器”来完成任务。
完成“跨局域网之间的数据转移任务。
3.路由器本身也是一台计算机设备,也有cpu,存储等。
4.路由器的任务和功能:一句话来描述,就是数据的“转发”。
把一个局域网传递来的信息,“转发”到另一个局在域网络中。
5.为了完成数据转发的任务,首先,路由器需要能够为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和“封装”。
目的是查看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
以便决定将数据转发到哪里。
其次,当路由器知道目标IP 地址时,它应该使用“路由表”来检查路由表中是否有指向“目标网络”的路径。
如果路由表中有目的网络,则根据路由表的说明转发;如果路由表中没有目标网络,则无法执行转发。
6.封装和解封过程由路由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7.查找路由表的过程也会自动完成,只不过,这个路由表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要人为的干预“路由表”的生使路由表能够了解所有网络的状态。
8、让我们看一看“路由表”9,路由表中有三种路由信息:(1)直连路由:路由器的端口连接的网段(2)静态路由:网络管理器人工将其写入路由表。
(3)动态路由:路由器相互学习。
课堂练习1【第一步】为路由器的端口配置ip地址在路由器r1上配置路由器>启用//使用“启用”命令进入“特权模式”路由器#conf//使用“conf”命令进入“全局模式”路由器(配置)#intf0/0//输入端口“F0/0”路由器(配置如果)#ipadd172 16.1.1255.255.255.0//设置端口的IP地址router(config-if)#noshutdown//开启端口路由器(如果配置)#ints0/0/0//输入端口“S0/0/0”router(config-if)#ipadd172.16.2.1255.255.255.0//配置ip信息router(config-if)#noshutdown//开启端口路由器(配置if)#时钟速率64000//设置端口的“时钟频率”在路由器r2中router>enrouter#conft路由器(配置)#主机名R2(配置)#intf0/0r2(config-if)#ipadd172.16.3.1255.255.255.0r2(config-if)#noshutdownr2(config-if)#ints0/0/1r2(如果配置)#ipadd172。
路由基本概念及静态路由配置路由是计算机网络中起到转发数据包的作用的设备,它能够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网络通信中,路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路由的基本概念,并详细说明静态路由配置的过程。
一、路由的基本概念1. 路由器路由器是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的设备。
它能够通过查阅路由表来选择最佳的转发路径。
路由器通常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连接到一个网络。
它能够根据数据包的目标地址,选择合适的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2. 路由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路由信息的表格,通常包含了目标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字段。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检查目标地址,并在路由表中查找最佳路径,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出接口。
3. 转发转发是路由器根据路由表进行数据包传输的过程。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路由表,并根据目标地址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发送出去。
转发是路由器的核心功能,它保证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
二、静态路由配置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它不会自动适应网络的变化。
静态路由的配置相对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需要固定路由路径的场景。
静态路由的配置步骤如下:1. 进入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
通常可以通过串口、Telnet或者SSH等方式进入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
2. 查看当前的路由表。
使用show ip route命令可以查看当前路由器的路由表,该表列出了所有已知网络及其对应的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
3. 添加静态路由。
使用ip route命令可以添加静态路由。
命令的格式如下:ip route 目标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例如,要添加一个将目标网络地址192.168.1.0/24转发到下一跳地址10.0.0.1的静态路由,可以输入以下命令: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0.0.0.1如果要删除已有的静态路由,可以使用no ip route命令,后面跟上相同的参数。
前一个场景,我们需使用3条明细路由,而在上图R1中,我们却仅仅使用一条路由即可实现相同的效果,这条路由是上一个场景中三条明细路由的汇总路由。
这样配置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路由器的路由表条目大大减少了。
这种操作方式我们称为路由汇总。
路由汇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设计思想,通常在一个大中型的网络设计中,必须时刻考虑网络及路由的可优化性,路由汇总就是一个我们时常需要关注的工具。
这里实际上是部署了静态路由的汇总,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动态路由协议中进行路由汇总,几乎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都支持路由汇总。
2、路由精确汇总的算法路由的汇总实际上是通过对子网掩码的操作来完成的。
对于下面的例子来说:在R2上,为了到达R1下联的网络,R2使用路由汇总的工具,指了一条汇总路由:[R2] ip route-static 172.16.0.0 16 10.1.12.1 #12.1为R1的接口IP虽然这确实起到了网络优化的目的,但是,这条汇总路由太“粗犷”了,它甚至将R3这一侧的网段也囊括在内,我们称这种路由汇总行为不够精确。
因此,一种理想的方式是,使用一个“刚刚好”囊括这些明细路由的汇总路由,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汇总不够精确的问题。
这里不得不强调一点,网络可以部署路由汇总的前提是我们网络中IP子网及网络模型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路由汇总和网络的IP子网及网络模型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的网络规划的杂乱无章,路由汇总部署起来就相当的困难了。
那么如何进行汇总路由的精确计算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现有明细路由:172.16.1.0/24至172.16.31.0/24,计算最精确的汇总路由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这些个明细子网是连续的,我们只要挑出首位的两到三个网络号来计算就足够了:1. 将这些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实际上,我们只要考虑第三个8位组即可,因为只有它是在变化的。
2. 现在,我们要画一根竖线,这根线的左侧,每一个列的二进制数都是一样的,线的右侧则无所谓,可以是变化的,这根线的最终位置,就是汇总路由的掩码长度。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静态路由是网络中常见的一种路由方式,它是指在网络中事先配置好的一条固定路由路径,不会发生变化。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包括目的网络、下一跳和出接口。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基本要素,并阐述静态路由的原理和应用。
**一、目的网络**目的网络是指静态路由的目标地址,也就是数据包要到达的目的地。
在静态路由中,目的网络通常以网络地址表示,比如192.168.1.0/24。
该网络地址告诉路由器数据包要到达的目的网络是192.168.1.0,并且该网络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
静态路由根据目的网络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
**二、下一跳**下一跳是指数据包在静态路由中传输的下一个节点。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路由表中的目的网络,然后根据预先配置的静态路由信息找到下一跳地址。
下一跳地址可以是另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也可以是直接连接到路由器的主机的IP地址。
下一跳地址告诉路由器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个节点,以便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三、出接口**出接口是指数据包离开当前路由器的网络接口。
在静态路由中,每个路由器都有多个网络接口,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当路由器确定了下一跳地址后,它会将数据包发送到相应的网络接口,通过该接口离开当前路由器。
出接口告诉路由器将数据包通过哪个网络接口发送,以便最终到达下一跳节点。
静态路由的基本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目的网络在路由表中查找对应的静态路由信息。
如果找到匹配的静态路由,则根据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节点;如果找不到匹配的静态路由,则路由器会使用默认路由,将数据包发送到默认网关。
静态路由在网络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静态路由可以用于构建简单的小型网络,如家庭局域网。
通过配置静态路由,家庭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直接访问互联网,实现网络连接和资源共享。
其次,静态路由还常用于连接多个局域网的企业网络。
路由聚合技术
路由聚合技术,是指将多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路由表,从而提高路由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种技术通常用于大型企业、宽带服务提供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
路由聚合技术的优点是:
1. 减少了路由器的开销,节省了内存和处理时间。
2. 简化了路由器的配置,减少了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
3. 提高了路由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网络故障和中断。
路由聚合技术常用的协议有OSPF和BGP。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可以自适应地调整路由表,提供快速的路由更新。
BGP是一种路径向量协议,可以在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提供更灵活的路由策略。
总之,路由聚合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网络优化技术,可以提高路由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为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等提供更可靠的网络服务。
- 1 -。
1、路由汇总技术背景
我们看上图,对于R1而言,如果要去往R2身后的172.16.1.0/24、172.16.2.0/24、172.16.3.0/24网络,那么自然是要有路由的,如果是采用静态路由的方式,意味着我们要给R1配置三条静态路由分别对应上述三个网段,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这样的配置,一来工作量大,想想看,如果R2身后不仅仅有三个网络呢?如果有100个网络呢?再者这也意味着R1的路由表变得非常臃肿。
在上一小节我们已经介绍过默认路由了,默认路由固然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但是默认路由的“路由颗粒度”太大,无法做到对路由更为细致的控制,而且如果R1左侧连接了一个网络出口并且已经占用了默认路由了,那么这里只能另想他法了。
路由汇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前一个场景,我们需使用3条明细路由,而在上图R1中,我们却仅仅使用一条路由即可实现相同的效果,这条路由是上一个场景中三条明细路由的汇总路由。
这样配置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路由器的路由表条目大大减少了。
这种操作方式我们称为路由汇总。
路由汇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设计思想,通常在一个大中型的网络设计中,必须时刻考虑网络及路由的可优化性,路由汇总就是一个我们时常需要关注的工具。
这里实际上是部署了静态路由的汇总,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动态路由协议中进行路由汇总,几乎所有的动态路由协议都支持路由汇总。
2、路由精确汇总的算法
路由的汇总实际上是通过对子网掩码的操作来完成的。
对于下面的例子来说:
在R2上,为了到达R1下联的网络,R2使用路由汇总的工具,指了一条汇总路由:
[R2] ip route-static 172.16.0.0 16 10.1.12.1 #12.1为R1的接口IP
虽然这确实起到了网络优化的目的,但是,这条汇总路由太“粗犷”了,它甚至将R3这一侧的网段也囊括在内,我们称这种路由汇总行为不够精确。
因此,一种理想的方式是,使用一个“刚刚好”囊括这些明细路由的汇总路由,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汇总不够精确的问题。
这里不得不强调一点,网络可以部署路由汇总的前提是我们网络中IP子网及网络模型设计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路由汇总和网络的IP子网及网络模型的设计是息息相关的。
如果你的网络规划的杂乱无章,路由汇总部署起来就相当的困难了。
那么如何进行汇总路由的精确计算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现有明细路由:172.16.1.0/24至172.16.31.0/24,计算最精确的汇总路由
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这些个明细子网是连续的,我们只要挑出首位的两到三个网络号来计算就足够了:
1. 将这些IP地址写成二进制形式,实际上,我们只要考虑第三个8位组即可,因为只有它是在变化的。
2. 现在,我们要画一根竖线,这根线的左侧,每一个列的二进制数都是一样的,线的右侧则无所谓,可以是
变化的,这根线的最终位置,就是汇总路由的掩码长度。
注意这根竖线可以从默认的掩码长度,也就是/24开始,一格一格的往左移,直到你观察到线的左端每一列数值都相等,即可停下,这时候,这根线,所处的位置就刚刚好。
3. 如上图,线的位置是16+3=19,所以我们得到汇总地址:172.16.0.0/19,这就是一个最精确的汇总地址。
因此,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这么配置:
3、路由汇总的潜在问题
路由汇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优化工具,然而如果使用不当,也有可能带来问题,在上图中,R1左侧有192.168开头的一系列网络,为了让他们能够访问Internet,R1配置了指向R2的默认路由。
而R2为了让数据能够回程,又为了精简路由表,配置了一条汇总路由192.168.0.0/16,并指向R1。
这个网络看似没什么问题,但……
解决办法:
在R1上配置一条ip route-static 192.168.0.0 16 null0,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当R1收到扫描报文发往192.168网络下不存在的目的时,就会直接被R1丢弃,而不会再转发给R2了。
这就解决了理由环路的问题。
这个思路在路由汇总的时候非常关键,许多动态路由协议在使用命令执行路由汇总的时候,会在本地路由表中产生一条指向null0的汇总路由就是这个原因。
因此,无论是采用静态路由,或者是动态路由协议来部署路由汇总,都应格外留意路由汇总是否可能引发路由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