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礼仪与贵族精神
- 格式:docx
- 大小:20.82 KB
- 文档页数:5
第 1 页 共 5 页 当代礼仪与贵族精神
时光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的父亲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最高巴斯爵士”(CBE)的殊荣,我们全家都为之骄傲。荣誉颁发设在白金汉宫,祖母、母亲和我们孩子一辈都受邀成为女王陛下的宾客,在其伦敦官邸――英皇室总部的舞会厅中观赏仪式。作为一个从未进过白金汉宫的小男生,我被那里的宏伟景象彻底征服:而当时让我尤为难忘的是男洗手间,我发现它们居然隐蔽在一座移动墙壁的后面!
多年后我故地重游,童年记忆里的壮丽场面历历在目。无论你是什么来历或信仰,身为一名游客很难不为这里壮观的建筑与内饰所动容。这是一种内敛而细致的高贵,气势无与伦比。珍贵的塞夫勒瓷花瓶与古典名画无需任何标注,它们的存在足以说明一切。
时代在变,当下的信条渐渐挡住了昔日贵族阶层与贵族价值的光芒。张扬的华丽,傲慢的举止,糟糕的礼仪:在它们的甚嚣之下,品位与细致几近消失。“老派”的价值观念依然还在,但它仅对这个社会的一小部分人开放,也只有那些最最精英的人士才能获益。现在人普遍接受无限度的价值表现:钱财或与金钱相关的一切都该每时每刻得以彰显。我们能看到那些印满了设计师商标的服装:许多人的眼镜就连商店标签都不摘掉,唯独怕人不知这是某某大师设计的:女士们会在餐馆里多要一把椅子专门用来放包。说句实话,这些行为只会让 第 2 页 共 5 页 真正的贵族捧腹。显然,不把眼镜上的店家商标摘掉是为了表明自己买得起奢侈品:但对贵族而言,包包碰了点污渍或是淋了点雨又有什么关系呢?要单独用把椅子放包的女士并不是在说“我很有钱”,她们似乎在说:“这包花了我很多钱,所以我得好好保护它。”尽管这么想没什么不对,但这种信号也许并不是她们所期望的。
历史上的贵族是由皇室给予显赫社会地位的一个阶层,他们不是拥有可观的财产,就是为这个国家身负重任。他们对饮食与着装十分讲究,宅邸则以壮丽著称。在欧洲,许多贵族家庭之间都保持某种联姻关系。
早期的法国曾被看做为礼仪的中心,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当时本国贵族大量迁移至英国(另一部分则悲惨地上了断头台)。英国的礼仪与贵族从此闻名遐迩,甚至更有过之。而现在的不列颠人鲜有资格上升到贵族阶层,这是因为当时以布莱尔为首的工党早已通过法律将世袭贵族废除,这让人十分惋惜。早在1528年,一位叫卡斯蒂利奥内(Castiligone)的意大利人写了一本礼仪专著《侍臣论》(The Book of the Courtier)。该书认为教育比背景更加重要:一个人会因出生背景被视为高贵,但真正的贵族精神是一种思想状态,它可通过教育与学习获得。我最新的著作《社交初哥礼仪指南》(The Bluffer’s Guideto Etiguette for the Soccially
Less Fortunate)2014年就要出版了。我用幽默的方式网罗那些容易让人有失身份的言语和举止,对于想成为文化精英的人士饶有益处。从最简单的一些措辞(比如客厅里带软席的巨型沙发该叫什么),到 第 3 页 共 5 页 如何使用餐具:诸如怎么邀请婚宴宾客,怎么与英国皇室间交往等等。我一直在一所英式礼仪培训公司The English Manner内任教。这是一家全英最知名有关礼仪、礼节及私人管家咨询公司。而我的这本著作便是我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延伸。我们在中国与伙伴PEC(普蕾帝斯)紧密合作,旨在为人们提供提升社交礼仪与社交文化的课程。我们的课程遍布全球,而在非洲、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也十分普及。
日益频繁且便捷的旅行把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域不同的人有必要了解他人的文化。全球普遍可行的礼仪文化不仅有助于商业或社交沟通,同时也能让人找到自尊。
遥想贵族阶层全盛的时代里,无论在餐桌、运动场,还是在马厩或其他活动场所,上流社会始终仆人成群:而现在的英国贵族深居简出,少有随从。当然,现代科技发达,确实也没必要有那么多的帮手和佣人。尽管这种排场已成历史,但贵族的标准仍不会变――事实上,当今社会不拘小节的风尚只会更加凸显贵族的品质。现在招摇撞骗的人随处可见,而真正的文化精英却很难找到,我们也只能寻找他们内在的尊严和绅士气度,来挖掘今天的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一贯不变的是对户外的热爱。马匹、马球、马术、马车和赛马,这些都是极受热捧的活动。人们常开玩笑地说英国上流社会爱马甚于爱人。要识别这些绅士并不困难,只要留意鞋子即可:除了周五或周末,他们平时不会在城市中穿褐色鞋子。对于他们来说,褐色只针对乡村度假,周一至周四应当穿黑色皮鞋。也许你无法确信是否现在的绅士都会这么做,但这一修养有助于证明你是同类。所以当 第 4 页 共 5 页 我们想买双褐色的粗皮鞋子时,我们须得三思:除非是在乡村工作,否则穿着它上班是否有待斟酌?
鞋子的颜色仅仅属于直观的一面,与陌生人握手时该说什么则进一步透露了一个人的社会层次。在英语中,初次见面所用的礼貌用语“How do you do?”是最正确的,这比“Pleased to meet you”高明得多。试问既然你和此人素未谋面,凭什么一碰上就说“很高兴遇见你”?这么说其实很不严谨。
而在用餐时,如何使用各种餐具是区分“穴居人”与“文明人”的主要依据。你是否知道调羹共有14个不同种类?比如怎么辨别柑橘调羹与五点钟调羹?(译者注:前者舀物部分较长,匙尖较尖,专门用来对付类似橙子这样的水果:而后者整体较短,长度在咖啡匙与茶匙之间,专门用于五点档的下午茶时间。)你又是否知道叉子也分13个种类?有没有听说过草莓叉子?在正式的用餐场合,这些细节都很重要。
这些通向礼仪的符号如今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了使举止更为得体,让自己在职业及社交圈内更为闪耀,人们络绎不绝地来礼仪公司寻求出路。现代社会过于依赖科技,人类传统的一些技能则逐渐丢失。尤其是在近二十年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礼仪、贵族意识及品味都有所下滑。但值得肯定的是,这一势头目前正在扭转,尽管速度缓慢。
礼仪固然重要,但宽容的心胸更为可贵。懂得如何缓和气氛,尊重他人观点,避免社交尴尬――这些要领都是良好举止的基础。要想 第 5 页 共 5 页 攀上贵族气质真正的高峰,拥有贵族的精神永远是首要的,其次再是诸如餐具或穿鞋那类苛刻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