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规划_国外街道案例——新加坡乌节路共1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18
新加坡乌节路简介不同于新加坡的其他街道,乌节路并不是因为某位特别的人物而命名的。
相反,它的名字来自于19世纪40年代沿街道种植的肉豆蔻和辣椒。
少量的居住在这里象SCOTTS,DAIRNHILL,和CUPPAGE一样的种植主,他们就对现在街道的名字很熟悉。
这里是新加坡绝对的中央购物区,每年接待着700万之多慕名而来的海外游客。
而如今,新加坡政府耗资4000万新元重新打造的乌节路将不再只是购物的天堂,它也将与世界级著名街道媲美,为人们提供一站式生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位置乌节路(Orchard Road)位于新加坡的中心位置,在中心商业区上方。
尽管据发现认为,它以前的终结点是DHOBY GHAUT地区,现在它的范围已从Tanglin Road一直延伸到Bras Basah Road。
乌节路的名字并不是因为某位特别的人物而命名的。
相反,它的名字来自于19世纪40年代沿街道种植的肉豆蔻和辣椒。
历史乌节路的南部没有房屋建筑。
由于城市从PADANG地区向内地发展和进步,乌节地区的种植业让步给了住宅的发展。
很多私人住宅,主要是PERANAKAN形式的平房开始在苏格兰路和唐林路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发展过程中,乌节路和SOMEREST 路的商业住宅修建得离DHOBY GHAUT更近了。
乌节路上两旁原本种满了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树,直到1900年代初期,一场果树病变使得这片广大的果园都遭受侵袭,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果园从此停产,荒芜一片。
直到1965年新加坡独立,乌节路上开始有了第一个购物商场,就在乌节路和Scott路交叉口的附近。
1970年代,在总理李光耀的倡议下,第一座地标性的购物广场落成,那就是董氏大厦(C.K.Tang Plaza Sigapore),再加上文华酒店驻进乌节路,奠定了日后发展的潜力。
这也标志着乌节路开始向今天这个生机勃勃的经济区的发展进步。
1917年,新加坡冷藏公司开设了一家分配食物供给的商店。
总体规划草案公布的内容包含5个部分:聚焦主题——讲述新的发展愿景下,本轮总规的五大发展策略。
区域亮点——介绍上述策略如何指导新加坡五大区域未来的实际发展。
城市转型——介绍了新加坡为实现城市转型(刺激经济增长、让工作和服务设施更靠近住区)而着重发展的若干重点项目。
总体规划及控制规划详情——通过独立的网页,读者可自主查询全岛范围内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城市设计等信息。
公开展览——草案将于2019年3月27日至4月25日期间公开展览,并邀请公众进行参与和反馈。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再放大看一下!这个是东部区域中心-淡滨尼中心以及周边规划。
资料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网站总体规划确实做得很细致,地块边界、用途、容积率都很清楚。
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规划是动态更新的,自1991年起,开发指导详细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就融合了,新加坡分成55个分区,每个分区的详细规划批准以后就更新总体规划成果,这有助于后续的行政审批和执法。
那么2019年总体规划草案的重点是那些呢?1、营造一批包容、绿色的街区,为人们提供社区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2、创造就业,打造本地枢纽和全球门户;3、重视历史文化,复兴人们熟悉的地方;4、提升公共交通水准,建立便捷高效交通体系;5、创造面向未来的能力,发展可持续和韧性的未来城市等等。
接下来选择每个部分典型阐述一下。
Part.1宜居和包容的社区此次规划强调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更愉快、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构建儿童友好和老年人友好的社区。
居民会有更丰富的住区选择,从更接近大自然的登加(Tengah)到海滨的榜鹅(Punggol)、从中央地区边缘的皇后镇(Queenstown)、到尝试新住房概念的甘榜武吉士(Kampong Bugis),建屋局将设计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新住房类型,以适应居民喜欢的生活方式。
新镇的规划和设计将更加注重智慧和可持续,都是以科技为动力,为居民带来更加方便和自然的环境以保障他们的福祉。
目录一、城市的发展历程 (2)1.城市规划发展 (2)2.城市经济发展 (2)一、城市现况 (2)三、当前城市布局 (3)(1)核心区 (3)(2)中心区域 (4)(3)东部区域 (5)(4)东北区域 (5)(5)北部区域 (5)(6)西部区域 (5)四、不足之处 (6)五、新加坡城市未来的定位 (6)(1)定位一:重夺”全球第一港口“宝座 (6)(2)打造全球最安全宜居城市打造智慧包容的新加坡特色社区8 (3)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城市 (9)(4)效率之都-新世纪的绿色智能交通 (11)(5)未来城市的典范-可持续发展 (12)一、城市的发展历程1.城市规划发展(1)近代新加坡港建立与最初规划:新加坡近代城市规划与近代港口建设几乎同步开始。
19 世纪初,英国人莱佛士宣布新加坡港建立之时,就已为这座城市制定了最初的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理念体现了莱佛士作为实际政治统治者其个人理想主义与实际政治需要的结合。
通过规律布置的街道将不同种族与社会族群隔离。
此次规划对新加坡未来一百多年城市发展都具指导意义,其划定的城市基本格局是新加坡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
(2)20世纪中期之前的新加坡:开港后港口业带来大量移民涌入,2-3层的店屋为主要建筑形式的街区成片的建设起来。
但城市建设速度远跟不上爆炸式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
到上世纪中叶面积占全岛百分之一的城市中心区容纳了36万居民,是总人口的1/3。
居住条件由于空间拥挤和缺乏维护变得相当恶劣。
据统计,在南京上街,56%的家庭独住一间房,7%与其他家庭合住一间房,4%的家庭只有睡觉的空间。
人口过度集聚也造成市区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等城市设施方面的严重问题。
(3)现代新加坡的发展:正是在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影响生存的情况下,新加坡现代化规划起步。
与其他城市相比,起点可谓不高。
在五六十年间发展成今日的新加坡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政府秉承务实的精神,对城市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且对城市未来发展有长远的眼光。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
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们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考察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个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蕴与现代环境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于一处的“非常新加坡”。
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特色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一、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可分为两种: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
1、发展规划:主要指战略性的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
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
规划图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
1991年新加坡对其第一个概念规划进行了调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构架。
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熟悉的地方建设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到了八十年代开发指导规划逐渐取代了总体规划,成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
这种规划类似我国的控规。
二、城市规划管理新加坡目前的规划系统是由规划法令规定的一套法制系统。
规划主管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权力,包括:规划的权力,规划管理的权力,征收发展费的权力。
新加坡是如何进行城市更新的?新加坡城市更新UR城市重建与再生城市更新的阻力?政府担当什么角色?土地如何高效利用?新加坡既是国家,也是一个大型城市。
半个世纪前,新加坡存在着大量的城市问题,例如住房短缺、失业率高涨、住房条件差、城市破败等等。
大量的移民涌入新加坡后,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新办公室以支持就业、足够的住房提供居住条件。
而可利用的土地被破败的贫民窟占据,土地所有者缺乏维持其物业良好运作的动机,城市更新变成了当务之急。
1970年的新加坡,拍摄自博主Antipodean一、更新手段METHODS有效的公共住房计划和土地征用工具,是新加坡城市从破败走向复兴的基础。
随着果断而谨慎的城市更新计划铺展开来,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持续激励着政府行动。
首先是土地变得可用,其次是私营部门参与,再者是土地销售条件和公共住房政策的逐一落实。
1980年初,市中心基本基础设施完成,随后滨海湾地区得以填海开发,多个特色特定历史街区保护计划依次执行,新加坡重新焕发生机,并得以高度宜居。
新加坡组屋,摄影师:Jonathan Chiang/Scintt via Getty Images总体规划框架经过多版的推进,逐步完善并最终落实。
其综合总体规划和开发离不开数个特点A长思远虑,具有长周期的规划策略B具备一定的灵活性,适当地区发展集约化来平衡竞争C有效的可执行能力,效率较高的公共工作D创新性动态城市治理E建立诚信、务实的治理文化,培养信任F培育健全、透明的制度,公私合营,鼓励市场合作,培养良好的公私互惠关系。
G与社区相关利益者深度合作,鼓励公众参与二、土地利用LAND USE1960年代,面对土地稀缺、过度拥挤、基础设施不足、污染等城市问题,新加坡政府希望寻求更高效的土地利用方式以支持社会需求,比如提供广泛的公共住房等等。
商店、住宅和工厂挤在一块块未充分开发的土地上,而土地主则在那里等待不劳而获的增值。
这些资本家没有为道路改善、开放空间、公共建筑或便利设施做出任何改善的动机,而这些土地后来又必须由公众以巨额成本进行购买;与此同时,一代人在不利于健康的条件下生活和成长。
狮城营匠乌节路改造计划新加坡乌节路是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和纽约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东京的银座齐名。
而繁华的背后,乌节路也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店铺重复率高,缺乏活力:昂贵的租金使得很多小品牌的经营者不得不退场,剩下的只有LVMH 这样的奢侈品巨头,路易威登、卡地亚、蒂芙尼、迪奥、芬迪等在这里都有至少3家专卖店。
缺乏新加坡特色:乌节路除了保留了原来的名字,和路边贩卖的面包夹冰淇淋,已经丝毫看不出任何新加坡印记了。
此外,国家发展部黄部长也表示,乌节路正面对着来自其他城市购物街的激烈竞争,必须适应快速变化的零售潮流。
于是,今年1月31日,新加坡旅游局、市区重建局和国家公园局联手公布了重振乌节路计划,主要包含两大策略:1. 时尚生活目的地2. 昔日果园·乌节再现1时尚生活目的地从东陵至多美歌,全长约3.2公里的乌节路未来将发展成生活时尚聚点,串联东陵、乌节、索美塞、多美歌四个独具个性的子区域,让访客在每个转角,都能享有新体验。
图片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官方网站东陵·艺术和手工区:从东陵路到乌节路转角处乌节·核心零售区:乌节路核心路段,包括ION、Tangs、百丽宫索美塞·娱乐区:313至多美歌地铁站附近多美歌·休闲时尚区:多美歌地铁站往东路段未来,针对每个子区域的发展方向及自身特点,也将对应不同的发展策略。
东陵·艺术和手工区东陵是一个综合地段,拥有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
未来可以提供更多艺术、文化以及生活化的产品。
区域内的有盖运河将被转换成极具吸引力的庭院空间,成为公共艺术、户外用餐的场所,让本地居民和游客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官方网站乌节·核心零售区作为购物区的心脏地带,乌节将推出更多街头活动(如快闪店面),带动街道活力,让人们有参与感,并提升步行体验。
此外,乌节路和巴德申路交界处将出现一座新的行人天桥提升连接性,这里将成为拍摄乌节路风景的绝佳地点。
城市新区开发时序案例新加坡滨海湾同策咨询中心2017.06基本信息B a c k g r o u n d&L o c a t i o n 新加坡滨海湾开发至今20年,从填海区,目前已成为成为新加坡的经济文化中心新加坡滨海湾M a r i n a B a y物业类型住宅、公园、商业、商务、休闲娱乐、行政和文化艺术地址新加坡南端,原莱弗士坊,距市中心5km左右开发由新加坡重建局主导的造心工程占地面积360公顷介绍1996年李光耀时代两次“新都心”计划的开展,政府填海造城,滨海湾逐渐由一个历史中心城区转变成为本土服务的“生活、工作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城市核心区”“,随后又逐渐升级为全球性的“24 小时全球商业、生活、工作与娱乐中心”。
阶段一城市规划阶段1992-1996年城市郊区,未知陌生区域新加坡滨海湾M a r i n a B a y1983年,新加坡重建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滨海湾定位成新加坡“花园城市”发展战略的示范区域 1992年,滨海湾的改造已初步成形,约360公顷的土地得到了整理与生态恢复,形成4.5公里围绕湾区的滨水空间1992年滨海湾区填海工作完成,形成滨水空间。
1996年“新都心”计划在滨海湾开展阶段二鱼尾狮时代2002-2008年导入标致性景观,提高区域识别度2008年新加坡政府花费了3500万美元,完成了围绕于滨海湾周围,长3.5公里的滨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 ),还包括环保主题的游客中心以及滨海中心的双螺旋桥2002年鱼尾狮公园由市中心搬至滨海湾区,10月滨海湾艺术中心落成。
随后鱼尾狮公园周边商业依次开业鱼尾狮公园及周边滨海步道鱼尾狮公园滨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 )2003年滨海湾规划101公顷滨海花园2006年,拉斯维加斯金沙集团以其商业导向的开发计划赢得滨海湾东部片区开发权。
阶段三金沙时代2010-2015年产业入驻,景观、配套升级2010年滨海步道全线贯通2010年,连接滨水湾东部南北两岸的双螺旋步行桥(the Helix )建成,标志着环绕滨海湾的开放步行空间全线贯通。
新加坡乌节路:城市花园中的理想生活
千山;Christian Chen(图);Kharlanthony Paica(图);张颖博(图);黄元琪(图);张宇(图)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22()3
【摘要】乌节路,全长2.2千米,是狮城的城市主干道,也享有世界十大商业街之一的美誉。
从开埠时期的种植园泥土小路到20世纪60年代的初级商业街,再到今天充满活力的居民城市生活场所,它的历史见证着新加坡从孤立荒岛变身为“花园城市”的进程……种植园边的无名之路19世纪30年代,这里还只是一条无名的田间小径,
道路两旁是热带果园、肉豆蔻种植园和成片的胡椒地,乌节路英文名"Orchard Road"也由此而来("Orchard"意为果园)。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千山;Christian Chen(图);Kharlanthony Paica(图);张颖博(图);黄元琪(图);张宇(图)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
【相关文献】
1.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城市设计导则应用实践
2.“董氏”圣经新加坡董氏百货乌节路分店
3.全球商业街捧名:新加坡乌节路居首香港列第29
4.现代城市商业街的空
间特征与建设经验-以新加坡乌节路商业街为例5.“花园城市”到“城市花园”——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见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