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标化学必修2错题重整理(一)
- 格式:docx
- 大小:67.66 KB
- 文档页数:5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除了 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族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AZ X 。
符号A Z X 表示1个 质子数 为Z , 质量数 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 A -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 相同而 中子数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H 、2 1H 、3 1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 置换出氢的 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 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 、B 、C 金属性强弱 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Al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3+﹥Mg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高中化学易错点归纳整理+化学易错知识整理+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高中化学易错点归纳整理化学易错知识整理高中化学易错点归纳(新课标)一、物理性质1、有色气体:2(淡黄绿色)、C 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2S。
3、熔沸点、状态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3、Cl2,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3、HF、HCl、HBr、能溶于水的气体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必修二化学错题整理1、同族元素最外层电子层一定相同()2、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m,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有X、Y两种元素,原子序数≤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m、n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nXOm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一定为+m4、核内中子数为N的R2+的离子,质量数为A,则n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为()A n(A-N+8)/(A+16)B n(A-N+10)/(A+16)C (A-N+2)D n(A-N+6)/A5、用符号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白(1)同位素种类由()决定(2).元素种类由()决定(3).元素有同位素由()决定(4).核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5).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决定(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决定(7).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8).核素的种类由()决定(9).核电荷数由()决定(10)原子种类有_____决定6、X、Y、Z、M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Y、Z相邻。
X的核电荷数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与M可形成化合物M2Y。
用微粒符号完成下列问题:(1)Y、Z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___________强于___________。
(2)M、Z、Y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
(3)M2X2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该物质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将Z的单质通入YX2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必修二化学易错知识点一、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巧。
然而,实验的记录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会忽略对实验条件的记录,或者没有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从而影响到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实验时,一定要重视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实验笔记,并且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是高一化学中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们要注意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和配平系数,并且要符合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混淆元素符号、写错配平系数等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影响到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也会使得我们在后续的计算和分析中出现错误。
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认真阅读教材,多进行实际操作,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之一。
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我们要注意正确使用离子符号,同时要记住离子的电荷和数量。
此外,我们还要理解离子反应的化学意义,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由于对离子反应的理解不深入,我们会在书写方程式时出现错误,或者无法正确解读方程式。
因此,我们在学习离子反应时,要注重理论学习,结合实际例子进行练习,多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化学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在高一化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化学计算,比如溶液的浓度计算、气体的计算等。
然而,化学计算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部分,尤其是在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上。
有时候,我们会错误地使用计算公式,或者在计算过程中出现数值转换错误等问题。
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分析和判断。
因此,我们在进行化学计算时,要认真阅读题目,理顺计算步骤,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高一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习化学不仅需要理解概念,还需要掌握实践技能。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经常容易出错,今天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高一化学必修二中的易错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目必须保持相等,这叫做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然而,很多学生在平衡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出错。
例如,在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时,很多学生忽视了电荷平衡。
他们可能只关注原子数目的平衡,却忽略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电荷数目的平衡。
为了平衡化学方程式,我们需要同时考虑原子数目和电荷平衡,并且可以通过增加系数来调整方程式。
请记住,在化学方程式中,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
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是描述溶液中离子之间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特别是当涉及到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时。
在酸碱反应中,学生常常错误地写出了离子的不正确式子。
例如,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盐酸)+ OH-(氢氧化钠)→ H2O(水)在沉淀反应中,学生容易忽视沉淀生成物的存在。
他们经常忘记在方程式中写出沉淀的状态。
例如,在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银氯化物沉淀时,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银离子)+ Cl-(氯离子)→ AgCl(沉淀)三、电子结构的表示电子结构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描述了原子中电子的排布方式。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会学习到电子结构的表示方式,如1s^2 2s^2 2p^6。
然而,很多学生在表示电子结构时容易犯错。
例如,他们经常忽略电子的自旋方向和顺序。
另外,一些学生也会忘记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克塔规则。
在表示电子结构时,请确保正确表示电子的填充顺序和自旋方向,并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奥克塔规则确定电子的排布方式。
四、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在核反应中,核子的数目发生变化,导致原子的核电荷和质量数的改变。
在书写核反应方程式时,学生常常容易出错。
新高一化学纠错知识点归纳随着高一学习的逐渐深入,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科,其知识点的掌握成为了学生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由于学科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往往容易让学生们陷入迷惑和错误。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高一化学常见的纠错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讨论。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问题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解题中常犯错误的地方。
在平衡化学方程式时,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个数来确定配平系数。
常见的错误是平衡时只改变配平系数,而不改变分子式。
正确的做法是在平衡过程中,如果需要改变分子式,则要通过在反应物或生成物前添加物质的系数,以保证原子数目平衡。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学生常常会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时,首先要确定反应物中哪些元素的氧化态发生了改变。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生成物中元素的氧化态也考虑进来,导致错误的判断。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的氧化态变化情况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3. 酸碱中的物质性质酸碱是高一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也是容易被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在酸碱中,常见的错误是将物质的性质和酸碱的性质相混淆。
例如,酸性物质并不意味着物质本身就是酸,而是指在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氢离子的物质。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离子产生能力来判断其在酸碱中的性质。
4. 化学能量变化的计算化学能量变化的计算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在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常见的错误是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相加得出结果。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能量来计算反应的总能量变化。
5. 形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判断在化学学习中,形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高一学生常常混淆的知识点之一。
形成反应是指反应物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反应物分解为各种物质的反应。
常见的错误是将反应物的化合物看作是形成反应,而忽略了生成物中的其他物质。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必修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⑴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 个周期。
⑵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 个纵行,除了8、9、10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故元素周期表共有16 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质量数定义: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间的关系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3.核素表示方法: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出其质子数,左上角标出质量数Z A X 。
符号Z A X 表示1个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 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
4.同位素⑴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11 H、12H、31 H 互为同位素。
⑵同位素的特点:①各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②天然存在的各同位素原子,他们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保持不变5.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金属A 可与冷水反应,金属B 和热水才能反应,金属C 和水不能反应,判断金属A、B、C 金属性强弱A>B>C②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例】已知NaOH 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则Na、Mg 、Al 的金属性强弱Na>Mg>Al③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例】氧化性Al 3+﹥Mg 2+﹥Na+,则元素金属性顺序为Na>Mg>Al6.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判断,越容易与氢气反应或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高一化学必修二易混易错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科。
其中,高一化学必修二的内容更是如此。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有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困惑。
本文将针对高一化学必修二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一些解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1. 酸碱性溶液与 pH 值许多学生常常将酸性溶液和 pH 值概念混淆。
酸碱性是指溶液中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高低,是用来描述溶液中酸碱浓度的性质。
pH 值则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强度的指标,它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因此,pH 值越小,溶液越酸;pH 值越大,溶液越碱。
2. 酸碱指示剂与中性化反应酸碱指示剂是用于检测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
其中,最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是酚酞、甲基橙等。
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或橙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或蓝色。
中性化反应则是指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反应产生中性溶液的过程。
3. 高锰酸钾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的区别高锰酸钾溶液和过氧化氢溶液都是常见的氧化剂。
但是,它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且容易分解放出氧气。
而过氧化氢溶液为无色液体,在加热或放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会析出氧气。
4. 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在化学中,化学方程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组成。
而离子方程式则是将溶液中的离子表达出来的方程式。
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需要注意平衡方程式中离子种类和数量的平衡。
5.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是用来表示物质质量的指标,单位为 g/mol。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得出。
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 原子质量,以碳-12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根据化学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6. 加热与焊接的区别加热和焊接是常见的热处理方法,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区别。
加热是指对物体进行加热处理,使其达到一定温度。
高中化学最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最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最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最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一、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
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3.阿伏加德罗常数这类题的解法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新高一化学考试易错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起来不容易。
尤其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来说,之前接触的化学知识有限,考试中易错的知识点更加需要重点关注和复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一些新高一化学考试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建议。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但往往也是易错的知识点之一。
在考试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要求平衡方程式的题目,但是由于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正确平衡方程式,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首先保持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量的平衡。
原子数不能发生改变,只能改变系数。
2. 对于单质元素,其原子公式中不需要写下系数。
例如2H2O中的2表示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3. 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离子不可拆开。
例如在NaCl溶于水中的反应中,NaCl的离子式应写为Na+和Cl-。
二、化学键的性质和特点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新高一的学生常常会混淆化学键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在考试中出现错误。
以下是一些常见易错知识点:1. 金属键和离子键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金属键通常发生在金属元素之间,其中电子是共享的,形成金属的晶体结构。
离子键则是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其中电子发生转移,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2.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相互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它有两种类型: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密度不均匀分布的键,分子中带有极性。
非极性共价键是指电子密度均匀分布的键,分子中没有极性。
在考试中要注意区分它们。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失程度。
这也是新高一化学考试中的一个易错知识点。
以下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内容:1. 当以一级反应为例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这是因为在一级反应中,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反应速率与温度也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因为在较高温度下,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增加,从而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高一化学必修2教材课后习题整理(含答案)及化学方程式总结(含默写版)第一章课后习题专练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磷B、铁C、碘D、钙2、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99B、67C、166D、323、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B、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C、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D、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5、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砹的氢化物不稳定B、硒化氢比硫化氢稳定C、氢氧化锶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D、铍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NaClC、H2SD、H2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B、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C、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分子中化学键形成D、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8、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B、溴化钾C、水D、氯化镁9、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C、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D、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10、下列关于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ⅠA族B、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C、氢氧化铷是弱碱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11、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的是()A、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B、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C、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D、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12、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X,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A、H2XO3B、HXO3C、H3XO4D、H2XO4二、填空题13、下表列出了A-R9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这9种元素分别为A B C D E F G H R其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2)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A、B、C三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4)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是,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得溶液的pH 7。
必修二易忽略知识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P5周期表有 18 个纵行,第 8、9、10 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3 P5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元素,化合价为 0,为 0 族(含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 He)4 P5第 IA族(除氢):碱族元素第 VIA族:卤族元素 0 族:稀有气体元素5 P7碱金属元素除铯外,其余都呈银白色,较柔软,有延展性,碱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小,熔点低,导热导电性好6 P7液态钠可作为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7 P8K、Na 保存在煤油里,Li 保存在石蜡中8 P8H2+ F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9 P9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化学性质表现出相似性和递变性10 P9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 111 P9忽略电子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数值叫做质量数;同种元素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12 P10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13 P14稀有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14 P16Mg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放出氢气15 P16Mg(OH)2为中强碱,H3PO4为中强酸16 P16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17 P17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无严格的分界线,分界线附近元素既有一定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18 P17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的电子叫做价电子,有些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次外层或倒数第三层的部分电子有关,也叫价电子19 P18金属和非金属分界处,可找到半导体材料,如:硅、锗20 P18半导体器件研制开始于锗,后到同主族的硅21 P18农药由含砷的有机物发展为毒性较低的含磷有机物22 P18过渡元素可寻找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23 P18人造元素P19钫是人工合成的元素24 P19钙保存在密封的容器内防氧化25 P19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26 P19锗与盐酸不反应,锡与盐酸反应,铅与盐酸反应但因生成的 PbCl2微溶而使反应终止27 P19锗、锡、铅的+4 价氢氧化物碱性顺序:Ge(OH)4< Sn(OH)4<Pb(OH)428 P21O2不是唯一支持燃烧的物质29 P21Na 与 Cl2反应实验现象描述30 P23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它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31 P23NH3、O2、CO2等气体在降温、增大压强时能够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由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32 P24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相互作用强度)33 P24水在液态时,除以水分子存在,还含有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 H2O)n34 P24固态水(冰)中水分子以氢键结合成排列规整的晶体35 P24DNa 的结构和生理活性都与氢键有关36 P24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如:NH3、H2O 、HF37 P24稀有气体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化学反应与能量1 P32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2 P32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3 P32高温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4 P33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5 P34Ba(OH)2· 8H2O + 2NH4Cl ==BaCl2+ 2NH3+ 10H2O (复分解、吸热)6 P34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7 P35不同社会发展水平时期的人均耗能量不相同8 P36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能量9 P37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10 P37什么是生物质呢?11 P38使 1kg 水的温度升高 1℃需热量 4.18KJ12 P39一次能源: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二次能源:电力、蒸汽等13 P39火电是怎样发电的14 P42锌锰干电池即使不用,放置太久,也会失效15 P43充电电池的充电次数有限制,使用是否得当,对电池的寿命影响很大16 P43新型的封闭式体积小的充电电池——镍镉电池。
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易错题(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有机化学1.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CH 3(CH 2)2CH 3 ②CH 3(CH 2)3CH 3 ③(CH 3)3CH ④(CH 3)2CHCH 2CH 3A .②④①③B .④②①③C .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2.下列一定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 ) A .C 2H 4B .C 4H 8C .C 3H 8D .C 5H 123.下列烷烃中,不可能是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所得的产物的是 ( )A .甲烷B .乙烷C .异丁烷D .新戊烷4.下列反应中,能说明烯烃结构的不饱和性质的是 ( )A .燃烧B .取代反应C .加成反应D .加聚反应5.标准状况下,某气态烷烃和烯烃的混合气体2.24L ,完全燃烧后生成4.05g 水和6.6gCO 2,该烃的组成为 ( ) A .CH 4、C 2H 4 B .C 2H 6、C 2H 4 C .CH 4、C 3H 6 D .C 2H 6、C 3H 6 6.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2=CH 2 + H-OH −−→−催化剂CH 3CH 2OH B .H 2 + Cl 2 2HClC .H CH 3C O+H 2 −−→−催化剂CH 3CH 2OH D.CH 3CH 3 + 2Cl 2 −→−光+ 2HCl7.下列各组物质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溴和苯 B.溴和溴苯 C.水和己烷 D.水和硝基苯8.在烃分子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要117kJ ·mol -1~125 kJ ·mol -1的热量,但1,3一环已二烯失去两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ΔH=-23. 4 kJ ·mol -1,以上事实表明: A. 1,3一环已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已烷是吸热反应 C. 1,3一环已二烯比苯稳定 D.苯比1,3一环已二烯稳定CH 2ClCH 2Cl光照9.下列各组物质中,总质量一定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一常量, 且与CO 2的量的比值一定的一组物质是A .甲烷和乙烯B .乙炔和苯(C 6H 6)C .丁烷和2-甲基丙烷D .苯和甲苯(C 6H 5CH 3) 10.工业上将苯的蒸气通过赤热的铁合成一种可作传热载体的化合物, 该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 的一氯代物有3种,1mol 该化合物催化加氢时最多消耗6mol 氢气,判断这种化合物可能是11.已知萘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其性质类似与苯。
高中化学教材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作为一门理科课程,高中化学内容繁杂,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也很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中一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
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乍一看很简单,但是综合运用时却会出现问题。
易混知识点主要集中在摩尔质量、摩尔比、计算反应物质量和计算生成物质量等方面。
建议多多进行联系,在做题时不要心急,注意化学式的计算和转化。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重点,易错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代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有时会让人困扰。
建议学生把氧化还原反应列在复书的重点部分,并多做练。
间隔性系统
间隔性系统是高中化学的重头戏,但也是考试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主要易错知识点在于元素周期表中各类元素的规律,例如周期表中元素的定位、周期表中各元素性质的变化、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
建议同学记忆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规律,多做例题。
化学键
化学键是高中化学的基础,但是诸如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与化学式、化学分子等又常常让人混淆。
建议回归基础、理清概念,给化学键分类、认真研究、多练。
总结
以上这些知识点只是高中化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冰山一角。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与同学交流、听取老师讲解,同时多做练习、检验自己所学。
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少犯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推荐文章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热度:高中化学易错的知识点热度:高中化学氮的知识点大全热度:2022高中英语必修二的课文及翻译热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热度: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去了价值。
了解你自己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这就是智慧。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化学必修二易错知识1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甲基–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
一共有13种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 2C6H5OH+SO32-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高一必修二化学易错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记忆的科学学科,而在高一必修二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遭遇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易错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避免这些错误。
一、化学计量1. 含水量的计算在计算含水量时,需要注意质量单位的转换。
通常情况下,含水量的计算是以质量百分数的形式给出的。
因此,在计算含水量时,需要将水的质量和总质量之间进行比较,然后将所得结果乘以100%以得到百分数。
例如,若一个化合物的质量为10g,其中含有2g的水,那么含水量为2/10×100%=20%。
2. 摩尔比和质量比的转换在化学计量中,有时候需要将摩尔比转换为质量比或将质量比转换为摩尔比。
在进行转换时,需要使用元素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作为转化的基准。
例如,若将摩尔比转换为质量比,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出摩尔比中各元素的摩尔数;(2)根据各元素的摩尔数和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3)将各元素的质量除以最小的质量得到质量比。
二、化学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需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当酸与碱反应时,通常会生成盐和水。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保证每个元素的质量和电荷都相等。
例如,盐酸(HCl)与氢氧化钠(NaOH)反应产生氯化钠(NaCl)和水(H2O)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2. 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注意电子转移的平衡。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化学方程式中,需要保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数目相等。
例如,铁(Fe)与硫(S)反应生成硫化铁(FeS)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S → FeS三、化学键和物质1. 键的极性在分子化学中,键的极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共价键可以是非极性的或极性的,这取决于共享电子对的差异。
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平均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而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偏向较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1、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7030Zn 撞入一个20882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
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 )A.278B.277C.166D.165 2、下列微粒中: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3、X、Y、Z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则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 )A.X>Y>ZB.Y>Z>XC.X>Z>YD.Z>X>Y 4、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HClB .KOHC .CaCl 2D .NH 4 NO 35、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F —的结构示意图:B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 .NaCl 的电子式:D .N 2的结构式: :N ≡N:6、下列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 .淀粉和纤维素B . CH 3-CH 2-CH 2-CH 3 与C .1H 和2HD . O 2与O 3 7、在光照条件下,将1 mol CH 4与1 mol Cl 2混合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 ) A 、CH3Cl HCl B 、CCl 4 HClC 、CH 3Cl CH 2Cl 2D 、CH 3Cl CH 2Cl 2 CHCl 3 CCl 4 HCl 8、常温常压下,取下列四种有机物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甲烷B .乙烯C .乙炔D .丙烷 9、下列各组有机物中,仅使用溴水不能鉴别出的是A 、苯和四氯化碳B 、乙炔和乙烯C 、乙烷和乙烯D 、苯和酒精 10、下列物质中,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A 、橡胶B 、蛋白质C 、尼龙D 、纤维素 11、某有机物的结构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反应有①加成 ②水解 ③酯化 ④氧化 ⑤中和A 、②③④B 、①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12、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16 g ·L -1,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CH 2CHOCH 2COOHCH 2OHA 、一定有甲烷B 、一定有乙烷C 、可能是甲烷和已烷的混合物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13、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B .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Cl :C ..Cl ..Cl:ClD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 21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 均减小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15、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 2和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1.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D 的单质可跟B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B )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比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 (C )C 的氢化物比B 的氢化物稳定 4.A 、B 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B >A ,它们可以形成化合物AB 2.出的正确判断是(A )A 、B 可能在同一周期 (B )A 在B 的前一周期(C )A 肯定是金属元素 (D )A 可能在三周期的ⅡA 或ⅣA 族 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A.3和17B.1和8C.1和9D.7和1211.将标准状况下的11.2L 甲烷和22.4L 氧气混合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BACDA .11.2LB .22.4LC .33.6LD .44.8L 14.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肯定属于同系物的一组是A .C 3H 6与C 5H 10B .C 4H 6与C 5H 8 C .C 3H 8与C 5H 12D .C 2H 2与C 6H 617.区别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别乙醇溶液和葡萄糖溶液B .用碳酸钠溶液区别乙酸和乙酸乙酯C .用金属钠区别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D .用溴水区别甲烷和乙烯18.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C 2H 4气体 ,另一个是装有C 2H 2气体和C 2H 6气体的混合气体,则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 .质量 B .原子总数 C .碳原子数D .密度2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见下表:则X 可能的数值为A .0.069B .0.102C .0.145D .0.184 22、下列关于碱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的还原性增强 C.随核电荷数减少,单质的密度增大 D.随核电荷数减少,离子的氧化性减弱26、下列物质既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纯碱作用放出气体的是 ( )A .CH 3CH 2OHB .H 2OC .CH 3COOHD .C 6H 12O 627、将等质量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丝质量不变的是 ( )A .硝酸B .无水乙醇C .石灰水D .盐酸30.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 ②加成 ③消去 ④酯化 ⑤水解⑥氧化⑦中和(A)①②③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 ) ①②③④⑤⑥⑦34.使1mol 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若加成产物上的H 原子完全被Cl 原子所取代,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CH 3COO CHCH 2COOH OHCH 2=CHCH 2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A.3mol B.4mol C.5mol D.6mol37、1866年凯库勒(右图)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A.苯不能使溴水褪色B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C.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D.邻二溴苯(C6H4Br2)只有一种39.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 个电子,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6 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2B.X2Y3 C.X3Y2D.X2Y43.如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②X、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③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④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⑤Z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只有③D.只有①④45、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C3H8 B.C4H10 C.C2H4Br2 D.C3H8O4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OH - + H+ = H2O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CO32- + 2CH3COOH = 2CH3COO- + CO2↑+ H2OC 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CH3COO- + H+ = CH3COOHD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32- +2 H+ = CO2↑+ H2O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 g乙烷所含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3×6.02×1023B.0.1 mol 甲基含有的质子数6.02×1023C.常温下,100 mL 0.1mol/L醋酸溶液中含醋酸分子为0.01×6.02×1023D.0.5 mol 乙醇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6.02×1023三、填空题(2小题,共36分)21.(1)(3分)微粒2311Na+ 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4分)H 2S ;MgF。
221.(22分)有X、Y、Z三种元素,X是有机化合物中必含有的元素,Y是地壳里含量最高的元素,Z是质量最轻的元素,X与Y能结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A可以燃烧,B不可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X与Z结合的化合物C是最简单的烃。
由X、Y与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常用作实验室加热的燃料。
(1)试判断X、Y、Z各是什么元素(填名称)。
X______、Y______、Z______。
(2)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填化学式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3)写出化合物A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完全燃烧放出444.8Kj的热量,试写出化合物C (4)已知常温下8g C在O2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用化合物D与Na反应制取并收集1g H,需要D的质量__________g;并2写出化合物D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CH=CH—CH=CH-CHO。
22.(14分)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1)、请你写出下列官能团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