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生态环境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9.54 KB
- 文档页数:3
苏州市人民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纪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03•【字号】常务会议纪要〔2021〕43号•【施行日期】2021.1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市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纪要2021年11月29日上午,吴庆文代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部署省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涉及苏州市问题整改工作。
会议议定以下意见:一、审议《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一)原则同意《苏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十四五实施纲要》。
由市住建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作相应完善后,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二)我市自2013年启动美丽城镇建设以来,不断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镇生活综合品质。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继续保持先发优势,以全市小城镇建设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城镇环境整治水平,全方位推动城镇现代化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提升探索“苏州路径”、提供“苏州样板”、作出“苏州示范”。
(三)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将建设目标与民生实事紧密衔接,实施分类建设、差异发展,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短板,不断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坚持特色化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因镇施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打造好小城镇“江南文化”品牌;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特色化,同步提升村庄发展水平,实现美丽城镇与特色田园乡村联动发展。
二、审议《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一)原则同意《苏州市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
由市生态环境局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意见按程序报市委同意后印发实施。
浅谈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方案摘要:苏州市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根据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
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苏州市政府已编制《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并提出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生态制度、安全、空间、经济、生活和文化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
基于此,相城区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以上要求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对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安排。
统筹兼顾,紧抓相城区水环境痛点,通过对规划文件和区域相关资料的初步分析研究,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多方面系统性研究着手,初步提出了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方案。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1、项目背景:江苏省部署1)2020年12月关于生态环境部与江苏省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设的会议要求;2)2019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3)2020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方案》等地区相关规划文件1)《苏州市相城区分片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2017~2035);2)《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国涵[2008]12号批复);3)《相城区防洪排涝与河网水系专项规划》(2017~2035年)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9月;4)《相城区污水规划修编》(2017-2030)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2018年1月;2、基础资料:水资源配置基于本地区骨干水系排水特点和地形高程特征,相城区防洪形成“东排、北出、下泄、多点调蓄、众圩共保”的总体格局:东排阳澄湖:配合推进区域骨干河道永昌泾整治,以东西方向穿城而过的界泾河、冶长泾(渭泾塘)、永昌泾、北河泾、黄埭塘(蠡塘河)五条区级以上河道为东排骨干河道,区内洪涝水经内部河道汇集后由五条通道东排入阳澄湖。
制定生态型绿地系统规划奠定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凤春、匡振鶠一、前言城市绿化是现代都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城市绿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所以必须研究和制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加强苏州市绿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促进苏州城市发展更上新台阶。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切合点,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创造先决条件。
二、苏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①依据山水,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绿地结构全市地势靠山濒湖,西高东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间。
地貌属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过渡到山麓平原,洪积平原,广积平原。
城市西南临太湖,湖区有岛屿。
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狮子山、天平山、灵岩山、七子山;远郊有阳山、邓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东、西山。
群山海拔高度一般为100-300米,最高峰穹窿山高341米,西山缥缈峰336.6米,东山莫厘峰296.6米。
山势浑圆,一般坡度不超过20°25°。
城市东部地势低平,多大小湖泊,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黄天荡、石湖、澹台湖,水系网络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京杭大运河等。
古城区地形平坦,河流纵横,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海拔标高为4.2-4.5米,郊区一般3.8米左右(吴淞高程)。
古城内河道纵横密布,宋平江图上河道长82公里,桥325座,至清中期开始逐呈衰落趋势,至清末仅剩河道约55公里,桥241座。
民国期间又陆续填没,现今保存着“三横三直”骨干水系,河道35.28公里,桥梁163座,其中古桥约70座,仍为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临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户户泊舟航”,“小桥流水人家”的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城市风貌。
苏州环保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要求,我对苏州市的环保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一份报告,以下是调研结果的详细描述。
一、概述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由于长期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显著。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苏州市的环保状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根据调研结果,苏州市的大气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污染等。
其中,工业废气排放是主要问题之一。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符合环保标准,导致大量有害物质释放入大气中。
此外,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交通拥堵时排放更为突出。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苏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限制工业排放、推广清洁能源使用以及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等,但还需要更加坚决的执行和监督。
三、水污染苏州市的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以及农村面源污染。
许多工厂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和湖泊,导致水质下降,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另外,农村地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不规范,导致农田中的农药和化肥渗透入地下水,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为了改善水质,苏州市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污染治理政策,如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
四、垃圾处理苏州市的垃圾处理工作相对较好。
城市区域内设有垃圾处理厂,采用了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垃圾。
此外,苏州市鼓励垃圾分类,通过投放可回收物和湿垃圾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垃圾数量。
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环保状况直接影响着苏州市的经济发展。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不仅损害了环境,还给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环保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且也成为吸引外资和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环保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苏州市在环保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需要加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三、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四、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五、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苏州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现代化路径。
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应运而生。
二、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核心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以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为重要抓手,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这一实践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产业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集群发展为载体,推动产业链整合;以区域协同为支撑,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三、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苏州市的产业创新集群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规模和竞争力有待提高。
其次,苏州市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市场
开拓等多方面的挑战。
四、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创新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协同发展;四是拓展市场渠道,提升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五、总结与展望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报告对苏州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与建议。
苏州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苏州,这座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江南名城,以其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园林景致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苏州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何保护好苏州的生态环境,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首先得从治理水污染入手。
苏州水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但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部分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为了改善水质,一方面需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污水流入河流湖泊。
同时,加强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让苏州的水重新变得清澈透明。
大气污染的防治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苏州的空气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改善大气质量的关键之一。
可以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降低机动车的使用频率和尾气排放量。
对于工业企业,要加强废气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采用清洁能源和先进的生产工艺,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此外,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加大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也有助于净化空气。
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苏州需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鼓励企业开展废物回收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
建立健全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保护苏州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苏州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苏州市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评估苏州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苏州市的历史、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等情况。
•数据收集:收集苏州市的各类数据,包括经济指标、人口统计、环境数据等。
•SWOT分析:对苏州市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行性评估:综合考虑苏州市的各项指标,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2.2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苏州市统计局:提供苏州市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
•苏州市环保局:提供苏州市的环境数据。
•相关研究报告和文献:提供苏州市的历史、产业发展等信息。
三、苏州市概况3.1 历史与文化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苏州园林、苏州刺绣等。
苏州市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3.2 经济状况苏州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苏州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同时还有发达的服务业和旅游业。
苏州市的经济增长稳定,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3.3 人口与社会苏州市的人口规模较大,人口密度较高。
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化,教育水平较高。
苏州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备。
3.4 环境状况苏州市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主要污染源受到严格控制。
市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较高,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
市政府对环境保护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四、苏州市的优势与劣势4.1 优势苏州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苏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毗邻上海,交通便捷,具有区位优势。
•发达的制造业:苏州市的制造业水平较高,拥有多家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优良的城市环境:苏州市的城市环境较好,绿化覆盖率高,市民素质较高,对环境保护有较高的意识。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因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重要的任务。
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首先,可以对城市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
其次,可以通过对指标的评价来发现城市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最后,可以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空气质量、城市水质量、城市噪声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1、城市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城市空气质量指标体系包括了PM2.5、PM10、SO2、NO2等多个指标。
其中,PM2.5指标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个指标,也是评估城市生态环境中空气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2、城市水质量城市水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评价城市水质量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了地下水水位、地下水盐度、COD、BOD、总氮、总磷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评价城市水质量的状况。
3、城市噪声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是城市生态环境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之一。
城市噪声污染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噪声覆盖面积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估城市噪声污染状况。
4、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
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指标体系包括了垃圾填埋污染、废水处理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状况。
三、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进行多维度的评估。
评价方法包括了对指标的评分、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展示等。
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苏州市委员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8.27•【字号】苏委发〔2020〕22号•【施行日期】2020.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实施意见苏委发〔2020〕22号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重要论述和对江苏、苏州提出的“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在率先、排头、先行的内涵中,把生态作为一个标准”等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20〕15号)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现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美丽苏州建设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发展愿景,聚焦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镇村建设为主抓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现新时代“人间天堂”之美,让美丽苏州美得有形态、有韵味、有温度、有质感,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成为苏州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核心内涵,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着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含量”;坚持把以人为本、可观可感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鲜明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坚持把系统谋划、彰显特色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必要前提,切实维护自然山水和人居风貌,打造诗意栖居、梦里水乡的美丽城市;坚持把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重要路径,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的拐点早日到来;坚持把全民参与、共建共享作为美丽苏州建设的有效保障,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公众协同推进机制,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