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送”让“三苦”变“三甜”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三送活动方案活动要求一、活动背景作为一所负责任的教育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我们计划举办一次名为“三送”的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他人的精神;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5. 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互动,建立社会资源网络。
三、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将以“三送”为主题,具体内容如下:1. 送温暖我们将组织学生到当地社区、养老院或贫困地区,开展关爱活动,给予老人或困境中的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具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与老人或困境中的人们进行交流,聆听他们的故事和诉求;- 为老人或困境中的人们提供物品的捐赠,如衣物、食品或日用品等;- 组织学生为老人或困境中的人们进行献爱心表演、讲故事、唱歌等表演活动;- 陪伴老人或困境中的人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给他们带去快乐和温暖。
2. 送知识我们将组织学生到农村学校或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支持活动,为当地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
具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开展义务教学,为农村学校的学生进行知识普及和学习指导;- 提供学习用具和教材等资源支持;- 与当地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教师培训,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服务意识。
3. 送希望我们将组织学生到青少年福利院或儿童医院开展关爱活动,给孤儿或患病儿童带去温暖和希望。
具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陪伴孤儿或患病儿童进行游戏、读书、画画等活动;- 组织学生为孤儿或患病儿童进行手工制作、绘画等创意活动;- 为孤儿或患病儿童提供文娱活动,如表演、唱歌、舞蹈等;- 组织学生进行募捐活动,为福利院或儿童医院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四、活动安排1. 各班级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每个班级至少安排一次活动。
2. 活动时间为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时间和地点由班级负责人提前确定并报备给校方。
“三送”促服务作者:王俊荣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7期文/王俊荣新巴尔虎左旗针对牧区点多、面广、线长,牧民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大的特点,依托“党员中心户”这一载体,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服务”活动,基本解决了服务党员、服务牧民“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重心下移、服务力量下沉、服务方式转变。
“三送”活动结合牧民和牧业生产需求,统筹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合理安排各类惠牧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底子薄、生态脆弱、困难户较多、有发展基础的嘎查倾斜。
财政部门在嘎查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综合扶贫项目等惠牧项目方面向嘎查倾斜,发挥好扶持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扶持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推出适合畜牧业生产特点的项目,为全旗发展畜牧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
在“三送”活动中,全旗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与牧民群众“面对面”交流。
负责联系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协调为嘎查“党员中心户”配送8辆“流动活动车”,旗农牧部门为嘎查送去“流动棚圈”,保证牧民生产生活与活动开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旗农行采取“背包银行”方式,深入“党员中心户”为牧民提供办理贷款等项服务,旗计生局组织计生技术人员深入嵯岗镇巴音乌拉嘎查“党员中心户”为嘎查36名育龄妇女做生殖健康检查。
针对基层“工学矛盾”实际,全旗2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63名正科级领导干部深入所联系嘎查,指导嘎查开展活动和谋划发展思路。
各苏木镇和涉农涉牧部门结合各自职能,选派173名年轻党员干部“上门送学”;组织部门采取“培训导学”方式,实施“草原雏鹰”和“地校双培”工程,分3批次选派150名青年牧民到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素质提升学习;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专家学者为基层提供专业指导;宣传部门、旗委党校采取“巡回讲学”方式,宣讲解读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总工会三送活动工作方案我们要明确这次活动的主题——三送活动,即“送温暖、送知识、送健康”。
这个主题非常贴近职工的生活,也是总工会一直以来秉承的服务宗旨。
一、活动背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总工会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决定开展“三送”活动。
二、活动目标1.送温暖:通过此次活动,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2.送知识: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为职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3.送健康:关注职工身心健康,提高职工健康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活动内容1.送温暖(1)开展节日慰问活动,为职工送上节日礼品和祝福。
(2)组织生日庆祝活动,为职工过上一个温馨的生日。
(3)关心困难职工,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和关爱。
2.送知识(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举办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职工传授知识。
(3)建立职工书屋,为职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送健康(1)组织健康体检,关心职工身体健康。
(2)开展健身活动,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3)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提高职工健康素养。
四、活动组织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五、活动时间1.送温暖活动:每月一次,共计12次。
2.送知识活动:每季度一次,共计4次。
3.送健康活动:每半年一次,共计2次。
六、活动地点1.送温暖活动:在各基层工会组织进行。
2.送知识活动:在总工会会议室或基层工会活动室进行。
3.送健康活动:在总工会健身房或基层工会活动场所进行。
七、活动经费1.送温暖活动:经费由总工会承担。
2.送知识活动:经费由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共同承担。
3.送健康活动:经费由总工会承担。
八、活动评估2.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借鉴。
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为了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各地纷纷提出了一系列行动方案。
在这些方案中,有一个叫做“三送三解三优”的行动方案,它以人类的视角出发,旨在通过送、解、优三个方面的努力,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三送”部分。
所谓“三送”,指的是送清洁能源、送绿色产业和送环保技术。
这三个方面的送,都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首先是送清洁能源,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其次是送绿色产业,即发展环保型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最后是送环保技术,通过研发和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损害。
接下来是“三解”部分。
所谓“三解”,指的是解绿色出行难题、解低碳生活难题和解环境保护难题。
首先是解绿色出行难题,通过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其次是解低碳生活难题,通过鼓励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如步行、骑行、合理使用电器等,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
最后是解环境保护难题,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是“三优”部分。
所谓“三优”,指的是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用能结构和优化生活方式。
首先是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减少资源密集型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的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优化用能结构,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最后是优化生活方式,通过倡导简约、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浪费,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方案,我们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个方案以人类的视角出发,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送活动总结(通用13篇)三送活动总结篇1自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来,我局“三送”活动严格按照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赢得了驻点乡、村广大群众的信任与广泛好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将“三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实效双芫乡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北部,地处偏远,距离县城6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乡5个行政村、4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730户,6905人。
在“三送”活动开展一年来,我局“三送”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视群众为亲人,多次慷慨捐资捐物,为双芫乡村民奔走筹款达21.7万元,倾注心血为双芫乡农户修路、助学、送药、筑水坝等,解决村民们的实际困难。
(一)、带知识下基层,宣讲国家好政策。
以“三送”动员大会精神为契机,我局精心选派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进驻双芫乡双芫村,及时组织召开了村党员大会,动员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各个村小组宣传国家强农惠农相关政策,分发“三送”宣传手册100余份,同时制作工作组联系卡,向广大党员、群众宣讲“三送”活动精神,宣传推动城乡发展新政策,特别是把市、县党代会精神及国家农机惠农政策作为宣讲重点,组织全村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与讨论:向村民分发了《农机购臵补贴政策解读20问》250份,宣传国家的农机化方针政策及农机购臵补贴相关问题,传授农机技术和购买、使用保养的知识。
通过扎实有力的政策宣讲,“三送”活动及国家惠农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二)、立足农机,着力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市局领导的关怀下,我局以开展“三送”活动为契机,立足农机发展,着力推动全县农机化事业,开展一系列帮扶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全县春耕备耕“三送”支农行动。
在全县春耕备耕“三送”支农行动启动仪式上,我局组织了动力机械、耕整机械、植保机械、田间管理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5大类农用机械下乡,为推动全县春耕备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开展了“三送”农机服务下乡活动,发送宣传资料300余份,组织40余人次检修各类机具125余台(套),有力促进农民春耕生产;三是开展了农机化科技下乡服务暨20xx年农机展示活动赠送双芫乡耕整机、微耕机、电动喷雾机、太阳能杀虫灯、抽水机等各类机械40余台套,总价值达49990元。
宁都调查队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三送”活动开展以来,宁都调查队“三送”工作组通过广泛深入地与群众接触、交往,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调研,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辛勤的努力得到了广大群众干部的认可,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同时,“三送”工作组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
现就我队开展“三送”工作主要做法及初步成效做简单介绍。
以三个基础为前提,保障“三送”工作顺利开展(一)以建立一支过硬的三送队伍为基础。
积极成立“三送”工作组,队长亲任工作队长,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三送工作队。
(二)以健全一套完善的三送机制为基础。
在“三送”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三送工作机制。
以机制促实践,确保三送工作顺利开展。
(三)以营造浓厚的三送氛围为基础。
全队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干部均有包干联系户,在全队上下形成良好的三送环境。
以三个提升为目标,全力推进“三送”工作(一)拓宽民情渠道,提升阳光惠民辐射面。
我队“三送”工作队领导和队员沉下基层、融入群众,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群众的情况,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加强调研活动开展,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加强调研水平,通过对大坑村情况摸底调查,通过对大坑村农户的积极走访,获取调研资料。
工作队长杨斌撰写的《贫困山区村庄如何治贫脱贫》调查报告获县委书记王四华批示:“此文原因分析、对策思考,对大坑村今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请转蔡江乡李明、冬红同志好好研究。
(三)坚持推诿扯皮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走访活动中,对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绝不含糊推诿,能当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限期解决。
开展“三送”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转变了干部作风。
“三送”活动促使党员干部先学先知。
“三送”干部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基层、接触群众。
“三送”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有幸参与了一项名为“三送”的工作项目,这是一项旨在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帮助的公益活动。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在这篇工作总结中,我将回顾我的工作经历,并分享我对这个项目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我在“三送”项目中的具体工作内容。
作为项目的一员,我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组织和实施送温暖、送希望和送温馨三个环节。
具体来说,我负责联系和筹备物资,与志愿者协调工作安排,以及协助组织活动。
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合作,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工作,以及如何处理突发情况。
这些经验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与贫困地区居民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困境和需要。
他们生活在贫困和艰苦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资源。
通过“三送”项目,我们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带给他们温暖、希望和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笑容和感激之情,这让我深感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和价值。
此外,我还从“三送”项目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公益事业的知识和经验。
我了解到,公益工作需要耐心、毅力和责任心。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或放弃,而是要坚持下去,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我也认识到公益事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参与“三送”项目,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有志于公益事业的人。
我们一起工作、学习和成长,相互支持和鼓励。
这种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并对未来的公益工作充满信心和动力。
最后,我想分享一些对“三送”项目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认为“三送”项目在提供物资和帮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递温暖和关爱。
贫困地区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陪伴。
其次,我觉得“三送”项目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援助,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摆脱贫困的困境。
有没有参加“三送”活动就是不一样——江西赣州23690名下派干部参加“三送”活动的感悟自去年12月以来,江西赣州市从市、县、乡三级抽调23690名干部下到3751个行政村(社区)、89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集中一年时间,组织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简称“三送”活动),在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广大下派干部对基层有了更多的感悟:参加“三送”活动,是认识、了解基层的过程,助力基层发展的过程,是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是赢得群众公认的过程,有没有参加“三送”活动就是不一样。
感悟之一:只有参加了“三送”活动,才会知道基层发展的任务有多重赣州是欠发达、后发展地区。
不少城市社区居民“致富无技能、发展无资金”、社区活动场所狭小、“爱心服务超市”物资来源渠道狭窄、“和谐社区126”服务机制落实推广难等问题依然突出,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任重道远,赣州市编办副调研员丁耀新对和谐社区建设感触很深。
赣州市政法委政治部主任严全民说:“打工经济依然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由此带来了留守孩教育管理的多方面缺失、农业产业发展难以纵深推进、老人的关爱不足、村民房前屋后的杂草丛生等一系列问题”。
农村师资不优、教室简陋、设备缺乏等问题依旧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基层医疗设备短缺、专家型医生极少、医疗费用高、优质护理稀缺等事实,让不少群众难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赣州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丁流长一直在思考良策。
赣州市委老干局副局长邹志军一直在探索:农村老干部的各种待遇如何才能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才能跟上农村产业的发展需求。
赣州市审计局副局长郭德明说:“现在工业园每个县都有,但一些工业园真正在生产、效益好的企业却并不多,更别说是上缴利税、解决就业等问题,让工业园真正成为利税主阵地、就业主战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兴国县副检察长吴永河说:涉农政策、涉农法规、涉农资金等如何才能与群众的意愿紧密结合,落实到位,真正惠及万家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
关于三送工作心得体会3篇政策、送温暖、送服务。
三送工作如和风细雨般滋润着赣南大地,已经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下面是xx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三送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关于三送工作心得体会自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的活动开展以来,我作为县委统战部三送活动工作组组员,服从组织的安排,访村入户,深入基层,并认真学习三送活动精神,将该活动认真细致的落到实处。
通过这一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农民群众的心声。
现将我对这几个月的三送活动体会总结如下:一、基层工作靠基层,要扎根基层,身子要往下沉,劲要往下使,和农民群众连成一片。
作为一名三送干部,我严格按照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主要精神,抓好落实。
首先是送政策,采取上门走访、宣讲政策等方式,,宣讲xx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会议精神,讲解当前党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解答,为群众释难解惑;其次是送温暖,在春节期间,我三送工作组向河田村的困难群众送去春节慰问金,让群众都能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再次是送服务,三送工作组通过走村入户的走访方式,了解村民的主要困难和对村委会加强改进的意见和看法,按照村民意愿,办好事和办实事。
二、要着力提高个人能力,并认真总结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服务。
在三送活动中,实践和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是第一位的,这无疑对我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习法律法规及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更要学会和群众沟通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己为群众释难解惑的能力,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取得三送工作的良好成效。
同时,我也要在三送工作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形成个人基层工作模式,灵活运用,少走弯路,让群众满意,也让自己的能力在基层一线中得到很好的发挥。
我还应该在学习、奉献上做多下功夫,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细致认真的做好一名基层三送干部。
三、要持之以恒,把三送活动当成常规基础工作做实做好。
三送工作总结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工会关于“三送一强”即送清凉、送安全、送健康、强保障等为内容的号召,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小组办公室,切实把关爱职工、夏送清凉做成工会促进职工体面劳动,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一个抓手和有效载体,把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好、维护好,帮助职工群众提高维权意识。
时值盛夏,酷暑难耐。
入夏以来南昌平均温度达到38℃以上。
正值我标段盾构有序推进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为了施工现场各项工作保质量、保安全的顺利进行,为传达工会下发的文件精神,结合“面、心、实”活动的点带面的开展,从维护员工的自身利益及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方面出发,南昌地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经理、安全总监、常务副经理为副组长,各工区经理、各队队长为主要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活动小组成员的职责与范围。
同时,设立项目部工会为活动办公室。
活动小组采取深入现场、上工地、入工棚、下食堂的方式,对各工区现场施工人员及各协作队开展了以“夏送清凉,关爱员工”为主题的慰问活动,为员工送去了绿豆、白糖,发放西瓜、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发放西瓜21000斤、绿豆500斤、白糖300斤、人丹500袋、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各1000盒,这在高温的天气里给员工送去了一丝清凉,带来了项目领导的亲切慰问,得到了员工的一致好评。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极大鼓舞了员工们的干劲,并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志们纷纷表示要立足岗位,奋战高温,保证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7月8日上午,我标段工会本着融洽警企关系的原则,项目书记即协调部部长带着我单位全体员工的热情问候,前往南昌市青山湖区交管局北京路段交警大队送去30箱矿泉水,8月初又前往青山湖交管局送去50箱矿泉水、20箱饮料,在夏季高温的南昌为这些仍旧在一线执勤的“马路天使”带来一丝清凉。
8月8日上午,轨道集团公司工会主席一行莅临我标段慰问施工一线职工,带来了轨道集团领导热切的问候,极大鼓舞了奋战在一线职工的干劲。
会昌:“三送”让“三苦”变“三甜”
本报记者林雍通讯员刘冬生
富康新村是会昌县珠兰乡上照村最偏远的小组,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然而与优美环境格格不入的却是贫穷落后的村居面貌。
倪春根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他说起‚旧生活‛仍是记忆犹新:‚我们从前有三苦,一苦,富康村54户就有47户住的是又老又旧的土坯房,最怕的是遇上刮点风下点雨什么的,在阴暗潮湿的房子里头,根本没有幸福可言;二苦,是下雨天不能出门的苦。
房前、屋后难行的烂洼地让人望而却步;三苦,苦了务工在外的年轻人,提着心吊着胆挂念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
‛
如今,傍江而建的富康新村,车子一路畅通无阻地开到了村里。
以前,进入富康新村的这条道路只有一小段是水泥路,如今,水泥路不仅修进了村,更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
新房林立间,倪春根不久前搬入的新家,主体、装修、家具三新齐应。
新房粉刷了外墙,家里也装修得简洁实用,厅里桌椅、柜子等家具一应俱全,一台新的彩电装上了机顶盒。
倪春根乐呵呵地说:‚春节前后,大家都搬进了新居,道路也修好了。
新村周边还要发展农业产业,我家的日子有了新盼头。
这一切,好政策要记头功,‘三送’干部是大功臣。
‛
1
原来,自从富康新村规划成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集中建设点以来,驻村的‚三送‛干部就奔走于村组宣讲政策,担保贷款,牵电引水,规划设计,畅通物资购买渠道,监督施工建设,出谋划策解决难题,村里许多家庭困难的群众很幸运地搭上了这一政策的东风。
现在,新房建起来了,‚三送‛干部又积极引导改造户做好入户变道工程,并积极争取资金,规划休闲绿地,整修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新村的基础设施。
‚三送‛干部的好作风倪春根看在眼里,更是记在心里,一有空就爱四处转悠的他,不时与正在建房或者装修的邻居分享他的‚新居感言‛:‚多亏了‚三送‛干部啊,现在三苦没了,还多了三甜。
一甜,新房子住得安全、安心,明亮的房子住着,心里头也敞亮;二甜,甭管阴天下雨天,有了村里修的水泥路,饭后走一走,活得长长久久;三甜,年轻人不担忧了,赚钱的劲儿更足了。
‛
从‚三苦‛到‚三甜‛,是‚三送‛工作让老区旧貌换新颜的生动实践,虽然变化的仅仅是一个字,却变出了一大批老区群众的新生活,也变出了‚三送‛干部一心为民、勤勉服务的务实作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