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科技报告-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1.77 MB
- 文档页数:74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9.05.08•【字号】陕科发〔2019〕3号•【施行日期】2019.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建立健全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精神,我厅制定了《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19年5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项目申报与立项第四章项目实施第五章项目验收第六章成果管理第七章监督与评估第八章附则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及中省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按照全面统筹科技资源,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试验推广及国际合作等公共科技活动。
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创新链、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
第四条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的原则。
面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当前及未来发展面临的科技瓶颈和突出问题,发挥全局性、综合性带动作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1.10•【字号】陕科发〔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暂行)》已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2020年1月1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实施方案与指南编制第四章项目申报与立项第五章项目实施第六章项目(课题)验收第七章成果、知识产权和资产管理第八章信息、档案和保密管理第九章评估与监督第十章附则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7〕22号),规范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管理,保证重大专项顺利实施,根据《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工作规则》有关要求,及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专项围绕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进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产品开发、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
第三条重大专项由省政府统一领导,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方式,经广泛研究论证提出,由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主导并组织实施。
每个重大专项下设若干项目,项目由若干课题组成,各课题围绕项目总体目标承担部分研究任务。
第四条重大专项的资金筹集坚持多元化原则,以企业投入为主。
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基金同步跟进。
根据重大专项工作任务,合理配置资金,加强审计与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促进全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持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2008年11月,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研究决定建设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并三次被科技部、省人民政府列入“部省会商”共建内容。
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将建成资源富集、开放共享、特色鲜明、设施先进、功能完备、节能环保、高效运转、服务优良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为科技资源共享的服务点、科技成果的展示点、技术产权的交易点、科技金融的结合点,成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活动中心,成为陕西乃至中国西部的科技资源中心,成为“关中—天水”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的核心示范工程。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建设省科技资源中心的具体要求,围绕我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面向创新主体,搭建“五大平台、十二个系统”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
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的原则,用三至五年时间全面建成“五大平台、十二个系统”的科技资源基本构架。
(一)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1、服务现状: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经过6年的建设,建成了包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西安镜像站外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文献、计量规程为主的外文文献资源和以陕西科技图书文献中心(SNSTL)共享成员单位特色文献资源为辅的中文文献资源,以及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拥有的数据库群和多类型文献的文献资源系统。
2、目标任务:目标:到“十二五”末,陕西省科技文献共享成员单位达到25-30家,每年增加科技文献量不少于500万条;每年文献检索量不少于50万次。
任务:(1)面向全省开放中文科技期刊等文献资源,提供科技期刊、国内外专利、标准、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特色文献等文献检索服务;(2)对国防军工等用户进行专题服务:开发国防军工专题数据库,解决局域网和互联网隔离的我省军工国防单位不能使用文献平台海量资源的问题;(3)扩大文献资源共享成员单位,继续吸收具有特色文献资源的高校、科研院所,共享其特色文献资源;(4)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高校、企业的情报人员进行专业的文献资源使用培训,深入科研第一线,对科研人员面对面的进行文献平台的使用培训;(5)研究制定文献平台的有关管理制度、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6)建立资源中心电子阅览室,提供电子阅览、文献检索查询服务等;(7)在资源中心大厅设立科技文献服务窗口,提供科技文献检索等接单服务。
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申请工作指南-( 2016年3月)一、相关政策科技成果鉴定工作按照《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及《科技成果鉴定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鉴定的原则、范围、组织、程序、管理等具体事项详见鉴定办法和鉴定规程。
相关文件及《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科技成果鉴定证书》可从陕西科技信息网“办事指南”下载,建议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前先参阅了解。
二、受理原则申请科技成果鉴定项目分计划内应用技术成果项目和计划外重大应用技术成果项目两类。
1.科技成果鉴定主要受理鉴定列入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
计划内已结题应用技术成果鉴定直接进行网上申报。
2.计划外重大应用技术成果项目,需先提交科技成果鉴定专项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包括申请材料“*”所注内容,并应就成果取得的重大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重大作用、重大经济社会意义等作相应说明。
专项申请报告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省科技厅审核。
省科技厅审核通过后按网上申报程序落实。
3.下列科技成果不组织鉴定:(1)基础理论研究成果;(2)软科学研究成果;(3)已转让实施的应用技术成果;(4)企业、事业单位自行开发的一般应用技术成果;(5)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法定的专门机构审查确认的科技成果。
如,有明确行业准入的领域(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菌种、疫苗、制剂、农药、化肥、种子等)不予受理鉴定申请。
4.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环境和资源造成危害的项目,不受理鉴定申请。
正在进行鉴定的,应当停止鉴定;已经通过鉴定的,应当撤销。
三、申请材料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牵头,据实向省科技厅提交一套齐全、规范的申请材料。
主要包括以下材料(带*号为必备项):*1.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网上填写后由系统自动生成)。
*2.工作报告。
内容为立项背景,项目主要研制过程,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主要创新点,主要技术参数,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对比分析报告。
*3.技术报告。
项目任务书编号: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名称:项目主管部门:项目牵头单位:项目首席专家:起止年限:20 年月至20 年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厅二○年月填写说明1.任务书甲方陕西省科技厅相关业务主管处室代表科技厅签署,乙方为项目牵头单位。
2.项目任务书编号由省科技厅统一规定。
3.项目本年度经费来源与支出预算,须与项目预算书一致。
4.任务书签订流程:(1)任务书由项目牵头单位编写,与项目预算书一并报项目主管部门;(2)项目主管部门汇总审定任务书,报省科技厅业务主管处室核准;(3)任务书A4纸打印一式八份。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信息表一、目标与任务(①项目研究目标;②项目研究内容及课题设置、任务分解: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技术方案和创新点等。
)二、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①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等;②主要经济指标:如技术及产品应用所形成的市场规模、效益等;③项目实施中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等;④人才队伍建设;⑤其他应考核的指标。
)三、项目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四、项目下达经费资金预算表单位:万元(保留两位小数)五、项目的牵头单位、参加单位及主要研究人员六、任务书签订各方签章项目组织单位(甲方):单位负责人(签字):主管业务处室:项目主管:处室负责人:项目行政负责人(签字):(公章)年月日项目牵头单位(乙方):单位负责人(签字):首席专家(签字):(公章)年月日资金等匹配条件落实保证方乙方主管部门或地市科技局:(公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七、共同条款(一)、甲方(省科技厅)1、负责及时划拨项目经费给保证单位(项目归口管理部门);2、负责协调、监督项目实施,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审计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经检查审计,如发现违反合同,有权暂停或停止划拨经费;(二)、乙方(项目牵头单位)1、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进行项目日常管理及检查监督,并按规定于次年年底前向保证单位和甲方报送项目执行情况统计报表;2、按合同规定的开支范围,对甲方拨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3、负责提供应由本单位安排的基建、物资、自筹经费、人工等有关保证条件;4、接受甲方对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或审计;5、项目完成后,负责提出项目总结报告,及时做出经费决算,接受甲方组织的项目验收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