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学总论
- 格式:wps
- 大小:59.58 KB
- 文档页数:3
侦查的定义:侦查是指公、检等机关以刑事案件为目标,依法采取公开和秘密的方法,收集、审查、核实、运用证据,以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专门活动。
侦查学: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及其规律的刑事应用法学。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是侦查活动及其规律。
侦查学的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案例分析法;3.科学实验法;4.比较借鉴法。
侦查活动的主体:侦查是一项专门的刑事诉讼活动,它必须由特定的主体--侦查机关来进行。
侦查活动的客体:客体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侦查客体就是侦查活动的对象,更具体地说就是指刑事案件。
侦查活动的方法:侦查方法应包括专门调查手段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的方法从公开程度上可分为公开的侦查方法与秘密的侦查方法两种形式,侦查方法分为侦查措施、侦查手段与侦查谋略三个大的种类。
侦查措施是指公开的侦查方法,侦查手段则是指秘密的侦查方法,而公开侦查方法和秘密侦查方法的策略性运用就是侦查谋略。
侦查活动的目的:证据问题是侦查的中心问题。
收集、审查、核实、保全证据,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是侦查活动的最直接目的。
侦查活动的性质:侦查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最初的、重要的阶段,具有司法性质,侦查权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司法权。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把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从整体的角度对侦查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全面概括;把侦查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侦查活动及其规律,揭示了侦查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侦查学的学科性质:侦查学是法学的分支学科:从法学部门角度看,它是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并列的刑事法学家族中的一员;从认识论角度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由此我们认为,侦查学的学科定位应是刑事应用法学。
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及其规律的刑事应用法学。
侦查学的学科体系:由理论侦查学(理论研究)、应用侦查学(应用研究)、比较侦查学(比较研究)三个部分共同构成。
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刑事侦查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C)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B、人民法院C、公安机关D、武警部队2、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行政处分的是(B)。
A、警告B、禁闭C、记大过D、撤职3、行为人有下列行为,经警告无效,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是(D)。
A游行时不服从民警现场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随意殴打他人 D、抢夺民警枪支,严重危害公共安4、共同违反治安管理的,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A),分别处罚。
A、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所起的作用B、行为的情节严重性C、造成的损害后果D、主观心态5、对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在必要时可以由(B)管辖。
A、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B、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C、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D、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A)。
A、大队长B、一级警长C、二级警长D、三级警长7、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A)情形的,从重处罚。
教唆、胁迫、诱骗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B、平时表现不好C、再次违反治安管理D、主观恶性较深8、、治安管理处罚的适用对象是(C)。
A、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B、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自然人C、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D、违反治安管理并已够刑事处罚的单位和自然人9、、公安部在(A)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中央军事委员会10、全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C)。
A、高压水枪B、催泪弹C、警绳D、警棍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侦查学总论侦查学总论第一章侦查学概念第一节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一):侦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二):侦查学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我国侦查学的概念(三):侦查学是揭露证实犯罪和发现控制犯罪的学科(四):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五):侦查学是公安学的一个分支第二节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侦查活动规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2、侦查活动方法1、研究犯罪事实的规律特点2、研究侦查工作的基本理论侦查学的研究内容3、研究侦查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经验4、加强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技巧方法研究5、比较各国侦查理论经验技术和方法研究1、侦查学基础理论部分2、侦查学措施手段部分第三节侦查学的学科体系3、侦查计谋策略部分4、侦查技术部分5、侦查方法部分1、哲学方法2、系统方法第四节侦查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统计法2、案例剖析法3、具体方法3、科学实验法4、比较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第二章侦查学原理第一节物质交换原理概念:是指两种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接触、摩擦、撞击时引起两种物质接触面上的物质成分互相交流关系和变化状态物质交换的条件:1、客体条件:有相互交换的物质客体2、有外力的作用3、需要直接发生接触4、物质实体必须发生了变化物质交换的类型:1、痕迹性物质交换(足迹、指纹)2、物品性物质交换(实物性物质交换)3、印象性物质交换(印象痕迹)Ps: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联系第二节因果关系原理概念: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种类:1、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因果关系2、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3、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4、犯罪结果与犯罪后应变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特点:1、普遍性2、客观性和可知性3、事件序列性和必然性4、多样性和复杂性:1、一因多果、同因异果2、一果多因、同果异因3、多果多因、复合因果因果关系原理的意义:1、因果关系原理是认识案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2、因果关系原理是推进侦查活动的动力,是提高侦查自觉性的必要条件3、因果关系原理是防范控制犯罪的重要理论依据第三节同一认定原理概念:是指在侦查中具有专们知识和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侦查客体先后出现的特征是否同一做出判断类型:认定主体:留下的鉴定意见、证据、线索等认定客体:留下的形象、运动习惯、笔迹、痕迹、DNA、气味等第三章侦查主体第一节:侦查主体概述概念:侦查主体是指依法行使侦查权进行侦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侦查主体的职权:1、立案权2、侦查权3、紧急情况特殊处置权4、开展侦查基础业务活动的权利第二节:侦查机构:1、公安机关:公安部、地方公安机关、专门公安机关2、人民检察机关3、国家安全机关4、军队保卫部门5、监狱公安机关的侦查机构: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刑事侦查部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禁毒部门、治安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边防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监所管理部门、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反恐怖工作部门。
侦查学总论(课本配套讲义)-图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侦查学总论(课本配套讲义)-图文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侦查,总论,课本,配套,讲义,图文,侦查,20XX年,中南,,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教育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侦查学20XX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侦查学考研刑事案件侦查的一般方法的立案↓侦查决策↓调查取证↓排查重点嫌疑人↓破案↓侦查终结↓补充侦查220XX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侦查学考研侦查学总论第一章侦查学概述第一节侦查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本学科名称的创制始于汉斯.格罗斯出版的《预审法官手册》一、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就是以犯罪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侦查活动及其规律、侦查制度和侦查理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研究侦查主体对刑事犯罪进行侦查活动所采用的各种侦查技术、措施和方法的学科。
二、侦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侦查活动及其规律。
具内容体包括:(一)犯罪的规律和特点1、犯罪活动的复杂多样性2、犯罪活动的区域性3、犯罪活动的时间性、季节性4、犯罪活动的个性习惯性(二)侦查行为及其规律侦查技术、措施和方法在内的侦查对策及其运用。
(三)侦查制度包括侦查组织制度侦查程序制度(四)侦查学理论三、侦查学的特点(一)政治性(二)实践性(三)科学性四、侦查学的体系(一)概念:侦查学体系是将研究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包括确定侦查学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这些对象进行研究的顺序。
(二)体系:侦查技术、侦查措施、侦查方法三块体系。
320XX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侦查学考研第二节侦查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侦查学与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一)联系:刑事诉讼法学是以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刑事诉讼理论和刑事诉讼实务为研究对象的规范法学学科。
侦查学研究的侦查是刑事诉讼的重要一环,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法律规范。
(二)区别:刑事诉讼法学主要研究侦查活动的诉讼形式,侦查学主要研究诉讼形式框架下侦查方法的综合运用。
《侦查学》考试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明确侦查学与侦查工作的关系,刑事案件与侦查工作的关系,侦查目的和侦查工作原则,侦查质量、效益的评估依据,侦查办案的基本程序;学会开展侦查基础建设,制作各种侦查文书,勘查现场,分析案情;掌握运用各项侦查措施手段侦办各种刑事案件和预审查证的方法。
教学原则(一)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
侦查学是一门为实现刑法任务为目标的学科,教学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当前的刑事犯罪、侦查实际工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既重视书本知识,更注意联系当前实际。
(三)坚持能力培训原则。
教学中,应确立科学合理的侦查能力结构体系,利用各种手段传授知识,培训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原则。
教学中,要运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阅读案卷、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实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的。
(五)适应当代法制建设与人权保障原则。
教学中,应以现代、先进的法制理念引导教育学生。
教育应面向未来,与世界发展同步。
(六)坚持先进性与科学性原则。
及时吸取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注意所吸取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第一篇侦查学总论第一章侦查学第一节侦查与侦查学的概念一、侦查的概念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据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这是侦查的法定概念。
学理上的侦查概念可定义为: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机关为查明案情,搜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而依法采取的一系列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总称。
理解侦查的概念,应当明确以下几点:(一)只有法定的侦查机关才有侦查权(二)侦查的客体是刑事案件,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事件(三)侦查活动的内容是侦查机关所采取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四)侦查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五)侦查是一种法定的行为活动,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二、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是研究侦查主体如何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运用各种侦查技术、侦查策略和措施、方法对案件进行侦查,以查明案情,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嫌疑人的一门对策性学科。
刑事侦查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A)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宪法至上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3、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D)。
A、领导批示B、文件规定C、法学理论D、法律规定4、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B)。
A、刑事执法力量B、刑事司法力量C、司法力量D、刑事力量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C),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A、文明执法B、依法执法C、以人为本D、以法律为准绳6、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A)。
A、继承权B、转让权C、使用权D、处置权7、下列属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人民警察的任务是(B)。
A、维护国家统一B、维护国家安全C、维护国家主权D、维护国家独立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C)。
A、戒严B、部分地区戒严C、交通管制D、现场管制9、曾受过(B)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A、行政处罚B、刑事处罚C、体罚D、管制10、(A)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执法为民B、依法治国C、民主自由D、服务大局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2.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3.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因违反治安管理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4.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侦查总论教学提纲一、侦查学的学科特征侦查学是应用性科学。
所谓应用性科学,是指综合应用自然、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解决专门社会性需要而形成的学科。
具有综合性、边缘性、交叉性。
二、刑事侦查概述一、刑事侦查的概念享有侦查权的机关,依据有关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为收集、获取证据,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而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强制措施、秘密侦查手段及其相关行为的活动。
(一)侦查主体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海关军队保卫部门(二)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刑法:是侦查的起点、终点和前提刑事诉讼法:侦查权力之源;权力运作过程规范专门法规:赋予实施秘密侦查手段的权力侦查措施与手段的区别:权力来源;作用方式;结果性质侦查与法律的关系:1、侦查是实现法律的现实力量,法律是侦查活动的依据。
2、侦查研究对犯罪主体及其行为的认知,法律研究犯罪危害性和权力运作。
法律决定侦查行为的基本姿态和行动方式。
3、侦查研究揭露、证实犯罪的能动性,法律构成侦查手段与方式的维度。
如逮捕、诱惑侦查、反逼供信等。
(三)刑事侦查活动具有丰富的内容侦查情报、侦查谋略、科技运用、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工作、犯罪研究等。
二、刑事侦查的任务(一)侦查破案,打击刑事犯罪既发案件预谋案件重特大案件多发案件(二)制止和预防犯罪预防犯罪指消除各种可能刺激、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与打击预谋案件不是一回事。
预防犯罪是整个社会、各行各业的事,侦查机关是打击刑事犯罪的职能部门,在预防犯罪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包括在案件侦查中预防,为社会各行业提供预防犯罪信息,社会预防提供技术指导等工作。
三、刑事侦查的原则(一)依靠群众的原则是侦查工作的基础,是力量源泉,是我国刑事侦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犯罪条件的现实性,恶性形成的社会性2、犯罪行为过程的社会性3、犯罪分子存在的社会性4、与犯罪有关人、事、物的社会性5、侦查工作的对抗性、复杂性6、依靠群众具有可能性依靠群众与科技手段的关系犯罪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侦查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
●侦查:是指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程序实施专门调查和采取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或者行为。
侦查的法定概念: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侦查的基本要素:侦查主体、侦查客体、侦查行为、侦查程序侦查的主体:【侦查主体具有限定性】法律赋予侦察权利的侦查机关(部门)和人员,即法定的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监狱(对罪犯在监狱内实施idea犯罪行为进行监狱侦查)、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发生的刑事案件有侦查权)、海关缉私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及这些机关和部门的侦查人员。
【注】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能作为侦查主体。
有关机关团体和单位的保卫科对于本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只是协助侦查的主体。
而不是侦查主体。
侦查的客体:【侦查客体具有特殊性】依照法定程序立案的刑事案件。
【注】犯罪嫌疑人不属于侦查客体、治安案件、民事案件不能称为侦查的客体刑事案件必须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不能存在口袋条款的适用侦查行为:侦查主体对侦查客体依法实施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侦查是专门机关实施的一种诉讼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证据调查行为具有专门性。
侦查行为的专门性表现在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对刑事案件所进行的公开和秘密侦查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必要时,侦查机关有权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对其人身及涉案财产或场所采取必要的限制,因此侦查行为具有专门性。
(这些行为既包括狭义的侦查也包括预审)-----作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侦查和作为侦查学研究的侦查在范围上是存在区别的。
侦查学研究的侦查是广泛意义上的侦查。
主要是从侦查方法的措施上研究如何侦查,如何保障侦查获得有效性,其专门调查工作不仅包括技术侦查措施,还应当包括“秘密侦查手段”,其内容也应当涉及密搜、密取、窃听、跟踪、特情等侦查手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物质交换原理的内涵物质交换原理是世界各国公认的刑事侦查学著名理论,它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当时,欧美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物理学、化学、医学等领域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为物质交换原理的产生做了充分的酝酿。
20世纪初,法国的法庭科学家埃德蒙·洛卡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物质交换原理,即两种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摩擦、撞击、接触时引起两种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流和变化。
犯罪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物质转移的过程,犯罪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将某些物质遗留于犯罪现场,同时又会从犯罪现场带走某些物质,跟各种各样的物质实体发生接触和互换关系。
因此,犯罪案件中物质转移是广泛存在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在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诞生之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理论便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它们最早源于自然科学技术研究。
信息论源于通信技术研究,系统论源于组织管理技术研究,控制论源于自动化技术研究。
而将它们与侦查相结合,即产生了“侦查三论”之理论,系指刑事侦查中的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
这里的三论已经成为抽象出的一般方法论原理,它提供给我们研究的新视角、新思维。
侦查三论借鉴这种认识事物的视角与思维来解读犯罪规律及其侦查对策,认为犯罪侦查是一个依据信息,并由人工加以控制的系统工程,侦查认识过程就是利用犯罪相关信息系统,根据案件具体条件提取所制信息的过程,是对犯罪相关信息系统进行的调控过程。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是物质的存在及运动形式,而犯罪信息不仅存储于犯罪行为形态之中,还存储在犯罪痕迹、犯罪行为结构及犯罪行为的联系等诸方面,其具有客观存在性、流动性和反馈性特点。
依照犯罪信息存储形式的不同,犯罪信息可以分为存储在物质中的信息即物质性信息和存储在人脑中的记忆信息即意识性信息,前者集中表现为实物证据,后者表现为证人证言与犯罪嫌疑人供述、辩解等言辞证据,它们都是破案的重要依据,都通过转移和交换而来。
侦查学学什么
主⼲课程:侦查学总论、犯罪学、侦查程序、犯罪现场勘查学、侦查措施、刑事案件侦查、预审学、国内安全保卫、刑事科学技术等。
侦查学主要学《公安基础理论》、《犯罪学》、《公安管理学》、《刑事诉讼法》、《刑事侦查学》、《物证技术学》、《侦查讯问学》、《现场勘查学》、《刑法》、《⾃卫擒敌》等。
从总体上来讲,侦查学专业的学⽣就业⾯较窄但⽐较稳定,随着公安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对⾼素质的侦查专业⼈才的需求会不断扩⼤,在相当⼀段时期⾥,侦查学专业的毕业⽣就业会继续看好。
有不少学校已开设了侦查学⽅向的研究⽣点,如有意对侦查学进⾏深⼊学习,可以攻读侦查学专业的研究⽣。
侦查学总论
第一章侦查学概念
第一节侦查学的概念:侦查学是研究侦查活动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一):侦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二):侦查学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我国侦查学的概念(三):侦查学是揭露证实犯罪和发现控制犯罪的学科
(四):侦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五):侦查学是公安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节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侦查活动规律
侦查学的研究对象
2、侦查活动方法
1、研究犯罪事实的规律特点
2、研究侦查工作的基本理论
侦查学的研究内容3、研究侦查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经验
4、加强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技巧方法研究
5、比较各国侦查理论经验技术和方法研究
1、侦查学基础理论部分
2、侦查学措施手段部分
第三节侦查学的学科体系3、侦查计谋策略部分
4、侦查技术部分
5、侦查方法部分
1、哲学方法
2、系统方法
第四节侦查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统计法
2、案例剖析法
3、具体方法3、科学实验法
4、比较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侦查学原理
第一节物质交换原理概念:是指两种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接触、摩擦、撞击时引
起两种物质接触面上的物质成分互相交流关系和变化状态
物质交换的条件:1、客体条件:有相互交换的物质客体
2、有外力的作用
3、需要直接发生接触
4、物质实体必须发生了变化
物质交换的类型:1、痕迹性物质交换(足迹、指纹)
2、物品性物质交换(实物性物质交换)
3、印象性物质交换(印象痕迹)
Ps: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联系
第二节因果关系原理概念: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种类:1、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因果关系
2、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
3、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的因果关系
4、犯罪结果与犯罪后应变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特点:1、普遍性
2、客观性和可知性
3、事件序列性和必然性
4、多样性和复杂性:1、一因多果、同因异果
2、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3、多果多因、复合因果
因果关系原理的意义:1、因果关系原理是认识案情的基础和前提
条件
2、因果关系原理是推进侦查活动的动力,
是提高侦查自觉性的必要条件
3、因果关系原理是防范控制犯罪的重要理
论依据
第三节同一认定原理概念:是指在侦查中具有专们知识和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
较侦查客体先后出现的特征是否同一做出判断
类型:认定主体:留下的鉴定意见、证据、线索等
认定客体:留下的形象、运动习惯、笔迹、痕迹、DNA、
气味等
第三章侦查主体
第一节:侦查主体概述概念:侦查主体是指依法行使侦查权进行侦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侦查主体的职权:1、立案权
2、侦查权
3、紧急情况特殊处置权
4、开展侦查基础业务活动的权利
第二节:侦查机构:1、公安机关:公安部、地方公安机关、专门公安机关
2、人民检察机关
3、国家安全机关
4、军队保卫部门
5、监狱
公安机关的侦查机构: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刑事侦查部门、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禁毒部门、治安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边防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监所管理部门、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反恐怖工作部门。
第三节:侦查人员:侦查人员是侦查机构中具体从事各项工作的个体。
1、侦查人员的要求:1、知识要求(政治理论、法律、业务知识)
2、素质要求(政治、专业、身心素质)
3、能力要求(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专业、业务能力)
2、侦查人员的条件与选拔
3、侦查人员的培养
4、侦查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第四节:侦查监督......
第四章侦查客体
第一节侦查客体的概述概念:侦查客体是指侦查主体依据法律,认为有犯罪事实且需要
追究刑事责任而决定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
特征:客观性、多样性、可变性、可认知性。
分类:侵害客体、被侵害客体、关联客体(相关的人、事、物)第二节刑事案件的构成:
刑事案件,是指危害社会利益,触犯刑律应当受刑罚处罚,并经侦查部门立案侦查
的犯罪事件。
1、刑事案件的动态结构:1、犯意的形成阶段
2、犯罪的预备阶段
3、犯罪的实施阶段
4、犯罪后的应变阶段
2、刑事案件的静态结构:时间、空间、人、行为、物这五个要素的一种内在联系第三节刑事案件的特点:1、一般表现为直接侵害
2、多有犯罪现场可供勘查
3、案件的因果关系复杂
4、案件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和突发性
第四节刑事案件的发案规律:季节、打击力度、辐射蔓延、地区差异
第五节刑事犯罪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侦查的任务、方针和原则
第一节侦查的目的和任务:1、侦查的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保障人权: 知情权、辩护权和法律帮助权、沉默权、不负举证责任权、不受非法
强制措施权、申诉控告权、申请回避权。
2、侦查的任务:收集证据、查明案情、查获犯罪嫌疑人、追
缴涉案财产。
第二节侦查的方针:依靠群众、抓住战机、积极侦查、及时破案。
1、依靠群众是侦查工作的基础
2、抓住战机是侦查工作的关键
3、积极侦查是侦查工作的要求
4、及时破案是侦查工作的目的
第三节侦查的原则:1、遵守法制原则
2、快速反应原则
3、提高效益原则
4、严守秘密原则
第六章侦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