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的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6.23 KB
- 文档页数:1
民事诉讼证据特征是什么及证据的种类有哪些民事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对于证据的认定,在民事诉讼中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民事诉讼的结果,因此,讨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认定有现实意义。
接下来,店铺⼩编为⼤家介绍相关知识,欢迎⼤家进⾏阅读。
民事诉讼证据特征是什么及证据的种类有哪些⼀、民事诉讼证据特征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所谓民事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必须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是指民事诉讼证据本⾝是客观的,真实的,⽽不是想象的、虚构的、捏造的。
所谓关联性,是指证据与证明对象之间具有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证据材料最终被采信为证据的要经过两个阶段。
⾸先,必须看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关联性,没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不能考虑采⽤为证据。
其次,对于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还应就其关联性的程度加以评价。
所谓合法性,是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禁⽌。
合法性不仅指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条件。
概括起来,合法性包括三个⽅⾯: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证据材料转化为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材料要成为证据必须经过法律规定的程序。
民事诉讼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是任何⼀件民事证据必须同时具备的属性,三者缺⼀不可。
但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之间⼜绝不能等量齐观。
客观性是民事诉讼证据的前提属性,没有客观性不可能有关联性和合法性。
只有具有客观性的证据材料才有可能具备关联性。
只有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的证据材料才有可能具有合法性。
⽽在某种意义上,合法性⼜是最重要的。
⼀个证据材料如果同时具备客观性与关联性,但不具备合法性,⼀般来说它不可能成为民事诉讼证据。
例如,《民事诉讼法》规定:“勘验⼈应当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当事⼈和被邀参加⼈签名或者盖章。
”也就是说,如果勘验情况和结果即使是客观的和与案件有关联的,但如果没有满⾜合法性的要求,即勘验⼈或当事⼈没有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它仍不能成其为民事诉讼证据。
描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类型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七种:
1.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 物证:是指以物质材料的存在、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反映的声音、图像以及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自己所知道的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5.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可以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事实,也可以是与本案有关联的事实。
6. 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民事案件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和评定后得出的结论性意见。
7. 勘验笔录:是指审判人员或者法院指派的人员对案件现场或者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材料进行实地勘验、检查、测量、检验和制作的笔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客观性指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为此,一方面要求当事人在举证时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篡改证据;要求证人如实作证,不得作伪证;要求鉴定人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论。
另一方面,要求人民法院在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当客观全面,不得先入为主;要求人民法院在审查核实证据时必须持客观立场。
关联性指民事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也就是说,只有对于认定要件事实有帮助的事实材料才有法律意义。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1. 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2. 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合法性指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表现形式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种。
书证1.书证的概念与特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这种物品之所以称为书证,不仅因它的外观呈书面形式,而更重要的是它记载或表示的内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
从司法实践来看,书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书证的表达方式上来看,有书写的、打印的,也有刻制的等;从书证的载体上来看,有纸张、竹木、布料以及石块等。
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常见的有合同、文书、票据、商标图案等等。
因此,书证的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各种书面文件,但有时也表现为各种物品。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要求与证据形式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法院作出合理判决的基础,它能够证明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因此,证据要求和证据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证据要求1. 事实性证据要求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必须是能够证明争议事实的。
这意味着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直接相关,并能够提供对案件的证明。
例如,在合同纠纷中,要提供合同的签订文件、相关的书面证据或者相关的电子邮件等。
此外,证据还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
真实性要求证据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进行伪造或者篡改。
合法性要求证据的获得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使用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2. 充分性证据要求证据的充分性要求证据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来推断争议事实。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根据证据的充分性来判断案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提供事故现场照片、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等,才能够充分证明责任方。
二、证据形式1. 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提供的证据,包括书籍、文件、合同、信件等。
书证对于证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合同的执行状况非常重要。
在提供书证时,应当注意提供原件或者加盖有权威机构公章的复印件。
2.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一种通过当事人口述来提供的证据。
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人本人的信誉和口述内容的一致性。
因此,在提供证人证言时,应当尽量选择与案件事实相关并且提供真实、详细、一致的证人。
3.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指由专业鉴定机构或鉴定人员出具的专业意见和结论。
在一些专业性较高的案件中,法院常会依据鉴定结论来判断案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例如,在医疗事故案件中,医疗鉴定结论对于确定医疗事故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4. 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指以视听方式记录的证据,包括录音录像、摄影等。
视听资料对于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在侵权案件中,提供监控录像可以明确当事人的行为和责任。
除了上述常见的证据形式外,还有其他形式的证据,如电子数据、勘验笔录等。
民事诉讼的证据和来源范文咱今天唠唠民事诉讼里的证据和来源这档子事儿。
一、啥是民事诉讼证据呢?你可以把民事诉讼证据想象成打官司时候的秘密武器。
比如说,老张和老李因为一笔借款闹上法庭了。
老张说老李借了他钱,那他不能光凭嘴说呀,得拿出点东西来证明。
这个能证明他说法的东西就是证据。
证据就像是一个故事的支撑点,它得让法官相信你说的是真的。
证据的类型那可不少呢。
最常见的就是书证,啥是书证?就是那些写着字儿的东西。
像借条,这借条上明明白白写着老李借了老张多少钱,什么时候还,这就是很有力的书证。
还有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啥的,要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了岔子打官司,这合同就是重要证据。
物证也很关键。
比如说,老王和小赵因为一个花瓶的所有权打官司。
这个花瓶本身就是物证,如果老王能拿出证据证明这个花瓶一直放在他家,而且还有一些独特的标记啥的,这对老王来说就是很有用的物证。
证人证言也不能少。
还是老张和老李那事儿,如果当时老张把钱借给老李的时候,有个老王在旁边看见了,那老王就可以到法庭上把他看到的情况说出来,这就是证人证言。
不过呢,证人得靠谱,不能是那种随便瞎编乱造的。
还有视听资料,现在这个可太常见了。
像监控录像,如果是在一个商店里,顾客和店主因为商品的损坏问题打官司,监控录像里清楚地显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那这个监控录像就是很有力的视听资料证据。
现在大家都有手机,有时候两个人起争执的时候,有人用手机录了像,这录像在打官司的时候也可能成为关键证据呢。
电子数据也是新出现的一种重要证据类型。
比如说,两个人在网上聊天谈生意,结果一方觉得另一方违约了。
那他们的聊天记录就是电子数据证据。
电子邮件也是,要是公司之间因为业务往来通过邮件沟通,后来出了纠纷,这些邮件可都是重要的证据呢。
二、证据的来源又有哪些呢?先说书证的来源。
有的书证是当事人自己写的或者保存的,就像前面说的借条,老张把钱借给老李的时候,老张自己写了借条让老李签字,这借条就来自于老张自己的制作和保存。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法院确定事实真伪的重要依据。
为了保证诉讼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一系列证据规则。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证据保全、证据举证和证据质证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证据类型。
一、证据收集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权收集、保存和提供证据。
证据可以是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鉴定结论等。
当事人有权自行收集证据,也可以委托律师、公证机构或司法鉴定机构等协助收集。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否则将被排除证据。
二、证据保全为了防止证据丧失、灭失或变造,当事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措施。
证据保全可以通过申请保全令、先予执行、查封、扣押等方式进行。
法院在审查申请时,应当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请求、证据的性质和重要性以及保全措施对当事人的影响等因素,做出相对应的裁定。
三、证据举证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举证责任。
原告应当举证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事实根据,被告可以举证反驳或提出抗辩。
对于无法证明的事实,可以采取推定的方式进行举证。
举证可以通过提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方式进行。
在举证过程中,当事人应当积极协助法院进行调查取证工作,不得拒绝提供证据或者故意隐瞒证据。
四、证据质证在庭审阶段,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也可以质证对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质证的目的是验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质证可以通过对书证的阅读、对物证的检验、对证人的询问和对鉴定结论的质疑等方式进行。
在质证过程中,应当保持秩序和公正,不得进行人身攻击或诋毁对方当事人。
常见的证据类型包括:1. 书证:即书面文件,如合同、发票、凭证等,通常通过提供原件或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来作为证据。
2. 物证:即实物证据,如视频、照片、录音、物品等,通过提供相关物品或者相关资料来证明。
3. 证人证言:即通过证人作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证人可以是当事人、亲友或者专业人士,对于事实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2018 法考《民事诉讼证据》知识点及真题练习【知识点详解】第七章民事诉讼证据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一、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特征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
民事诉讼证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真实性。
这是指作为定案根据,民事诉讼证据本身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主观臆造的或想象的、虚构的。
在民事案件中,民事诉讼证据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记录,真实地表现民事法律关系以及纠纷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2.关联性。
这是指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有内在的、客观的联系,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全部或部分。
在理解关联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联性具有多样性。
即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现为直接的联系,也可以表现为间接的联系;可以表现为肯定的联系,也可以表现为否定的联系。
在国外,关联性被学者们区分为逻辑上的关联和法律上的关联。
逻辑上的关联,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前因后果关系,也就是有事实上的关联。
法律上的关联,是指法律对证据的立证价值的判断。
在很多情况下,证据在事实上有关联,但却不具有法律上的关联。
例如,《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第403 条规定,证据虽然具有关联性,但可能导致不公正、偏见、混淆争议或误导陪审团的危险大于该证据可能具有的价值时,或者考虑到过分拖延、浪费时间或者无需出示重复证据时,也可以不采纳。
第402 条规定,所有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均可采纳,没有相关性的证据不能采纳。
[ 王福华:《民事诉讼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197 页。
](2)关联性具有客观性。
即证据与待证事实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真实的联系,不是主观想象的、虚假的联系。
(3)关联性的有无及大小,决定了证据证明力的有无及大小。
判断有无关联性的标准是:由于证据的存在,使得待证事实的真实或虚假变得更为清晰,从而有助于证明待证事实的真伪。
3.合法性。
这是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所禁止。
民事证据的分类一、书证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表达的证据,主要包括合同、凭证、账簿、书信、公文等。
书证具有确凿性、持久性和便于保存的特点,是民事诉讼中常用的证据形式。
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以提供合同书证来证明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物证物证是指以物质形式存在的证据,主要包括实物、文物、痕迹等。
物证具有客观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可以直接证明案件中的事实。
例如,在交通事故中,现场留下的碎片、车辆损坏情况等物证可以反映出事故的发生和责任的归属。
三、视听证据视听证据是指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方式获取的证据,主要包括录像、录音、摄影等。
视听证据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清晰地记录案件发生的过程和相关人员的言行。
例如,在侵权纠纷中,受害人可以提供监控录像作为证据来证明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或第三人口头陈述的证据,可以直接或间接证明案件中的事实。
证人证言具有重要性、直接性和可信度的特点,可以提供案件的关键信息。
例如,在离婚纠纷中,双方可以提请亲友作为证人,陈述双方婚姻关系的情况。
五、鉴定证据鉴定证据是指通过专门机构或专业人员的鉴定活动获得的证据,主要包括技术鉴定、文书鉴定、物证鉴定等。
鉴定证据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可以提供科学、客观的鉴定结果。
例如,在知识产权纠纷中,当事人可以委托专业鉴定机构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技术鉴定。
六、电子数据证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越来越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形式。
电子数据证据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网页截图等。
电子数据证据具有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可以记录当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
例如,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可以提供电子邮件往来记录来证明双方的协商和约定。
民事证据可以根据其特点和来源进行分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证据、证人证言、鉴定证据和电子数据证据等。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形式,以证明自己的权利和主张,并最终达成公正的裁决。
民事证据的概念
民事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资料。
民事证据是民事诉讼中法院认定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当事人要证明自己提出的主张,需要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材料可以表现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这七种形式。
这几种证据表现形式也是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的几种证据方法,即以某种证据形式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方法。
从证据的特征来看,证据必须与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具有关联性,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具有其合法性。
另外,按照证据客观性的观点,证据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证据不仅是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材料,也是法院认定争议的案件事实,作出裁判的根据。
只有经过质证和认证的证据,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