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瓷都是德化还是景德镇
- 格式:docx
- 大小:11.96 KB
- 文档页数:1
美丽的瓷都德化作文你要是还没听说过德化,那可真是有点孤陋寡闻啦。
德化啊,那可是一个超级美丽又独特的地方,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福建的大地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呢。
一走进德化,就仿佛走进了一个瓷的世界。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能看到瓷器。
那些瓷器呀,简直是巧夺天工。
你看那瓷瓶,一个个身姿婀娜,就像优雅的少女站在那儿。
瓶身上的花纹细致得不得了,有的是娇艳欲滴的花朵,就像刚刚从花园里采下来贴上去的一样;有的是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感觉下一秒就要从瓷瓶上跳出来似的。
还有那些瓷碗,薄得就像纸片一样,可拿在手里又特别结实。
对着阳光一照,还透着一种温润的光,就像德化这座城市的性格,温柔又坚韧。
德化的陶瓷艺人那可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
他们坐在小工作室里,就像魔法师一样。
一块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的手里,一会儿搓,一会儿捏,再经过各种工具的雕琢,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瓷器。
我就亲眼见过一个老师傅做瓷娃娃。
他那双手啊,就像有魔力一样,把泥巴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的模样,还细心地给小娃娃画上眼睛、嘴巴,那小娃娃就像有了生命,眼睛里仿佛藏着好多故事呢。
德化的美景也和瓷器一样迷人。
那儿有青山绿水,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山间的小溪潺潺地流着,溪水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小鱼。
我记得有一次去溪边玩,那溪水凉丝丝的,小鱼在脚边游来游去,就像在给我做免费的脚底按摩,痒痒的,可好玩了。
德化的美食也和它的瓷器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德化的猪肉汤,那可真是一绝。
一块一块的猪肉,炖得嫩嫩的,汤白白的,喝上一口,那鲜味就直接在嘴里散开了,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舌头上跳舞。
还有德化的米粉,又细又滑,配上各种佐料,吃起来那叫一个爽。
我每次去德化都要吃个好几碗,感觉肚子都要撑破了才肯罢休。
在德化,瓷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像是一种文化的灵魂。
它融入到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德化人的生活里。
你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可能就会看到精美的瓷器摆放在客厅里,或者是主人用着自己烧制的瓷器餐具吃饭。
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重要的瓷器发源地之一。
那么,对于景德镇陶瓷,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德镇陶瓷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景德镇陶瓷的基本介绍景德镇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
到2007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正是这样的城市,造就了中国引以为自豪的陶瓷帝国。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
“陶”“瓷”并称反映了这两类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广义上说,陶瓷包括陶器、瓷器、炻器(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一种陶瓷制品,如水缸等;)。
陶瓷广泛成用于口常生活、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发展,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
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建于1954年,三层结构一、二楼为展厅。
共有展品2400余件,分别按年代顺序布展。
第一展厅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组成。
其中以宋代的影青瓷、印花瓷和元代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
第二展厅主要以明代官窑器为主,在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和装饰手法主要有青花、青花斗彩、五彩、红绿彩和颜色釉等。
第三展厅展出的是景德镇陶瓷史上最为璀璨的清代陶瓷。
此时景德镇陶瓷工艺已经是集天下之大成了,集中了如汝窑、龙泉窑、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
瓷都景德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与安徽省接壤.东晋时景德镇称新平镇,据史书记载:"东晋立新平镇于昌南",遂改昌南为新平.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新平镇在昌江之南,就改称昌南镇.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浮梁县,据县志说:"有民众在溪伐木为梁"因此得名。
.景德镇的名称始于宋景德元年.北宋时期,昌南镇的瓷器得到宋真宗皇帝的赏识,便将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景德"正是宋真宗五个建年号之一,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用皇帝的建年号命名城镇,说明当时宋皇对这个地方的重视,而这个名称能保留到现在,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1949年景德镇解放,单独建市.同年5月5日成立景德镇市人民政府.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直辖市.现在,全市共有二县二区,市区面积为3274.4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62万.城市人口31万人.1982年,景德镇被批准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763.6毫米,最高气温为41.8度,最低温度10.9度,年平均气温17度左右.由于季风的影响,冬春多偏北风,春夏之交梅雨绵绵,夏秋之际晴热天多.这种气候对农业和瓷业生产有利.景德镇能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景德镇处于鄱阳湖水域的昌江之滨.昌江上溯安徽祁门,下接波阳,全长182公里,市境内长度为96.9公里.江水穿城而过,还有南河环城东南,西河贯穿西岸,形成三水环城之势.以昌江为主流的大小河流,给景德镇的瓷业带来了许多方便.其一是确保瓷业用水,"造瓷首需泥土掏炼,尤在精纯".其二是提供了水上运输.载量大安全节省运费.景德镇的河流还有一个作为动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制瓷矿石全靠人工粉刷,所耗人力甚多.本地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的动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装起水轮车和水锥,用以粉碎瓷石.据资料统计,昌江之上水椎最盛时超过六千支.每当春夏水发,车轮旋转,水椎翻腾,响声隆隆,真是"重重水椎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 这种粉碎制作瓷料的方式,省人,省事,省钱,可称得上是一大奇观.瓷器是中国三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不断的窑火产瓷胜地.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有"火焰城"之称,山环水绕,中央一洲,瓷窑林立,火焰照天.无怪伟大的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时写下"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名句.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就需要器,在原始社会,由于雷电常引起森林大火,大火烧过的土显得很硬.据说就是这个现象给人以启示,用粘土在火中烧烤,得到不易透水的容器,这就是最早的陶器.我国大约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陶器,到了东汗时期(公元25---220年),我国最早的容器已经脱胎而出.瓷器与陶器不同,它有优于陶器的硬度,透明度和光泽度,吸水率大大低于陶器.它比陶器坚固耐用,造型美观;又比铜器,漆器造价低廉;瓷器以瓷矿石为原料,陶则以陶土为原料;瓷烧成温度在1300度左右,而陶在800度左右.传说在古代,中国瓷器第一次传到欧洲时,那美妙坚硬的器具令外国人惊讶,不知道它叫什么,只知道来自于神秘的东方中国,于是就称它为CHINA.这就是为什么"瓷器"又是中国国名的另一种解释.对于景德镇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史书上作了比较详尽的记述.宋以来,有蒋祁的<<陶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一般文献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汗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但从现已经发掘的古窑址来看,最早的兴烧年代在唐末五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根据出土瓷片检测分析,这时的制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造成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的分裂局面.当时,在南方战祸较少,北方人民大量南逃,江南人口剧增,经济发展一片繁荣,促使景德镇瓷业展现出"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兴烧景象.在众多的窑址中,以湖田古窑址最为著名,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公元960---1279年赵宋统一了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瓷业生产显著进步,景德镇也因独创青白瓷而名扬天下.宋代造瓷在釉色方面崇尚青色为贵,对釉色有诗为证"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宋代是我国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河北定窑,河南汝窑,京都官窑,龙泉哥窑,禹州均窑,并称五大名窑。
景德镇简介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因为其悠久的瓷器制作历史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四大古窑之一,景德镇瓷器自古以来享有盛誉,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城市不仅拥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景德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瓷器制造历史。
早在东汉时期,景德镇就成为中国重要的陶瓷中心,向世界输出高质量的瓷器。
在宋代,景德镇达到了其制瓷的巅峰,瓷器艺术和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明代时期,景德镇继续保持了其制瓷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
景德镇不仅以其瓷器而闻名,同时也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这里地处于中国南部丘陵地区,山峦叠翠、水域丰富。
特别是龙虎山、庐山和江南天池这些著名的旅游景点,使景德镇成为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圣地,数百年来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
庐山以其壮观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脉之一。
江南天池是一个美丽的湖泊,四季变幻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和游客。
此外,景德镇还有一系列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展示了城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红色瓷砖、古老的寺庙、传统的街道和建筑等等,都使游客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除了欣赏景德镇瓷器博物馆和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街等瓷器文化景点外,游客还可以参观景德镇的历史古迹,如紫砂博物馆、古窑址等,来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当然,来到景德镇,你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的美食。
江西菜以清淡、鲜美而闻名,这里的特色菜肴包括荷叶猪、毛蚶炒粉、皮蛋豆腐等。
此外,景德镇还有各种各样的当地特色小吃,如豆腐脑、牛皮糖、藕粉等。
这些美食将让你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总而言之,景德镇作为中国瓷器之都,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和瓷器爱好者。
无论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还是对自然风光着迷,景德镇都会给你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中国古代四大名瓷产地排行榜1、瓷都景德镇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
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
明代刘侗、于奕正着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
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美程度。
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
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色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
我国瓷器为色釉装饰,大约起源于商代陶器。
东汉时期出现了青釉瓷器,唐代创造了黄、紫、绿三彩,称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红、紫钧、黑釉等。
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
到了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颜色釉取众窑之长,“尽人工之巧”,承前启后造诣极高,创造了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
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宋朝时为河南钧州禹县烧造,从明朝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钧红瓷。
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创造了祭红。
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
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
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
古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
郎窑红又叫宝石红,色调鲜艳夺目,绚丽多彩,亦很受人喜爱。
景德镇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市树市花,1985年9月26日,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古代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
东晋时称新平镇。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
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
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
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
元代,浮梁县一·景德镇市城区的人口景德镇城区的原住居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近30年来新迁入的人口。
据有关史籍记载,唐初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万,到天宝年间发展到四万有余。
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迁徙的原因。
据有关地方志、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还有来自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
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大批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徽州地区的非瓷商户。
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
建镇一百年后的宋徽宗大观二年,镇区人口已经超过6万,这6万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来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杂处”的局面。
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荆、湘、川、滇、山、陕、鲁、豫等内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镇区进行商贸活动,使出入镇区的人口已经达到空前状态。
由此可见,景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景德镇曾烧制过供中共领袖毛泽东使用的“毛瓷”、上海“APEC”用瓷。
介绍景德镇50字景德镇民俗民风简介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与其他三大名镇相比,景德镇的独特在于它是我国惟一一座以手工业著称的城市。
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
景德镇四面环山,青罗玉带般的昌江自安徽祁门蜿蜒北来,擦城而过,遇城南的岚山西折而流向鄱阳湖。
上世纪六十代,景德镇未通火车,连汽车都很少,进出物资大部分靠舟楫。
十里江岸,十里码头。
晨曦码头,车水马龙人声杂;夕阳激滩,纤绳绷直号子齐。
夜幕低垂,两岸桅杆两行木;日出雾散,一江风顺一江帆。
上游顺水放来了木排和竹筏,船上挑下白的是米,绿的是茶。
还有一船船松木窑柴,码放在高高的岸上,一垛垛的窑柴象一排排房屋一样整齐漂亮。
下游运来了白色瓷土,黑色煤炭,还有五颜六色的百货……从景德镇运出的则是享誉世界的名瓷,通过昌江,再飘洋过海,运向世界各地。
景德镇因盛产瓷器而成了“都”,掂量掂量这顶桂冠的含金量,便知对于景德镇这座中等城市来说,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啊。
倘若说景德镇是瓷器的海洋,是瓷器的王国,此说并不过誉。
徜徉在景德镇的街头巷尾,可见通街的店铺几乎一色的瓷器。
贸易市场,街头地摊也都摆的是瓷器,身在其中、犹如走入瓷器的海洋。
左边是瓷,右边是瓷,前边是瓷、后面还是瓷,抬眼俯首全是瓷。
盘碗碟勺、瓶坛壶罐、青瓷釉瓷、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看得人眼花缭乱,让人啧啧不止。
历经千年的景德镇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绪,那静静流淌的昌江水,还有昌江两岸满地的破碎瓷片、依稀可见的古城旧貌、幽深的坯房、黑洞洞的窑弄……虽然历史已翻过重重的一页,但往日的旧迹却还萦绕未散。
那时候,昌江的水极清极清,河底下碎瓷片的花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河边就像是一个喧闹的市场,一群群的妇女跪在木制的洗衣凳上,用手搓洗着衣服,还不时地用棒槌去槌打。
景德镇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陶瓷之都。
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陶瓷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景德镇的历史、陶瓷文化以及该城市的魅力。
景德镇得名于北宋时期的一个著名建筑师景德兴,他是当时负责筑造饮水官窑的官员。
景德兴选址在江西省北部,而后得名为景德镇。
这个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先后经历了汉、唐、宋等朝代的繁荣与兴衰。
作为陶瓷制作的重要基地,景德镇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在唐朝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著名的陶瓷产地。
启动进口中国的元代,景德镇的瓷器出口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声誉。
明朝以后,景德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瓷都之一,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是其独特的特色之一。
在这座城市,您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
从古代的青花瓷到现代的陶瓷艺术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示了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景德镇的陶瓷作品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
景德镇的景点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著名的是龙虎山,它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壮观的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
此外,晶都国际陶瓷博览会也是景德镇的一大亮点。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爱好者和专家都会聚集在这里,展示他们的独特作品和交流陶瓷制作技巧。
除了陶瓷文化,景德镇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景德镇的烧土鸡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种传统制作食物的方法已经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此外,景德镇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
如今,这座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陶瓷资源和文化底蕴,还注重创新和发展。
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总的来说,景德镇作为中国的陶瓷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陶瓷文化。
其独特的陶瓷艺术品和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而今,景德镇正在致力于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的发展相结合,为世界展示更多精美的陶瓷作品。
浅谈瓷都景德镇位距昌江东南,古称“昌南”镇。
是在赣、浙、皖三省交界的地方,四面环山,风景秀幽的小城,一条蜿蜒的河流自北向南穿城而去的就是“昌江”。
这个小城就是举世闻名的瓷都一一景德镇。
景德镇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瓷石和高岭土等陶瓷原料矿藏,丰富的林产资源为古代的瓷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支流交错水系发达而又贯穿全境的昌江,经鄱阳湖,入长江,出东海而通达世界各地。
故历史上有“水土宜陶”之谓,又有“昌江通衢”之说。
景德镇的陶瓷据史料记载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室”。
清《南窑笔记》亦云“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冶陶始于季汉”。
然而新近考古发掘表明,景德镶地区自战国时期就出现制陶业,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而据史料所考,景德镇的制瓷业始于东晋时期(公元317-420年),明代詹珊《师主庙碑》记载,明洪熙年间,御窑厂建立“佑陶灵祠”,奉祀晋代人赵慨为制瓷师主,据此,景德镇的瓷器制造史当始于晋代,清代学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述:“(景德镇)水土宜陶,陈以来土人多业此。
镇陶自陈以来名天下”。
又云:“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
《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假玉器。
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另一制瓷匠名曰:霍仲初,所制瓷器胎质细腻,莹缜如玉,人称“霍器”。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高祖专发昭令命陶玉、霍仲初等制瓷进贡入朝。
然而,遗憾的是至今尚未找到唐代窑址和实物遗存。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更是制瓷业繁荣的时期,全国名窑群起辈出,南北精瓷纷呈,主要是官、哥、汝、定、均名窑。
而景德镇在五代成功创烧了清润素雅、明丽俊秀的青白瓷(又称“影青瓷”)。
它烧制采用的是影青釉,影青釉是一种含氧化钙较高的釉,经还原气氛烧成后,釉色青中有白,白里泛青,明澈光润,晶莹剔透,又由于影青釉为透明釉,因此对坯体的成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加工要十分精细。
一个重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地——关于景德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设想昌南—china举世闻名的、已逝去辉煌的景德镇,是世界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之地。
景德镇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它在中国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
是中国政府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人首先发现与使用高岭土制作瓷器。
从此人类告别使用陶器而进入使用瓷器的新时代。
高岭土与云母、石英、碳酸钙并称为四大非金属矿,为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
高岭土具有广泛用途,应用领域有陶瓷、玻璃、造纸、橡胶、日用化工、农业等。
优质高岭土具良好的电绝缘性,利用这一性质可用之制作高频瓷、无线电瓷。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岭土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特种陶瓷、高科技陶瓷领域不断拓展。
高新技术领域开始大量运用高岭土作为新材料,甚至原子反应堆、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耐高温瓷器部件,也用高岭土制成。
高岭土是国际矿物学会唯一以发现地名景德镇高岭中文命名的矿藏,英文名称:kaolin。
它不是以高岭土成分Al203〃2Si02〃2H20分子成分命名的。
不以高岭土成分Al203〃2Si02〃2H20命名,充分显示了国际矿物学会对景德镇首先发现并使用高岭土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贡献的尊重。
一、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脉络清晰的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瓷器是景德镇的发明,它与中华文化艺术相结合,产生独具魅力的艺术韵味。
瓷器的发明与使用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中国被称为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其中就有景德镇发明瓷器的贡献在内。
中国历史教科书让人只知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其实瓷器也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与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样,为人类文明进步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景德镇瓷业在明代与苏州丝绸业被中学历史教科书定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苏州万张织机与景德镇数千瓷窑共同掀开世界工业革命的序幕,景德镇的圣火率先点燃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
景德镇首先发起与推动了世界陶瓷文化运动。
景德镇和德化哪个瓷器好?
答:作为我国两大著名的瓷器之乡,德化和景德镇的瓷器作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受到广泛的喜爱,不可否认德化瓷器与景德镇瓷器都是我国瓷器产业的杰出代表。
那两家的瓷器对比起来有区别呢?
1、景德镇官窑,德化民窑(历史层面)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从汉代就已开始,到了宋朝因受到宋真宗的喜爱而名扬天下。
自古以来,景德镇的陶瓷都被定位官窑贡品,上呈皇族,下卖显贵,但多是内销,直到现在也多是国人购买。
德化瓷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因背靠当时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于是大量德化陶瓷销往国外。
早在宋、元时代,德化瓷器就进入国际瓷坛,蜚声海内外,有“中国白”之美誉。
2、景德镇产青花,德化出白瓷(产品特色)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其功能相对复古,主要走观赏、装饰、收藏路线。
主要以大件艺术品瓷器为主,工艺精巧。
德化以白瓷独领风骚,传统德化白瓷温润如玉、釉色通透白净,生产出的瓷器往往更贴近生活需要,一般是供人们日常使用,如茶具。
3、景德镇偏贵,德化价亲民(产品价格)
景德镇的制瓷组织通常都是个人独立的陶瓷小型作坊,全手工制瓷为主,人工成本高,关注的是艺术水平,价格方面就更高一点,凸显匠心。
德化瓷基本上都是以工厂为主,大型陶瓷企业更多,工业化模式,涉及的人工成本较少,价格便宜,走量为主。
所以说景德镇和德化两家各有特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按某一多方面单论瓷器的好坏。
德化旅游攻略简介德化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
德化县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和风景如画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德化县的旅游景点、特色美食和交通信息,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德化旅游攻略。
旅游景点1. 德化瓷都景区德化瓷都景区位于德化县城内,是中国陶瓷之都的代表。
您可参观瓷都博物馆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并欣赏到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
此外,您还可以亲手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参观瓷都陶瓷市场购买精美的陶瓷制品。
2. 水口山水口山是德化县最高的山峰之一,也是当地的自然风景名胜区。
您可以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德化县城的美景。
在山上,您还可以漫步于茂密的森林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3. 永安江源头永安江源头位于德化县境内,是永安江的发源地。
这里风景秀丽,水草丰茂,被誉为“福建第一江源”。
您可以欣赏到清澈见底的江水,还有一些特有的水生植物。
夏天,您还可以在源头畔畅快地游泳,享受清凉的江水。
特色美食1. 德化卤肉德化县有着悠久的卤肉制作历史,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让德化卤肉享有盛名。
肉质鲜嫩,入口即化,让人回味无穷。
您可以在当地的餐馆或小吃摊上品尝到地道的德化卤肉。
2. 瓷都饼干瓷都饼干是德化县的传统特色点心,以面粉、糖粉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饼干香脆可口,有各种口味可供选择,如杏仁味、花生味等。
您可以在当地的瓷都陶瓷市场或特色小吃店购买到瓷都饼干,作为纪念品或休闲零食。
交通信息1. 飞机如果您从其他城市或国家来德化旅游,可以选择搭乘飞机到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再转乘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前往德化县。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与德化县的距离约为100公里,大约需要2小时的车程。
2. 公共交通德化县境内有多条公交线路连接县城和周边的景点,您可以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
此外,德化县还设有多个汽车站,可提供前往福州、厦门等城市的班车。
3. 自驾车如果您喜欢自驾旅游,可以选择驾车前往德化县。
瓷器一、背景综述1、基本情况瓷器,是与中国历史、文化联系最紧密的器物,是中国的象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瓷器是由古代先民首先发明的,并长期烧制,后逐渐传遍各地。
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也因此得来。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瓷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中国文化史、中国科技史、中国工艺史、中国社会发展史。
瓷器是由一种专门的泥土(俗称“高岭土”—“kaolin”)制成,经高温(通常1200℃以上,有的高达1300-1400℃)烧制而成的器皿。
瓷器轻脆、易碎。
其表面一般均施有耐高温的釉,经高温烧造的瓷器釉面光滑,釉色永不脱落消退,易清洗,耐擦洗。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
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2、三大古代瓷都在漫长的中国瓷器发展史上,随着瓷业的发展,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名窑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各种工艺、流派、名家,构成了中国瓷器艺术的总体面貌。
其中有三个地方最富盛名,形成了“三大瓷都”的说法,分别是江西景德镇、福建泉州市德化县、湖南株洲市醴陵市。
景德镇自不必说,艺术陶瓷,品种繁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以工艺瓷闻名天下,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等皆为上品,一度是中国对外国元首的赠品。
泉州德化县,宋元时期曾随着泉州刺桐港的繁荣而畅销海外,《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陶瓷很多产自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