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改进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改进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改进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手术患者均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观察100例手术患者访视后的护理效果。
结果:100例手术患者经访视后,焦虑状况明显减轻,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效果明显。
结论:对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改进;焦虑;影响大部分手术患者在术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术前,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对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手术患者,男女患者的比例为57∶43;患者的年龄介于17至68岁;患者年龄平均值为(46.78±5.76)岁。
1.2 护理方法100例手术患者均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主要是指护士对患者的病历、手术方式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此外,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100例手术患者实施访视后的护理效果。
2 结果100例手术患者经访视后,焦虑状况明显减轻,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效果明显。
3 讨论随着医疗服务以及质量的提高,目前,医院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作为一个较强的应激源,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时,术前存在过心理负面情绪,易使患者出现心悸、恶心、气短、失眠、尿频、多汗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其中,以焦虑症状最为显著。
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
方法通过对2010年4月至今进行术前访视的500例择期手术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程度和他们所填写的焦虑自评量表来得出的焦虑程度与未进行术前访视的50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已进行术前访视的病人其心率、血压变化和焦虑程度均较未进行术前访视的病人为小,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心理,使其能以最佳状态来应对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平稳度过手术期。
【关键词】术前访视焦虑影响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欧美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他们普遍开展术前访视,而且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和成熟,在我国术前访视仍然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新生事物。
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使护士评估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4月至今在我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择期手术的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病人均神智清醒,无精神疾患及其他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0例,分为实验组(接受术前访视)500例和对照组(未接受术前访视)500例。
实验组男200例,女300例,年龄17-72岁(+_43.5岁),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150例,甲状腺手术100例,前列腺电切50例,结肠癌根治50例,乳腺癌根治100例,PCNL50例;对照组男250例,女250例,年龄18-76岁(+_45.8岁),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150例,甲状腺手术150例,前列腺电切50例,结肠癌根治50例,乳腺癌根治100例,PCNL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效果。
方法对2009年6月~12月我院36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变化。
结果实验组访视后焦虑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及访视前(P<0.05);实验组访视后的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术前访视能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访视应激反应护理质量手术、麻醉是手术患者的主要应激源,可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患者诊疗及预后。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带给患者人文关怀,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及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为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我们选择36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12月在我院手术室的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360例。
患者均可以自主活动,且语言、听力正常。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类别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n)1.2方法1.2.1分组方法择期手术患者360例,按手术排序奇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
1.2.2访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取以下方法:①在术前,护士熟悉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多次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②评估患者的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告知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掌握缓解焦虑和情绪放松的方法;③告知患者手术的简单步骤、麻醉的方法、麻醉用药及其安全性、舒适性,医生、护士的技术能力,术中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手术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及如何应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
1.3评价指标由手术室护士搜集相关资料。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高度焦虑不仅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且会干扰手术、麻醉等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在国外,术前访视已经纳入手术室护理的规程,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的必要内容,与手术配合同等重要,必不可少。
在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地区,术前访视的发展较为完善,并设计有通用或不同专科的术前访视记录表。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重要的职能和职责之一。
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状态。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加快病人的身心健康,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丁作的满意度。
我国大陆地区,由于旧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历史的原因,手术室护理相对滞后,就全国而言,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识程度不一,术前访视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
随着医学护理的进步和发展,做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开展术前访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不但能满足病人的一些特殊要求,排除病人对手术的害怕和心理压力,而且能使患者感到被尊敬被关心。
在心理上获得安慰。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健。
1术前访视1.1访视目的1.1.1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可掌握患者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效的避免了接错病人、做错部位、输错血等严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以便在围手术期实施正确的护理。
1.1.2通过术前访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手术室对手术病人和家属来讲,不像病房那样容易了解,术前的紧张使他们增加对手术室的神秘感、恐惧感,通过术前访视,介绍手术及麻醉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增加病人对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多地了解手术及术中护理。
增加厂手术的安全感。
病人的良好心理是手术的需要,病护双方共同配合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改进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作者:赵爽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内容的改进对缓解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手术患者均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观察100例手术患者访视后的护理效果。
结果:100例手术患者经访视后,焦虑状况明显减轻,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效果明显。
结论:对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改进;焦虑;影响
大部分手术患者在术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在术前,对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1]。
我院对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100例手术患者,男女患者的比例为57∶43;患者的年龄介于17至68岁;患者年龄平均值为(46.78±5.76)岁。
1.2 护理方法
100例手术患者均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主要是指护士对患者的病历、手术方式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此外,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并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达到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其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100例手术患者实施访视后的护理效果。
2 结果
100例手术患者经访视后,焦虑状况明显减轻,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护理效果明显。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以及质量的提高,目前,医院在为患者治疗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手术作为一个较强的应激源,大部分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时,术前存在过心理负面情绪,易使患者出现心悸、恶心、气短、失眠、尿频、多汗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其中,以焦虑症状最为显著。
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存在术前心理应激反应,使手术顺利开展,保证手术的效果,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3]。
术前访视作为围术期护理重要步骤之一,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和关注,主要是指护士将其所学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以及社会知识应用于围术期患者,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对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以及对其相应的心理疏导,达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效果。
本研究对100例术前患者实施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在术前,护士应对患者的病历、手术方式进行了解,并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情况,同时护士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主动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知识,例如手术的意义、过程、注意事项、必要性以及手术所需的大致时间,并告知患者手术医师的相关信息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4]。
其次,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护士应耐心积极回答,注意多使用安慰性以及鼓励性语言,并向其讲述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
此外,护士应向患者讲解相关的术前准备,并向其介绍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例如术前准备充分能够降低术后发生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等。
同时护士应注意控制访视时间,以15至20分钟为宜,在交谈过程中,语气要亲和,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医学术语等,并向其强调拥有一个放松、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促进预后[5]。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手术患者经访视后,焦虑状况明显减轻,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这说明改进后的术前访视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在研究中还发现,对患者实施改进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均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十分利于手术的开展。
换言之,术前访视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预后,还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使护士的工作更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并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外,术前访视还能够增加术前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与护士的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6-7]。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后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况,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健.术前访视中心理干预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影响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05):617-619.
[2]王晓红.术前访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择期开胸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自尊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8):68-69.
[3]朱志华.术前访视中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25-26.
[4]谭颜华,杨春玲.监护室术前访视对降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焦虑水平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5):28-30.
[5]孙丽韫,罗学宏.术前访视对择期膀胱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05):33-34.
[6]王春,梁建芬,叶素君,等.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2.09(24):138-139.
[7]韩光,常颖,刘素杰,等.情景式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7):1549-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