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6章生物的进化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 格式:docx
- 大小:25.09 KB
- 文档页数:4
第六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本节为新教材新加入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生物科学与进化相关的内容,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生物学习发展方向。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科学思维:理解化石能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原因科学探究: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是如何发现的社会责任:爱护环境,保护现存物种。
教学重点:生物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化石证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入:由从猿到人的进化图片导入,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重点包括两部分内容:共同由来学说:地球所有生物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适应的形成与物种的形成对于共同由来学说,我们现存的证据最直观的就是化石化石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不同时间段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类型都不一样,所以我们认为生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年代生活着不同类型的生物。
同时,通过比较解剖学我们发现很多脊椎动物的前肢具有相似的骨骼结构,我们称之为同源器官。
也可以证明生物有共同的起源。
对比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具有彼此相似的阶段,支持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当今不同生物之间也有许多相似性。
比如不同生物与人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差异就很小。
已知最古老的化石是大约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现在,在海洋、湖泊、土壤等环境中还能发现古细菌,这些古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当今生物的细胞在结构上与古细菌有哪些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地球上现存的古细菌与最古老的古细菌有相同的细胞结构模式,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人与猩猩和长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异分别为2.4%、5.3%。
人与黑猩猩基因组的差异只有3%。
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1节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对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佐证了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教学实际思路
本节课以“问题探讨”引入新课,教师通过举例、展示图片和设置问题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拥有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各种证据认同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6章第一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本节课是在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水平阐述生物进化的依据,论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内容包括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记——其他方面的证据这两部分内容。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之前就已学习过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且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但是归纳能力尚未成熟,本节课将通过引导探讨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深入学习生物进化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通过化石分析生物的进化,形成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生物观念。
2、通过对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3、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佐证了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4、基于对丰富多彩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认识,认同生物界的统一性,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2、教学难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找寻当今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四、教法学法利用讲授法,通过言语直观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形成有逻辑的知识体系。
运用讨论学习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主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胎发育的早期都会出现鳃裂、脊索、背神经管和肛后尾,且水生的鱼类和部分两栖类动物都具有鳃裂,肛后尾是所有脊椎动物共有的特征。
这说明脊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过渡】大家请看这两张图片,左边这张是酵母菌,右边这张是细叶榕,如果单从外观上看是不是天差地别。
但是如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看却可以找到很多相似之处。
【布置任务】请大家完成103页的思考讨论。
新人教生物学必修2第六章“生物的进化”教案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通过对化石、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证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佐证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3.基于对丰富多样的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认识,认同生物的统一性,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新知探究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活动1:分析教材P101的图6-2,仔细观察不同地层中各类化石的分布情况,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提示: 地球的地层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层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
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越是古老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
问题(2):通过这个化石证据,能不能说出哺乳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的进化顺序?提示:能。
根据这四类生物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判断出它们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问题(3):你是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作出进化顺序的判断?提示: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
问题(4):教材图6-2所示资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吗?提示:支持。
根据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以证实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活动2:阅读教材P101“思考·讨论”的第2个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5):为什么说赫氏近鸟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提示:赫氏近鸟龙化石的身体骨架与恐龙非常接近,后肢发达,显示其善跑不善飞,这些相同的特点说明二者存在亲缘关系;但其骨架周围有清晰的羽毛印痕,显示其后肢和尾部都有飞羽,这一不同的特点说明赫氏近鸟龙是在原始恐龙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因此,赫氏近鸟龙化石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活动3:阅读教材P101“思考·讨论”的第3个资料,思考下列问题。
高一生物必修二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1 主备人:毛艮荣第六章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2.教学难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找寻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利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化石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2、理解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也是支持生物进化论的证据。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认真阅读课本P100-P104,独立思考,把知识点、重难点和疑难点作出标记,限时3分钟。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指导一:阅读P100-P101,回答下列问题,限时5分钟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哪两大学说组成?其内容分别是什么?2、化石的概念、作用、分布?3、观察图6-2,完成思考讨论的1、2、3题。
4、沉积岩与沉积物的区别?5、通过化石的研究,最终证实了什么?自学指导二:阅读P102-P104,回答下列问题,限时7分钟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除了化石以外,还有哪些证据?2、完成P102思考讨论的1、2、3、4题。
3、什么是胚胎学?胚胎学证据是如何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4、完成P103思考讨论的1、2、3、4题。
5、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学生展示(二)点拨自学指导一点拨:1、图6-2所示资料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
不同地层的形成年代不同,越早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低等,生物特征越简单:越晚形成的地层中首次出现的生物越高等,生物特征越复杂。
例如,21 亿年前的地层中首次出现单细胞真核生物,7亿年前的地层中出现了多细胞生物,这说明多细胞生物出现的时间晚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可判断多细胞生物是由单细胞真核生物进化来的。
教案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案: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引言:生物进化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解释了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以及为什么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理论。
本文将探讨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以及它对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 同源结构与同源基因生物体内存在着许多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器官,这些器官被称为同源结构。
例如,人类的手臂、狗的前肢以及鸟的翅膀都具有相似的构造。
同样,生物体内的基因也存在着相似性,这些基因被称为同源基因。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同源结构和同源基因,我们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这一证据表明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是由共同祖先所遗传而来的。
2. 胚胎发育的相似性在生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许多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特征和结构。
例如,许多脊椎动物的胚胎在早期都具有类似的脊索结构。
这种相似性表明了这些物种之间的进化联系,它们可能拥有共同的祖先。
胚胎发育的相似性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 生物地理分布的模式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存在着独特的生物群落,这种现象被称为生物地理分布。
然而,在不同地区的生物群落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似的物种。
这些相似的物种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适应能力。
这种生物地理分布的模式可以解释为,这些物种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并且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和适应。
4. 分子生物学证据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理论提供了更加直接的证据。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我们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DNA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进一步支持了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理论。
此外,通过研究基因突变的累积情况,我们可以推断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时间,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进化历史。
结论:综上所述,同源结构与同源基因、胚胎发育的相似性、生物地理分布的模式以及分子生物学证据等都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生物进化的证据,即要通过事实来说明生物确实是进化而来的,而非神创造的这一观点。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本节内容中,无论哪个证据的学习,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好采用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一般,先讨论后结论、先发散后集中的顺序,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提供事实、引导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的成因。
2.从对不同年代的马化石的研究中,理解生物是进化而来的观点。
3.理解并掌握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的复杂程度与不同年代的地层之间的关系。
4.明确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及由此证明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5.学会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通过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教学方法】利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法、利用比较法分析问题、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视频、图片【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最直接的)生物进化的证据 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 分子生物学证据(细胞色素C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主要采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了解科学家们的推测,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有关插图,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本节课不足之处:基础知识能扎实掌握,对于各种进化证据的理解不能明确进化一定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教版(2019)必修二期末复习知识讲义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6.2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的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的结构越复杂,越高等。
2、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①过度繁殖生物均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产生大量后代,相对于环境的承受能力(资源有限)而言,该能力表现为“过度”。
②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加强③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同种生物之间、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2)请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生物进化是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①成功之处: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适应性②不足之处: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只局限在个体水平;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拉马克进化论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类别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同点主要内容(1)物种是可变的;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历史意义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提出进化理论的学者;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2)对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做出了正确的解释(3)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一、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2.教学难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找寻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创设情境根据“问题探讨”,提出讨论话题:你是否同意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说出你的观点和依据。
学生联系初中学习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内容,以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说明观点,进行表达和交流。
(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学生活动:教材第101页“思考·讨论”中的问题,并得出论证结论。
4.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三)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提出问题: (1)教材第102页“思考.讨论”中的问题;(2)教材第103页“思考.讨论”中的问题;(3)为什么可以通过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证明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呢?在学生阅读时,通过PPT展示家兔和鱼的骨骼图片,人与其他生物的胚胎发育图片,鳃裂瘘管、鳃裂囊肿图片等。
针对问题(1)(2)(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记录答案要点;小组交流问题(1)(2)的答案,并形成共识。
根据已学的知识,归纳生物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有哪些共同特征?设计表格呈现,并进行比较。
6.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程标准解读》发展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宗旨和核心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
本学期学习的模块是《遗传与进化》。
【教学目标】1.基于化石的直接证据,认同当今生物有共同的祖先2.运用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间接证据,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举例说明当今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课本思考讨论,对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的观点和中国女娲造人传说和西方神创论的区别,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关于生物来源的观点,引发学生兴趣。
新授课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二、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含义: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位置: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1)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2)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5.学科交叉:(1)沉积岩:指层层堆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2)沉积物:指陆地和水盆地中的松散碎屑物,如砾石、砂、黏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
二、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的证据通过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发现他们的共同点2.胚胎学证据比较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的共同点进一步比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的相似之处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细胞水平:当今生物和古生物在细胞结构上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DNA DNA水平:人和黑猩猩、长臂猿的DNA同源区段差异很小蛋白质水平:通过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结论:(1)共同点:支持“共同由来学说”: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
第6章生物的进化6.1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共1课时一、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认同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科学思维:理解化石能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原因科学探究:证明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其他证据是如何发现的社会责任:爱护环境,保护现存物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于证据和逻辑,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当今的各种生物来自共同祖先。
教学难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寻找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特征和共同祖先的证据。
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杜布赞斯基名言“没有进化论的指导,生物学就不成其为科学”凸显本章的地位,引入新课。
通过达尔文生平及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简介、引导出达尔文的理论。
同时引导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有哪些证据支持。
根据。
问题探讨。
提出,你是否同意生物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说出你的观点和依据。
(首先利用问题探讨中的情境。
引导出人猿是否共祖的话题?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这个话题作为本节的主题和主线。
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在不断得到证据的情况下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遗体、遗物__或__生活痕迹__等,__化石__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重要证据。
(2)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
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__简单__、越__低等__,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__复杂__、越__高等__。
(3)事实证据①赫氏近鸟龙化石——鸟类起源于恐龙。
②古人类化石——人猿共祖说。
(4)得出结论:①证实了生物是由__原始的共同祖先__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②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__由水生到陆生__的进化顺序。
3.比较解剖学证据(1)概念: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__形态和结构__,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
第6章生物的进化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概述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2、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3、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实际思路
以本节的“问题探讨”中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为论点,让学生讨论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并=回答课下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教师展示图片来说明化石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并根据不同的示意图来说明不同的证据来认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的正确性,最后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6章
第1节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一、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
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
1、比较解剖学证据
2、胚胎学证据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