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品牌”出发——重庆卫视改版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665.30 KB
- 文档页数:2
对重庆卫视改版的思考作者:陈宁熙丰灿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05期【摘要】2011年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成为红色公益频道,引发了电视界对广播电视体制的思考和争议。
本文从国内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分析了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病和应对策略。
同时指出在中国建立公共电视频道的必要性和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重庆卫视广播电视体制公共电视频道2011年3月1日起,重庆卫视全面改版,宣布停播所有商业广告,增加新闻节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
此举一出,争议无数,褒贬不一。
有评论者对重庆卫视此次“大反叛”的改革尝试表示认同,认为其勇气可嘉。
同时,也有观点认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乃哗众取宠之举,零广告加上几个红色为噱头的自办栏目,离传统意义上的公益频道还有较大的差距。
重庆卫视如此大动干戈,费心改版,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当下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弊病在作祟。
本文试从中国现行的广播电视体制入手,对重庆卫视打造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相关问题作出分析。
一、重庆卫视改版背后的体制改革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说,“重庆卫视此次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重庆卫视在市场竞争中对自己“怀旧的革命体裁”市场定位的一种策略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卫视改版红色频道其出发点不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诉求,而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出发点。
重庆卫视改版是基于近年来重庆“唱读讲传”红色宣传氛围的一种延续,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怀旧一族,留住收视份额。
而如果我们要深究其原因,我国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频道改版的背后是广播电视体制的悄然变化起着推动作用。
重庆卫视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改版实属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只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媒体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重庆卫视自3月1日起全面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同时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性宣传片,全力打造公益性“红色频道”。
消息一经传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对于重庆卫视的做法,推崇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笔者以为,虽然没有了商业广告的经济支撑,电视媒体今后的发展、生存如何为继是个值得研究和商榷的问题,重庆卫视自办的文化栏目是否喜闻乐见还要经过时间检验,看不看也要由观众说了算。
然而其敢于在众多卫视争抢收视率、疯狂兜售商业广告的大环境中,决然“变脸”,独树一帜地推出“红色频道”,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值得激赏。
此前,海南旅游卫视改版,宣布不再播放电视剧,赢得一片掌声。
如今,重庆卫视独辟蹊径,以重庆市广泛开展的“唱读讲传”活动为依托,精心打造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价值观,有着健康、阳光、向上特质的节目播出,追求形成一个特色独具的频道。
有人认为,专门打造这样一个频道,是否意味着剥夺了观众的选择权,其实不然,反而是给了观众更多的收视选择。
君不见电视机一开,满目尽是同质化甚至低俗的娱乐节目。
所以,重庆卫视此举反而让不喜欢泛滥于各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的观众有了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收视选择。
重庆电视台卫视频道没了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
这是重庆卫视继今年1月3日改版后,又一次新装亮相。
据重庆广电集团负责人介绍,3月1日重庆卫视改版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公益电视服务和良好的收视体验。
这次改版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不播出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购外包节目,增加新闻节目、自办文化栏目、公益广告和公益宣传片几个方面。
改版后,重庆卫视播出新闻类节目包括《CQTV早新闻》、《CQTV午新闻》、《重庆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民生》、《民生鱼水情》、《直播重庆》等栏目;专题类节目包括《信念》、《记忆》、《纵横天下》、《拍案警世》、《重庆好人》、《书香》、《健康大学堂》、《走进中国消防》等栏目;唱读讲传类综艺类节目包括《天天红歌会》、《品读》、《百家故事台》、《每周一歌》等栏目;影视剧类节目包括《原版电影》、《经典电影赏析》、《英雄剧场》等栏目。
红色经典“红”动中国全面解析重庆卫视红色魅力■梁哲铭秦学知重庆卫视频道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及电视媒体同质化恶性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重庆卫视于2009年5月23日全面改版。
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彻底摒弃泛娱乐化和低俗化,将媒体责任提到首位,把重庆卫视打造成为责任卫视,并探索出一条弘扬先进红色文化的科学发展道路。
目前,重庆卫视的红色战略在不断深化“经典红”宣传的基础上,向“时尚红”、“青春红”发起了冲击,全面彰显重庆卫视的红色魅力。
传播红色经典,提升媒体影响力为配合重庆红色主流文化,重庆卫视策划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以全国化、规模化的红色主流活动在全国范围快速形成主流舆论,产生共鸣,从而提升频道影响力。
红色品牌栏目顺势而出,增强竞争实力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政府相继推出“唱红歌”、讲故事”、“读经典”、“传箴言”的系列红色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重庆卫视顺势推出多项红色品牌栏目,凝聚红色精髓:通过唱红歌振奋群众精神,鼓舞士气的《每日一歌》;通过读经典故事升华心灵,引领人生的《品味经典》;通过讲故事改版:在承袭中创新媒体代表:重庆卫视关键词:红色经典创新点:独树一帜主打承载主流价值观的“英雄品牌”,弘扬重庆红色主流文化,并在红色文化中融入时尚元素。
“2009中国重庆城市形象代言人荣耀盛典”晚会现场编者按善弈者谋势。
时下,电视频道的改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电视台的发展,是根据各台、各地的具体情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而改版,则是媒体在持续发展的路上进行自我解构、沉淀思考之后,进一步勇猛精进的有效手段。
故而,重庆卫视、东方卫视、贵州卫视、天津卫视等都在年中推出了新版。
一时间,“可爱深红映浅红”,只是红的程度不同。
出名殊非易事,但风暴并未停息,探索仍在继续。
我们在向这些敢于革新、敢于挑战的电视台致敬的同时,也愿他们攻城破寨,成就斐然。
DMN A E 129。
2004年改版年初,重庆电视台实行了三台合一的重大调整,将原来的重庆卫视、重庆有线电视台和原重庆电视台合并为重庆电视台。
郭列亚:其实,进行三台合一的调整是我台酝酿已久的一次战略性资源重组。
我国的改革在渡过初期的艰苦适应后,正在慢慢走上正轨,先是经济体制改革,然后是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广电体制其实也迫切需要改革。
在我国加入WTO 后,国外传媒的进入已经迫在眉睫,而国内市场也早已硝烟弥漫,无论是谁,如果不进行改革,迟早会输得一无所有。
所以,这两年我们可以看到,上至中央电视台,下至省级电视台,甚至区县都在进行改革,国内媒体整体水平处在一个飞速上升时期,你可以从媒体产品的质量、数目看出这种进步。
而我台的三台合一其实是我们主动调整战略,适应新情况下竞争的结果。
调整以后,对原来各台节目影响,对广告经营中心影响。
郭列亚:改革是自上而下。
由于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以各台节目都要做相应调整,基本原则是强调专业分工,本着频道专业化,栏目精品化的宗旨对现有栏目进行重新整合。
改版后的1套是影视频道、2套是新闻频道、3套是科教频道.4套是都市频道、5套是娱乐频道.6套是生活频道、7套是喜剧频道、8套是公共频道、卫视是综合频道。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将改版后的重庆卫视,定位为“公信”特色频道。
一方面,现在国内高品质的法制类节目一直供不应求,而重庆电视台自身的节目资源在这方面长期以来都表现良好,《拍案说法》是省级卫视中收视率最高的法制节目,其他几个收视率稳定的节目如《龙门阵》、《雾都夜话》、《生活麻辣烫》都是以说理为主的节目。
通过观察市场需求,融合自身资源,我们打造了中国第一个以追求“公信”为已任的电视频道。
“麻辣行天下,尽在情理中”,既彰显了重庆人直爽、实干的鲜明个性,也凸显重庆人对“公信”的特殊情怀,将区域性与全国性良好地结合起来。
改版以后,我台的收视状况表现良好,这为我们广告经营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大受惠者其实是我们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