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曲:激扬旋律淬炼民族精神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爱国情感背景音乐推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激发我们的激情,并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在爱国主题中,背景音乐更是起到了加强情感和凝聚力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推荐一些令人振奋的爱国背景音乐。
第一首推荐的背景音乐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音乐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铿锵有力的旋律而闻名。
它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正义斗争的坚定承诺。
每次听到这首音乐时,都会感受到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接下来,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国际歌》。
这首歌曲早在19世纪末就问世了,它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代表歌曲之一。
这首歌的歌词寄托了对革命事业和全人类解放的向往和希望。
它的旋律悠扬,歌词意味深远,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觉醒和动力。
紧随其后的是《祖国颂》。
这首音乐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旋律磅礴而庄重。
它通过美妙的旋律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的音乐气势磅礴,使人们不由得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祖国》是一首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歌曲。
这首歌是由中国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和指挥家刘天华所创作,其歌词真挚动听、旋律柔美缱绻,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无尽的深情。
听这首歌时,内心涌上的感情会使人们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最后,我向大家推荐的是《国泰民安》。
这是一首非常有力量和震撼力的背景音乐。
它的旋律激昂而庄严,让人回想起伟大祖国的辉煌历史和民族精神。
这首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也让我们对我们的祖国充满信心。
以上是我向大家推荐的一些激发爱国情感的背景音乐。
无论是在纪念日、国庆节或其他庆祝活动中,这些音乐都能够为我们注入强大的力量和自豪感。
通过这些背景音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我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让我们一起用音乐表达爱国情感,为祖国加油!。
我心中的一首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文精选我心中的一首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是无数中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象征。
一首好的歌曲,不仅在于它的旋律动听,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战斗意志。
它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和平的追求融入其中,让人们意识到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这首歌曲自问世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支撑。
当那个艰难的年代,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这首歌的节奏和歌词激励着每一个有志于保卫国家的中国人。
人们振臂高呼,奏响了生命的乐章,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
在抗战年代,这首歌在家家户户传唱,激励了无数勇敢的军人和民众。
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保卫家园的壮丽篇章。
他们在战火中弹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这首歌的含义。
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身影、汗水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而在今天,虽然已经没有了开国将军们那样的战争年代,但《义勇军进行曲》依然熠熠生辉。
这首歌不仅提醒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呼唤着每一个人站出来,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乃至社会,人们都应该像那么代人们一样团结一心,共同为共和国的发展努力。
这首歌曾经让无数的先烈们的热血沸腾,他们奋勇杀敌、英勇牺牲,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而我们,也应该从这首歌里汲取力量,勇往直前,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无论是身处何地,我们都要像那么代先烈们一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负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魅力,成为了一首打动人心的歌曲,传递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希望。
它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唤醒了无数人们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它的力量虽然只是一种声音,但它影响着整个国家和亿万人民。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它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唤起了我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谈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意义及其创作特征【摘要】《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歌曲,它在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斗志。
这首歌曲的音乐意义体现在其简单易记的旋律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上。
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和歌曲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义勇军进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其持久影响力。
这首歌曲既是抗战时期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
它激励着每一个听者,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意义和创作特征让我们深刻领略到音乐在历史中的力量和影响。
【关键词】音乐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 音乐意义, 历史背景, 歌曲特点, 旋律简单易记, 时代特征, 音乐史, 影响力, 结尾1. 引言1.1 介绍《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军歌之一。
这首歌曲是由聂耳作曲,田汉填词,于1935年创作完成。
这首歌曲旨在激励人民奋勇抗敌,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豪迈,节奏明快有力,表现出了抗战时期的紧迫气氛和人民对抗战的热情与决心。
歌词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抗战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民投身抗战的决心与勇气。
这首歌曲在抗战时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鼓舞和宣传作用,成为了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国抗战时期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人们在困难时刻奋勇抗敌,戮力同心,迎接挑战。
通过这首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民众心情和精神状态,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抗战年代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志。
《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留存至今仍然被传唱和赞美。
1.2 音乐作品的重要性音乐作品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体现在社会层面。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反映和传达社会的观念,情感和价值观念。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可以激发人们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音乐作品往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激发着人们的情感。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抗战歌曲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抗战歌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歌曲在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对抗日斗争的共同纽带。
本文将介绍几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广泛传唱的抗战歌曲,并分析它们在战争中的作用,展示中国人民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勇敢与坚定。
一、《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所创作的第一首军事进行曲。
该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激动人心的歌词,成为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斗争的象征之一。
它鼓舞了无数中国军民士气,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作的一首进行曲。
该曲以其雄壮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赞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与崇高,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代表歌曲。
这首曲子激励了中国军民,使他们在战斗中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信心。
三、《亲爱的祖国》《亲爱的祖国》是由许嵩创作的一首歌曲,曾在中国电影《建国大业》中被广泛演唱。
这首歌曲以其扣人心弦的旋律和朴实感人的歌词,唤起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深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虽然该曲并非直接与抗日战争相关,但它在中国人民抗战情绪高涨的年代中传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共同歌谣。
四、《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是陈歌辛创作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词简单直接,旋律欢快,表达了中国航海家秉持着高尚使命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情感。
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首歌曲鼓舞了许多航海家和军人,使他们在遥远的大洋中面对困苦和危险时保持了坚定的信念。
五、《战地的向阳花》《战地的向阳花》是石匠、康云等人共同创作的一首歌曲,它以温暖感人的歌词和抒情的旋律,唱出了军人在战场上的坚定信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首歌曲感动了无数士兵和战争中的人们,使他们在战乱中找到了一丝希望和安慰。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抗战歌曲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捍卫国家独立的精神力量之源。
这些歌曲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和士气,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和敌人的决心。
烈士纪念日演奏的曲子
烈士纪念日是为缅怀和纪念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而设立的纪念日。
在中国,烈士纪念日定为每年的12月13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仪式,其中音乐表演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通常在烈士纪念日演奏的曲子:
1. 《烈士进行曲》:这是中国一首经典的烈士纪念曲目,通常在烈士纪念日的仪式上演奏。
这首曲子庄严悲壮,通过音乐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和缅怀。
2. 《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进行曲,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之一。
这首歌曲表达了对革命烈士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的军人的歌颂。
3. 《永远的战友》:这首歌曲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创作的,常常在烈士纪念日的仪式上演奏。
歌曲中充满了对逝去的英雄的怀念和敬意。
烈士纪念日的音乐表演是对烈士们的一种庄严纪念和崇敬。
这些歌曲通常具有庄严肃穆的音乐特点,激励人们缅怀烈士,铭记历史,激发民族精神。
此外,这些音乐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对于传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激励人民奋发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上述的曲目外,不同地区和不同纪念活动也可能会演奏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在纪念活动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也通过音乐的力量感染和鼓舞着人们,激发着对英烈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烈士纪念日演奏的曲子是对烈士们的一种庄严纪念和崇敬,同时也是对革命传统和英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这些音乐作品通过庄严悲壮的旋律,唤起人们对英烈的敬仰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
传承红色精英的歌曲
有很多传承红色精神的歌曲,下面列举几首:
1.《红旗飘飘》:这首歌曲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典歌曲,以红旗为象征,表达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是表达了新中国成立
的艰苦历程和共产党人的伟大功绩,对于传承红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
作品,通过嘹亮的歌声和激昂的旋律,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和英勇斗志。
4.《东方红》:这首歌曲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应运而
生的歌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强大力量。
5.《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是表达了对祖国首都和伟大领
袖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敬,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作品。
这些歌曲都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品,通过传唱和演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的歌
1、《精忠报国》:表达了忠诚、孝道、牺牲、奉献的民族精神。
2、《我的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3、《十送红军》:表达了对红军的敬仰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4、《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5、《爱我中华》: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自豪。
6、《红旗飘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旗的敬仰。
7、《走向复兴》: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8、《祖国你好》:表达了对祖国的祝福和问候。
9、《东方红》: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敬仰和革命精神的传承。
10、《歌唱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传承红色精英的歌曲
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有许多歌曲成为了传承红色精英精神的载体。
这些歌曲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讴歌了无数为了革命事业奋斗并献身的英雄人物。
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革命歌曲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也是最富有红色精神的代表之一。
这首歌曲于1933年创作,歌词鼓舞人心,将
壮丽的革命进程与红色精英的英勇事迹紧密结合在一起。
《红旗颂》是另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歌词激昂慷慨,表达了红色精英们的革命豪情和坚定信念。
这首歌曲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成为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战的重要工具。
《我的祖国》是一首流传广泛的民族主义歌曲,表达了红色精英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这首歌曲既展示了祖国的山河壮丽,也歌颂了红色精英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行为。
除了这些经典的红色精英歌曲,还有许多其他的歌曲也传承了红色精英的精神。
《永远跟党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曲都表达了红色精英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这些歌曲通过娓娓道来的歌词和激昂动听的旋律,让人们铭记和传承
了红色精英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它们成为了红色精英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新一代的革命者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同时,这些歌曲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将红色精英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义勇军进行曲》:传承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1. 引言1.1 概述:《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承载了浩荡的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
这首催人奋进、激励斗志的音乐作品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成为民众共同追随的旋律。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义勇军进行曲》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
首先,我们将回顾其历史背景,包括抗日战争背景、创作背景以及曲调与歌词特点。
其次,我们将分析该歌曲传承了民族精神,具体包括民族自强精神、团结抗战力量象征以及唤起民众爱国情感和自豪感等方面。
然后,我们将探究该歌曲如何传承了革命精神,涵盖革命斗争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武装斗争与牺牲精神的体现以及激励后代革命者继续前行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通过总结《义勇军进行曲》传承的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呼吁大家继承与发扬这一民族宝藏。
1.3 目的:本文旨在展现《义勇军进行曲》对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并探索其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与阐述,《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之光,以其凝聚力、鼓舞力和激励力,能够为我们在激烈竞争与挑战中保持团结、拼搏进取提供重要借鉴。
2. 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2.1 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持续时间长达八年。
该战争于1937年爆发,对中国来说是一段艰苦而残酷的岁月。
在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暴行频繁,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伤害。
2.2 创作背景与意义《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创作的一首革命歌曲,在抗日战争中催生并流传甚广。
这首歌曲激励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斗志和英勇奋斗的精神。
该进行曲成为了当时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敌人的象征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2.3 曲调与歌词特点《义勇军进行曲》以激昂雄壮的曲调和振奋人心的歌词而闻名。
这首歌通过朴实而深情的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解放和自由的期望和渴望。
歌词中呼唤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以及宣誓决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革命歌曲有哪些在抗日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革命歌曲成为了凝聚民族力量、鼓舞民众斗志的重要武器。
这些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传递着抗日的决心和对胜利的信念。
《义勇军进行曲》无疑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新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激昂的歌词,犹如战斗的号角,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奔赴抗日战场。
它不仅在当时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至今仍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歌,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黄河大合唱》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壮丽画卷。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那气势磅礴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仿佛让人们看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也是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这首歌简单而有力,强调了团结在抗战中的重要性。
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抵御外敌,取得最终的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朴实的语言和坚定的旋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共产党的拥护和信赖。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在抗日战争中逐渐走向胜利,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大刀进行曲》更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歌曲直接反映了抗日军民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让人热血沸腾。
《松花江上》则饱含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这首歌曲倾诉了东北人民流亡的痛苦,激发了人们收复失地、赶走侵略者的强烈愿望。
《毕业歌》唱出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它鼓励着年轻一代投身抗日,为国家的命运而奋斗。
抗战歌曲:激扬旋律淬炼民族精神
作者:丁小琴王亿豪《光明日报》(2015年09月14日14版)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的14年里,中华大地经历了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带来的空前灾难。
中华民族在危急时刻奋力抗击,发出“救亡图存”的怒吼。
民族危难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也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其中,音乐家们不忘肩负的文化使命,围绕抗战题材潜心创作了一批作品,使抗战歌曲成为这一时期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音乐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以及《黄河大合唱》等旷世名篇皆诞生于此时。
威武雄壮、昂扬嘹亮的抗战歌曲记录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歌颂了英勇无畏的民族大义,反思了战争的残酷和丑恶,给听者带来了继续昂首前行的力量,铸就了中国音乐史上的辉煌篇章。
形式丰富具有高传唱度
抗战歌曲这个名称所统揽的是一大批不同体裁、题材的声乐作品。
其中占据主流的是进行曲风格的作品,如《抗敌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八路军军歌》等,常使用二拍子或四拍子,节奏顿挫铿锵,曲调激越昂扬。
这一首首诞生在血火之中的抗战进行曲,仿佛响彻神州的冲锋号,自然融入了那个时代全国人民积极抗日的时代狂潮,激励着中华民族与日寇血战到底、不断走向光明和胜利的未来。
这种队列歌曲表现出成熟分明的民族特点,如较少采用和弦分解化的旋律,而是以五声音阶为主,旋律多级进,富于抒情性,这些特色和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之后中国音乐的创作走向。
无论是《黄河颂》中“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延安颂》中“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阵线”,还是《新四军军歌》中“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这种颂歌风格的抗战歌曲,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歌颂了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淬炼,彰显了昂扬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慷慨悲壮的英雄色彩。
此外,还有抒情风格的抗战歌曲,虽然数量不大,但多能以凝练的主题和高度的艺术性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
其中有的典雅委婉,如《渔光曲》《梅娘曲》,有的压抑凝重,如《铁蹄下的歌女》《黄河怨》,有的慷慨激昂,如《嘉陵江上》《松花江上》,还有的自然散发出淳朴清新的民间歌谣气息,如《黄水谣》《长城谣》《二月里来》。
可见,抗战歌曲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涵盖了在抗日战争中奋起反抗的将士、百姓等诸多群体和各种重大事件,具有较强的传唱性和普及度,直到今天,每每听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
艺术风格彰显时代特色
优秀的抗战歌曲大都具有感情真挚深刻、语言朴实平易的特点。
比如,张寒晖写于1936年的歌曲《松花江上》,表现的是被迫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而流亡关内的东北军思念家乡、痛恨侵略者强占家园、复仇怒火在胸中燃烧的情绪。
歌曲以下行音调为主体,重点渲染悲情。
作曲家曾表示,自己在创作时自然融入北方妇女给亲人上坟时号啕大哭的语汇。
此外,在音乐材料的铺展过程中,作曲家还使用了我国民族音乐中常见的重章叠句旋法,这又使歌曲在情真意切的叙事中平添了朴实亲切的民族音乐元素。
另一方面,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
作曲家运用形象思维,用音乐艺术的特殊材料和手段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
如冼星海的史诗性力作《黄河大合唱》第二曲《黄河颂》是男中音独唱的抒情颂歌,赞颂黄河的源远流长与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
歌曲首段由五个乐句一气呵成地连缀完成。
其中音乐的核心材料在第一句“我站在高山之巅”,连续级进的上行音调紧接六
度跳进音程,获得清晰的正波曲线,当音乐陈述至“高山”处而达到最高点,之后折转下行,使乐句的音乐运动前后均衡,从而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气势,雄伟壮阔的黄河形象由此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听觉感受中。
纵观那些优秀的抗战歌曲,在音乐组织和发展上大多有严谨的结构和洗练的技巧。
《游击队歌》包括两个相同规模的段落,每段又可划分出两个规模相同的乐句,由此构建起歌曲方整均衡的结构。
观察歌曲的音乐材料,前段两个乐句同头不同尾,后段第一句对比、第二句再现。
整首歌曲贯穿使用了小军鼓的鼓点节奏,也都是大调风格的音乐语言,而作曲家在歌曲的对比部位将鼓点节奏、乐句起句特征和旋律音程使用等稍加调整,便在使用相同素材前提下体现出与前段音乐的变化和对比,最终使歌曲具有了素材单纯音响不单调的艺术效果。
再如《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词句长短不一,不拘一格。
作曲家在这样一个散文体的歌词框架中自由灵活地组织音乐材料,使歌曲的曲式轮廓呈现出一个很清晰的拱形结构,而再看音乐材料的编排,又呈现出类似再现三阶段的特点,这些艺术匠心恰到好处地使歌曲达到音乐结构的均衡性和完整性,反映出作曲家敏锐的音乐感、对音乐辩证法的掌握,以及创作经验的积累和成熟。
抗战歌曲该如何演绎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种纪念活动纷至沓来。
在这些纪念活动中,重温那些永垂史册的经典抗战歌曲成为一个重要环节。
从《黄河大合唱》到《在太行山上》,从《松花江上》到《毕业歌》,这些歌曲在近几个月的音乐舞台上被数次演绎,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音乐热潮。
重唱抗战歌曲,既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缅怀为国捐躯的前辈先烈,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慷慨激昂,也是通过这批具有丰富思想内容和隽永艺术魅力的优秀歌曲,向现代人传递音乐艺术的正能量,特别是激励当下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然而,我们应该如何演绎才能既不让经典变味,又能更好地被现在的听众所接受呢?《大刀进行曲》原本是表达抗日将士对日本侵略者极度愤怒的激烈情绪,有的表演者却用缓慢的节奏和优美的和声去演唱。
再比如一些歌手采取流行歌曲的形式演绎抗战歌曲,形式新颖时尚却使原本感人的力量和朴实的情感有所削弱。
艺术家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对作品进行创新改编,用当下的审美眼光去解读经典无可厚非,但成功与否必须注重“度”的把握,也就是要保留作品的独特气质和原有意境。
其实,抗战歌曲不仅是指抗战时期涌现的作品,也包括现当代作曲家以抗战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比如抗战题材电影插曲《地道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以及近年来涌现的抗战题材交响乐和歌剧作品。
当下音乐人对抗战题材的创作从未停滞,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近年来业界又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涌现出诸如交响大合唱《金陵祭》等作品。
然而,这些作品的题材范围相对狭窄,局限于表现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
因此,如何拓宽抗战歌曲创作题材,使那些历史文化事件中彰显出来的民族精神在当代音乐演绎之下被赋予更多现实意义,应该是音乐创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