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嗣 同
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 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 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 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 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 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 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严 复
《史记· 东方朔传》: “朔初入长安,至公车 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1.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剧。 2.经过: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
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络各省参加科考的举人共同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反
对议和(目的),历史上称这次行动为“公车上书” 。 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若借洋债,合以利息折 扣,百年亦无偿理,是自毙之道也。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 备,内变法度哉!
(一)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社会背景)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有识之士掀起“实业救国”思潮。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挽救 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2、理论著作:
《新学伪经考》把封建主义者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成为打击守 旧势力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孔子改制考》把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主张变法的先驱,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 念的人。 (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
3、思想特点:
托古改制。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 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