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演化的自然 第5节 遗传与进化 第1课时 遗传与变异练习 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
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①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②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③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4、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
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5、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6、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
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7、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第5节遗传与进化知识点1 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变异(1)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__性状差异__叫变异。
(2)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大类。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受外界环境影响,但遗传物质未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知识点2 遗传物质的传递1.染色体(1)概念:在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2)组成:染色体是由__DNA__和蛋白质组成的。
2.DNA分子(1)DNA分子的基本单位:__脱氧核苷酸__。
脱氧核苷酸是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组成的。
(2)DNA分子结构:__双螺旋__结构。
(3)__DNA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具有储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3.基因(1)概念:起遗传作用的__DNA片段__叫做基因。
一个 DNA分子上有成千上万个__基因__。
(2)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个或多个具体__性状__,所以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如有无酒窝就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控制的。
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异的,因此,表现出的性状也有所不同。
4.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基因,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化。
知识点3 进化理论的发展1.达尔文是从__个体__水平来解释生物进化的,而现代进化理论则从群体__基因__频率变化的角度来解释物种的进化过程。
2.通过定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生物群体中不同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机会是有__差异__的,这说明亲代的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自然选择”。
知识点4 育种与优生1.杂交育种(1)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__杂交优势__,如驴和马交配得到比驴和马更健壮有力的骡。
第5节遗传与进化教学目标~1、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2、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道人的性别决定。
3、通过对自己及家人进行的性状调查,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性状及遗传和变异现象。
4、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情分析~随着生物学的兴起与现代基因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体铺开盖地的宣传(如多莉、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食品等)。
学生对于染色体、DNA和基因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具有相当浓厚的兴趣。
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知识,学生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一个是事而非,模糊状态,对DNA、基因缺乏较系统、较准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基因便认为是好的,或不好的。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利用学生原来的知识和兴趣,拓展并系统化有关基因和遗传的知识,使学生能较为正确的看待目前科技的发展及市场上对高科学产品的炒作。
并在讲授遗传病和优生的知识中,进行人口及素质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 遗传和变异现象,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难点: 基因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引入新课活动:请你为明星找爸爸(也可以提前收集班级同学和父母的照片,选取部分作为上课素材)思考:你为他们找到爸爸的依据是什么?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一)遗传和变异~(一)遗传与变异1、遗传现象:在前一天,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素材。
遗传:生物体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就是遗传。
如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现象。
2、变异的现象提问:“你有像父母的地方,那你跟父母会完全一样吗?”活动:1、讨论自己与父母不同的地方; 2、比较同学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归纳。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另外“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呢?分析归纳:自然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每一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递给后代。
第5节遗传与进化
第1课时遗传与变异(见A本71页)
1
(1)生物体通过__生殖__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子代和子代之间的性状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生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相似,绝不会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与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__变异__。
2.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1)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的__染色体__上,染色体由__DNA__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
DNA 是一种__大分子__物质,其分子由两条__螺旋状__的长链组成,是一种主要的__遗传__物质。
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__有效片段__,它决定着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一个基因由多个__脱氧核苷酸__组成。
脱氧核苷酸由__脱氧核糖__、__碱基__和__磷酸__组成。
(2)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或卵子将自身的部分基因传递给子代,子代具备了父母双亲的__基因__,所以表现出与双亲相似的性状。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可以改变的,基因的变异往往会导致生物体__性状__的变化。
A 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在生活中,常有人说“小红简直就是她母亲的翻版”,此话揭示的现象属于( C )
A. 变异 B.进化
C.遗传 D.遗传和变异
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D )
A. 生殖现象 B.遗传现象
C.进化现象 D.变异现象
3.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的一项是( B )
A. 个体生长太快 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个体发育太好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它排列在染色体上
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部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
C.生物个体能通过精子和卵子将自身的全部基因传递给子代
D.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共有46条
5.下列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第5题图
A. 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②染色体的数量都为23对
B.②染色体是由③DNA和④基因组成的
C.③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④基因是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③DNA片段
6.如图所示是指纹的一些图片。
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用来鉴别人的身份。
控制指纹这种性状特征的是( A )
第6题图
A. 基因 B.周围环境
C.人的性别 D.手的大小
7.概念图能表达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根据示意图和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图
(1)以上概念图中,标号①表示__DNA__;标号②表示__基因__。
(2)每种生物的细胞内,A表示__染色体__,存在于细胞结构的__细胞核__中,并且它们的__形态__和__数目__都是一定的,并且大量的__基因__有规律地集中在①上。
B 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8.如果把生物体比喻为一个建筑物,那么建造这个建筑物的“蓝图”和“主要构件”分别是( A )
A. 基因(组)和蛋白质 B.细胞和细胞核
C.受精卵和遗传信息 D.DNA和染色体
9.下列人物的相关性状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是( D )
A. 刘翔的跨栏能力 B.刘欢的歌唱水平
C.刘备的军事谋略 D.刘晓的红绿色盲
10.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作物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移到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种。
这一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特异的杀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大大减轻菜青虫对油菜的危害,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Bt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含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杀虫蛋白是由于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杀虫蛋白是无机物
11.小王经常用小儿感冒灵来治疗感冒,开始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最可能的原因是( C )
A. 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定向变异
B.流感病毒对小儿感冒灵产生了隔离
C.小儿感冒灵对流感病毒的抗药性基因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流感病毒中不能抵抗小儿感冒灵的基因,没有遗传功能
12.如图所示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第12题图
A. ①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B.①主要存在于细胞质
C.③通常分布于细胞质中
D.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③的数量全部为23对
13.如图所示为某人的一个体细胞及其染色体组成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第13题图
A. 该图为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B.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条+XX
D.图中的1~22为常染色体,a为性染色体
14.对于那些无法识别身份的遇难者,通常先提取其DNA样本。
建成DNA样本数据库,再结合遇难者亲属的DNA样本来识别和辨认。
(1)通过DNA样本确定遇难人员的身份,通常需要抽血取得DNA,DNA存在于( C )
A. 血浆中 B.成熟的红细胞中
C.白细胞中 D.血小板中
(2)DNA上与遗传效应有关的片段是__基因__,该结构在体细胞中是__成对__存在的。
(3)在遇难人员的亲属中最适合提取DNA的人选是( B )
A. 妻子 B.儿子 C.哥哥 D.祖父
C 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5.某同学欲利用实验田中的蔬菜来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某农药降解效果的影响,咨询老师得知:碳酸钠溶液在强光下,水分蒸发加剧,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增大,当达到2%及以上会烧伤叶片,使蔬菜品质下降,他将实验田中某种蔬菜均分为六组,并喷施等量的同种农药,三天后的下午18:00,对其中一组喷清水,另五组分别喷施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在12 h和24 h后分别采摘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指数,得到如图数据。
第15题图
(1)害虫在同种农药长期自然选择下产生抗药性,具有强抗药性的害虫通过繁殖,将强抗药性这一性状传给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__遗传__。
(2)为了使蔬菜的农药残留指数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又不影响蔬菜的品质,结合本实验,请你对菜农在晴朗天气下,对蔬菜进行喷施碳酸钠溶液和采摘蔬菜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傍晚喷洒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碳酸钠溶液,约12小时后采摘蔬菜。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