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组成物质的元素》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等中的分布情况。
3、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4、能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难点(1)元素概念的理解。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知识链接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四、学习过程(一)元素的概念1、观察下列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水(H₂O)、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
思考:这几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所有质子数为 8 的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3、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例如:不能说“一个氧元素”,而应说“一种氧元素”。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三)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氧(O)、硅(Si)、铝(Al)、铁(Fe)。
2、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含量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O)、碳(C)、氢(H)、氮(N)。
(四)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 等。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Ca、Fe、Zn 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 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 H2和He ⑵ CO、N2和Si ⑶ O2、S和 S2- ⑷ OH-和 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构成数原子分子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⑴H2和He ⑵CO、N2和Si ⑶O2、S和S2- ⑷OH-和F-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组成物质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分子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原子元素知识点总结一、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及区别1.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用电子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构。
分子可以是同一种原子的,也可以是不同原子的。
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单一化学物质,具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存在的,其余的是人工合成的。
二、分子原子元素的性质1. 原子的性质(1)质子、中子和电子是原子中的基本粒子,它们决定了原子的性质。
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而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2)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一般以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的半径与原子核的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有关。
(3)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一般以原子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有关。
(4)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外层电子的排布有关。
原子通过失去、获得或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键,从而参与化学反应。
2.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一般以分子的长度、角度和对称性来描述,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2)分子的质量:分子的质量一般以分子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与其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分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其中原子的排布和结合方式有关。
分子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相连,从而形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的性质(1)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是该元素所拥有的质子数量,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原子量:元素的原子量是指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原子量通常以标准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3)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原子结构有关,包括原子大小、原子量、原子序数等。
元素概念及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 能够运用元素的概念解释一些相关的化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材或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概念,包括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和电子等。
2. 提问:原子是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元素又是什么呢?二、元素的概念(10分钟)1. 解释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强调元素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物质,不可分解为其他物质。
3. 通过实例说明元素的存在和重要性,如氧元素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1. 强调元素和原子是不同的概念,元素是原子的集合,而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2. 解释原子可以通过核反应或电离过程发生转变,而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保持不变。
3. 通过图表或实例展示元素和原子的关系,如水分子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
四、元素周期表(10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
2. 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 引导学生观察周期表中的一些特点,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分布等。
2. 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概念和与原子区别联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例展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六、元素的同素异形体(10分钟)1. 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2. 解释同素异形体的原因:原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举例讲解
元素与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下面是它们的区别,并举例讲解:
1. 元素:
元素指的是化学中无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纯粹物质。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的原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化学符号,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铁元素的化学符号是Fe等。
元素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进
行转化。
举例:金属铜是一种元素,其化学符号是Cu。
无论将铜分成
多小的碎片,它们仍然是由铜原子组成,无法被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2. 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它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每个元素的原子都有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
原子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举例:氧元素的原子是氧原子,其原子序数为8。
一个氧原子
由8个质子、8个中子和8个电子组成。
当两个氧原子通过共
享电子结合起来时,它们形成氧气分子(O2)。
总结:
元素是化学中无法分解的纯粹物质,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
子组成。
而原子则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由原子组成,而原子通过化学反应或核反应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元素概念及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案第一章:元素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1.2 教学内容介绍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原子的电子排布、元素的周期性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引入元素的概念。
利用图表或动画展示元素的周期性。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元素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第二章:原子的基本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让学生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和电子。
解释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强调原子的性质:原子的质量、电荷、半径等。
2.3 教学活动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
进行实验,观察原子的性质。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问题。
让学生解释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让学生掌握元素和原子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解释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强调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讲解元素和原子的关系:元素的概念是基于原子的核电荷数来定义的。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和原子的关系。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元素和原子的理解。
利用图表或动画展示元素和原子的联系。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解释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
元素概念及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的特性;2. 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特性;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元素周期表;3. 相关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2.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元素的概念(10分钟)1. 介绍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强调元素的特性:不可分解性、原子序数唯一性、质量守恒;3. 通过实例解释元素的概念。
三、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5分钟)1. 介绍原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核内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组成;2. 分析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是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元素的基本组成单位;3. 阐述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元素是由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原子通过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四、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由横行(周期)和竖列(族)组成;2. 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同一周期内原子序数增加,电子层数不变;同一族内原子序数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 强调周期表的重要性: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可以查找元素的性质和位置。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元素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从而引出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特性和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明确元素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元素和原子。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
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领域常见的两个概念。
虽然它们都有关于元素质量的含义,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元素的质量是什么意思。
元素的质量指的是元素本身所含有的质量。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这是由元素所含有的原子数量和原子质量决定的。
元素的质量可以是任意单位,比如克、毫克、克拉等。
而相对原子质量则是指某种元素的一个基本单位质量与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是用来表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数值,是标准质量单位下元素的质量。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对应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通常用单位原子质量(amu)来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元素的质量通常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出的,可以通过物理天平等设备来测量元素的质量。
而相对原子质量则是通过元素的同位素质量和相对丰度的加权平均值来计算得出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法则更多地使用了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
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虽然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都是用来描述元素质量的概念。
通过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为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愿本文内容能够为您对元素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主要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单位,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特定的质量。
在化学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元素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虽然它们都与元素的质量有关,但是它们的含义和应用是不同的。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素的质量。
元素的质量是指该元素所有原子的总和质量。
每种元素的原子有特定的质量,通常用原子量或者质量数来表示。
元素的质量是由其原子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称量的方法来测量元素的质量,如称量天平。
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化学研究和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和理解,以便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素的质量是什么意思。
元素的质量可以指的是该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也可以指的是该元素所拥有的原子的总质量。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也可以用元素的质量来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该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值。
元素的质量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相对原子质量则是一个微观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原子在海尔客特常量下的质量,通常用单位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元素的一个固有属性,代表了元素中原子的平均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较小的量,通常以单位原子质量的形式出现。
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还体现在应用上。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用元素的质量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和化学动力学等参数,而相对原子质量则更多地用于描述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特性。
通过对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研究与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元素的本质和特性,为化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和有力的支持。
第二篇示例: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世界的基本构成单元。
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描述元素的重要概念,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元素的质量是指一个元素在标准条件下的重量,通常以克(g)为单位表示。
元素的质量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可以通过称量等方法来测量。
元素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原子的数量,还取决于元素中的同位素的比例。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对于碳-12的原子质量的比值。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没有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是以碳-12的原子质量为基准来比较其他元素的原子质量大小。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氢的原子质量大约是碳-12的1/12。
元素原子区别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它们拥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元素是一种基本的物质,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则是一个最小的物质,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1、实质上的区别
元素是基本的物质,可以在自然中发现,如水,空气,岩石等。
另一方面,原子是最小的物质,不能再分解,它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之间彼此粘连。
2、形成机制的区别
元素是在基本原子状态下形成的,不能再分解并且其形成机制不容易发现。
而原子形成的机制是通过原子碰撞达到能量平衡,以生成更大的原子数量来实现了原子和分子形成的过程。
3、性质上的区别
元素的性质取决于它的原子结构,它可以是某种晶体,液体或气态,也可以是纯粹的物质,这取决于原子结构中各原子组合的数量。
而原子的性质则是由它们内部的电子和核结构决定的,因为他们不能被分解,它们的性质是唯一的。
- 1 -。
元素概念及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案第一章:元素的定义与特点1.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2 元素的表示方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介绍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1.3 元素的特点:阐述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层结构等。
第二章:原子结构2.1 原子的基本组成:介绍原子的组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
2.2 原子核:讲解原子核的结构,解释质子和中子的概念及它们在原子核中的作用。
2.3 电子层:介绍电子的排布规律,阐述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和能量级别。
第三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3.1 元素与原子的概念区别:明确元素和原子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3.2 元素与原子的联系:阐述元素和原子之间的联系,强调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讲解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命名规则。
第四章:元素的同素异形体4.1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解释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的现象。
4.2 同素异形体的特点:阐述同素异形体的结构、性质和命名规则。
4.3 常见同素异形体:列举常见的同素异形体实例,如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等。
第五章:元素周期律5.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讲解门捷列夫和周期表的贡献。
5.2 元素周期律的规律:阐述元素周期律的几个重要规律,如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5.3 周期表的应用:讲解周期表在化学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元素查找、性质预测等。
第六章:元素周期表的分组6.1 周期表的分组: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常见分组,如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等。
6.2 分组的特点与应用:阐述不同分组的元素性质及其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6.3 周期表的扩展:讲解周期表的扩展版本,如长周期、短周期等。
第七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7.1 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介绍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预测能力,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第十讲元素一、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 元素之最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二.元素符号⑴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⑵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2H表示2个氢原子。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⑶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
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小试牛刀1.人类探测月球时发现,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的氦原子,则该氦原子与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的氦原子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B.它们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C.它们是同一种原子D.它们的原子质量相等2.(2012·泰安中考)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