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王焕磊
- 格式:docx
- 大小:15.94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word版)2015年东北大学材料学829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15年东北大学材料学829材料科学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裂纹偏转增韧、硬取向、晶带定律、儒变、反应扩散
二、简述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在材料结构转变的作用、影响,举两个实际生活中利用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进行相关材料制备的例子
三、金属在冷变形和退火过程中的缺陷如何变化及相关变化的驱动力
四、分别写出纯金属、铝铜合金、三氧化二铝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采用的强化措施
五、写出块型转变、马氏体转变、脱溶分解的界面微观特征
六(1)Ko>1时画出下面三种凝固后固体棒溶质浓度分布图
a)固相不能充分扩散,液相可以充分对流。
b)固相不能充分扩散,液相仅有对流。
c)固相不能充分扩散,液相对流不充分
(2)考察了一个成分过冷的计算题,比较简单
七、分别告诉了A、B组员的扩散常数和扩散激活能(具体数值记不清了),由A、B组成扩散偶,问扩散界面会向哪一方移动以及空位会在哪聚集
八,三元共晶液相投影图相图的计算,(1)说明一标定成分点的组织转变工程,(2)画液相图过三角形顶点引的一条直线的垂直截面图。
#综述#文章编号:1005-0639(2005)01-0014-04氮化硅晶须的研究现状王焕磊(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摘要: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对晶须生长机理的研究,然后重点介绍了氮化硅晶须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其生长的因素,并阐述了氮化硅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现状。
指出了加强晶须的基础研究,从质量和成本考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Si 3N 4;生长机理;制备方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TQ174175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4-11-05作者简介:王焕磊,男,汉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晶须(whisker)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的一种高强度胡须状的单晶体。
其晶体结构比较完整,内部缺陷少,其强度和模量均接近理想晶体。
因此,晶须常作为增强组元加入到金属基、陶瓷基和高分子基中起增强、增韧作用。
一直以来关于碳化硅晶须的研究较多,碳化硅晶须的强度和模量确实优于氮化硅晶须,但Si 3N 4晶须比SiC 晶须具有更优良的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低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1],被认为是金属和陶瓷材料的理想增强组元。
但晶须的大小与晶须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随尺寸增加,缺陷增多,晶须的性能下降。
经研究发现,晶须的直径小于10L m 时,其强度急剧增加,随着晶须直径的增大其强度下降[2]。
鉴于晶须的优良性能,各国对晶须的研究都非常重视,但由于受晶须的制备技术和生产成本的限制,有关晶须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部分晶须商品化,但价格和纯度仍是其制约因素。
本文将首先介绍晶须的生长机理,逐渐阐述晶须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在晶须制备中的作用,以期对氮化硅晶须的发展能有所指导。
1 晶须的生长机理晶须是一种特殊的一维晶体,其生长具有特殊性。
国内外有关晶须生长机理的报道不是很多,同时,针对不同的工艺原料和制备方法,晶须的生长机理更具多样化。
111 VLS 生长机理目前绝大部分晶须的生长都遵循该机理。
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大835材料科学基础2020考研真题答案2020年835真题答案一、填空题1、常见的滑移面是(1,1,0)面;在(1,1,0)面上,一个常见的滑移方向是[1,1,0];在面心立方结构中,由于晶胞的对称性,存在多个等效的滑移面。
具体来说,有12个{1,1,0}滑移面;在每个{1,1,0}滑移面上,存在4个等效的滑移方向,即[1,1,0]、[-1,1,0]、[1,-1,0]和[-1,-1,0];密排面是{1,1,1}面2、2;8;a=4R;Π/83、三4、略5、化学势梯度二、判断题1、错非晶态材料虽然不具有晶体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其内部原子排列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非晶态材料能够保持其固态形态。
而液态金属则完全不同,其内部的原子排列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原子的热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因此,虽然非晶态材料和液态金属在原子排列上都表现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的结构特征,但两者在物理性质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两者是完全相同的”是不正确的。
2、错在再结晶退火过程中,晶粒确实会经历形核和长大的过程。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涉及晶体结构的改变,也就是说,再结晶前后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并未发生变化。
因此,再结晶并不属于相变过程。
3、对4、对5、对6、错后半部分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液态金属的变质处理主要是为了通过提供非均匀形核的质点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性能。
7、错菲克第二定律讨论的是非稳态扩散的情况,而不是稳态扩散。
错在三相平衡时,各相的成分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
这是因为三相平衡是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达到的,此时系统中各相的成分和相对含量都达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
如果尝试改变某一相的成分,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状态,导致系统向新的平衡状态转变。
8、对9、错在亚共析碳钢中,铁素体并非全部来源于共析转变(即奥氏体在共析温度下的转变)。
西安工业大学硕士材料科学基础真题2009 年(总分:150.00 ,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 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1. 晶带轴定律(分数: 2.00 )正确答案:()解析:所有平行于同一方向的晶面(hkl)构成一个晶带,该方向[uvw] 就称为晶带轴,则有hu+kv+lw=0 ,这就是晶带轴定律。
2. 非均匀形核(分数: 2.00 )正确答案:()解析:如果金属熔体中存在着高熔点的固相夹杂物,晶胚有可能依附这些固相夹杂物的现成界面形核,这种现象就称为非均匀形核。
3. 柯氏气团(分数: 2.00 )正确答案:()解析:间隙原子与位错线进行弹性交互作用时,间隙原子将在位错线附近聚集,形成小原子集团,称为柯氏气团。
4. 多系滑移(分数: 2.00 )正确答案:()解析:金属晶体在一定方向受力时,可以使多个等同滑移系同时开动,这称为多系滑移5. 动态再结晶(分数:2.00 )正确答案:()解析: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变形加工时,同时也发生再结晶,这种与形变同时发生的再结晶就称为动态再结晶。
二、{{B}} 是非判断题{{/B}}(总题数:5,分数:20.00)6. 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都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
(分数: 4.00 )A. 正确B. 错误√ 解析:只有置换固溶体才有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而间隙固溶体只能形成固溶度很小的有限固溶体。
7. 密排六方结构是纯金属的基本晶体结构之一,也是布拉菲点阵中的一种。
(分数: 4.00 )A. 正确B. 错误√解析:密排六方结构是纯金属的基本晶体结构之一,但不是布拉菲点阵中的一种,它属于布拉菲点阵中的简单六方结构。
8. 位错线的滑移和攀移都可以使金属晶体在滑移面产生塑性变形。
(分数: 4.00 )A. 正确B. 错误√ 解析:位于滑移面上的位错线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可以滑移,从而使金属晶体在滑移面产生塑性变形;刃型位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沿垂直于滑移面的方向运动,刃型位错的这种运动就称为攀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考研大纲:838材料科学基础1500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考研大纲中的材料科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材料科学基础概述:介绍材料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2.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介绍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和晶界结构等材料的基本结构,并讨论不同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材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等,重点讨论它们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4. 材料的化学性质:介绍材料在各种化学环境下的腐蚀性质、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等,以及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
5. 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包括常见的材料制备方法如熔炼、溶液法、气相沉积和激光熔化等,以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如铸造、轧制、焊接和热处理等。
6. 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评定:介绍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硬度测试、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以及根据测试结果评价材料质量的标准。
7. 材料的失效与寿命:探讨材料的失效机制,如应力、疲劳、蠕变和腐蚀等,以及预测和延长材料寿命的方法。
8. 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介绍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结构材料和生物材料等,并讨论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
根据大纲的要求,写一个1500字的材料科学基础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材料基本概述(200字)- 介绍材料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强调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300字)- 解释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和晶界结构等材料的基本结构,并讨论不同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如强度、导电性和磁性等。
第三部分:材料的物理性质(300字)- 详细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质、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等,包括它们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和电场等。
第四部分:材料的化学性质(300字)- 分析材料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腐蚀性质、氧化性质和还原性质等,以及常用的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如电镀和溅射。
)2014年浙江大学836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回忆版材料科学基础考研试题(20*1.5一、选择20*1.5计算 5*24=120分二、计算1、有一种堇青石,其分子式为Al3Mg2(Si5Al)O18.有一种电石,其分子式为NaAl6(BO3)3(Si6O18)(OH)4.1)试用硅酸盐材料的判据判别这两种材料是什么结构的硅酸盐矿物。
(写出公式与计算过程)2)分析这两种材料的结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考虑一种晶格常数为a=0.3nm的简单立方单晶材料的塑性变形,其应力作用为【110】方向。
假设应力作用下的材料体内的位错增值满足F-R(弗兰克-瑞得模型),且假设任何情况下位错环的滑移速度相同。
如果一个位错环经0.1s后离开滑移面,试计算经过一个小时后单晶的变形量是多少?3、一种ABO3结构晶体,A为Pb,r=0.129nm.氧的半径r=0.14nm.B位离子半径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仍能保持结构的定。
也即晶体结构有一定的宽容系数,设0.8《t《1.0.1)分析保持结构稳定的条件下B的半径变化范围为多大?2)从B位离子的尺寸变化考虑,由B位离子半径不同引起的最大畸变度为多少?3)根据15%规律,(有一段话是15%规律内容当时没有认真抄)说明钙钛矿结构的最大畸变度与15%规律有无偏差?并且说明B位被具有上面计算得到的半径离子取代后可以保持稳定的原因。
4、一种萤石结构CeO2中加入了15%的CaO,考虑参入的CaO在CeO2中全部以固溶体的形式存在。
形成的固溶体经过实际测定密度P=6.46g/cm3,晶格常数a=0.5417nm(其中近似考虑不同固溶形式之下认为晶格常数保持不变)。
1)写出可能的反应方程式(至少2个)。
2)写出不同反应时的固溶体分子式。
3)对各种可能的固溶体进行具体的密度计算,判断实际为那种形式的固溶体。
5、有一种Y-Fe,其中渗入了C进入了八面体。
Y-Fe的a=0.3647nm,C的振动频率D=1.528*10(14次方)s-1.扩散势垒G=140.2Kj/mo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
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B 编号 940
一、考试范围及要点
1、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与几何特征
2、凝固与结晶
3、塑性变形
4、回复与再结晶
5、热加工与冷加工
6、固体中的扩散与相变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
2、题型:填空、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等
参考书目名称作者出版社版次年份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 赵品,谢辅洲,
孙振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社
第3版 2009
金属学与热处理 崔忠圻,覃耀
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_、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材料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性能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本课程将系统、全面地介绍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材料的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变形、材料的亚稳态等。
本课程着眼于材料基本问题、从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出发,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把握材料的共性,熟悉材料的个性。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若干基本理论,而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以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制备的规律及相互联系为主线,能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制备工艺相互联系的角度理解、解释材料制备、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化学、物理现象和性能。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材料的结构与缺陷、材料的扩散、材料的变形、材料的相平衡与相图、材料的凝固、材料的亚稳态;这
六个方面相互关联,体现了材料研究的共性规律。
材料的结构和缺陷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课程包括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晶体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合金相的结构、离子晶体结构、聚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及特征等。
课程强调对材料内部结构与缺陷的掌握,探讨从物质内部找到改善和发展新材料的途径。
扩散是固体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课程将从表象理论和原子理论出发探讨固体材料中扩散的一般规律、扩散的影响因素和扩散机制等内容,强调解决实际扩散问题的思路和求解过程。
材料经变形后,不仅其外形和尺寸发生变化,还会使其内部组织和有关性能发生变化。
课程将研究材料变形规律及其微观机制,探讨冷变形材料在回复、再结晶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材料变形与再结晶的实际案例。
材料的相图表示了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相与温度、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预测材料的性能,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应用。
课程将分别从单元、二元、三元相图入手,运用相图分析任一合金成分的结晶过程、平衡态组织以及非平衡态组织的转变,建立起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凝固是材料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课程将着眼于凝固基本规律的解释,包括纯晶体、固溶体、共晶合金等的凝固,同时探讨结晶理论在晶粒细化、单晶制备、定向凝固等方面的应用。
实际材料往往在非平衡的亚稳态使用,处于亚稳态材料的某些性能会优于其处于平衡态时的性能。
课程将以近年来在亚稳态研究中的一些新成就为引导,探讨材料科学发展的一些新动态。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并行课程:材
料工程基础;后置课程:材料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
学。
本课程与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丄
艺学等课程组成专业知识层面必修课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材料基本知识与应用的知识
构架。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U标是为材料类专业学生提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窗口,引导并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规律,学生能够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本专业实际科研与工程体系。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通过学习掌握材料组成的基础知识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学生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分析材料的性能、工艺与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关系。
(2)圉绕教学内容,阅读参考书籍和资料,对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自学加深,提升自学能力,实现知识的自我扩充。
(3)提高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能力。
针对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动态,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提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涉及到的理论非常多,概念性强、知识点纷杂、内容抽象,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整个课程的系统框架和掌握章与章之间的联系。
然而,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做到:
(1)做到课前要预习,提前了解下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为上课过程中做到更好的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2)做到按时上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抓住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整体表
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课后要按1:2的时间分配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充分消化和理解已学知识,按时完成常规练习或课后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完成作业情况同样是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课程进度安排,以3-5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阅读、课后实践、案例分析等作业。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引导学主对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索和理解。
四、教学进度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版),胡康祥、蔡殉、戎咏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年7月出版。
2、主要参考书:
[1]《材料科学基础辅导与习题》(第三版),蔡殉、戎咏华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2]《材料科学基础》(第2版),郑子樵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5版,英文影音版),英文书名: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凯里斯特(William D.Callister)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4]《材料科学基础》(第4版),刘智恩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六、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_: 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立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