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2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修3
- 格式:doc
- 大小:313.00 KB
- 文档页数:7
质量检测(三)(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证实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最早证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双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肺炎的病原体B.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D.粗糙型(R)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导致小鼠患败血症的病原体,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B错误;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正确;光滑型(S)菌株是引起败血病或肺炎的菌株,D错误。
[答案] C2.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个推论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也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①正确;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②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这样可以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③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错误;故选B。
[答案] B3.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B.DNA两条链的“骨架”由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DNA分子能够准确复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析] A和T之间有2个氢键,而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因此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A正确;DNA两条链的“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B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是指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C正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 复制的准确进行,D正确;故选B。
全书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口服化妆品”等。
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去除蓝莓枝梗应在冲洗之后,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B.过程③在氧气、糖源都充足条件下可直接发酵为蓝莓醋C.在过程④时,榨出的蓝莓汁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密闭发酵D.过程⑤中酒精可作为醋酸菌的碳源和能源2.微生物发酵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类型,可根据发酵条件将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有氧发酵和厌氧发酵B.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取味精C.当缺少糖源和氧气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D.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可用于制作酸奶和泡菜3.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灭菌之后调节pHB.一般在培养皿盖上标注接种人姓名等信息C.接种后放入培养箱中的培养皿应倒置D.培养基的组成成分中必需同时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4.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B.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为醋酸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两种发酵过程中pH都会逐渐下降,温度略有升高D.果醋发酵阶段酵母菌已经失去了发酵能力5.在葡萄酒的发酵生产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定期抽样检测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细菌进行计数常采用平板划线法B.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C.发酵的起始阶段中细菌种群密度大于酵母菌D.细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培养液pH升高6.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
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习目标] 1.归纳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归纳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
方式一2003年,四川少年小林点燃鞭炮,导致面部、四肢被严重烧伤并感染。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小林的爸爸、妈妈向医生恳求“割皮救儿”,烧伤整形科主任魏平最终同意进行这场罕见的亲体皮肤移植手术。
为了全覆盖孩子身体上被深度烧伤并发生感染的创面,医生把取自父子俩的皮肤全部剪成指甲盖大小的皮块,儿子和爸爸的皮肤相隔相嵌,估计父亲的皮肤至少能在其儿子身上存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给儿子自身皮肤的生长带来了生机,孩子的痊愈指日可待。
思考:1.小林在皮肤烧伤之后,很容易得病,为什么?2.选取植皮时,理论上选择谁的皮肤最好?为什么?3.自身的健康皮肤是有限的,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自身的皮肤?方式二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
1978年,美国科幻小说家罗维克(D.Rorvick)写了一本名叫《克隆人》(The Cloning of a man)的书,内容是一位富商将自己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枚去核卵中,然后将其在体外卵裂成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中,经过足月的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一个克隆人。
现在,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克隆技术呢?一、动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的培养1.动物细胞工程2.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过程动物组织块或器官――――――――――→剪碎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单个细胞――→加培养液细胞悬液――→初次培养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优化方案】2018年高中生物专题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决定于( )A.细胞膜的流动性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细胞质的流动性D.细胞质中酶的活性解析:选A。
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认为有几种不正确( )C.2 D.3解析:选D。
受培养基pH影响,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是葡萄糖。
3.(2018·泉州高二检测)单克隆抗体(单抗)实质上是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克隆形成的细胞群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免疫球蛋白。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单抗作为生物导弹能定向到达癌细胞所在部位B.单抗制备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C.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D.只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的诱导,才能促使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解析:选D。
促使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除了可以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的诱导外,还可以用灭活的动物病毒诱导其融合,故选项D错。
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生物导弹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单抗制备的过程首先要用到细胞融合技术将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再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一要选出杂交瘤细胞,二要筛选出能够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在进行课题研究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所采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B.乙用青蛙的血清来配制小鼠细胞的培养液C.丙用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的融合D.丁用体外培养法制备单克隆抗体解析:选B。
人教新课标选修3过关测试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克隆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克隆人是一种无性生殖方式B克隆人证明了人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在现有的克隆技术条件下成功率为100%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人解析:现有的克隆技术尚不成熟,现在就克隆人,很有可能孕育答案:2利用造血干细胞治疗疾病,主要是利用了造血干细胞的什么特性( )A高度分化的特性B无分裂能力完全未分化的特性D仍保留有分裂能力解析: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
利用造血干细胞治疗答案:D3引发伦理问题的生物技术包括( )①克隆人②设计试管婴儿③基因身份证④体外受精技术A ①②B①②③①②③④D④解析:生物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不仅带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人们传统的观念造成极大撞击,在持有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很多,①答案:B4下列有关基因身份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B用基因身份证去看病或预见将已经实践应用基因身份证只对少数、个别基因进行检测D有基因身份证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解析:基因身份证并不是检测个人所有的基因,只是检测一部分基因。
我国先后出现了10位点、16位点和20位点的基因身份证,现在我们国内的首张24位点基因身份证日前在重庆问世。
基因家已经能够治愈由单个基因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
者们通过研究,已经发现了各种癌症的致病基因,并试图通过引入健康基因的方法治愈这答案:5下列哪项不是哺乳动物克隆实验的缺点( )A重构胚胎成功率低B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D克隆后的胚胎着床率高解析:用哺乳动物做克隆实验时,出现了重构胚胎成功率低、移植入母体子宫后胚胎着床率低、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出生后死答案:D综合·应用620世纪90年代,家们曾成功地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小鼠的背上长出了一只人的耳朵。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细胞工程的概念二、细胞的全能性1.含义: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物质基础: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
3.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条件: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处于离体状态;提供一定的营养、激素和其他适宜外界条件。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基本过程 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①A ――→②B ――→发育完整植株图中①过程为脱分化,②过程为再分化,A 表示愈伤组织,B 表示丛芽或胚状体。
3.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填图]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丛芽或胚状体――→发育完整植株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
4.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5.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法(聚乙二醇处理)。
6.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四、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据图填空](1)过程①为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过程②为原生质体的融合,人工诱导的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等,化学法一般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3)过程③为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这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4)过程④为脱分化,过程⑤为再分化。
3.意义: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下列生物技术不属于细胞工程领域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转基因技术C.克隆技术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解析:选B 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进行的操作。
转基因技术的操作对象为基因,即DNA分子水平上的操作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2.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根据是( )A.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全面 B.细胞的全能性C.细胞的分裂 D.细胞的分化解析:选B 植物细胞只有保持其全能性,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根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第3章过关检测(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
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分子的一端具有亲水性,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另一端具有疏水性,朝向双分子层内部。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④都是由双层膜包围的细胞器B.③的生命活动可产生水C.⑤和⑦可共存于动物细胞中D.④和⑥只共存于植物细胞中3.下表是关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比较,正确的是();叶绿体只存于叶肉细胞、幼茎皮层细胞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无膜结构。
4.如下图所示,图中功能多、联系广的细胞结构a是指()A.高尔基体膜B.叶绿体膜C.内质网膜D.液泡膜,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在需能旺盛的细胞中,还与线粒体膜相连;内质网膜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由以上叙述可知,a是内质网膜。
5.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D.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核中,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因此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A项错误,B项正确。
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项错误。
蛋白质合成主要发生在核糖体上,D项错误。
6.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下列关于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模型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联系B.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C.实物模型的制作要首先考虑是否美观D.数学模型可以用特定的公式、图表等表示7.下图表示在胰岛B细胞中,将胰岛素原分子的C段切除后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并被包装在囊泡中的过程。
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2时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指________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又叫__________。
2.过程:含有不同________的两个细胞―→________细胞。
3.意义:克服了________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两个细胞杂交2.遗传信息杂交3.远缘二、单克隆抗体1.B淋巴细胞特点:一个B淋巴细胞分泌________种特异性抗体;体外培养条件下,B 淋巴细胞________无限增殖。
2.制备。
3.应用: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______________;用于__________;制成“生物导弹”,定向运载药物。
1.一不能2.杂交瘤细胞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体外诊断试剂治疗疾病一、选择题1.近几年神舟飞船频频成功发射和着陆。
在飞船上,科学家进行了无人搭载的空间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该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分别是( ) A.细胞的全能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B.细胞的全能性、电刺激融合C.生物膜的流动性、灭活病毒诱导融合D.生物膜的流动性、电刺激融合解析:不管是动物细胞融合,还是原生质体融合,都是利用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这一原理。
动物细胞融合时最常用的诱导手段就是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答案:C2.单克隆抗体是指(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B.单个B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单一的抗体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答案:C3.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获得杂交瘤细胞,下列针对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需经筛选过程方可获得B.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C.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D.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大量繁殖解析:由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的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其抗体的种类只有一种而非多种。
答案:C4.“生物导弹”是指( )A.单克隆抗体B.杂交瘤细胞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D.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上药物答案:D5.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两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常用的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等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解析: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一般多数为两个细胞的融合,A正确;动物细胞融合后,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的遗传信息重新形成一个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B正确;紫外线照射常用作人工诱变的物理诱变因子,可诱发基因突变,而不是诱导细胞融合的因素,物理诱导法有离心、震动、电刺激等,C错误;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专题过关检测A卷第1关:错题重做1.植物的每个细胞在植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 )2.愈伤组织是外植体脱分化和再分化后形成的。
( )3.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 )4.再生出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 )5.传代培养的细胞失去接触抑制现象。
( )6.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都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 )7.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体动物完全相同。
( )8.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 )9.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 )10.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 )11.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 )答案 1.× 2.× 3.√ 4.√ 5.× 6.√7.×8.√9.√10.√11.×第2关:基础演练知识点1 植物细胞工程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花药、胚不能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B.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组织或器官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答案 A解析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花药均可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故A错误。
2.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下列有可能使其表现出全能性,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是(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C.一定的营养物质 D.以上三者均是答案 D解析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表达,培养基中既需有机营养,又需无机营养,还需添加植物激素。
3.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②这种技术可以克隆生物体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的植株的体细胞和最初离体培养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完全相同,所以是离体培养细胞的克隆(无性繁殖)过程。
4.在下列培育新个体的过程中,没有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C.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D.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答案 D解析D项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后产生多倍体植株,并没有经过培养过程,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5.对人参皂甙干粉进行工厂化生产,下列哪种技术是必需的( )A.杂交育种 B.植物组织培养C.多倍体育种 D.单倍体育种答案 B解析对人参皂甙干粉进行工厂化生产,必须先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人参皂甙产量高的细胞株,然后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
6.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
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B.进行远缘植物体细胞杂交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答案 C解析无性繁殖的作物感染病毒后很容易传播给后代,病毒在生物体内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芽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7.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则制作人工种子,及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应分别选用的是(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A .④②B .③② C.③④ D.④③答案 B解析 人工种子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外包人工薄膜得到的种子;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是经过细胞培养过程快速获得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细胞中提取所需的细胞产物。
知识点2 动物细胞工程8.植物体细胞杂交制备原生质体和动物细胞培养配制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所需要的酶依次是( )A .淀粉酶、磷脂酶B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胰蛋白酶C .脂肪酶、二肽酶D .过氧化氢酶、半乳糖苷酶答案 B解析 制备原生质体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可用胰蛋白酶将动物细胞分散开。
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中的人效应T 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B .培养中的人B 淋巴细胞能够无限增殖C .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D .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答案 D解析 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后产生;人效应T 细胞体外培养既不能产生抗体,也不能大量增殖;培养中的人B 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会很快死亡;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经过培养不能形成细胞株或细胞系。
10.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要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浓度的某些物质。
如图是血清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培养影响的实验结果。
从该图提供的信息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增殖速率相同B .有无血清对正常细胞培养的影响不同C.培养基中补充血清有助于正常细胞的培养D.培养基中是否补充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答案 A解析从图中曲线可看出,培养基中有无血清对癌细胞的培养影响不大,二者在细胞数曲线上差不多;正常细胞的培养过程中有无血清所获得的细胞数差距较大,有血清的培养基在相同时间内培养得到的细胞数远远多于无血清的培养基所获得的细胞数;癌细胞培养与正常细胞培养二者的差距比较大,正常细胞达到一定的数目后不再增加,而癌细胞却能不断增加。
11.将特定药物与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原理基本相同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答案 B解析①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原理均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经①过程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需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②过程需要筛选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对该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纯度高的特点,根据其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特点,将药物运到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
1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导弹是用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杀死癌细胞B.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是细胞具有全能性C.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第二次筛选是选出杂交瘤细胞答案 C解析生物导弹是指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并在此位置杀死癌细胞,所以杀死癌细胞的是药物而非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第二次筛选是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知识点3 综合过关13.下列属于克隆的一项是(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C.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D.将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答案 D解析“克隆”又称无性繁殖系,是一个祖先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许多后代,这些后代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
D项中某种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一个不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群体,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属于克隆。
A和B项属于DNA重组技术,C项属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故选D。
14.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答案 B解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增殖。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经脱分化形成新个体B.动物克隆可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实现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只能应用于对微生物进行改造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答案 B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有多种用途;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16.玉米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如图所示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取玉米幼苗的茎尖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A→C,发育成植株D。
取D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幼苗,如图E→F,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植株G,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生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
(2)取茎尖进行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过程要严格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
(4)A→D过程获得的植株D,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D进行繁殖,种植的植株就________或__________感染病毒。
(5)用E→G途径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想培育出一种新的玉米品种,可以采用________育种;若想培育出一种能抗虫的玉米新品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育种;若想培育出一种地上结玉米、地下结马铃薯的植株,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答案(1)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无性有丝(2)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3)无菌(4)脱毒苗不会极少(5)直接得到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6)诱变基因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解析图中A→D表示植物组织培养,D→G表示单倍体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