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54.50 KB
- 文档页数:9
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5届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直接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最早的姓氏,姬、姜、嬴、妫等”可以看出都有“女”旁,结合史实,分析原因,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2. 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使政权趋向严密C.有利于社会稳定D.易导致权力纷争【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的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这一继承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即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之争夺,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A项说法错误;B项“严密”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
3. “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
”引文所描述的是()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D.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据“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可以分析出是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授爵制度是以军功来授予官职或爵位的;科举制度是以科举考试的成绩为依据来授予官职或爵位的,A、B两项不符合材料“抽签选举制”的题意。
2014—2015学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段考历史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
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D.尊君敬祖2.《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国”与“家”的结合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A.通过构建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D.将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强化王权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5.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
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2014-2015学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高二(下)段测物理试卷(6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大【答案】B【解析】解:在F-r图象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所以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数量级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当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在F-r图象中,随着距离的增大斥力比引力变化的快,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分子直径数量级时,引力等于斥力.本题主要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明确F-r图象的含义.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即将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答案】B【解析】解:在木块与子弹一起向左运动压缩弹簧的过程中,木块、子弹、弹簧所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系统动量不守恒;在子弹击中木块的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因此子弹、木块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故选:B根据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答题;当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系统动量守恒;当只有重力或只有弹力做功时,系统机械能守恒.本题考查了判断系统动量与机械能是否守恒,知道动量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分析清楚过程即可正确解题.3.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a)所示,x=2m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图(b)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该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轴正方向B.该波在2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2mC.在t=5s时质点P的加速度为零D.在0到5s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是25cm【答案】D【解析】解:A、由图b得到P点t=0时刻的速度为正的最大;结合波形平移的方法得到波形向-x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图a得到波长为2m,由图b得到周期为4s,故波速:v==m/s=0.5m/s;故该波在2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x=v•△t=0.5m/s×2s=1m;故B错误;C、在t=5s时质点P在正的最大位移处,故加速度最大,故C错误;D、由图b,在0到5s时间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是:S=5A=5×5cm=25cm;故D正确;故选:D.由图b得到P点的振动方向,然后结合波形平移的方法得到波的传播方向;根据波速公式求解波在2s时间内传播的距离;质点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简谐运动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4A.本题关键是明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能够通过波形平移的方法得到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会结合公式v=求解波速,基础题目.4.用a、b两京单色光分别照射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在距双缝恒定距离的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其中图甲是a光照射时形成的,图乙是b光照射时形成的,则关于a、b两束单色光,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a光的频率比b光的小B.在水中a光传播的速度比b光的大C.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的大D.b光的波长比a光的短【答案】C【解析】解: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λ,知乙图条纹间距大,则b光的波长较长.根据f=知,b光的频率较小,频率小,则折射率小,根据v=知,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x=λ,通过间距的大小,比较波长的大小,从而比较出频率的大小及折射率大小,再通过v=比较出在介质中的速度大小.本题的突破口通过条纹间距大小比较出波长的大小.掌握波长与频率、折射率、波速等物理量的关系.5.振源A带动细绳上下振动可以产生简谐波,某时刻在绳上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规定向上为位移x的正方向,从波传播到绳上的P点开始计时,下列图中能表示P点振动图象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由波形得知,波向右传播时,介质中各个质点的起振方向向上,则质点P的起振方向应向上.则从波传播到绳上的P点开始计时,P点的振动图象应是正弦曲线,只有B 图中t=0时刻,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上,与波动情况一致.故B正确.故选:B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及波形,确定P点的位置和起振方向.由振动图象,凡t=0时刻质点的位置和振动方向与P点波动情况相同的图象即为P点振动图象.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的联系,抓住计时起点情况两种图象是否一致来判断.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离得很近的导体环a、b.将条形磁铁沿它们的正中竖直向下移动(不到达该平面),关于a、b环的移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保持静止B.相互靠近C.相互远离D.因磁体的N极在哪边未知,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解:当一条形磁铁的N极由上至下向着它们运动时,通过环形金属圈的磁通量要增加,引起的机械效果要阻碍磁通量增加,则a、b两线圈相互远离.同理,若一条形磁铁的S极由上至下向着它们运动时,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根据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引起的机械效果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来判断a、b两线圈的运动情况.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楞次定律的表述,真正理解“阻碍”的作用.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7.下列现象,哪些是因液体的表面张力所造成的()A.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B.熔化的蜡烛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C.熔融的玻璃可制成各种玻璃器皿D.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答案】ABD【解析】解: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A、在处于失重状态的宇宙飞船中,一大滴水银会成球状,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故A正确B、熔化的蜡烛从燃烧的蜡烛上流下来,冷却后呈球形,是因为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故B正确C、熔融的玻璃可制成各种玻璃器皿是由于非晶体本身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可以按照人们的要求制成各种形状玻璃器皿,故C错误,D、飘浮在热菜汤表面上的油滴,从上面观察是圆形的,是因为表面张力的原因,故D 正确故选:ABD.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它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就象你要把弹簧拉开些,弹簧反而表现具有收缩的趋势.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8.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该介质对b光的折射率大于对a光的折射率D.该介质对b光的折射率小于对a光的折射率【答案】AC【解析】解:由图看出:b光的折射角大于a光的折射角,而它们的入射角相等,根据折射定律得知:该介质对b光的折射率大于对a光的折射率.由v=可知,在该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故AC正确,BD错误.故选:AC.根据折射定律分析介质对a和b光折射率的大小,由公式v=分析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本题是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折射率与光的波长、频率、临界角、光速等量的关系是考试的热点,可结合光的色散、干涉等实验加强记忆.9.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m,缸套质量为M,通过弹簧吊在天花板上,汽缸内封住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缸套和活塞都是由导热材料做成,则当环境温度升高后()A.封闭气体的压强增大B.气体膨胀活塞上移C.气体膨胀缸套下移D.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加【答案】CD【解析】解;整个过程中气体做等压变化,对活塞和气缸整体受力分析,知弹簧弹力等于活塞和气缸整体的重力,由于整体的重力不变,弹簧的弹力不变,故温度变化时,体积变,气缸下移,故C对B错.气体温度升高,对气缸受力分析得:P气S=m缸g+P0S,知:P气不变.故A错误,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体积增大,对外做功,故D正确.故选:CD对活塞和气缸整体受力分析,判定运动的物体,再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得压强和内能的变化.AD选项是气体的状态变化,BC选项利用整体分析,通过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10.如图所示,导体棒ab可无摩擦地在足够长的竖直导轨上滑动,且与两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除电阻R外,其它电阻不计,在导体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ab达到稳定速度前,其减少的重力势能会全部转化为通过电阻生成的内能C.ab达到稳定速度前,其减少的重力能全部转化为其增加的动能和通过电阻生成的内能D.ab达到稳定速度后,其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通过电阻生成的内能【答案】CD【解析】解:A、ab棒下落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受到向上的安培力,安培力方向与棒的速度方向相反,对棒做负功,根据功能关系可知ab棒的机械能必定减小,故A错误.B、C、ab棒速度稳定以前,安培力小于重力,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棒的重力势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R的内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棒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减少的重力能全部转化为其增加的动能和通过电阻生成的内能.故B错误,C正确.D、当棒的重力与所受的安培力平衡时,棒做匀速直线运动,达到稳定状态,此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R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CD.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ab棒速度稳定以前,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稳定后棒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能量如何转化.对于导体切割类型,关键要正确分析导体棒的受力情况,判断能量如何转化,运用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本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插针法可以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探究方案如下:在白纸上做一直线MN,并做出它的一条垂线AB,将半圆柱形玻璃砖(底面的圆心为O)放在白纸上,它的直径与直线MN对齐,在垂线AB上插两个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插上适量的大头针,可以确定光线P1P2通过玻璃砖后的光路,从而求出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提供的器材除了半圆柱形玻璃砖、木板和大头针外,还有量角器等.(1)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垂线AB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区域内,不管眼睛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______ .为同时看到P1、P2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在采取相应措施后,请在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右侧画出所插大头针的可能位置,并用“×”表示,作出光路图.(3)为计算折射率,将应测量的物理量标注在光路图上,并由此得出折射率的计算公式为n= ______ .【答案】入射光线AB离圆心较远,在半圆形面发生了全反射;沿着MN方向、向M点方向平移玻璃砖;【解析】解:(1)不管眼睛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入射光线AB离圆心较远,在半圆形面发生了全反射.为同时看到P1、P2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沿着MN方向、向M点方向平移玻璃砖.(2)作出光路图如图.(3)为了计算折射率,应该测量的量有入射角i和折射角r,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故答案为:(1)入射光线AB离圆心较远,在半圆形面发生了全反射.(2)作出光路图如图.(3).运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通过实验的原理确定看不到像的原因,以及确定测量的物理量.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和计算折射率n.本题考查插针法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光现象避免一些实验中出现的问题.12.如图一,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电阻为R,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MN和M′N′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现金属线框由距MN的某一高度从静止开始下落,图二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图象中坐标轴上所标出的字母均为已知量.求:(1)金属框的边长;(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3)金属线框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答案】解:(1)由图象可知,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运动时间为t2-t1所以金属框的边长:l=v1(t2-t1)(2)在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等于重力:mg=BI lI=解得:B=(3)金属框在进入磁场过程中金属框产生的热为Q1,重力对其做正功,安培力对其做负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1=mgl=mgv1(t2-t1)金属框在离开磁场过程中金属框产生的热为Q2,重力对其做正功,安培力对其做负功,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2=mgl+Q总=2mgv1(t2-t1)+答:(1)金属框的边长是v1(t2-t1);(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得;(3)金属线框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是2mgv1(t2-t1)+.【解析】(1)由图象可知,金属框进入磁场过程中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时间和速度求解.(2)由图知,金属线框进入磁场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和安培力平衡,可求出B.(3)由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热量.本题电磁感应与力学知识简单的综合,培养识别、理解图象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13.如图甲所示,长、宽分别为L1、L2的矩形金属线框位于竖直平面内,其匝数为n,总电阻为r,可绕其竖直中心轴O1O2转动.线框的两个末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的铜环C、D(集流环)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电刷和定值电阻R相连.线框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0、B1和t1均为已知.在0~t1的时间内,线框保持静止,且线框平面和磁场垂直;t1时刻后线框在外力的驱动下开始绕其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求:(1)0~t1时间内通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2)线框匀速转动后,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3)线框匀速转动后,从图甲所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答案】解:(1)0~t1时间内,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E=n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电阻R的电流I=(2)线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 m=n B1L1L2ω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E=n B1L1L2ω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有效值I=线框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t=此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Q=I2R t=πRω(3)线框从图甲所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平均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流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q=答:(1)0~t1时间内通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为;(2)线框匀速转动后,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为πRω;(3)线框匀速转动后,从图甲所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解析】(1)先求出感应电动势,再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电流;(2)线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 m=n B1L1L2ω,进而求出有效值,根据Q=I2R t即可求解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3)先求出平均电动势,再求出平均电流,根据q=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交变电流最大值、有效值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交流电表的测量值、计算交流电功率、电功等都用到有效值,求电量时,I需要用平均值.。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新课标】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则何以别乎?”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人与动物应该有区别B.应当使长辈衣食有余C.诚心诚意D.要象牛马那样任长辈驱使2.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
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自然流变),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改革)。
下列主要属于自然流变的是A.繁体字到简化字B.小篆到隶楷C.大篆到小篆D.秦始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3.汉武帝虽然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但并不是纯粹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也采纳了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
这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符的是A.国家财政比较困难B.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比较大C.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比较大D.主要思想学派在政治上处于势均力敌状态4.(唐)玄宗御含元段,望南山,见一白龙横豆山间。
问左右。
皆言不见。
令急召王元宝问之。
元宝曰:“见一白物,横在山顶,不辨其状”。
左右贵臣启曰:“何故臣等不见?”玄宗曰:“我闻至富可敬贵。
朕,天下之贵;元宝,天下之富,故见耳。
”这反应了当时A.封建迷信盛行B.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政治腐败D.崇商思想、拜金主义俨然形成一种思潮5.武则天统治时期,科举录取名额增加了一倍以上,这使得官员队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A. 士族势力进一步下降B. 武将地位上升C. 大量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加入官僚队伍D. 南方地区出身的官员数量超过了北方地区出身的官员数量6.关于活字印刷的记载并不是首先见于宋代的正史,而是来源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
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历史学家A.对史实的掌握不全面B.对文化的传播重视不够C.英雄史观基于主导地位D.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历史的内容7.最晚成书于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指出:“磁针是铁打磨成的,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秦左丞相秦廷尉封泥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②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礼记·礼运》中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此前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
其依据主要是从禹开始A.王位世袭B.建立军队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5.“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
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
诗歌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A.商周的宗法制B.西周的分封制C.秦汉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6.下图为《孔子世家谱》。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A.宗法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郡县制7.《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据材料判断,此长城A.目的是“互防”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8.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和相关长官共商对策。
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阶段测试数学试卷一、单选题(60分)1.已知全集U={0,1,2,3,4,5,6},集合A={0,1,2,3},B={3,4,5},则(∁U A)∩B=A.{3}B.{4,5}C.{4,5,6}D.{0,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命题“”的否定是“”D.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3.若,则=A.8B.7C.6D.44.曲线与曲线的A.长轴长与实轴长相等B.短轴长与虚轴长相等C.焦距相等D.离心率相等5.设是函数的导函数,将和的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不可能正确的是6.若,,,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大小不定7.圆的圆心和半径分别为A.(-2,3),4B.(-2,3),16C.(2,-3),4D.(4,-6),168.已知直线a,b与平面α,则下列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A.如果,那么B.如果那么C.如果,那么D.如果,那么9.天文学家经研究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太阳系中各方面比较接近,而地球有生命,进而认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这是什么推理A.归纳推理B.类比推理C.演绎推理D.反证法10.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48B.48+8C.32+8D.8011.在的展开式中的的系数为A.210B.-210C.-910D.28012.函数y=+的定义域为A.[-4,+∞)B.(-4,0)∪(0,+∞)C.(-4,+∞)D.[-4,0)∪(0,+∞)二、填空题:(16分)13.已知函数的图象分别与直线交于两点,则的最小值为。
14._________.15.已知一个圆锥的母线长为2,侧面展开是半圆,则该圆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 16.M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②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垂直;③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④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平行.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74分。
营山县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5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依据图中信息:带“贝”的文字大都与商业有关,由此可判断出贝是货币。
答案:D2.明朝人陆楫认为:“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
何者?势使然也。
……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
”可见,在陆楫看来( ) A.提倡奢侈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必然要求B.充足的消费需求是明朝工商业发展的推动力C.民风勤俭之地的经济发展必然缓慢D.重农抑商思想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
据材料可知,陆楫主张通过“俗奢”,即消费拉动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即所谓“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
材料提及“末”业,不一定是说资本主义萌芽,A项本身表述错误。
C项太绝对。
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故选B 项。
答案:B3.(2014·杭州高一模拟)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反清革命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倡导婚姻自由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政治生活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的前提条件“戊戌变法期间”,排除A项;C项表述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是“易服”,“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废止缠足,B项正确。
答案:B4.《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解析:材料大意是,王后如果没有嫡子,就选择立年长的;如果年龄相当,那就选择品德修养高的;品德修养也相当的话,那就用占卜来决定。
四川省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48分)1.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要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4.《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5.1787年,华盛顿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权力制衡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两院制原则6.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有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8.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模拟考试历史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的政治权利是A.参加雅典执政官和十将军选举B.免除陶片放逐法的惩罚C.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D.有将欠债的生意伙伴收为自己奴隶的权利2.《战国策》中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据此可知,商鞅变法A.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B.执法必严,贯彻得力C.重视对人民的教化D.讲究策略,缓和矛盾3.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作者旨在强调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B.北魏因改革成为强大帝国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5.14—16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受到挑战,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6.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7.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阿里政府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B.阿里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C.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D.阿里通过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8.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四川省回龙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6月阶段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48分)1.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契约论。
卢梭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它同人们订立的契约。
结合各选项可知,本题选C。
A说法主要是突出人的理性思维的重要性;B说法突出自由思想;D说法则体现了分权思想。
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是因为它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要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D.与法国《人权宣言》目标一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它较详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
故本题选A。
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故不选;D说法本身不正确,故不选。
3.“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
“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
以下评论,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材料关键时间信息1819年、1820年、1832年、1835年、19世纪30年代、19世纪40年代,这正符合工业革命时间段,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等多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4.《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一书中指出:“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下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C.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D.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根据题干信息“……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可知,法律是公民政治运行的重要保障。
故本题选C。
城邦社会生活一定程度上对公民不利,但从政治上能保障公民的政治地位,故不选A;B、D说法明显错误。
5.1787年,华盛顿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权力制衡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联邦制原则D.两院制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根据题干信息“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之初,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政局动荡、经济衰退。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召开了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故本题选C。
A属于中央权力分配原则,B说法明显不正确,D是为了解决大小州矛盾。
6.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有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④首相对君主负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的对比。
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德意志帝国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排除③,①②④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本题选D。
7.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A.无产阶级领导革命B.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C.建立起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故本题选B。
8.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
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
”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汉代儒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宋明理学。
根据题干信息“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可知,这指的是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
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三教合一即宋明理学,故本题选B项。
9.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
……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B.③①②④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①说法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这是陈独秀的民主共和思想;②是维新派在批判洋务思想中“中体西用”、将西方科学技术嫁接到中国封建制度上的主张;③是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④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故本题选D项。
10.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
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
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
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根据题干信息“当时却有种种谣传……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人们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故本题选C项。
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故不选A项;依据题干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可知在中国的社会陋习还是存在的,故不选B项;根据题干信息“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分析可知,城市居民对新事物持反对态度,故不选D项。
11.下图为2011年俄罗斯发行的“斩断身上的锁链” 纪念金币。
此处的“锁链”是指A.沙皇专制度B.农奴制度C.“村社”制度D.黑人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奴制改革。
图片中“斩断身上的锁链、农民”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俄罗斯为纪念农奴制改革150周年而发行的。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故本题选B项。
A、C两项都与“斩断身上的锁链”不符;俄国并不存在黑人奴隶制度,故不选D项。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希腊民主政治。
根据参考文献可知,该同学通过对古希腊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环境等方面书籍的学习,研究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故本题选D 项。
二、材料分析题(52分)13.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
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材料二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请回答:(1)列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
【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思想。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
(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作答。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
(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
)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
(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思想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