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精解:平行线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的性质书写(1)∵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AB∥CD(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AB∥CD(已知)∴∠2+∠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要点提示★1.由性质1推导性质2,进一步导出性质3,再运用平行线的知识得出平行线的传递性,体现了几何演绎的思想和方法,要逐步领会和掌握.2.几何学习要注意“看图说话”、“用图说话”,要逐步学会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和各自功效.如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对于直线a、b、c,如果a∥b,b∥c,则a∥c.3.有了平行线间的距离,至此就学了几何中的三种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后两种都可转化为两点间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任意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即点到垂足(点到点)的距离.。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导方法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的性质与推导方法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及推导方法。
一、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将被两条平行线所截成的锐角和钝角互补。
证明:设直线l与平行线m和n相交于A点,BC与m、n平行。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BC=∠ACD,又∠ABC+∠ACD=180°(线l与m、n相交,∠ABC和∠ACD互补),所以∠ABC和∠ACD互补。
2. 平行线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交线所截,那么它们与这条交线所构成的内错角、内外错角、对顶角以及同位角是相等的。
证明:设直线l与平行线m和n相交于点O,AB与m平行,CD与n平行。
先证明内错角相等,连接A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知∠ACB+∠BCA+∠CDA+∠DAB=180°,∠ACB+∠BCA+∠ADB=180°(∠CDA和∠DAB互补),所以∠ACB+∠BCA+∠CDA+∠DAB=∠ACB+∠BCA+∠ADB,化简得∠CDA=∠ADB。
同理可证∠ACD=∠ABC,∠BAC=∠DCB,∠ADC=∠BCD。
二、平行线的推导方法1.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线段比例关系。
证明:设AB与CD分别是平行线m和n上的两个点,交线AC与BD相交于E点。
若已知AE:EC=BD:DE,要证明AB:BC=BD:DC(即证明∆ABD∽∆CBD)。
由已知的比例关系可得:AE/EC=BD/DE,即AE/BD=EC/DE。
又因为∠AEB和∠CDE为同位角,根据同位角定理可知∠AEB=∠CDE。
由此可得∆ABE∽∆CDE,进一步得出AB:BE=CD:DE。
同理可证∆CBD∽∆ADE,从而得出BC:BD=DE:DA。
综合上述比例关系,可以得出AB:BC=BD:DC,证明了平行线性质下的线段比例关系。
平行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数学中,平行线有着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几何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两个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如果两条直线L₁和L₂平行,那么这两条线上的任意两个点A和B到第三条直线L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2. 平行线的内角和为180度:当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时,两对内角之和是180度。
这可以通过数学证明得出。
3. 平行线的外角相等:当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截线相交时,这两条平行线的对应外角是相等的。
4. 平行线的平行线仍然平行:如果两条直线L₁和L₂平行,而L₃与L₁平行,那么L₃也与L₂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直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对相邻内角之一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这种判定方法是由两条直线的垂直性质推导出来的。
2. 三角形内角和判定法:如果一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相交,那么直线上的一对内角与平行线上的一对内角之和为180度时,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 平行线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两对同位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这个定理也被称为同位角定理。
4. 夹角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而且同位角相等或互补,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 平行线公理(欧几里德公理):如果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两个点的平行线。
这个公理是建立在欧几里德几何的基础上的。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关于平行线性质的说明和判定方法,通过这些性质和方法,我们可以在几何学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
在实际生活中,平行线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道路规划、制图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到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总结:在数学中,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平行线上的两个点到另一直线的距离相等、平行线的内角和为180度等等。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平行线的定义性
质及断定
中考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及断定
平行线
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断定公理(或定理)在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那么应用性质定理。
断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 1 页共 1 页。
D EEF1 23 A CO知识精讲7 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模块一: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题解析【例 1】如图,AC //DB , ∠DBC = 56 ,则∠ACB = . 【答案】124 度.【解析】因为 AC //DB (已知), 所以∠DBC + ∠ACB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DBC = 56 (已知),所以∠ACB = 180︒ - 56︒ = 124︒ (等式性质)D B【例 2】(1)如图,已知 DE //BC ,∠A = ∠C ,则与∠AED 相等的角(不包含∠AED )有 个;(2)如图,若 AB //FD ,则∠B = ,若 AC //ED ,则∠DFC = .AAB C 【答案】(1)2 个;(2) ∠3 ;∠2.B D 【解析】(1)因为 DE //BC (已知), 所以∠AED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A = ∠C (已知),所以∠A = ∠C = ∠AED (等量代换);(2)∠B =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C = ∠2. 【例 3】如图,直线 a / /b ,则 x - y 的值等于( ) aA .20B .80C .120D .180 b【答案】A【解析】因为 a / /b ,所以 x = 30又因为3y + x = 180 ,解得 y = 50 ,故 x - y = 30 - 50 = 20︒ .【例 4】如图,直线 a / /b ,点 B 在直线b 上,且 AB ⊥ BC , ∠1 =A . 35B . 45C . 55D .125【答案】A 【解析】因为 AB ⊥ BC (已知),所以∠ABC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 a / /b (已知), 所以 ∠1 = ∠CB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因为∠1 = 55 (已知), 所以∠CBD = 55 (等量代换)因为∠2 + ∠ABC + ∠CBD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2 = 180︒ - 55︒ - 90︒ = 35︒ (等式性质)B【例5】如图,直线a / /b ,c ⊥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1)∠2 +∠4 = 90 ;(2)∠1 +∠4 = 90 ;(3)∠1 =∠3 ;(4)∠3 +∠4 = 90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答案】B【解析】(1)正确:因为a / /b ,所以∠2 与∠3 互为同位角,d又因为c ⊥d ,所以∠3 +∠4 = 90︒,所以∠2 +∠4 = 90︒;(2)错误:∠1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错误∠1 +∠3 = 90︒;(4)正确.所以本题选B【例6】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相等或互补B.互补C.相等D.相等且互余【答案】A【解析】分为同侧相等和异侧互补两种情况,故选A.【例7】如图,已知AB / /CD ,∠x 等于()A.75 B.80 C.85 D.95 【答案】C【解析】如图可过的顶点作平行线,那么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与角B 互补;下半部分与角D 互为内错角;所以易知∠x = (180︒-120︒) + 25︒= 85︒.A B120°xD 25°C【例8】如图,AB / /CD,MP / / AB,MN 平分∠AMD,∠A = 40 ,∠D = 30 ,则∠NMP 等于()A.10 B.15 C.5 D.7.5 【答案】C【解析】因为AB / /MP (已知)所以∠A =∠A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MP / /C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D =∠DMP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MCAN PD因为∠AMD =∠AMP +∠DMP (角的和差),∠A = 40 ,∠D = 30 (已知)所以∠AMD = 30 + 40 = 70 (等式性质)因为MN平分∠AMD (已知),所以∠AMN =∠NMD = 35 (角平分线的意义)所以∠NMP = 40︒- 35︒= 5︒(等式性质)E【例9】如图,AB / /CD ,∠1 = (2x + 20) ,∠2 = (8x - 40) ,求∠1 及∠2 的度数.【答案】∠1 = 40︒,∠2 = 40︒. A1 B【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1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即(2x + 20) = (8x - 40) C DF 解得:x = 10所以∠1 = 40︒,∠2 = 40︒(等式性质)H 2G1C F D3 1 24【例 10】如图,已知∠1 = 40 ,∠2 = 140 ,∠3 = 40 ,能推断出 AB / /CD / / EF 吗?为什么?【答案】能;见解析. 【解析】由题意,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知:∠2 + ∠1 = 180︒,∠2 + ∠3 = 180︒ 所以 AB //CD ,C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所以 AB //EF ,即 AB //CD //EF ,即证.N【例 11】已若∠A 的两边与∠B 的两边分别平行,且∠A 是∠B 的 2 倍少 30°,求∠A 与∠B 的度数.【答案】∠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 .【解析】由题意可知,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2 倍少 30°,所以∠A = 2∠B - 30︒ ,即∠B = 30︒,∠A = 30︒ 或∠B = 70︒ ,∠A = 11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两个角的两边平行时的两种情况的讨论.【例 12】已知:如图, ∠1 = ∠2 ,∠3 = ∠B ,AC / / DE ,且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 AE / / BD .A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C / / DE (已知), 所以∠2 = ∠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1 = ∠2 (已知),所以∠1 = ∠(4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B = ∠EC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因为∠3 = ∠B (已知),所以∠3 = ∠ECD (等量代换)所以 AE / / B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13】已知:如图,E 、F 分别是 AB 和 CD 上的点,DE 、AF 分别交 BC 于 G 、H ,∠ A = ∠ D , ∠ 1= ∠ 2,试说明: ∠ B = ∠ C .E 【答案】见解析 A B【解析】因为∠1 = ∠(2 已知),∠1 = ∠AHB (对顶角相等)所以∠2 = ∠AHB (等量代换), 所以 AF / / E 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D = ∠A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A = ∠D (已知), 所以∠A = ∠AFC (等量代换)所以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 14】如图,直线 GC 截两条直线 AB 、CD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 分线,且 AE / /CF ,那么 AB ∥CD 吗?为什么?【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E 是∠GAB 的平分线,CF 是∠AC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GAE = ∠EAB ,∠ACF = ∠FCD (角平分线的性质)因为 AE / /CF (已知),所以∠GAE = ∠ACF (两直线平行, 3A1 E2 D同位角相等)所以∠EAB =∠FCD(等量代换)所以AB / /CD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15】如图∠1 =∠2 ,DC / /OA ,AB / /OD ,那么∠C =∠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DC / /OA (已知),所以∠COA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COB +∠1 =∠C因为AB / /OD (已知),所以∠DOB =∠B即∠2 +∠COB =∠B ,又因为∠1 =∠2 (已知),所以∠B =∠C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例16】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1 =∠2 ,试说明∠1 =∠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F【解析】因为AD 平分∠BAC (已知),所以∠2 =∠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 =∠2 (已知),所以∠1 =∠BAD (等量代换)所以EF / / A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F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C 所以∠1 =∠F (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例17】已知:如图,∠AGH =∠B,∠CGH =∠BEF ,EF⊥AB 于F,试说明CG⊥AB.【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GH =∠B (已知)C所以HG / /C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CGH =∠BCG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因为∠CGH =∠BEF (已知),H所以∠BEF =∠BCG (等量代换)A B所以EF / /C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G F因为EF⊥AB(已知),所以CG⊥AB.【例18】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 cm ,求三角形EBC 的面积.D【答案】8 平方厘米. A E 【解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EBC 与正方形同底BC,且其高即是正方形的边DC,故三角形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4 ⨯ 4 ÷ 2 = 8cm2C【例19】如图,AD//BC,BC =5AD ,求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CD 的面积之比.2A D【答案】5: 2 .4B CBD EA GD【解析】因为 AD / /BC (已知)所以三角形 ABC 与三角形 ACD 的高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 S ∆ABC : S ∆ACD = BC : AD = 5:2 (两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底之比)【例 20】如图, AB / /GE , CD / / FG ,BE =EF =FC ,三角形 AEG 的面积等于 7,求四边形 AEFD 的面积. 【答案】21 【解析】联结 BG 、CG . 因为 AB / /GE(已知)所以 S∆BEG B = S ∆AEG (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E F C因为 BE =EF (已知), 所以 S ∆BEG = S ∆GEF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 S ∆AEG = S ∆GEF =7(等量代换), 同理 S ∆GEF = S ∆DFG = 7 .所以 S 四边形AEFD = S ∆AEG + S ∆GEF + S ∆DFG = 7 + 7 + 7 = 21.【例 21】已知 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边 BC 上一点,DE 延长线交 AB 延长线于 F ,试说明CS ∆ABE 与S ∆CEF 相等的理由. 【答案】见解析 1A1 F【解析】因为 S △ADE = S △DCF = 2 S 四边形ABCD ,所以 S △CEF = S ∆DCF - S ∆DCE = 2S 四边形ABCD - S ∆DCE , 所以 S = S - S - S = S - 1 S - S = 1 S - S∆ABE 四边形ABCD ∆ADE ∆DCE 四边形ABCD 2 四边形ABCD ∆DCE 2 四边形ABCD ∆DCE所以 S ∆ABE = S ∆CEF模块二:辅助线的添加例题解析 【例 1】如图,已知 AB ∥ED ,试说明:∠B +∠D =∠C .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点 C 作 AB 的平行线 CF , 因为 AB ∥ED (已知) 所以 AB / /CF / / ED (平行的传递性)A BC F 所以∠B = ∠BCF ,∠D = ∠DC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 + ∠D = ∠BCF + ∠DCF = ∠BCD (等式性质) E D【例 2】如图所示,已知, ∠A +∠B +∠C = 360︒ ,试说明 AE ∥CD . 5F E【答案】见解析A E【解析】过点 B 向右作 BF //AE , 所以∠A + ∠ABF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B +∠C = 360︒ (已知)B F所以∠FBC + ∠C = 180︒ (等式性质) C D所以 BF /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 /CD (平行的传递性)【例 3】如图,已知:AB //CD ,试说明: ∠ B + ∠ D + ∠ BED = 360︒ (至少用三种方法).【答案】见解析 A【解析】方法一:连接 BD则∠EBD +∠EDB +∠E =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BD +∠BD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C 所以∠ABD +∠EBD +∠EDB +∠BDC +∠E =360°,即∠B +∠D +∠BED =360°方法二:过点 E 作 EF //CD ,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B +∠BEF =180°,∠D +∠DEF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所以∠B +∠BEF +∠D +∠DEF =360°(等式性质)即∠B +∠D +∠BED =360°;方法三:过点 E 作 EF / / BA因为 AB / /CD (已知), 所以 EF / / AB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ABE + ∠BEF = 180︒ ,∠FED + ∠ED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所以∠ B + ∠ D + ∠ BED = 360︒ (等式性质);方法四:过点 E 作 EF ⊥CD 的延长线与 F ,EG 垂直于 AB 的延长线于 G ,则有:∠B =∠BGE +∠GEB ,∠D =∠EDF +∠DFE ,所以∠B +∠D +∠BED =∠BGE +∠DFE +∠GED =180+180=360°.【例4】如图所示,在六边形 ABCDEF 中,AF ∥CD ,∠A =∠D ,∠B=∠E ,试说明 BC ∥EF 的理由.【答案】见解析 A F【解析】连接 AD 、BEB因为 AF ∥CD (已知) E所以∠FAD = ∠AD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D因为∠BAF = ∠CDE (已知), 所以∠BAD = ∠ADE (等式性质)所以 AB ∥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ABE = ∠BE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BC = ∠FED (已知), 所以∠EBC = ∠BEF (等式性质)所以 BC ∥E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 5】如图已知,AB //CD ,∠ABF = 2 ∠ABE ,∠CDF = 2 ∠CDE ,求∠E 和∠F 的关系.3 3【答案】∠E : ∠F = 3:2 . C【解析】过点 E 、点 F 分别作 AB 的平行线 EG 、FH . 6A BD2 1 因为 EG / / AB ,FH / / AB所以 AB / / EG / FH / /CD (等量代换)所以∠ABF = ∠B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CDF = ∠DF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等量代换)同理: ∠BED = ∠DEG + ∠BEG = ∠ABE + ∠CDE (等量代换)因为∠ABF = 2 ∠ABE ,∠CDF = 2 ∠CDE3 3所以∠BFD = ∠DFH + ∠BFH = ∠CDF + ∠ABF = 2 (∠ABE + ∠CDE ) = 2∠BED3 3 所以∠E : ∠F = 3:2【例 6】如图,已知:AC //BD ,联结 AB ,则 AC 、BD 及线段 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部分,当点 P 落在某个部分时,联结 PA 、PB ,构成 ∠ PAC 、∠ APB 、∠ PBD 三个角(提示:有公共角断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 0 °角)(1) 当点 P 落在第①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2) 当点 P 落在第②部分时,试说明: ∠ PAC + ∠ PBD = ∠ APB 是否成立?(3)当点 P 落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 PAC 、 ∠ APB 、 ∠ PBD 之间的关系是 ,并写出动点 P 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加以证明.A 3 A 3C C C A 3 C2 1B 4 D B 4 D B 4 B 4 D【解析】(1)过点 P 作 PE // AC .因为 AC / / BD ,所以 AC / / PE / / BD (平行的传递性)所以∠PAC = ∠APE ,∠BPE = ∠PB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PB = ∠APE + ∠BPE (角的和差)所以∠APB = ∠PAC + ∠PBD (等量代换)(2)不成立,过点 P 作 AC 的平行线即可证明.(3)分类讨论如下:①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右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②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上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或∠PAC = ∠PBD + ∠APB 或∠APB = 0︒,∠PAC = ∠PBD (任写一个即可) ③当动点 P 在射线 BA 的左侧时,结论是∠PBD = ∠PAC + ∠APB .2 P 1 A3 2 1随堂练习【习题1】 填空:(1) 如图(1),AB //CD ,CE 平分∠ACD , ∠A = 120 ,则∠ECD ;(2) 如图(2),已知 AB //CD , ∠B = 100 ,EF 平分∠BEC , EG ⊥ EF ,则∠DEG = .【难度】★G B AFC 【答案】(1)30°; (2)50°.E图(2) C【解析】(1)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A + ∠AC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120 (已知), 所以∠ACD = 180 -120 = 60 (等式性质)又因为 CE 平分∠ACD (已知), 所以∠ECD =30°(角平分线的意义)(2)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 + ∠BE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B = 100 (已知), 所以∠BEC = 180 -100 = 80 (等式性质)又因为 EF 平分∠BEC (已知), 所以∠BEF =40°(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 EG ⊥EF (已知), 所以∠GEF = 90 (垂直的意义)因为∠DEG + ∠GEF + ∠CEF = 180 (平角的意义)所以∠DEG = 180 - 90 - 40 = 50 (等式性质)【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习题2】 填空:(1)如图,直线 a / /b ,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 42 cm 2 ,AB =6 cm ,则 a 、b 间的距离为 ;(2)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点 D 是 AB 的中点,则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的面 积之比为 .【难度】★ 【答案】(1)14 厘米 ;(2) 1 .2 AD【解析】(1)三角形 ABC 的高为: 42 ⨯ 2 ÷离B 为 14 厘米; C(2)因为三角形 ACD 和三角形 ABC 高相等,所以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即 S ∆ACD = S ∆ABC AD =1AB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间距离及同高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之比.A B E 图(1) D D .【习题3】 如图,已知 FC //AB //DE , ∠α : ∠D : ∠B = 2 : 3 : 4 ,则∠α 、∠D 、∠B 的度数分别为 .【难度】★ 【答案】∠α = 72︒ , ∠D = 108︒ , ∠B = 144︒ . 【解析】因为 FC //AB //DE (已知),A 所以∠B + ∠CFB = 180 (∠D = ∠CF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设∠α = 2x ,∠D = 3x ,∠B = 4x ,则可列方程:180 - 4x + 2x = 3x ,解得: x = 36︒则∠α = 72︒ , ∠D = 108︒ , ∠B = 144︒ .【习题4】 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3 倍多 12°,则这两个角是( ).A .42°和 138°B .都是 10°C .42°和 138°或都是 10°D .以上都不对【难度】★★【答案】A【解析】由题意假设这两个角分别为 A 、B ,则有: ∠A = ∠B 或∠A + ∠B = 180︒ ,又因为∠A 是∠B 的 3 倍多 12°,则有: ∠A = 3∠B + 12︒ ,即180︒- ∠B = 3∠B + 12︒,解得:∠B = 42︒,∠A = 138︒ .【总结】本题考查两角位置关系的可能性,注意两种情况的讨论.【习题5】 如图,已知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1+∠2=90°,那么直线 PQ 、MN的位置关系.P Q【难度】★★ 【答案】见解析. 1【解析】因为 QR 平分∠PQN ,NR 平分∠QNM (已知) R所以∠PQN = 2∠1 , ∠MNQ = 2∠2 (角平分线的意义)因为∠1+∠2=90°(因为),所以∠PQN +∠MNQ =180°(等式性质) 2 所以 PQ ∥MN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M N【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角平分线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6】 如图,已知:AB ∥CD ,EF 和 AB 、CD 相交于 G 、H 两点,MG 平分∠BGH ,NH平分∠DHF ,试说明:GM ∥NH .【难度】★★ 【答案】略. 【解析】 AB / /CD (已知) ∴∠BGH = ∠DH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MG 平分∠BGH ,NH 平分∠DHF ∴∠1 = 1 ∠BGH , ∠2 = 1 ∠DHF 2 2 ∴∠1 = ∠(2 等量代换) ∴GM / / H N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A B 12 OC BC M1【习题7】 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90°,AC =3,BC =4,AB =5,三角形内一点 O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求这个距离是多少.【难度】★★【答案】1. 【解析】设这个距离是 x ,则有:S ∆ABC = 6 = 1( AC + BC + AB ) ⨯ x = 6x , 解得: x = 1 . 2 【总结】本题可以用面积法求解比较简单.【习题8】 如图,已知 AB ,CD 分别垂直 EF 于 B ,D ,且∠DCF =60°,∠1=30°.试说明: BM / / AF .A【难度】★★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CD ⊥EF , 所以∠CDF = 90 (垂直的意义) 因为∠DCF =60°(已知), 所以∠F =30°(三角形的内角F 和等于 1D 80°) B E 因为∠1=30°(已知), 所以∠1=∠F (等量代换)所以 BM ∥A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及垂直的意义的综合运用.【习题9】 如图,已知直线l 1 / /l 2 ;(1)若∠1 = (x + 2 y ) , ∠2 = x , ∠4 = ( y + 30) 求∠1 , ∠2 , ∠4 的度数;(2)若∠2 = x , ∠3 = y , ∠4 = [2(2x - y )] ,求 x 、 y 的值. 1 2 3 l【难度】★★ 【答案】见解析 4l 2【解析】(1)因为∠1+∠2=180°(平角的意义),所以 x + 2 y + x 180︒ ,即 x +y =9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y +30, 解得:x =60°,y =30°,所以∠1=120°,∠2=60°,∠4=60°;(2)因为∠3+∠2=180°(平角的意义), 所以 x +y =180°,因为l 1∥l 2 (已知), 所以∠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 x = 4x - 2 y , 解得:x =72°,y =108°.【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度的简单计算.【习题10】 如图, ∠ ADC =∠ABC , ∠ 1+ ∠ FDB =180°,AD 是∠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 BC 为∠DBE 的平分线.【难度】★★★ E【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1+ ∠ FDB =180°(已知), 又因为∠1 = ∠ABD (对顶角相等) 所以∠ABD + ∠BDF = 180 (等量代换)所以 AB / / F 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F D CA E C所以∠ABD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ADC = ∠ABC (已知), 所以∠ADB = ∠CBD (等式性质)因为 AE / / FC (已证), 所以∠EBD = ∠FD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ADB + ∠ADF = ∠CBD + ∠CBE (角的和差)因为 AD 是∠FDB 平分线, 所以∠ADB = ∠ADF = ∠CBD = ∠EBC (角平分线的意义) 即 BC 为∠DBE 的平分线【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习题11】 如图,已知∠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问:△ABC 与△EBC 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D【难度】★★★【答案】相等,证明见解析. F【解析】因为∠DAE + ∠EAC + ∠BAC = 180 (平角的意义)又∠ABC + ∠ACB + ∠BAC = 18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所以∠DAE + ∠EAC = ∠ABC + ∠ACB (等式性质) B 因为∠ABC =∠ACB ,AE 是∠CAD 的平分线(已知)所以∠ABC = ∠ACB = ∠DAE = ∠CAE所以 AE / / B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 AE 与 BC 间的距离相等(夹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ABC 与△EBC 的面积相等(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同时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课后作业【作业1】 如图,AB //CD ,直线l 分别交 AB 、CD 于 E 、F ,EG 平分∠BEF ,若∠EFG = 40 ,则∠EGF 的度数是( )A . 60B . 70C . 80D . 90【难度】★【答案】B 【解析】因为 AB //CD (已知),所以∠BEF + ∠EFG = 180 因为∠EFG = 40 (已知), 所以∠BEF =140°(等式性质) 因为 EG 平分∠BEF (已知),所以∠BEG = 1∠BEF = 70 (角平分线的意义)2 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BEG = ∠EG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GF =70°(等量代换)【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意义的运用.【作业2】 如图,AB //CD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 )A . ∠1 + ∠2 + ∠3 = 180B . ∠1 + ∠2 - ∠3 = 90C . ∠2 + ∠3 - ∠1 = 180D . ∠2 + ∠3 - ∠1 = 90【难度】★【答案】C A B C D2D 1 2E 3 【解析】由题意可得: (180︒- ∠3) + (180︒- ∠2) + ∠1 = 180︒ ,解得: ∠2 + ∠3 - ∠1 = 180︒【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作业3】 若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1)一对同位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2)一对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3)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4)一对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A .3 个B .2 个C .1 个D .0 个【难度】★【答案】D【解析】(1)同位角不一定相等,×;(2)内错角不一定相等,×;(3)×; (4)只有当这对同旁内角互补时才成立,×【总结】本题考查三线八角的基本运用.【作业4】 直线 a ∥c ,且直线 a 到直线c 的距离是 3;直线b / /c ,直线b 到直线c 的距离为5,则直线 a 到直线b 的距离为( )A .2B .3C .8D .2 或 8【难度】★★【答案】D【解析】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两侧时,距离为 8;当直线 a 和直线 b 在直线 c 的同一侧时,距离为 2.【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注意分类讨论.【作业5】 已知:如图 5,∠1=∠2=∠B ,EF ∥AB .试说明∠3=∠C . A【难度】★★【答案】略.【解析】因为∠1 = ∠B (已知) 所以 DE / / B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2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 EF / / AB (已知), 所以∠3 = ∠B 所以∠3 = ∠C (等量代换)B F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6】 已知:∠1=60o ,∠2=60o , AB //CD .试说明:CD //EF .【难度】★★ l【答案】略. 【解析】设∠2 的对顶角为∠3, 因为∠1=∠2 = 60o (已知),所以∠1=∠3(等量代换) 所以 AB ∥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1 BC D 又因为 AB ∥CD (已知) 所以 CD ∥EF (平行的传递性) E 2 F【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D ′ C′ F【作业7】 如图,已知∠4=∠B ,∠1=∠3,试说明:AC 平分∠BAD .【难度】★★【答案】略. 【解析】因为∠4=∠B (已知)所以 CD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1=∠3(已知), 所以∠1=∠2(等量代换),A B所以 AC 平分∠BAD (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综合运用.【作业8】 如图, AD / / BC ,BD 平分∠ABC ,且∠A : ∠ABC = 2 :1 ,求∠DBC 的度数.【难度】★★A D 【答案】30°.【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AB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 C又因为∠A :∠ABC =2:1(已知), 所以∠A =120°,∠ABC =60°(等式性质)又因为 BD 平分∠ABC (已知), 所以∠DBC =30°(角平分线的意义)【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作业9】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 EF 折叠后,点 D 、C 分别落在 D ′、C ′的位置.若∠AED ′=65°,则∠C 'FB 的度数为 . A E D 【难度】★★【答案】65°【解析】因为翻折, 所以∠D 'EF = ∠DEF (翻折的性质) B 因为∠AED ' + ∠D 'EF + ∠DEF = 180 (平角的意义) 又∠AED ′=65°(已知), 所以∠D 'EF = ∠DEF = 180 - ∠AED '= 57.5 (等式性质)2 因为 AD / / BC (已知), 所以∠DEF + ∠EFC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FB = ∠DE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B = 57.5 , ∠EFC = 180 - 57.5 = 122.5 (等式性质)因为∠EFC ' = ∠EFC (翻折的性质) 所以∠C 'FB = ∠EFC ' - ∠EFB = 65︒ .【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翻折的性质的综合运用.【作业10】 如图,已知 AD //BC ,AB //EF ,DC //EG ,EH 平分∠FEG , ∠A = ∠D = 110 ,试说明线段 EH 的长是 AD 、BC 间的距离. AE D 【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 AD //BC (已知)所以∠A + ∠B = 180 , ∠C + ∠D =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A = ∠D = 110 (已知), 所以∠B =∠C =70°(等式性质)B F H G因为 AB //EF ,DC //EG (已知),D4 3 C 1 2所以∠EFG=∠B,∠EG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EFG = ∠EGF = 70°(等量代换),所以∠FEG=40°因为EH 平分∠FEG (已知),所以∠FEH=1∠FEG=20 (角平分线的意义)2所以∠FHE = 180 -∠FEH =∠EFH = 9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即EH 的长是AD、BC 间的距离.【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行线间的距离.【作业11】如图,AB ⊥l ,CD ⊥l (点B、D 是垂足),直线EF 分别交AB、CD 于点G、H.如果∠EGB =m ,∠FGB =n ,且∠EHD = (3m -n ) ,试求出∠EGB 、∠BGF 、∠EHD的度数.【难度】★★★【答案】∠EGB = 60︒,∠BGF = 120︒,∠EHD = 60︒.【解析】因为AB ⊥l ,CD ⊥l (已知)所以AB / /C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FGB +∠EHD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GB =∠EH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n + 3m -n = 180 ,m = 3m -n ,解得:m = 60︒,n = 120︒.所以∠EGB = 60︒,∠BGF = 120︒,∠EHD = 60︒.【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作业12】如图,已知AB / /CD ,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那么∠GEF +∠DFH = 90 ,试说明理由.【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因为AB / /CD (已知)所以∠AEF =∠CFN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CFN +∠DFN = 180︒(平角的性质)又因为EG、FH 分别平分∠AEF 、∠DFN (已知)所以∠AEG +∠GEF +∠DFH +∠NFH = 180︒(角的和差)即2∠GEF +∠DFH = 180︒,所以∠GEF +∠DFH = 90 .【总结】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应用.【作业13】如图,已知AB∥EF,∠B=45°,∠C=x°,∠D=y°,∠E=z°,试说明x、y、z 之间的关系.【难度】★★★【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意,过C、D 两点分别作AB 的平行线CM、DN 因为AB∥EF(已知)所以AB / /CM / / DN / / EF (平行的传递性)N所以∠B =∠BCM ,∠MCD =∠CDN ,∠EDN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45°,∠C=x°,∠D=y°,∠E=z°(已知)所以x - 45 =y -z (等式性质)即x -y +z = 45 .【总结】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辅助线的添加,注意观察角度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归纳摘抄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归纳摘抄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虽然平行线在平面内定义,但也适用于立体几何。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额外补充的是,在高等数学中的平行线的定义是相交于无限远的两条直线为平行线,因为理论上是没有绝对的平行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知识点: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5、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是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视频教学:练习:1.如图,AB∥CD,射线AE交CD于点F,若∠1=115°,则∠2的度数是( )A.55°B.65°C.75°D.85°2.如图,∠1=∠2,∠3=40°,则∠4等于( )A.120°B.130°C.140°D .40°3.如图,已知AB∥CD,BC平分∠ABE,∠C=33°,则∠BED的度数是( )A.16°B.33°C.49°D.66°4.如图,已知∠1=∠2,若要∠3=∠4,则须( )A.∠1=∠3B.∠2=∠3C.∠1=∠4D.AB∥CD5.如图,AB∥CD∥EF,∠ABE=38°,∠ECD=110°,则∠BEC的度数为( )A.42°B.32°C.62°D.38°6.如图,直线l1∥l2,CD⊥AB于点D,∠1=50°,则∠BCD的度数为( )A.50°B.45°C.40°D.30°7.如图,∠BAC=40°,DE∥AB,交AC于点F,∠AFE的平分线FG交AB于点H,则正确的是( )A.∠AFG=70°B.∠AFG>∠AHFC.∠FHB=100° D.∠CFH =2∠EFG8.如图,在△ABC中,∠C=90°,点D在AC边上,DE∥AB,如果∠ADE=46°,那么∠B等于( )A.34°B.54°C. 46°D.44°9.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有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B.2C.3D.410.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A.42°,138°B.都是10°C.42°,138°或42°,10° D.以上都不对课件:教案: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证明的步骤,格式和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三个性质的探究及运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及综合运用.教学活动设计课堂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也就是说知道角的关系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可是老师从一张轻轨的图片和伸缩门的情景看到的却恰好是另一种有意思的情况,这种情况具有普遍意义吗?自学指导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已知:如图,a∥b,∠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求证:∠1和∠2互补.证明:因为a∥b,所以∠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3=180°(平角的定义),所以∠1+∠2=180°(等量代换).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语言:因为a∥b,所以∠1+∠2=180°.教师指导(1)归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两直线平行(2)总结证明的一般思路及步骤当堂训练1. 如图所示,EL∥FK,PG∥QH.找出图中与∠1相等的角.2. 已知∠3=∠4,∠1=47°,求∠2的度数.3.如图,AB∥EF,∠ECD=∠E,试说明CD∥AB.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学好证明,必须学会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初学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对于几何语言不很清楚,几何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老师有必要强调:将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相结合是学好证明的基本功,画图时按要求将符合题意的图形画出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所画图形的多种情况.(2)能根据题意画出简单的图形,掌握“题”与“图”的对应关系,一般图形不要画成特殊图形,否则就意味着人为增加了已知条件,反之,特殊图形也不要画成一般图形,这两种做法都没有真实的表达题意.(3)图形力求准确,便于观察,有利于解题.。
第8讲平行线的性质与用尺规作角目标导航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3、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4、能用尺规作一些基本的图形;5、通过尺规作图的理解进行一些线段和角的计算。
知识精讲知识点01平行线的性质一、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二、平行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要点诠释:(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知识拓展1】(2021秋•本溪期末)如图,将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放置在两条平行线a,b上,若∠1=115°,则∠2的度数为()A.85°B.75°C.55°D.95°【即学即练1】(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直线AB∥CD,点E在AC上,若∠A=130°,∠D=20°,则∠AED=()A.70°B.75°C.80°D.85°【即学即练2】(2021秋•武侯区期末)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已知直尺的对边平行,若∠1=25°,则∠2的度数为()A.25°B.55°C.65°D.75°【即学即练3】(2021秋•普宁市期末)如图,在△DEF中,点C在DF的延长线上,点B在EF上,且AB ∥CD,∠EBA=60°,则∠E+∠D的度数为()A.60°B.30°C.90°D.80°【即学即练4】(2021秋•铁西区期末)如图,AB∥CD∥EF,若∠ABC=125°,∠CEF=105°,则∠BCE的度数为.【即学即练5】(2021秋•宽城区期末)如图,直线m∥n.若∠1=40°,∠2=30°,则∠3的大小为度.【知识拓展2】(2021秋•成都期末)如图,AE∥BC,且∠ABD=∠ADB,∠DAE=∠E,若∠ABC=63°,求∠DBC的度数.【即学即练1】(2021秋•宝安区期末)生活中常见的探照灯、汽车大灯等灯具都与抛物线有关.如图,从光源P点照射到抛物线上的光线P A,PB等反射以后沿着与直线PF平行的方向射出,若∠CAP=α,∠DBP=β,则∠APB的度数为()A.2αB.2βC.α+βD.(α+β)【即学即练2】(2021秋•香坊区期末)如图,AD∥BC,∠C=30°,∠ADB:∠BDC=1:2,∠EAB=72°,以下四个说法:①∠CDF=30°;②∠ADB=50°;③∠ABD=22°;④∠CBN=108°;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即学即练3】(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F,BE平分∠ABC,DE平分∠ADC,∠AFB=96°,则∠BED的度数为度.【即学即练4】(2021秋•罗湖区期末)请解答下列各题:(1)阅读并回答: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1,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1=∠2,∠3=∠4.①由条件可知:∠1=∠3,依据是,∠2=∠4,依据是.②反射光线BC与EF平行,依据是.(2)解决问题:如图2,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42°,则∠2=;∠3=.【即学即练5】(2021秋•南关区期末)如图,已知AB∥DC,AC⊥BC,AC平分∠DAB,∠B=50°,求∠D的大小.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括号里的空白(理由或数学式).解:∵AB∥DC(),∴∠B+∠DCB=180°().∵∠B=(已知),∴∠DCB=180°﹣∠B=180°﹣50°=130°.∵AC⊥BC(已知),∴∠ACB=(垂直的定义).∴∠2=.∵AB∥DC(已知),∴∠1=().∵AC平分∠DAB(已知),∴∠DAB=2∠1=(角平分线的定义).∵AB∥DC(已知),∴+∠DAB=180°(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D=180°﹣∠DAB=.【即学即练6】(2021秋•长春期末)已知AM∥CN,点B在直线AM、CN之间,AB⊥BC于点B.(1)如图1,请直接写出∠A和∠C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A和∠C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如图3,AE平分∠MAB,CH平分∠NCB,AE与CH交于点G,则∠AGH的度数为.知识点02 用尺规作角1.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1)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只使用圆规和直尺,并且只准许使用有限次,来解决不同的平面几何作图题.(2)基本要求它使用的直尺和圆规带有想像性质,跟现实中的并非完全相同.直尺必须没有刻度,无限长,且只能使用直尺的固定一侧.只可以用它来将两个点连在一起,不可以在上画刻度.圆规可以开至无限宽,但上面亦不能有刻度.它只可以拉开成你之前构造过的长度.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主要作用是作三角形和作平行线等.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如图2-4-22所示).求作:∠A′O′B′,使∠A′O′B′=∠AOB.图2-4-22作法:(1)如图2-4-23所示,作射线O′B′;(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D,交OB于点C;(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O′B′于点C′;(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A′.则∠A′O′B′就是所求作的角.图2-4-23【知识拓展1】(2021秋•无为市期末)下列尺规作图的语句正确的是()A.延长射线AB到DB.以点D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C.作直线AB=3cmD.延长线段AB至C,使AC=BC【即学即练1】(2020秋•大连期末)下列作图语句中,叙述正确的是()A.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B.画直线AB的中点CC.画直线AB=6cmD.延长射线OA到点B【即学即练2】只用的直尺和进行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即学即练3】(2021春•铁岭月考)下列作图语句错误的个数是()①以点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OM到点A;③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④过三点A,B,C作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即学即练4】(2021春•龙口市月考)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cm B.画出A、B两点的距离C.延长射线OA D.连接A、B两点【即学即练5】(2011春•巴东县校级期末)作图题的书写步骤是、、,而且要画出,写出,保留.【即学即练6】(2019秋•成安县期末)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cm B.连结A、B两点C.画出直线AB的中点D.画出A、B两点的距离【即学即练7】(2018秋•宁阳县期末)下列语句是有关几何作图的叙述.①以O为圆心作弧;②延长射线AB到点C;③作∠AOB,使∠AOB=∠1;④作直线AB,使AB=a;⑤过三角形ABC的顶点C作它的对边AB 的平行线.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即可)【即学即练8】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即学即练9】下列语句表示的图形是(只填序号)①过点O的三条直线与另条一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②以直线AB上一点O为顶点,在直线AB的同侧画∠AOC和∠BOD:.②过O点的一条直线和以O为端点两条射线与另一条直线分别相交于点B、C、D三点:.能力拓展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例1、如图,已知AB∥CD,AP平分∠BAC,CP平分∠ACD,求∠APC的度数.【变式】如图,直线AB∥CD,∠C=44°,∠E为直角,则∠1等于()A.132°B.134°C.136°D.138°类型二、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例2、如图,已知,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变式】下图是一个方形螺线.已知相邻均为1厘米,则螺线总长度是厘米.类型三、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在长为50m,宽为22m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宽度都为2 m的道路,余下的部分种植花草,求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变式】如图①,在宽为20m、长为30m的矩形地面上修建两条同样宽度的道路,余下部分作为耕地.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耕地的面积为()A.600m2B.551m2C.550m2D.500m2例4、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下面给出三个论断:①∠B=∠E;②AB∥DE;③BC∥EF.请你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填入“已知”栏中,以一个论断为结论,填人“试说明”栏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正确命题,并将理由叙述出来.已知:如图所示,∠ABC的边BC与∠DEF的边DE交于点K,________,________,试说明________.【变式】已知,如图,∠1=∠2,∠3=65°,则∠4= .例5、如图,AB∥CD,点M,N分别为AB,CD上的点.(1)若点P1在两平行线内部,∠BMP1=45°,∠DNP1=30°,则∠MP1N=;(2)若P1,P2在两平行线内部,且P1P2不与AB平行,如图,请你猜想∠AMP1+∠P1 P2N与∠MP1 P2+∠P2N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就论;(3)如图,若P1,P2,P3在两平行线内部,顺次连结M,P1,P2,P3,N,且P1P2,P2P3不与AB平行,直接写出你得到的就论.【变式】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是150°,第三次拐的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A.120°B.130°C.140°D.150°类型四:尺规作图的定义例6.下列作图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用三角尺作AB的平行线B.用刻度尺画线段AB=3 cmC.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AB的平行线D.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C类型五: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例7.如图2-4-24所示,已知∠AOB,求作∠CBO,使∠CBO=∠AOB,交OA于点C.图2-4-24类型六:作已知角的和、差、倍例8.如图2-4-25所示,已知∠α,∠β,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α与∠β的和.图2-4-25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秋•杜尔伯特县期末)如图,已知l1∥l2,∠A=45°,∠2=100°,则∠1的度数为()A.50°B.55°C.45°D.60°2.(2020秋•历下区期末)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E,若∠CBD=35°,则∠AFB的度数为()A.70°B.75°C.80°D.85°3.如图,AB∥EF,∠C=90°,则α、β和γ的关系是()A.β=α+γB.α+β+γ=180°C.α+β﹣γ=90°D.β+γ﹣α=180°4.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A.画射线OP=3 cm B.画出A、B两点的距离C.画出A、B两点的中点D.连接A、B两点5.在下列各题中,属于尺规作图的是()A.利用三角板画45°的角B.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C.用直尺画一工件边缘的垂线D.用圆规在已知直线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OB内有一点P,过点P画PC∥OB,PD∥OA,∠AOB=60°,则∠CPD的度数为度.7.(2019秋•辉县市期末)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那么∠ABC+∠BCD=度.8.(2020秋•石狮市期末)如图,AB∥CD,∠EGB=50°,则∠CHG的大小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9.(2021秋•临漳县期末)探究:如图①,DE∥BC,EF∥AB,若∠ABC=50°,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并填空.解:因为DE∥BC,所以∠DEF=().因为EF∥AB,所以=∠ABC().所以∠DEF=∠ABC(等量代换).因为∠ABC=50°,所以∠DEF=°.应用:如图②,DE∥BC,EF∥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10.(2021春•原州区期末)如图,AD∥BC,∠CAE的平分线是AD,∠C=65°.请你计算出∠DAE、∠CAB和∠B的度数.11.(2021春•敦化市期末)如图,已知:AE∥BF,∠A=∠F,证明:∠C=∠D.12.(2021春•南丹县期末)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AB、AC、CB上,且DE∥BC,EF ∥AB,若∠ABC=65°,求∠DEF的度数.请将下面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解:∵DE∥BC(),∴∠DEF=∠CFE(),∵EF∥AB,∴∠CFE=∠ABC(),∴∠DEF=∠ABC().∵∠ABC=65°,∴∠DEF=.题组B 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20秋•南岸区期末)如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DE∥BA,∠CBE和∠CDE的平分线交于点F,若∠F=α,则∠ABE的大小为()A.αB.αC.2αD.2.(2021秋•上思县期中)如图所示,若AB∥DE,且∠E=55°,则∠B+∠C的度数是()A.135°B.125°C.55°D.45°3.(2021•临沭县模拟)如图,已知AB∥CD,∠A=56°,∠E=18°,则∠C的度数是()A.32°B.34°C.36°D.38°4.(2021•河南模拟)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如图摆放,直线a∥b,若∠1=65°,则∠2的度数为()A.45°B.50°C.55°D.60°5.(2021秋•常州期中)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A.连接AD,并且平分∠BAC B.延长射线ABC.作∠AOB的平分线OC D.过点A作AB∥CD∥EF6.下列作图不是尺规作图的是()A.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a等于已知线段B.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刻度尺和圆规作一条10cm的线段D.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三角形二.填空题(共4小题)7.(2021秋•南岗区期末)如图,m∥n,l⊥n,垂足为点A,l交m于点B,点C在直线n上,请在直线m 上取一点D,连接CD,过点D作DE⊥CD交直线l于点E,若∠BED=60°,则∠ACD=度.8.(2021秋•道里区期末)如图,a∥b,∠1=∠2,∠3=40°,则∠4等于度.9.(2020秋•成都期末)如图,把一条两边边沿互相平行的纸带折叠,若∠β=56°,则∠α=.10.(2021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折痕EF翻折,使点B、C分别落在点M、N的位置,且∠AFM=∠EFM,则∠NED=°.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21秋•农安县期末)已知直线AB∥CD,P为平面内一点,连接P A、PD.(1)如图1,已知∠A=50°,∠D=150°,求∠APD的度数;(2)如图2,判断∠P AB、∠CDP、∠AP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如图3,在(2)的条件下,AP⊥PD,DN平分∠PDC,若∠P AN+∠P AB=∠APD,求∠AND的度数.12.(2021秋•嵩县期末)已知一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试探索这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1)如图1所示,AB∥EF,BC∥DE,则∠1与∠2的关系是;(2)如图2所示,AB∥EF,BC∥DE,则∠1与∠2的关系是;(3)经过上述探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试用文字语言表述):;(4)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30°,则这两个分别是多少度?13.(2021秋•虎林市期末)(1)如图(1),AB∥EF.求证:∠BCF=∠B+∠F.(2)当点C在直线BF的右侧时,如图(2),若AB∥EF,则∠BCF与∠B、∠F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14.(2020秋•开江县期末)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所夹的角对应相等.例如:在图①、图②中都有∠1=∠2,∠3=∠4.设镜子AB与BC的夹角∠ABC=α.(1)如图①,若α=90°,判断入射光线EF与反射光线GH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90°<α<180°,入射光线EF与反射光线GH的夹角∠FMH=β.探索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若α=130°,设镜子CD与BC的夹角∠BCD为钝角,入射光线EF与镜面AB的夹角∠1=x(0°<x<90°).已知入射光线EF从镜面AB开始反射,经过n(n为正整数,且n≤3)次反射,当第n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EF平行时,请直接写出∠BCD的度数(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21春•红谷滩区校级期末)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线段EF折叠到EB'C'F的位置,若∠EFC'=100°,则∠DFC'的度数为()A.20°B.30°C.40°D.50°二.填空题(共7小题)2.(2021秋•香坊区校级期中)已知AB∥CD,∠ACD=60°,∠BAE:∠CAE=2:3,∠FCD=4∠FCE,若∠AEC=78°,则∠AFC=.3.(2021春•东港区校级期末)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①∠C'EF=32°;②∠AEC=1480';③∠BGE=64°;④∠BFD=116°.正确的有个.4.(2021春•涡阳县期末)如图,AB∥CD,P2E平分∠P1EB,P2F平分∠P1FD,若设∠P1EB=x°,∠P1FD =y°则∠P1=(x+y)度(用x,y的代数式表示),若P3E平分∠P2EB,P3F平分∠P2FD,可得∠P3,P4E平分∠P3EB,P4F平分∠P3FD,可得∠P4…,依次平分下去,则∠P n=度.5.(2021春•辛集市期末)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49°,则∠2﹣∠1=.6.(2021春•乐清市期末)将一副三角板如图1所示摆放,直线GH∥MN,现将三角板ABC绕点A以每秒1°的速度顺时针旋转,同时三角板DEF绕点D以每秒2°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时间为t秒,如图2,∠BAH=t°,∠FDM=2t°,且0≤t≤150,若边BC与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边DE,DF)平行时,则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为.7.(2021春•钦州期末)如图,已知AB∥CD,BE、D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CD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CD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CD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n≥2)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CD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若∠E n=α度,则∠BED=度.8.(2021春•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AB∥CD,∠DCE的角平分线CG的反向延长线和∠ABE的角平分线BF交于点F,∠E﹣∠F=33°,则∠E=.三.解答题(共5小题)9.(2021秋•农安县期末)如图,点P是∠AOB的边OB上的一点,过点P画OB的垂线,交OA于点C;(1)过点P画OA的垂线,垂足为H;(2)线段PH的长度是点P到的距离,是点C到直线OB的距离.线段PC、PH、OC这三条线段大小关系是(用“<”号连接)10.(2021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已知,AB∥DE,点C在AB上方,连接BC、CD.(1)如图1,求证:∠BCD+∠CDE=∠ABC;(2)如图2,过点C作CF⊥B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探究∠ABC和∠F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3,在(2)的条件下,∠CFD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连接GB并延长至点H,若BH平分∠ABC,求∠BGD﹣∠CGF的值.11.(2021•泉州模拟)如图,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BDC.(∠ABD的度数大于90°小于120°)(1)求证:∠BED=90°;(2)若点F为射线BE上一点,∠EDF=α,∠ABF的角平分线BG与∠CDF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试用含α的式子表示∠BGD的大小;(3)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BH上一动点,∠ABF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与∠CDF邻补角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探究∠BG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题中所有的角都是大于0°小于180°的角)12.(2021春•靖江市期末)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镜面所夹的角对应相等.例如:在图①、图③中,都有∠1=∠2,∠3=∠4.设镜子AB与BC的夹角∠ABC=α.(1)如图①,若α=90°,判断入射光线FE与反射光线GH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若α=135°,设镜子CD与BC的夹角∠BCD=θ(90°<θ<180°),入射光线FE与镜面AB的夹角∠1=m(0°<m<90°),已知入射光线FE从镜面AB开始反射,经过3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FE平行,请用含有m的代数式直接表示θ的度数;(3)如图③,若90°<α<180°,∠1=20°,入射光线FE与反射光线GH的夹角∠FMH=β.若△MEG为锐角三角形,请求出α的取值范围.13.(2021春•江汉区期中)问题探究:如图①,已知AB∥CD,我们发现∠E=∠B+∠D.我们怎么证明这个结论呢?张山同学:如图②,过点E作EF∥AB,把∠BED分成∠BEF与∠DEF的和,然后分别证明∠BEF=∠B,∠DEF=∠D.李思同学:如图③,过点B作BF∥DE,则∠E=∠EBF,再证明∠ABF=∠D.问题解答:(1)请按张山同学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2)请按李思同学的思路,写出证明过程;问题迁移:(3)如图④,已知AB∥CD,EF平分∠AEC,FD平分∠EDC.若∠CED=3∠F,请直接写出∠F的度数.。
平行线的性质
一、如图,直线a ∥b ,那么△ABC 和△DBC 面积相等.
二、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则△ABE 和△CDE 面积相等. a b
A C
B D A B
C D
E
补充作业
1.如图,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BEFG 的边长分别为a 和b ,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A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B A D C
G F
E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已有线段AB ,在网格中找一格点,使得这一点和A 、B 两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这样的点一共有 个.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作一个与这个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使得AB 为三角形的一边,∠B 为三角形的一个内角.
A
B D
A B D
E G
4.如图,四边形ABCD 农田内,有一条折线小路EGF ,现要将小路改直,使路两侧的农田面积保持
不变,请你用正确画出直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