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运动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九章舞龙舞狮运动概述舞龙舞狮运动,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符号。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古代它是神的象征,在现代我们仍以龙的传人自居。
在中国的传说,龙可翻江倒海,主宰人间雨露。
因此,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龙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天神,象征着吉语口五谷丰登。
舞龙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一种与龙有关的传统的民间活动,主要在重大的庆典、节日里出现,以代表吉祥如意,平安快乐之意。
舞狮,古代民间把狮子看成灵兽,象征吉祥平安,可以祛邪避魔。
历代帝王、贵族均有在陵墓和门厅置放狮子塑像的习俗。
在少数民族习俗和艺术品中也常有狮子出现。
它是通过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来表达人们对其无限酷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民间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方式。
近年来,古老的龙狮运动正逐步焕发出生机,越来越多的节日与庆典场合能够见到龙飞凤舞的身影。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龙狮文化日渐兴盛,龙狮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介于健身、喜庆、竞技之间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1龙的传说和由来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以龙的传人自许,对中国人来说,龙代表着尊贵、吉祥,而且神圣而不可侵犯。
龙在大家印象中,有着“三停九似"的龙身。
所谓"三停〃是指龙自首至颈、自头至腹、自腹至尾的三部份「九似"便是头似牛、嘴似驹、眼似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髯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其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及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然后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蕴涵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2舞龙运动的形成在早年的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祖先以玉石雕成龙来祭天求雨,但为什么要雕龙呢?据说龙是天上主宰雨水的神,人们以玉龙作为灵媒,来感应天上的龙神,布施甘霖。
浅析中国舞龙运动摘要: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之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
同时,它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
龙是一种标志——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一种力量——中华民族团结的合力;龙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
关键词:舞龙运动龙文化1、舞龙起源的社会背景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运动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并历代相传,鼎盛不衰。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可以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
舞龙又称为“龙舞”、“耍龙”、“盘龙灯”和“龙灯”等不同称法。
在传统习惯中,人们把龙视为吉祥的化身,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舞龙时,由一人持彩球戏龙作舞。
另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等组合成“百叶龙”,用长凳扎成的“板凳龙”等等。
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蔓延”。
据《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中砀极、蔓延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
”唐人颜师古解释: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型珍兽——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与庭,炫耀目光。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雨尤曼延”的生动描述。
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
因而,舞龙是随着龙形的不断丰富而演变和定型的。
我们今天看到的舞龙表演所舞的龙,是最完美的中国“现代龙”的形象,与古代的龙有着迥异的形态。
2、舞龙运动的“龙”文化内涵中国龙是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雷、电、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成产生的一种神物。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即采拾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神物崇拜普遍产生在新石器时代前期,至今约有8 000年的历史。
有关舞龙的资料舞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通常在喜庆节日或特殊场合进行表演。
1. 历史与起源:舞龙习俗最早是用于求雨的。
传说,当时还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等规矩。
经历代相传,舞龙成为现代的一种民间喜庆活动。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被视为华夏的始祖和标志。
历代帝王不仅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宫廷建筑、宫廷器物都刻满了龙。
在民间,龙的形象图案、年画、装饰也随处可见。
2. 道具与制作: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通常由草、竹、布等材料扎制而成。
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常见的有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用来观赏。
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3. 表演形式与技巧: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龙侧重于花样技巧,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则侧重于动作表演,如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入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这些动作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4. 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龙的技巧在不断创新。
龙的制作工艺越来越高超,龙的形体也越来越大,舞动起来,上下翻滚,左右盘旋。
舞龙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不仅在中国广泛传播,还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总结来说,舞龙是一项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活动,它不仅展示了人们对龙的敬畏和崇拜,还通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演形式,传递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传统舞龙的技巧与动作传统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集艺术、体育和民俗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舞龙以其独特的技巧和动作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传统舞龙的一些技巧与动作。
一、舞龙技巧1. 龙身的运动:舞龙者通过手中的龙头和龙身,以及用脚拖着的龙尾,呈现出龙的游动形态。
在舞龙的过程中,需要将龙头部分竖直高举起来,配合龙身和龙尾的扭动,形成龙身的起伏与流动感。
2. 抖动的技巧:舞龙时,舞龙者可以用力抖动龙身,使龙身上下摆动,打出震撼的效果。
在抖动的过程中,舞龙者需要掌握节律感和力度的变化,使龙身的抖动线条流畅、有力而不失稳定。
3. 龙身的卷绕:舞龙者可以通过手中的绳索将龙身卷绕成各种形状,如圆环、螺旋等。
这种技巧需要舞龙者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能够准确地掌握龙身的卷绕节奏和形状。
4. 龙尾的拖行:在舞龙中,龙尾的拖行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舞龙者可以用脚用力拖着龙尾,使其在地面上摩擦产生摩擦声和尘土飞扬的效果。
这种拖行可以增加舞龙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二、舞龙动作1. 龙头的抬举与下压:舞龙的过程中,舞龙者可以通过手中的龙头让龙头抬举或者下压。
抬举时,龙头高高举起,表现出龙的威风和庄严;下压时,龙头低垂,展现出龙的灵动和柔和。
2. 龙身的扭动与翻身:舞龙者可以通过手的左右移动,使龙身左右扭动起伏。
同时,在扭动的同时,舞龙者还可以通过伸缩手臂的动作,使龙身上下翻卷,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形态。
3. 龙尾的甩摆与旋转:在舞龙中,舞龙者通过腿部的动作,使龙尾上下甩摆,增加龙尾的动感。
同时,舞龙者还可以通过手的旋转动作,使龙尾围绕着龙身快速旋转,形成旋涡状的效果。
4. 龙身的延伸:舞龙者可以通过手腕的灵活运动,使龙身在空中延展出各种线条和动态。
这种延伸动作可以营造出龙的飞舞感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舞龙的表演中,舞龙者的合作非常重要。
舞龙需要多人协同配合,共同操作龙头、龙身和龙尾,准确地掌握节奏和配合动作,才能演绎出流畅、美丽的舞龙形象。
有关舞龙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舞龙,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模拟龙的形象、人们合力舞动长龙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团结和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舞龙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被认为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就开始表演舞龙,将其作为一种庆祝节日和庆典活动的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表演性和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
舞龙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通常由一条长龙和数十名舞者组成。
舞龙的长龙由数段连接的龙身组成,每段龙身都由一个舞者扛起并逐渐舞动起来,形成连贯流畅的舞蹈动作。
舞龙舞者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协作默契,将长龙舞动得栩栩如生,仿佛真龙在空中翻腾激荡。
伴随着鼓点和锣声,舞龙表演更加生动活泼、热烈欢快。
舞龙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舞龙表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龙这一神奇生物的崇拜和喜爱。
其次,舞龙融入了民间的智慧和技艺,通过舞动的形式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最重要的是,舞龙寓意着祥瑞和吉祥,人们相信舞龙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因此在各种喜庆的场合都能看到舞龙的身影。
总而言之,舞龙是一门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多样的表演形式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而备受瞩目。
通过舞龙,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华夏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还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相信舞龙这门传统艺术形式将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舞龙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舞龙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首先,将概述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接下来,将详细讲解舞龙的表演形式,包括龙形的制作材料、表演队伍的组成和动作配合等内容。
舞龙的基本介绍
舞龙,也被称为“龙舞”,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龙为题材,采取人扮龙身、舞动龙尾的形式进行表演。
舞龙具有固定的基本动作,但同时追求灵活多变的表现方式。
在全国各地,舞龙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喜庆节令场合。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在舞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舞龙不仅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
在吉庆和祝福的时节,舞龙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能催人振奋,营造出热烈的气氛。
2006年,舞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龙运动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历史渊源舞龙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于舞龙的历史渊源,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说法。
有的说法认为,舞龙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有一种叫做“蛇舞”的舞蹈活动,后来演变成了如今的舞龙。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舞龙是由道教活动演变而来的,而另一种说法认为,舞龙来源于农耕文化,是为了祈求丰收和平安。
无论它的起源如何,舞龙活动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庆典及宗教活动中广泛存在,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二、舞龙的分类根据舞龙的形状和特点,舞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舞龙有:传统舞龙、现代舞龙、花车龙、地龙、手袋龙等。
传统舞龙是指按照古代传统工艺制作的舞龙,它的造型和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通常由几个人共同操控,较为庄重和神秘。
现代舞龙是指在传统舞龙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良和创新的舞龙,造型更加丰富多样,表演技巧更加灵活多变。
花车龙是指将舞龙与花车结合,让花车成为舞龙的躯干,增加了舞龙的观赏性和表演效果。
地龙是指一种特殊的舞龙形式,它不是在地面上舞动,而是在水中或者泥潭中舞动,通常在一些民间庆典活动中表演。
手袋龙是指由一个人用双手托起的小型舞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观赏性。
这些不同类型的舞龙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魅力,都在不同场合和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舞龙的艺术特点舞龙是一种集体的、具有高度艺术观赏性的舞蹈形式,在表演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舞龙在造型上具有丰富多样的艺术特点,龙的形象丰满、神态生动、栩栩如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国际影响力,是一种典型的中国艺术符号。
其次,舞龙在表演技术上具有高度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舞者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需要团队合作和默契配合,才能够完成精彩绝伦的表演。
再次,舞龙在表演规模上具有宏大的艺术特点,通常需要众多舞者和辅助人员的协作,才能够呈现出壮观的舞龙表演,给观众以深刻的视听享受。
四、舞龙的表演技术舞龙的表演技术是非常丰富多彩的,需要舞者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1.舞龙运动是经过中华民族长期的社会实践逐步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较有代表性社会现象,千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并且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国的侨居,也将象征民族团结的舞龙活动带到了世界各地,世界上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很容易看到舞龙这样热烈的活动,它更多的是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继承。
舞龙运动主要弘扬中国优秀的龙文化,培养我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从舞龙运动所走过的历程来看,它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
2.舞龙不仅仅只是传播舞龙运动的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龙教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悠久的龙文化精神,通过舞龙这种运动形式,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共同为民族的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舞龙运动有独特的民族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并结合舞龙运动的自身特点,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优良品德及作风。
4.舞龙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在整个舞龙的过程中,它是在龙珠的带领下,由9个人借助龙具共同完成龙的游、盘、翻、腾、穿、缠、戏等舞龙技巧动作。
因此,舞龙训练更应该注重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这是完成舞龙技术动作的基础。
例如:在完成舞龙基本的“连续腾跃行进”动作时,不能只强调龙头的腾跃,而忽视了龙头后面几节的前进配合,这就很容易造成整个龙体的“打结”或“踩龙”等现象,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舞龙的效果,所以在舞龙训练体现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舞龙中是“精气神”是一种气质、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坚守和力量,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龙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舞龙训练使我了解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所具有的责任,培养我们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舞龙篇一:舞龙的意义舞龙的意义舞龙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枝叶与大树的关系。
然则,舞龙并非是单单的一条长龙,而是一个民族活跃的象征,它突显出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预示着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
舞龙并非是人、杆、龙的简单组合,在其中蕴涵着深层次的民族体育精神、道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民族的凝聚力量。
舞龙也并非是单纯的舞龙,这一茂盛的枝叶已经为大树增添了光华的色彩,并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度,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功能。
一、从龙谈起龙被世人奉为异界神物,不仅是我国各民族的文明精髓,更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经典。
龙行天下,驰骋疆野;平九洲,越云霄;不论是白虎奔腾、朱雀扑翅,还是玄武蜿蜒,都不及苍龙摆尾那般气势恢宏。
在时代的不断演变中,龙逐渐融入人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焦点。
龙的形象与信仰上古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龙出现于图腾。
据记载,原始社会氏族众多,每个氏族都有自己供奉的图腾。
然而,就在黄帝打败炎帝之后,神龙逐渐成为各部落联盟的图腾。
那时节,人们认识的龙只是一种有麟角须爪的动物。
具体龙的身形体态如何,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奴隶社会时期,龙开始走进了艺术圈中,屈原的中就有记载。
既然龙能够舞动,那么人们觉得龙应该具有“飞天”的本领,所以龙便成了腾空飞舞的神物。
直到封建社会画家郭若虚的“三停九似说”,人们对龙的形象才有了整体的把握,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话虽如此,那些只不过是龙的单纯形象,并不能赋予一个民族特殊的意义。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屈辱和沉痛,龙的诠释开始别有一番滋味:开阔浮起的前额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鹿角寓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垂不朽,虎眼透露出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狮鼻诠释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马齿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
正当中华民族陶醉于龙的骄傲时,竟然发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龙的尊崇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个文明古国。
舞龙课概述
一、舞龙运动的概念
舞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充分展示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二、舞龙运动的背景
龙是我国古代的民族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舞龙运动伴随着龙的诞生和龙文化的发展而出现,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
几千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开展。
自1992年原国家体委研究拟定《全国舞龙竞赛规则》开始,舞龙运动正式纳入体育比赛项目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舞龙运动已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起来。
特别是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的正式成立,更标志着舞龙运动开始进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并被世界所接受,短短的13年时间,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国际龙狮总会,以世界舞龙锦标赛为代表的各种国际性和国内舞龙赛事活动的不断举办,世界和国内舞龙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技艺的展示,充分体现了舞龙运动独有的体育和文化魅力,表明了这项运动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舞龙运动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
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
”
因此,从事舞龙这项运动,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的方面的教育与锻炼,它更能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它还能增进对各民族文化更直观和深入地了解,能激发起民族的自强和自豪感。
(二)、民族凝聚功能
钱其琛总理撰写的《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文章中指出:“从更为深层的意义上说,龙文化首先体现中华民族团加合力的精神内涵”;“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舞龙和赛龙舟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而无法运用单个人的力量完成,在这种集体的合作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去,所有人都会招致失败”;“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三)、弘扬文化功能
舞龙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凝聚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感情,而且对外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龙文化”。
自中国龙狮协会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过多次全国舞龙锦标赛、精英赛、农运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和世界舞龙锦标赛,以及龙狮运动技术研讨会的等,都给五洲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龙文化活动确实起到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作用。
总之,龙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角色,五洲四海,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象征。
(四)、健身功能
舞龙是一项体力加智慧同时投入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为了舞出龙的神韵,舞出龙的精神状态,龙头、龙尾和各节龙身之间要默契配合,技巧性很强,表演者须经过长期演练、磨
合,认真体会,要练得“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才能把龙的潜跃翻滚、蜿蜒游动,舞的浑然一体。
舞龙又是一种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的体育项目。
舞龙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技术和舞蹈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舞龙者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行进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优美的动作。
(五)、就业功能
舞龙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而且通过舞龙,他们将学会拼搏进取的精神、体会团结协作的理念、形成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对于当前社会来说,不仅需要大学生具有专业方面的技能,更需要的是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社会需求的是复合型的人才。
从我们刚刚毕业的舞龙队队员的就业来看,当他们和其他应征者站在同一平台时,因为他们具备这一专项技能,总能被优先录用。
四、我校开设舞龙课的背景及发展现状
我校舞龙课开设于千禧龙年——2000年,借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东风,舞龙正式从民间引入课堂。
而现如今,我校已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舞龙运动,有选项课、课外俱乐部、社团组织、竞技队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