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湿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49 KB
- 文档页数:3
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探寻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能的客观化评价指标。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以及匹维溴铵治疗。
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治疗4周结束,记录患者主要中医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检测患者血清胃肠激素5-羟色胺(5-HT)的含量。
以及肛门直肠压力测试指标直肠静息压(RRP)、肛门括约肌静息压(ARP)、肛管括约肌最大缩窄压(MSP)、直肠初始感觉、排便感觉、疼痛感觉。
结果:
①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②症状评价:试验组能有效改善腹痛即泻、腹部隐痛喜按、腹部胀痛、少腹拘急、肠鸣失气、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神疲乏力等主要单项症状,尤其在改善腹痛即泻、腹部隐痛、情志抑郁、神疲乏力优于对照(P<0.05)。
③胃肠激素5-HT水平检测:两组均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下降。
④肛门直肠测压指标:试验组治疗后排便感觉和疼痛感觉值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下消化道压力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5-HT水平。
169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3月 C 第 7 卷第 9 期Mar. C 2019 V ol. 7 No. 9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陈海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
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药健脾化湿汤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中药;健脾化湿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9.169.01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多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病症,西医对此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均是采用对症治疗的手段,而治疗效果也是差强人意[1]。
在各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尤以腹泻型最为多发。
本次研究便对中药健脾化湿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当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
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5.7±3.6)岁,病程9个月~10年,平均病程(4.8±0.3)年;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7.1±3.8)岁,病程12个月~13年,平均病程(6.1±0.5)年。
健脾化湿止泻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针对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采取健脾化湿止泻汤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
方法:选取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组治疗的方式标准为参照组(50例)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健脾化湿止泻汤治疗,对比疗效。
结果:经结果统计得出,研究组总体有效率(96.00%)明显的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将健脾化湿止泻汤应用于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健脾化湿止泻汤;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疗效分析祖国医学研究表明,导致发生腹泻的因素较多,例如由饮食失调、情志异常、外感时邪以及过度疲劳等情况引发脾胃功能失调受损伤的结果,因此,出现此病的根本原因为脾胃虚弱。
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及实践治疗经验表明,采用健脾化湿止泻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可获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究。
报告内容作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脾虚湿热型慢性功能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各具50例患者的研究组、参照组。
研究组有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20岁-67岁,平均(40.2±1.5)岁,病程为3d-160d,平均(100.5±0.7)d;参照组有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在18岁-70岁,平均(38.7±1.1)岁,病程为2d-180d,平均(125.6±0.9)d。
100例患者均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有关内容获得确诊,具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泄泻、乏力等临床表现。
纳入标准为:在一周前患者未服用其他止泻类药物、PPI、H2RA等;经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以及甲状腺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正常[1];分组情况得到患者的知情及同意。
中医“运脾化湿法”在功能性腹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中医运脾化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4周及停药4周时的临床症状。
结果:观察组用药4周总有效率83.08%(54/65),高于对照组的70.77%(46/65);观察组停药4周后总有效率80.00%(52/65)高于对照组的67.69%(44/65),但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运脾化湿法治疗功能性腹泻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满意。
标签:功能性腹泻;运脾化湿;中医中药功能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西医认为该病发病机理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饮食结构改变、肠道微生态系统、胃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个体免疫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有关,尚无有效针对性治疗方法[1]。
笔者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功能性腹泻发病关键是脾主运化功能受损,湿蕴难化为标,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在诊治上以辨证与治法相统一,用药特点注重标本兼治,运脾化湿、寒热并用。
笔者通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功能性腹泻患者130例。
根据就诊顺序,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化原则分为两组。
观察组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龄21~64岁,平均(45.78±12.43)岁;病程3~15个月,平均(11.24±2.43)个月。
对照组65例,其中男28例,女37例;年龄23~65岁,平均(45.72±11.25)岁;病程6~16个月,平均(10.47±2.79)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 第21卷 第22期213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医中药·探讨化湿止泻汤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效果李凤娇(克什克腾旗中医蒙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350)0 引言腹泻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导致腹泻的病因较多,最常见为病毒及细菌感染性腹泻,其次功能性腹泻也较常见[1],关于功能性腹泻疾病的产生原因多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功能失调有直接相关性。
而这类腹泻的主要临床特点无肠道无细菌以及病毒感染,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疾病易受到患者日常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
常规西药处方治疗时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并且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不良反应较多。
鉴于此中医内科治疗在有关疾病中的应用较为重要。
本次研究将我院8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患者给予化湿止泻汤,观察疗效病评价治疗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性分组,其中25例采取西药处方(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6~59岁,平均(43.8±3.1)岁;剩余25例给予化湿止泻汤治疗(研究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2~60岁,平均(43.6±4.3)岁。
从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前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得当地医疗伦理委员会许可。
提前排除对常规药物有过敏反应以及不耐受的患者,同时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内患者使用蒙脱石散剂+双歧杆菌+舒丽启能,其中蒙脱石散剂(国药准字:H20000690 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3 g )成人口服一次/袋,3次/d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国药准字S1******* 生产厂家: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0.5 g/片)口服,4片/次,2~3次/d 。
《苓术渗湿汤治疗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与临床实践的深入,苓术渗湿汤在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苓术渗湿汤治疗此病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收治的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进行随访。
2. 治疗方案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组与西药组两组对照,中药组主要使用苓术渗湿汤治疗,而西药组则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
其中苓术渗湿汤根据传统中药配方调制,主要以茯苓、白术、砂仁等药为主要成分,其核心思路为益气养血、调理脾胃,特别是对于湿气重的患者有着较好的效果。
3.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期间进行疗效的观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症状评分、体征评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腹泻、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其中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西药组。
此外,在调理脾胃功能方面,中药组患者亦显示出更为显著的改善效果。
2. 临床疗效统计数据显示,在完成规定疗程治疗后,中药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
在疾病复发的次数与频率方面,中药组同样表现更佳。
这表明苓术渗湿汤在临床上对脾虚湿盛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
3. 安全性分析本项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无论是在中药组还是西药组中,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
四、讨论从中医角度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脾虚湿盛证范畴。
苓术渗湿汤的组成药材具有益气养血、调理脾胃的功效,特别是针对湿气重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苓术渗湿汤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以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健脾化湿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白术、茯苓、炒白芍、甘草等药材。
据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健脾化湿汤可以调整脾胃功能,祛除潮湿,改善肠道功能,从而起到治疗腹泻型IBS-D 的作用。
目前关于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IBS-D的临床研究较少,其具体疗效和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和机制探讨,评估中药健脾化湿汤对腹泻型IBS-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1. 评估中药健脾化湿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包括缓解腹泻、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疾病复发等方面。
2. 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深入了解其对肠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神经调控等方面的影响。
3. 考察中药健脾化湿汤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为中药健脾化湿汤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字数要求已达到200字】2. 正文2.1 中药健脾化湿汤的配方与药材中药健脾化湿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组方,其配方与药材的选择十分关键。
中药健脾化湿汤的主要成分包括炙甘草、白术、茯苓、法半夏、半夏、泽泻、陈皮等药材。
这些药物各有其独特的药性和作用,相互配伍可以发挥协同效应,达到健脾化湿、止泻固涩的治疗效果。
炙甘草具有和胃、调中、缓急、解毒的作用,可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肠道痉挛及炎症。
白术有健脾胃、祛湿滞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消化功能,缓解湿气聚滞引起的腹泻。
茯苓和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祛湿化痰的作用,能够减轻腹泻时的腹痛和腹泻程度。
法半夏和半夏具有降逆平喘、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镇定肠道平滑肌,减少腹泻次数和腹痛程度。
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腹泻、腹痛、腹胀和大便不规律等症状。
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调节肠道功能和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会带来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邪积聚,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中药健脾化湿汤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治疗该病的传统中药方剂。
然而,关于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从中探讨中药对该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为IBS-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中药健脾化湿汤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们也将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对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症状的影响机制,为深入理解该病的病因病机提供一定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还希望为未来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启示,为中医药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采用对症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复发。
而中药健脾化湿汤作为传统中医药治疗腹泻的经典方剂,具有调理肠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的功效。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药健脾化湿汤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丰富和完善该疾病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中药健脾化湿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腹
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IB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114例腹泻型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94.7%,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腹泻次数减少明显,肠道通畅,大便质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
者治疗后症状未获得显著改善。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差
异不明显。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7.2%,对照组为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健脾化湿汤对腹泻型IBS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方剂可以缓解患者的腹痛、腹泻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中药健脾化湿汤治疗腹泻型IBS。
由
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加入对照组的安慰剂研究,以更好地评
估该方剂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