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临床有妙用
- 格式:docx
- 大小:23.29 KB
- 文档页数:9
中药巴豆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巴豆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巴豆,学名乌头,属于毛茛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巴豆的种子富含乌头碱等活性成分,具有很多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药领域,巴豆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眩晕、偏头痛、癫痫等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巴豆的药理成分、药理作用、用途与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一、巴豆的药理成分巴豆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乌头碱。
乌头碱是一种刺激性有机碱,也是巴豆的主要毒性成分。
除了乌头碱之外,巴豆还含有皂甙、萜类化合物、多酚类成分等。
这些化合物共同作用,形成了巴豆的药理活性。
二、巴豆的药理作用1. 镇痛作用:巴豆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发挥镇痛作用。
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脑干的抑制性神经元来减少痛觉传入,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
2. 抗癫痫作用:癫痫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干扰神经元兴奋和抑制平衡的疾病。
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抑制神经元兴奋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3. 抗缺血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情况,从而发挥抗缺血作用。
4. 解痉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减轻平滑肌的收缩,从而缓解痉挛症状。
5. 抗肿瘤作用:巴豆中的乌头碱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乌头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三、巴豆的用途与应用1. 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状:巴豆的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巴豆中的乌头碱还可以改善脑缺血引起的眩晕症状。
2. 用于治疗癫痫: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抑制神经元的兴奋,发挥治疗癫痫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巴豆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效果。
3. 用于治疗风湿病、痛风等关节炎性疾病:巴豆中的乌头碱能够缓解关节炎性疾病带来的关节炎疼痛和炎症。
4. 用于治疗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巴豆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神经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症状。
5. 用于治疗肿瘤:巴豆中的乌头碱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
有毒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之巴豆
巴豆,又称“马钱子”,是一种常见的有毒中药。
其主要有
效成分为马钱子毒碱,是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传统中药中,巴豆被用于治疗风湿、痢疾、肠痉挛等疾病。
但同时,由于其毒性较大,误食或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对巴豆的现代药理研究非常重要。
首先,巴豆的毒性机制主要表现在其主要成分——马钱子
毒碱,它能够升高肌肉组织内钙离子浓度,导致细胞内部钙离子过度积累,从而引起细胞膜的破坏和一系列有害生理反应。
这是巴豆对于人体的神经和肌肉系统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了巴豆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马钱子毒碱在体内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一些细胞,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疼痛的感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巴豆中还含有一些天然物质,比如巴豆酸和巴豆植物酚等,它们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因此,巴豆可以用于制备一些镇痛药物。
第三,巴豆还具有一定的心血管保健作用。
研究表明,巴豆中的马钱子毒碱可以降低心脏的负荷,增加心肌管腔的容积,促进心肌的血液循环。
另外,巴豆中的巴豆酸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病原菌和病毒感染的疾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巴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较大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毒性作用外,还存在多种不同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巴豆前应当咨询专业医生,遵照医嘱使用。
综上所述,巴豆作为一种含有毒素的中药,其现代药理研究对于解释其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并为制备相关药物提供了指导。
但巴豆所具有的毒性和副作用仍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其研究和使用的规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巴豆是什么
导语:人们一听到了巴豆,马上就会想到了泻药等同。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巴豆除了具有让肚子腹泻的功能,还有其他药性,但巴豆的药性比较强烈,患者
人们一听到了巴豆,马上就会想到了泻药等同。
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巴豆除了具有让肚子腹泻的功能,还有其他药性,但巴豆的药性比较强烈,患者在日常如果不必要尽量不要服用。
巴豆属于一种果实,很早之前就被中医拿来治疗一些疾病,但是在日常很少会拿巴豆来食用。
那么巴豆除了让人们腹泻的功能还有那些功效呢?其实巴豆这类药物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草药,偶尔会入药,但是基本用量很少。
因为其毒性还是比较强烈的。
现在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巴豆吧。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
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
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味辛性热,有下泻毒性。
呕吐、腹泻、白细胞升高等是巴豆中毒的主要表现。
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
有大毒,须慎用。
巴豆作为一味药性丰富的中药材,其功效与作用对治疗寒冷积便秘,腹满胀痛,水肿腹满,气急喘促等症状有奇效。
巴豆的药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胃、大肠、肺经。
巴豆的药性远远不止这些,下面就专门来介绍一下巴豆的药性和药理,希望对大家了解巴豆起到参考作用。
巴豆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口服半滴至。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的用法用量与禁忌巴豆为大戟科乔木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
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一、巴豆的性味与功效1、性味:性热,味辛,有大毒。
2、归经:归胃、大肠、肺经。
3、功效:主要用于寒邪食积阻滞肠胃及腹水臌胀等证。
有豁痰开咽的功效,祛痰作用甚强。
外用可以治疗疮毒,蚀腐肉,用于痈肿脓成未溃者。
二、巴豆临床功效与应用1、用于治疗寒积便秘,水肿腹水。
巴豆药性猛烈,为温通峻下药,能祛寒积而通便秘,泻积水而消水肿,适用于身体实壮的水肿、腹水,以及寒积便秘等症。
治寒积便秘,常配干姜、大黄等同用;治腹水水肿,可与杏仁等同用。
2、用于治疗小儿痰壅咽喉、气急喘促等症。
巴豆对痰壅咽喉、气急喘醋、胸膈胀满、窒息欲死,内服配胆南星等,有豁痰开咽的功效;如症情危急,也可用巴豆霜少量灌服,促使吐出痰涎而通闭塞。
3、用于治疗肺痈、咳嗽胸痛、痰多腥臭等症。
巴豆祛痰作用甚强,用治肺痈,常配合桔梗、贝母等同用。
4、用于治疗痰迷心窍、癫痫等症。
巴豆攻泻劫痰,治癫痫痴狂,常与朱砂、牛黄等药同用,以祛痰而治窍闭。
5、用于治疗疮疡化脓而未溃破者。
巴豆外用有腐蚀作用,故可暂用于疮疡脓热而未溃破者,如验方咬头膏以巴豆配伍乳香、没药、蓖麻子等药,外贴患处,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
6、用于治疗牙痛。
与大蒜共捣为膏,取膏少许用棉花包裹塞于痛牙同侧耳中。
三、巴豆用法、用量与禁忌1、用法:每次0. 1-0. 3g,入丸散。
内服宜用巴豆霜,以减低毒性。
外用适量。
2、用药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畏牵牛。
传统认为巴豆得热则助泻,得冷则泻止,故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热物。
巴豆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巴豆,又名枇杷子,是一种药用价值极高的中草药,早在古代就被我国医学典籍所记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药理作用。
巴豆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广泛,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巴豆的主要功效1. 清肺化痰:巴豆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疾病。
巴豆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具有促进呼吸道排痰的作用,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2. 消肿散结:巴豆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淋巴结病变、乳腺增生等疾病。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炎症和肿块。
3. 消炎止痛:巴豆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植物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效果。
在临床上,常将巴豆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可显著缓解疼痛和红肿。
4. 解毒敛疮:巴豆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中毒、外伤感染等问题。
此外,巴豆还有辅助伤口愈合、促进皮肤修复的效果,对于烧伤、烫伤、疮疡等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二、巴豆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由于巴豆具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常常被用作重要的药物之一。
巴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对于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巴豆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的作用,因此在肿瘤治疗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巴豆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对于一些难治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3. 皮肤疾病的治疗:由于巴豆具有解毒敛疮的功效,因此在治疗疮疡、湿疹、烧伤等皮肤疾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巴豆能够促进组织修复,减少炎症反应,对于临床上一些难治性皮肤问题有一定的疗效。
三、使用巴豆的注意事项1. 用量控制:巴豆虽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用量,谨慎使用。
应遵医嘱进行,避免自行服用或超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2. 禁忌人群: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巴豆,以免影响健康。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
巴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温中祛寒:巴豆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肠胃寒冷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2. 消肿止痛:巴豆具有明显的消肿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 改善血液循环:巴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氧气供应,提高机体各器官的供氧能力。
4. 抗菌消炎:巴豆中含有一些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成分,可用于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溃烂、口腔溃疡等。
5. 调节免疫功能:巴豆能够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助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 镇静安神:巴豆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神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的问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巴豆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乱用或超量使用。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慎用。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是巴豆科植物的种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首先,巴豆具有消炎作用。
巴豆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巴豆酸和巴豆心酯等,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其次,巴豆还具有镇痛作用。
研究发现,巴豆中的巴豆酸具有镇痛效果,并能够减轻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神经痛等疼痛性疾病。
此外,巴豆还具有抗菌作用。
巴豆中的巴豆酸和巴豆心酯等物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溃疡等感染性疾病。
巴豆还被认为具有祛风湿、温经活络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风寒湿邪是导致疼痛和关节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巴豆正好具有祛风湿、温经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这些症状。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寒湿痹痛、腰腿酸软等病症。
此外,巴豆还具有泻火解毒的作用。
巴豆中的巴豆酸和巴豆心酯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能够清除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减轻中毒引起的不适感。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火热内盛、中毒等疾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巴豆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巴豆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使用,并注意使用剂量。
过量使用巴豆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巴豆的使用要谨慎,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巴豆具有消炎、镇痛、抗菌、祛风湿、温经活络和泻火解毒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要谨慎。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巴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巴豆的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巴豆,又称巴乌、南巴豆、南海巴豆等,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巴豆的性味归经为辛、苦,属于寒,归肺、心、膀胱经。
下面将详细介绍巴豆的功效应用。
1. 清热解毒:巴豆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它可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要用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热毒瘟病、痢疾等。
巴豆寒性较强,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帮助预防和治疗热毒类疾病。
2. 杀虫驱蛇:巴豆具有驱虫杀蛇的功效。
巴豆中含有辛子碱、巴豆素等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寄生虫和蛇类的活动,对霍乱、疟疾和蛇咬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 祛风通络:巴豆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风寒湿三种元素是导致风湿疼痛的主要原因。
巴豆具有发散风寒、温通经络的特点,可以缓解风湿疼痛、骨骼关节炎和筋脉不利等疾病。
4. 利尿通淋:巴豆有利尿通淋的功效。
巴豆可以刺激膀胱排尿,排尿次数增多,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尿路感染、水肿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5. 舒心安神:巴豆具有镇静安眠的功效。
它能够舒缓紧张情绪,改善失眠和焦虑症状,有助于放松心情,减轻压力,促进睡眠质量。
巴豆的镇静作用较强,用量要控制,避免出现中毒症状。
6. 抗菌消炎:巴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如巴豆酸、巴豆碱等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
巴豆作为中药材的应用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它具有剧毒性。
使用巴豆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巴豆的毒性对肾脏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患有肾脏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综上所述,巴豆具有清热解毒、杀虫驱蛇、祛风通络、利尿通淋、舒心安神、抗菌消炎等功效应用。
在使用巴豆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
此外,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在监护下合理使用巴豆。
巴豆的功能主治与作用一、简介巴豆,学名马钱子科植物巴豆或广防巴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
巴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二、功能主治巴豆有以下几种功能主治:1.防止虫咬:巴豆的种子中含有一种名为巴豆碱的天然杀虫剂,可以用于防止害虫的咬害。
在农田中,巴豆作为兽筵能够对田间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减少虫害的发生。
2.消炎止痛:巴豆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巴豆中的一种化学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
3.治疗皮肤病:巴豆具有良好的抗皮肤炎症活性,可用于治疗湿疹、疥疮等皮肤病。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改善皮肤炎症,缓解红肿、瘙痒等症状。
4.抗菌作用:巴豆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研究发现,巴豆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5.清热解毒:巴豆可清热解毒,对于热毒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巴豆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降低体内的热度,促进体液的循环,达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使用方法巴豆的使用方法如下:•制成药膏:将巴豆研磨成粉末,并与适量的植物油混合,制成药膏。
可以外用于治疗皮肤病和关节炎等疾病。
在使用时,涂抹在患处,轻柔按摩至吸收。
•冲泡饮用:将巴豆研磨成粉末,取适量冲泡成巴豆茶,饮用可治疗感染性疾病。
注意不要超过剂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熏蒸治虫:将巴豆的种子研磨成粉末,放入熏蒸器中,对农田进行熏蒸,可用于防止害虫产生。
注意事项:巴豆是一种具有毒性的植物,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内服:巴豆的种子含有高毒性的成分,不可内服,以免中毒。
2.小心使用:使用巴豆时,应小心防止接触皮肤和眼睛,以免发生过敏或刺激。
3.储存安全:巴豆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巴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剂量控制:使用巴豆时,应按照正确的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很多的人在看见巴豆的时候,第一个时间想到的就是泻药。
其实巴豆还有其他有利的功效作用的,食用方法不同治疗不同的病症。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巴豆的功效与作用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1、《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
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
去恶肉。
”2、《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
”3、《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
”4、《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5、《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
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
”6、《医学启源》:“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
”7、《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
”8、《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巴豆的食用方法巴豆吃法之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治疗这种情况的时候,要配合三分的桔梗,一分的巴豆,这个时候,巴豆的吃法要去心皮以后,将其熬黑,在加入贝母三分,三味为散,然后跟着白水一起重复,病症比较严重的,半钱匕就够了,如果不是很严重的话,可以适当的减轻一些药量,吃下去以后,会产生呕吐的饿效果,这个时候,就差不多达到药效了,然后喝上一碗热粥也就可以了。
巴豆吃法之治饮食不消化,便秘者首先要巴豆仁一升,还要清酒五升的亮,然后和巴豆一起熬上三天三夜以后,在研磨在一起,然后用酒微微的煎一下,再搓成胡豆大小的丸子,每天吃上一丸,用白水送药,想要呕吐的患者吃多吃一丸。
巴豆的吃法之治痞结症瘕首先,要巴豆肉五颗,然后,用纸包裹将油脂抽走,然后再用炒红曲三两,还有炒小麦麸皮一两,都放在一起,研成细末,然后团成丸子,像是黍米大小就行,每日空心服用,十丸左右就够了,用白水送药。
本⼈亲⾃使⽤⽣巴⾖的经过⾦⾻⽟髓⼤家好,看到风中百合发的⼀种毒药的使⽤经验【[临床经验]治疗腰突“万能神药”曼陀罗】,我也介绍⼀下本⼈亲⾃使⽤⽣巴⾖的感受,或许能给各位同仁⼀些借鉴。
也就是在不久前,⼀个星期吧,本⼈突然开始腹泻,就是那种⽔泻,⾃来⽔⼀样的,拉了⼀天,⼈都拉瘦了很多,⾃⼰在【圣济总录】上看到巴⾖可以⽤来⽌泻,这个⽅法,(现代的⼈看到⼀定会吓倒了),就拿了⼀粒巴⾖,去壳后,⽤冷开⽔吞下,过了5个⼩时后⼜拿了⼀粒⽣巴⾖去壳后吞下并且同时吃了6粒复⽅丹参⽚,以后都是如此⽤,⼀天三次连服了两天吧,后来⼜吃了6粒刺五加⽚,⼜吃了2天,腹泻就好了,期间没有⽤其他药物。
⼤概在吃了两次巴⾖加复⽅丹参⽚后⽔泻就⽌住了,但⼤便还不很⼲,后来就越来越好了医学之⼈能反⽤是⾼⼿。
平凡⼤叔巴⾖,泻下寒积。
刚看到⼀个帖⼦,寒⽔积于下腹的,也可以⽤巴⾖。
jinsir巴⾖泻下作⽤是油,囫囵吞下⾥⾯的油起不到泻下作⽤。
如果烧炭,还可⽌泻。
希有服巴⾖后腹泻可饮冷开⽔,很快⽌泻。
本⼈在⼋⼗年代初⽤过。
⾦⾻⽟髓连续吃两天,6粒巴⾖,这是我的亲⾝实践这种吃巴⾖的⽅法,⾄少还有20个病⼈吃过,有⼀个严重⽀⽓管哮喘的病⼈就是要吃这个,⼀次1粒,每天3次,他在我诊所不知道吃了有多少,别的副作⽤没有发现,就是⼤便有⼀点点稀,但绝对不会⼤泄不⽌。
年龄最⼩的是5岁,只吃了半粒,是完整吞下去的,也没发现什么副作⽤luxiangzhong应⽤巴⾖我⽤了⼗多年了,还是没有完全掌握好合适的计量!⾦⾻⽟髓巴⾖是⼀味很好的药材,他的使⽤也不是太难,并不会像⼀些书本说的那么的恐怖s133764这个是通因通⽤,儒门事亲⾥⾯有⼀个类似的案例。
comeggg⽀持有亲⾝体验的⼈,但要⼩⼼⾏事,毕竟巴⾖有毒李钢5288轻易不要这样⽤啊,我们⾏内有⼀句⽼话:硫磺,巴⾖,信,吃完就出殯⾦⾻⽟髓现在的硫磺,都是⼯业硫磺,纯度很⾼,⽆毒,但就是没效果,说的吓⼈⼀点,简直可以当饭吃,毫⽆热量可⾔,很怀念以前的舶上硫磺,那才是真正的古书上说的硫磺,⼤热,纯阳⾦⾻⽟髓 ***,我没吃过,硫磺,巴⾖我都吃过,在我亲⾃尝试后,来我这⾥看病的⼈才能吃。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主治」1、一切积滞。
用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蘖三两,共研为末,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五丸,水送下。
2、宿食不化,大便闭塞。
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烂,合酒微火煎至能团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
每服一丸,水送下。
想呕吐者服二丸。
3、水蛊大腹,皮肤色黑。
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黄)、杏仁六十枚(去皮、类,炙黄),共捣丸如小豆大。
每服一丸,水送下,以泻为度。
4、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5、食疟、积疟,用巴豆(去皮、心)二钱,皂荚(去皮、子)六钱,捣烂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冷汤送下。
6、滞泄痢,腹痛里急。
用杏仁(去皮、尖)、巴豆(去皮、心)各四十九个,同烧存性,研成泥,溶蜡和成丸,绿豆大。
每服二、三丸,煎大黄汤送下。
隔日一服。
在本方中加百草霜三钱亦可。
7、气痢赤白。
用巴豆一两,去皮心,炒过,研为末,加熟猪肝和成丸子,如绿豆大。
空心服,米汤送下三、四丸。
8、泻血不止。
用巴豆一个,去皮,放入事先开了小孔的鸡蛋中,纸包好,煨熟。
去豆吃蛋,病即止。
体虚的病人分作二次服。
甚效。
9、夏月水泻不止。
用巴豆一粒烧存性,黄蜡和成一丸,水送服。
10、小儿吐泻。
用巴豆一粒烧存性,黄蜡豆大一块,熔滴水中,一起捣匀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每服五至七丸,莲子灯心汤送下。
11、干霍乱(心腹胀痛,吐泻不出)。
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能吐泻好见效。
[]。
巴豆的性能功能主治及使用注意1. 巴豆的性能功能主治•止痛作用:巴豆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巴豆内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巴豆酸,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巴豆可以用于缓解各种疼痛,如头痛、牙痛、风湿痛等。
•祛湿作用:巴豆被认为有祛湿作用。
湿气是中医中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会导致肌肤潮湿,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
巴豆可以通过祛湿作用帮助人们改善这些不适症状。
•舒筋活血:巴豆还有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这对于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疲劳非常有效。
•驱虫功效:巴豆还有驱虫的功效,特别是对蛔虫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巴豆能够杀死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帮助人们解决蛔虫感染的问题。
2. 巴豆的使用注意•药量控制:使用巴豆时需控制好用量,不能过量使用。
巴豆内的巴豆酸具有毒性,高剂量使用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示使用,并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
•禁止内服:巴豆通常不适宜内服,因为它具有较大的毒性。
一般情况下,巴豆主要是外用,以防止毒性过大对人体造成损害。
•避免接触伤口:使用巴豆时要避免接触到伤口。
因为巴豆具有刺激性,容易导致皮肤发炎或过敏反应。
如果不慎接触到伤口,请及时用清水冲洗,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孕妇和儿童慎用:巴豆对于孕妇和儿童来说较为危险,因此不建议他们使用巴豆。
应该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选择其他合适的替代药材。
•注意保存:巴豆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应将巴豆放置在儿童无法接触到的地方,以防误食或误用。
•遵循医嘱:使用巴豆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使用。
不能随意使用巴豆,特别是对于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使用时要特别慎重。
结论巴豆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如止痛、祛湿、舒筋活血和驱虫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巴豆时,要注意药量控制、禁止内服、避免接触伤口等注意事项。
此外,孕妇和儿童慎用,要注意巴豆的保存和遵循医嘱。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巴豆,又称香山巴豆,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草药,广泛生长于中国南方地区。
巴豆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其种子富含丰富的草酸贡豆碱和毒性成分,一些人认为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然而使用巴豆时需谨慎,因其毒性较大,应注意一些禁忌事项。
一、巴豆的功效与作用1. 舒筋活血:巴豆具有温经活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中医认为,巴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和筋腱的疼痛和僵硬,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 驱虫杀虫:巴豆种子中的毒性成分可以对人体内的寄生虫产生杀虫作用。
巴豆多用于驱除和杀死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因此常被用作驱虫剂。
3. 止痛消肿:巴豆含有一些具有镇痛和消肿作用的成分。
通过外用巴豆制剂,可以缓解一些疼痛和肿胀症状,如扭伤、跌打损伤等。
然而,应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 温经散寒:巴豆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寒性腹痛、寒疝等。
腹痛与胀满明显,且有寒冷感觉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巴豆进行调理。
5. 解毒消肿:巴豆种子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可以促进肿瘤的坏死和吸收,起到解毒消肿的作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小心剂量和方法,避免毒性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巴豆还有一些其他的功效与作用,如止咳化痰、减肥、清湿泄火等,但这些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证据来加以鉴定。
二、巴豆的禁忌1. 孕妇禁用:巴豆的毒性较大,孕妇禁止使用巴豆或相关制剂。
巴豆内的毒性成分可能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使用巴豆。
2. 儿童禁用:巴豆的毒性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巴豆被严格禁止使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相关症状,应尽快咨询医生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3. 皮肤破损者禁用:巴豆中的毒性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
因此,当皮肤有开放性损伤或破损时,应避免使用巴豆制剂,以免毒性成分进入体内引起更大的伤害。
吃巴豆的功能主治1. 巴豆简介巴豆(学名:Croton tiglium)属小檗科,为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巴豆的外观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呈类似豆荚的形状,因此得名。
巴豆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地区,也分布于亚洲其他地区。
2. 巴豆的主要成分巴豆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主要成分巴豆酚和其它成分如巴豆醇、巴豆木脂素等。
这些成分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3. 巴豆的功能主治巴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3.1 泻下剂巴豆具有较强的泻下作用,可作为一种慢性便秘的治疗剂。
主要通过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3.2 治疗痔疮由于巴豆具有泻下作用,它也被用于治疗痔疮。
巴豆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大便在肛门周围滞留的时间,帮助减轻痔疮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3 驱虫巴豆的部分成分具有驱虫作用,特别是对肠道寄生虫有较好的效果。
巴豆能够通过抑制肠道寄生虫的活动,帮助清除寄生虫并缓解相关症状。
3.4 抗炎和抗菌研究表明,巴豆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巴豆酚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对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同时,巴豆还具有抗菌作用,对某些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5 风湿骨痛巴豆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风湿性疾病和关节疼痛。
巴豆木脂素对镇痛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骨痛引起的不适。
4. 使用注意事项尽管巴豆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疗效,但使用时仍需谨慎,遵循以下注意事项:•使用巴豆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严格掌握使用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巴豆具有泻下作用,有可能导致腹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控制用量和时间;•使用巴豆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对巴豆过敏或不适应者应避免使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谨慎使用巴豆。
5. 总结巴豆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痔疮、驱虫、抗炎和抗菌以及风湿骨痛。
使用巴豆时需谨慎,并遵循使用注意事项。
如需使用巴豆进行治疗或预防,请在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巴豆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简介巴豆,学名为Crockettia brachycarpa,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
巴豆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作用。
2. 降火镇痛巴豆具有良好的降火镇痛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引起的疼痛。
巴豆的药性能够渗透到皮肤深层,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有效减轻炎症对身体的影响。
•使用方法:–可以将巴豆煎汤后外用于患处,温热敷于疼痛部位,每天数次。
–可以将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后涂抹于疼痛部位。
3. 消肿止痛巴豆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各种肿痛症状的治疗。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水肿,提供舒缓和止痛的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用巴豆煮水,将水倒入洗脚盆中,浸泡受痛肿部位,每天泡2-3次。
–可以将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醚,搅拌均匀后涂抹于受痛肿处。
4. 解毒巴豆有良好的解毒效果,对中毒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巴豆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中和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对身体的损害。
•使用方法:–对于食物中毒,可以将巴豆煮水后服用,每天2-3次,具体用量根据中毒程度决定。
–对于外界接触毒物引起的中毒,可以用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敷在中毒处,每天2-3次。
5. 改善消化功能巴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酸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巴豆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刺激胃肠道,帮助消化,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
•使用方法:–可以将巴豆制成煎剂,每天饭前服用一小杯,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改善消化问题。
–可以用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后口服,既能促进消化,又能增强免疫力。
6. 抗菌消炎巴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对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缓解炎症。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达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使用方法:–可以将巴豆与其他抗菌草药一起煎汤,每天饭后温服一杯,能够加强抗菌效果。
–可以将巴豆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搽抹于受感染部位,每天多次。
巴豆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前言巴豆,又称为巴戟天或南巴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源自于南巴戟植物。
巴豆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巴豆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中草药。
2. 巴豆的概述巴豆,拉丁名为Croton tigli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大戟科植物。
巴豆的果实是其药用部位,呈椭圆形,表皮平滑,色泽有时呈黄色或红色。
巴豆的药理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酚类化合物、有机酸、萜烯类等。
巴豆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云南、广西等地,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3. 巴豆的功能主治巴豆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以下为详细介绍:3.1 泻下通便巴豆具有强烈的泻泄作用,可以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蠕动的速度。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便秘、大便干燥等症状。
对于久经艰苦的排便困难症患者来说,巴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
3.2 祛痰止咳巴豆具有祛痰的功效,对于咳嗽、痰多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巴豆通过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泌,从而改善痰液的排出。
因此,巴豆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等症状。
3.3 驱虫杀菌巴豆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肠道寄生虫。
巴豆中的活性成分能够破坏肠道寄生虫的生长环境,导致寄生虫死亡。
此外,巴豆还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对于某些感染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3.4 利尿消肿巴豆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增加尿量。
这对于那些患有水肿的病人来说非常有益。
水肿是由于体内积聚大量液体所引起的,巴豆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减轻水肿症状。
3.5 其他功效巴豆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效,如清热解毒、止痛、消炎等。
临床医学中,巴豆常被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痔疮、风风湿病等疾病。
4.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巴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使用巴豆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巴豆属于剧毒植物,常见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
如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
巴豆的药性及功能
药性:味辛,性热。
有大毒。
归胃、大肠、肺经经。
功用
1.泻下寒积,用于寒积便秘急证,小儿痰食积滞。
2.逐水退肿,用于大腹水肿。
环球网校
3.祛痰利咽,用于寒实结胸,喉闭痰阻。
4.蚀疮去腐,用于痈肿疮毒脓成未溃,恶肉烂疮,顽固疥癣。
环球网校
用法及使用注意:①宜制霜应用,以降低毒性。
内服多入丸剂,用量0.1~0.3g。
外用宜捣烂绢包擦或捣膏涂。
②体虚者、孕妇
忌用。
③泻下不止者,可用黄连、黄柏煎水冷服或食冷粥以缓之。
④畏牵牛子。
考点:关注其味辛,性热,有大毒的药性特点,关注功用,特别是关注用法及使用注意。
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巴豆别称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等,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具有破积、逐水、涌吐痰涎的功效,但有小毒,须慎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巴豆的功效与作用吧!巴豆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性热,有小毒。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巴豆的药用功效1、寒积便秘:巴豆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
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
2、腹水臌胀:巴豆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
近代用巴豆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喉痹痰阻:巴豆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
4、痈肿未溃:巴豆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
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巴豆的药理作用1、下泄作用:巴豆是一种类似于番泻叶的药,其实主要作用就是额可以有效的祛痰和全身性的去水肿。
2、镇痛作用:巴豆服用后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巴豆油中的活性成分PMA是一种有力的血小板凝集剂。
3、抗癌作用:巴豆含有促癌成分,但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质。
4、抗菌作用: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巴豆的服用禁忌1、服巴豆时不宜食热粥、饮热开水等热物,以免加剧泻下。
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黄连、黄柏煎汤冷服。
或食冷粥以缓解。
2、体弱者及孕妇忌用巴豆,巴豆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豆不能跟田螺一起食用。
巴豆的功效作用
巴豆,又称巴果、刚子,是巴豆树干燥成熟的果实,巴豆树花期为3-5月份,6-7月
份为果期,8-9月份果实成熟,采收后晒干,去掉果壳,收集种子,种子为长卵形,淡黄
褐色,晒干即可。
中医认为,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具有杀虫、行水、逐痰、通关窍、泻积寒的功效,治水肿、泻痢、胸腹胀满急痛、寒积便秘等症。
1、治风虫牙痛
取巴豆一粒,研成末后,用棉裹上咬在牙痛处;或者用针刺巴豆,然后放在灯上烧,
烧到冒烟后熏痛处。
2、治一切恶疮
取巴豆三十粒,用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频涂患处。
3、治疗大小便秘,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但出气稍暖者
取巴豆十粒,研成细末,捻成饼状,安脐内,以小艾柱灸五壮,气达则痛。
4、治小儿痰喘
取巴豆一粒,研烂后,用棉裹起来,塞鼻,痰即自下。
5、治夏月水泻不止
取巴豆一粒,去壳,用针刺巴豆,放灯上烘烤,研细,化蜡和作一丸,用水送服,饭
前服用。
巴豆饼
材料:面粉3克,巴豆10粒
做法:巴豆研成粉末,倒入面粉,捻成饼状,放锅里烘烤成饼,饭前服用。
功效:通利大便,泻下行水,便秘的人可以食用,但是巴豆泻下功效很强,不能多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巴豆临床有妙用(2019-07-19 07:57:14)本草求真:巴豆临床有妙用作者:罗伦才巴豆为大戟科巴豆Crot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2005年版《药典》言其味辛,性热,有大毒。
种子外用蚀疮,用于恶疮疥癣,疣痣。
制霜内服具有峻下积滞,逐水消肿,豁痰利咽功能,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下腹水肿,二便不通,喉风,喉痹。
即提示了三条信息:①辛热有大毒;②治疗疮疡,注重外用;③制霜内服亦作用峻猛(峻下,逐水,豁痰)。
其实巴豆是一味良药,应深入研究、挖掘应用。
炮制研究生巴豆大毒峻泻,现今医者少用,患者畏服。
但若炮制得法,用之得当,每起沉疴痼疾,是一味难得的良药。
《本草经》(曹元宇辑注)云:“唐、宋用巴豆的名方极多,要不出《经》文范围……关于炮制,陶云:‘熬令黄黑’,今用多研去油(名巴豆霜)。
不知巴豆之功在油,毒性亦在油,不去油而酌用之可以。
”《药对》载:巴豆“得火良”。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巴豆种子含巴豆油34%~57%,以及巴豆毒素、巴豆甙、生物碱、β-谷甾醇,其中巴豆毒素系一种毒性球蛋白,遇热则失去活性。
内服巴豆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因其所含巴豆油至肠内遇碱性肠液后释出巴豆酸,刺激肠黏膜使之发炎,增加分泌,促进蠕动,0.5~3小时内产生剧烈腹泻,伴有剧烈腹痛和里急后重;巴豆毒素则表现为原浆毒作用。
根据传统用药经验和现代药理研究,可认为巴豆经过高温处理(可使毒性蛋白变性、凝固失去活性),微其用量,即可安全使用。
峻药轻投彰显调中之妙《本草纲目》载“巴豆,峻用则有劫病之功,微用亦有调中之妙”。
胃肠的节律蠕动,十分有利于饮食物的正常传化,蠕动节律的改变势必造成饮食物的停滞或腹泻。
临床常见因暴饮暴食导致脘腹胀满、坐卧不安、嗳腐吞酸、腹痛腹泻等,病情轻者,症状持续时间短,可不药而愈;病情重者,症状持续时间长,每需用药治疗。
笔者根据中医传统用药经验,参照现代药理研究,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对暴饮暴食患者,于餐后半小时内,大胆应用巴豆制剂,峻药轻投,微其用量,使其既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停食传化,又不至因蠕动过度而出现腹泻,通过调理中焦,十分有效地防止了暴饮暴食后食滞胃脘所见诸症,将病变消灭于萌芽状态,“已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本草纲目》“巴豆微用有调中之妙”之论,令人信服。
排脓消肿毒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用治疮疡笔者临床每用以巴豆为主的制剂替代西药抗生素,用于治疗附骨疽(急、慢性骨髓炎),痈疽(蜂窝组织炎),聤耳(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后及创伤后感染,窦道,漏管等感染性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日华子本草》载:巴豆“通宣一切病,泄壅滞……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
《简明中医词典》载:疮疡“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以致气血壅滞而成”。
现代药理研究: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痈疽,急、慢性骨髓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蜂窝组织炎,术后及创伤后感染,窦道,漏管等,均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关。
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和药理研究不谋而合,即巴豆能泄壅滞、排脓消肿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故临床用治疮疡有效。
笔者10余年间应用以巴豆为主的制剂替代西药抗生素治疗上述感染性疾病数百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治程中亦未见疮疡患者因服用以巴豆为主的制剂而加重红肿热等阳热症状的现象,表明以巴豆为主的制剂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用治疮疡。
破癥瘕结聚用治乳癖、卵巢囊肿有良效乳癖、卵巢囊肿属于“癥瘕”范畴,又称“石瘕”、“肠覃”。
两者病机均与气滞、痰瘀关系密切。
《本经》载:巴豆“破癥瘕结聚坚积”,《日华子本草》载:巴豆“通宣一切病,泄壅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巴豆具有镇痛和抗肿瘤作用。
据此,我们将以巴豆为主的制剂用于治疗乳癖和卵巢囊肿,取得良好疗效。
我们将传统中医药理论及用药经验与现代医学理论及药理研究有机结合,对巴豆炮制、用法、用量等进行了认真探析即经过高温处理,采用峻药轻投,饭后服用,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巴豆的不良反应,并将其用作消食药、抗菌消炎药、散瘕消积药等,既拓展了巴豆的应用范围,彰显出其独特效能妙用巴豆于临床,又为有效利用巴豆资源寻找到了一条有效途经。
-----------巴豆是好药,巴豆的用法能不能说得详细一点.-----------关于巴豆的详细用法,可以去看看《蠢子医》和周冠群所著的《难症治验》这两本书。
巴豆临床有妙用邱江东巴豆炭止泻,古有记载:王好古之《汤液本草》云:“炒去烟,令紫黑用,可以通肠,可以止泻,世所不知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巴豆条下,赞其发千古之秘;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酒过伤节”中“神应丸”下亦言及合杏仁同炒至黑烟尽。
但历代医家均无言及巴豆炒炭详尽之法,家父昔日巴豆炒炭,均去尽两层壳(即豆荚壳和豆壳),放铁锅慢火炒炭,此法较麻烦,且火侯很难掌握,致使临床应用,效多不稳,时有腹痛腹泻等付作用,患者不敢接受。
后细究其因,发现炒炭之法和炒炭中火侯的掌握是保证药性和疗效的关键,火侯太过则性味药效消失,火候不及则功效难求。
试改为不去内壳炒炭,用普通铁锅,煤球炉武火烤炒至浓烟将尽起锅,碾细备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巴豆炒炭不去内壳,既省去去内豆壳的麻烦,又不易炒过火,不过炒炭之量不宜多,一般一次300克左右,最多不超过500克,多则难炒匀,炒时冒出的浓烟有毒,故巴豆炒炭要在室外通风之处。
论“痈疔百效丸”痈疔百效丸,原名疔疮丸,或名巴豆二黄丸。
余常用之,百发百中。
推而用之于一切痈毒、疖肿,皆获奇效。
余以其治疗之效既彰,而治痈之效,由余经验而得,乃改以今名——痈疔百效丸。
疔疮丸原为清代医家卢成琰氏方,陈修园医书中亦予附载。
方用巴豆(去皮膜)三钱、明雄黄三钱、生大黄三钱。
各研细末,再共研极细末,加飞罗面,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轻者每服四五丸,重者每服七八丸。
如极重或疔疮走黄者,可服十至十一二丸,用白开水送下。
务使患者得三五次之大泻,症乃可愈。
体虚,俟泻二三次后,与以冷开水或稀薄粥以饮之,泻可立止。
每泻一次,则痛苦与肿势必减轻一次。
即已走黄者,亦可救治,真为疔疮之特效方。
兹列举以下四例,作为佐证。
1.塾师裴子良,患手发背(俗称“手搭”),红肿灼痛,憎寒发热。
先以药膏外敷,冀其肿消,不效。
次日复求余治,余乃以痈疔百效丸六粒与之,服后大泻四五次;而最后一次,泻下如痰状。
于是肿消痛止.消灭无形而愈。
2.刘某,年36岁,起一发背,已四五日矣。
红晕如盘,灼痛如火。
余急投以痈疔百效丸,大泻七八次,其肿顿消,其痛亦减,次日,消散殆尽。
复与以清热解毒之剂,数服而愈。
3.王某,年二十余,患臀部湿疮,大如指头,红肿热痛,脓水甚多。
已延医治之一月而无效。
余期以一星期,先令服痈疔百效丸,大泻多次,其痛即减,红肿亦消。
后复与以清血解毒利湿之剂,七日而痊。
4.家三姐于十余岁时,即常发喉痈证,最后一次,治愈不复发者已十余年。
前年秋,又复发。
咽喉肿塞,痛不可忍,饮食不进者六日,只能吮入茶水少许耳。
余诊之断为热毒上攻,急与以痈疔百效丸八粒,研碎,用开水缓缓灌下。
服后觉心如火焚,愈觉不安。
余告以大便泻后自当轻快。
不数时,果泻出燥粪甚多。
泻至六七次,其痛若失,而喉肿亦渐消,次晨即能啜粥一大碗。
后用煎剂清理余毒,数日而痊。
蝉衣酒治破伤风之来历余于医学书籍,素喜旁搜杂览,合理者悉誌之以待试用。
七八年前,余见《傅青主男女科>中有“破伤”方一则,殊不令人注意。
其原文如次。
“蝉蜕去尽头足,为末五钱,用好酒一碗,煎滚入末,调匀,服之立生。
”余审视者再,以为蝉退为散风清热之品,今“破伤”用之,殊属不当,且末云:“服之立生”。
若谓破伤出血,迨至将死,服蝉退可以立生,尤为不合医理。
反复思量,忽然悟曰:此必破伤风也。
而印书者脱去一“风”字耳,故蒜之以待验证。
病例一:刘绍初,以拉黄包车为业,于民国廿年(1931年)十一月间,在哈同路被卡车撞伤头骨、鼻梁等处,出血颇多,骨质已略损,经巡捕车送白克路某医院救治。
次日,刘父以医院声称伤重危险,乃抬回家中。
捕房查知,仍令转送海格路某医院,在该院三星期,伤口收敛出院。
当未出院时,精神即觉不适。
到家后,即发热不安。
次日更甚,渐发痉挛、强直等现象,牙关拘紧,角弓反张,腹部陷若舟状,硬固如板,按之作痛,气急微喘,破伤风症状悉具,伤处复又破开,乃改延余诊。
余以蝉衣为末五钱,嘱令黄酒送服,促其出汗。
服后,果腥臭之汗淋漓不已,约近二小时方止。
病者即觉舒适,痉挛不作。
次日,余复以巴豆二黄丸下之,与服十二粒,攻下之粪,腥臭异常,如胶而黑污,于是更觉爽快。
不意其父即不再延余续诊。
余心疑之,再经旬日,则报载刘绍初死矣,其父与开卡车者涉讼矣。
又旬日,刘之戚告余云:刘绍初虽为车夫,但有一小星,久与刘父通。
刘父因有次子在江北原籍,故其心中甚盼绍初之死,一则寡媳可为己有,再则有人命银子可用,故前台端治之有效,反为刘父所不满。
为之治疗,实掩人耳目也。
其后牵延反复,而至于死。
惹起诉讼,不料法官斥其诈财,反具结领尸自殓、人财两空云。
余闻之,甚愤此疗法之未竟全功,姑再试之异日。
病例二:张姓妇,年六十余,住西门路西门里。
于民国廿一年(1932年)四月间,由楼梯上跌下,头顶受伤,皮开肉绽,出血不少,经医生疗治,已将愈矣。
一日,忽发破伤风症状,时轻时重,即送某大医院医治,数日无效,症且加剧,医院告以无法疗治,车接回家,复请中西医多人诊疗,皆称不治,已为之备衣冠矣。
余戚韩某,与张子友好,介余往诊。
余诊其伤处有脓,面部潮红浮肿,犹如丹毒之状,口舌不和,牙关紧急,项脊强直,痉挛时作,角弓反张,腹部如鼓,腹皮青黑,按之如板,呼吸喘促。
余曰:“证危矣,姑一试之。
乃以蝉蜕末五钱,使之用酒和服,牙关不开,慢慢灌下。
服后即汗出如洗,腥臭异常,以手扪之。
粘如胶水,约近二时而汗止。
额面肿消,惟颐下及口围未消,腹肿如鼓,乃继以巴豆二黄丸十二粒与服,攻下粘黑粪甚多,有如球状,有如胶状,有如鱼冻鱼肠,下五六次,以冷稀粥一碗服下止之。
腹部肿硬消去大半,喘亦不作。
次日又服蝉蜕末三钱,出汗如昨,面部红肿消清。
第三日,又与巴豆二黄丸九粒一服,续下胶粘腥黑之粪甚多,腹胀尽消,按之不痛矣。
于是起坐均佳,后再服调理之剂而全愈。
其后又治疗数人,均获奇效。
注:巴豆二黄丸,即痈疔百效丸。
百会疽之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载述:“百会疽,发于巅顶正中,自面侧观之,正对耳尖。
初起形如粟米;渐肿,根大如钱,形如葡萄,坚硬如铁,高尖红肿,掀热疼痛,疮根收束,憎寒壮热,大渴,随饮随干,便秘、烦躁。
脉见洪数者,属实;若漫肿平塌,紫暗坚硬,掀痛根散,恶寒便泻,脉见细数者,属虚。
若肿连耳项,痰如拽锯,七日无脓者死。
”胡公弼曰:“百会穴前后生毒,最易侵犯脑髓,脑髓一陷,最不易治。
”作为外科重证,其治法宜予初起二三日内,尚未成脓时,将患处之发剪去并消毒,以抑阳散外敷,内服醒消丸,以热陈酒送服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