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歌曲集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程懋筠《音教抗战曲集》歌曲浅析
《音教抗战曲集》是一部由中国著名音乐家程懋筠于1937年创作的抗日歌曲集,由于它所表现的音乐语言独特而深入民心,成为了中国民众在抗日战争中最为熟悉的歌曲之一。
这部歌曲集的成功,不仅源于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因为程懋筠有着独特的艺术
眼光和创作思路,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非常特别的音乐作品。
《游击队之歌》是其中一首歌曲,这首歌曲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展现出一种既憧憬
又坚定的战斗精神,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为保家卫国而努力战斗。
此外,《八路
军战斗歌》则表现出了八路军为了抗日战争而不断发起进攻的决心,歌曲的节奏感非常明显,唱出了一种坚定凛然的奋斗精神,激励着广大的抗日人民不屈不挠地向前。
此外,《铁道卫士之歌》、《完颜阿骨打》、《悼亡曲》等作品也是这部歌曲集中的
佳作。
它们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在表现出蒸蒸日上的爱国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出
中国人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精神。
同时,这些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鲜明的节
奏感,使人们在听到这些歌曲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蕴涵的意义。
总体来说,《音教抗战曲集》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重要歌曲集,它从多个角度
出发,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中国人民的战斗精神和爱国情感,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经典
之作。
这也让程懋筠成为了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音乐作品一直都受到广
大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抗战意义的歌曲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歌曲以其深刻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些歌曲不仅对士兵们的士气起到了鼓舞的作用,也激发了人们对抗战的支持和参与。
本文将探讨抗战意义的歌曲,并分析其中的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抗战期间的一些经典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
它以其铿锵有力的音乐和激情四溅的歌词,鼓舞了士兵们的斗志,激发了民众对抗战的支持。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豪情的歌词,成为了整个抗战时期的象征。
另外一首经典歌曲是《黄河大合唱》。
这首歌曲通过其庄严肃穆的音乐和慷慨激昂的歌词,向人们展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这首歌曲在战场上传唱,让战士们听到了家乡亲人的呼唤,同时也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敌人。
此外,还有一首名为《攻克长城》的歌曲。
这首歌曲讲述了中国军民英勇奋战、攻克千难万险的抗战历程,激励着人们不顾一切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这首歌曲描绘出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英勇和坚毅,表达了人们对抗战胜利的渴望。
这些歌曲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它们通过音乐和歌词,向人们展示了抗战时期的艰辛和牺牲,唤起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这些歌曲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情感纽带,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卫国家的重要性。
除了士气鼓舞和情感激发,这些歌曲还与抗战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国歌,成为了抗战的标志之一,被人们广泛传唱。
《黄河大合唱》、《攻克长城》等歌曲也成为了抗战的象征,让人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加深刻地回忆起那段历史。
此外,这些歌曲还在后来的年代中传承下来,并成为了人们共同的记忆和文化符号。
这些经典歌曲的再次演唱和翻唱,让新一代的人们了解到抗战的重要性,并铭记那段历史。
这些歌曲不仅成为了人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
《党史文苑》笕姚远吹响抗日号角的歌曲歌曲《五月的鲜花》不仅仅在抗战时期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而且它已超越了历史时空,被不同时代的中华儿女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常唱常新,成为五四以来的经典名曲。
《五月的鲜花》诞生和唱响于1935年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中。
一二·九学生运动是由北平学联发动和组织的,但东北大学的流亡学生却是这场运动的先锋和主力。
在这场运动中,东北大学学生联合北平其他大中学校学生,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饿着肚子,多次冲破军警的重重封锁,举行游行示威。
在同军警的搏斗中,许多人被军警的刺刀扎伤,各种伤者近400人,30余人被捕,重伤住院者30多人。
血洒京华,场景悲壮!接着,又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爱国学生又遭到军警的残酷镇压。
12月16日那天,阎述诗在北平宣外菜市口,亲眼看到了国民党政府残酷血腥镇压学生的惨景,联想到东北3000万同胞仍呻吟于敌寇铁蹄之下,心情十分沉重。
他看到,有的学生头上肩上都在流血,但决不退缩;他听到,有的学生在高声朗诵鲁迅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以振志气。
慷慨激昂的朗诵声同情不自禁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使在场的人无不泪下。
阎述诗深深地被学生这种勇敢献身精神所感动。
所幸后经全校同学和校长张学良的共同营救,被捕同学全部返校。
东北大学同学倾校出动,夹道欢迎,鞭炮轰鸣。
全校师生热血沸腾。
作为虔诚基督徒的阎述诗感慨尤深。
恰在这时,为欢迎被捕同学返校,东北大学的同学们赶排著名诗人光未然数月前在武汉创作的话剧《阿银姑娘》,此独幕剧《阿银姑娘》已被武汉拓荒剧团列入“国防三步曲”公演计划,只剩下一段歌词即序歌《五月的鲜花》还没有谱曲子,当时有一位学生灵机一动,便将这段歌词交给他们的老师———诗人和音乐家阎述诗为之谱曲。
阎述诗慨然应允。
因为这跟他亲眼目睹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镇压时总想握笔抒发内心积压的愤怒不谋而合。
他凭着自己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亲身感受,再加上刚刚目睹北平学生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以及反动当局的血腥镇压,特别是一想到深深刻印在他脑海里的那些难忘情形:敌人凶残地用刺刀阻止同学们前进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可是大家依旧毫不畏惧,情绪高涨地争取着正义与胜利,没有一点点退缩。
团结就是力量歌曲背景及介绍
答:《团结就是力量》是一首经典的中国革命歌曲,创作于1943年,由牧虹和卢肃在晋察冀边区的西北战地服务团首演。
当时,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上连年严重干旱,根据地群众生活困难,全靠上山挖野菜、捋树叶填肚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农民为争取合法权利,奋起斗争的行为和勇气触动了这些文艺工作者。
为了反映当时情形,牧虹和卢肃就执笔创作了一部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歌曲的主题是团结与合作,强调了集体力量和共同奋斗的重要性。
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激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这首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传唱,也成为了中国革命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
原本歌剧剧本的结尾比较仓促,缺乏终止感。
经过大家的讨论和建议,决定由牧虹同志写词,卢肃同志谱曲,为该剧增加一个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由此诞生。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非常深刻,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团结精神和共同奋斗的力量。
如今,《团结就是力量》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经典歌曲之一,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它所表达的主题和精神不仅在革命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也依然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歌让我们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鼓舞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共同奋斗。
抗日救亡歌曲简介《抗敌歌》原名《抗日歌》,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音乐家黄自有感于神州山河遭敌寇侵略荼毒,欲唤起人民抗敌爱国意志所作。
作者黄自是中国创作第一首抗日歌曲的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三省,激起我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当时只有27岁的音乐家黄自义愤填膺,想用歌曲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但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合适的歌词。
他按捺不住汹涌澎湃的激情,便自己拿起笔,一口气写下歌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敌将仇恨。
家可破,国须保;身可杀,志不挠。
一心一力团结牢,努力杀敌誓不挠。
”(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
整首歌曲为黄自所谱曲、韦瀚章作词,于同年11月9日由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的广播电台中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制成唱片,是中华民国第一首抗日爱国歌曲。
抗敌歌的谱曲优美而流畅,主调雄壮澎湃,节奏紧凑有力,层次分明、气势磅礴。
整首歌主要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的音调豪迈而肯定,领唱与合唱一问一答,仿佛群众集会上宣传鼓动的热烈场面,第二乐段的合唱采用反复轮唱的方式,形成一呼百应的效果。
其歌词充份展现了当时国人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爱国热情,也唱出了中国人民誓死报国的抗日心声,可谓抗战期间最有名的爱国歌曲之一。
《救亡进行曲》周钢鸣,孙慎曲。
作于1936年。
"一二?九"运动后,作者根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斗争生活和群众歌咏活动的体验和需要,在上海创作此曲。
曾由业余合唱团首次演唱。
同年4月刊载于《生活知识》第一卷第12期"国防音乐特辑",是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救亡歌曲之一,极大地鼓舞了游行示威群众的斗争,并迅速传遍祖国各地。
歌曲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不分工农学兵商,团结一致,奋起求亡的爱国热情和要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首富有战斗性的进行曲。
《东方红》《东方红》早在1950年代,一首歌曲《东方红》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激励人心的歌词,表达了广大军人和人民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抗战和解放斗争的集体记忆。
《东方红》的曲作者是毛泽东主席,歌词作者是廖沫沙。
这首歌曲于194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创作,歌名定为《东方红》。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直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才正式在全国广为传唱。
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凯歌,同时也是一曲激励和动员人民继续奋斗的号角。
曲调悠扬,旋律激荡人心,给人一种壮怀激烈的感觉。
乐曲一开头就奔放高亢,如同春雷初鸣,令人精神抖擞。
整首歌曲的旋律不断上扬,仿佛燃烧着澎湃的斗志,充满了向前进的力量。
歌词充满了对祖国的美好祝福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一如既往地铭记着长征精神,歌词中唱道:“中央人民政府奔腾万里如虎,解放区人民万众一心如虎。
”这里所描述的正是当时人民解放军取得一系列胜利、牢牢掌握革命政权的情景,更准确的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胜利、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东方红》的意涵也在表达中逐渐拓展开来,不仅仅是抗日战争的壮丽圆满、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彰显出中国人民对于世界和平的追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团结一致。
在歌曲的后半部分,“中华儿女虽远离祖国母亲(祖国母亲),心肝恋恋奔向母亲(祖国母亲)!”这两句歌词意味深长,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上都与前半部分相辅相成,传达了人民日益团结一致、振奋向前的伟大斗志。
长期以来,《东方红》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在各种场合中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无论是在红军长征途中逆袭强敌,还是在抗战中浴血奋战,乃至建国初期面临的各种艰难困苦,这首歌曲都是它们的象征和精神支柱。
不论是军人还是普通百姓,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被激起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希望。
《东方红》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在历史洪流中奏响了气壮山河的音符。
32纵横 2016年两会专刊在抗日战争这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残酷战争中,山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刻地反映在大量抗战歌曲之中。
抗战期间,问世于山西的抗战歌曲不下百首,广泛流传的抗战歌曲则更多,如《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左权将军之歌》《牺盟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
这些歌曲以不同形式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广大军民进行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绚丽的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呐喊与呼唤,是华夏九州慷慨悲壮的救亡曲、正气歌和民族魂,也是20世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光辉典范。
用歌曲控诉侵略者在山西的暴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一路南下,9月9日,阳高沦陷;10月26日,日军攻陷娘子关;11月8日,太原失守;12月10日,伪“山西省自治政府”在太原成立。
1938年2月,日军又接连攻占长治、临汾;3月,日军攻抗战歌曲与山西张 兵 张子凡占运城、风陵渡,至此,山西全面沦陷。
铁蹄下的山西军民,用特有的山西民间歌谣,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黄水谣》是一首经改编后的混声合唱曲,选自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我国现代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四首,创作于1939年。
1938年11月,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在黄河壶口附近从西岸东渡,进入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山西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的残酷暴行,与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共同创作了《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大型声乐名作。
其中第四首《黄水谣》采用山西歌谣的形式,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华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黄河两岸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
歌中唱道:“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丢掉了爹娘,回不了家乡!黄水奔流日夜忙,妻离子散,天各一方!”1943年,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山西灵丘县刘庄惨案,杀害村民243人。
红色歌曲这首歌是歌颂我国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春天的故事》是歌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
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标志一代领导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
《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历史被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
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 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
《走进新时代》创作于1997年十五大前夕,抒发了世纪之交的昂扬情怀。
1958年元旦,影片定为《祖国颂》在全国献映,这首主题歌强烈地扣动了亿万人民的心扉,于是,从喀拉昆仑哨所到东海之滨,从乌苏里江畔到“天涯海角”到处回旋着《祖国颂》这雄伟辽阔、优美动人的歌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喜爱上这首歌,多少年来每当“五一”、国庆这样盛大的节日,都要播放它。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孝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从此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史诗。
今天,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历史的声音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那些经典的歌声穿越时空,依旧直抵人心。
《游击队歌》就是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永恒的抗战声音。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
音乐家贺绿汀怀着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
1937年冬,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为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
年底,他们到达山西重镇临汾。
在城郊的一个八路军办事处(现在临汾尧都区刘村镇),他们与指战员有了更直接的接触,并对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尤其在听取了朱德、任弼时、贺龙等首长的报告后,对抗日战争的形势和策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认识到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不仅要靠正规战,也要靠运动战、游击战。
就在这时,贺绿汀突然来了灵感,瞬间化作一串火热的音乐旋律。
几天后,他在防空洞的煤油灯下完成了《游击队歌》的词曲创作:“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1938年1月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在山西洪洞县高庄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坚持华北抗战的方针。
会议期间,贺绿汀指挥演剧一队的全体队员们为与会代表演唱了这首《游击队歌》。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红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当时部队非常需要这样的歌曲。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怒吼吧!黄河》推荐文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热度:抗战胜利72周年阅兵歌曲《分列式进行曲》视频歌词热度: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热度: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歌曲有哪些热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热度: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在正义战胜邪恶,和平取代战争,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伟大胜利70年之后,我们缅怀先烈,我们重温战史,我们眼前是翻飞的猎猎战旗,我们心中是激昂的进军鼓点。
下面一起来视听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怒吼吧!黄河》吧!《怒吼吧!黄河》文本歌词歌手:中央乐团合唱团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朗诵:瞿弦和指挥:严良堃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朗诵词)听啊:珠江在怒吼!扬子江在怒吼!啊!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你战斗的警号吧!(合唱)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五千年的民族,苦难真不少!铁蹄下的民众,苦痛受不了!(重复)受不了……!但是,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你听,你听,你听:松花江在呼号;黑龙江在呼号;珠江发出了英勇的叫啸; 扬子江上燃遍了抗日的烽火!啊!黄河!怒吼吧!怒吼吧!怒吼吧!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全乐终。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典歌曲歌词1.流亡三部曲之三上战场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
你是黄帝的子孙,我也是中华的裔胄。
锦绣的河山,怎能任敌骑践踏,祖先的遗产,怎能在我们手里葬送!?走,朋友,我们要上战场,展开民族解放的战斗。
走,朋友,我们要为爹娘复仇,走,朋友,我们要为民族战斗。
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都是我们的兄弟,爱好和平的国家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有没有决心?有!我们有没有力量?有!拿起我们的枪杆笔杆,举起我们的锄头斧头,打倒这群强盗,争取我们的自由。
看,光明已在向我们招手!2.燕子燕子啊,你北方,燕子啊,你北方,你知道哪一些村庄遭了苦难,哪一些城镇变成屠场?燕子啊,你北方,燕子啊,你北方,你知道谁是我们痛恨的敌人,谁为了祖国英勇阵亡?燕子啊,你北方,燕子啊,你北方,你知道有一天我要回到家乡,谁是我宝剑下的豺狼?3.流浪的人归来流浪的人归来,怅惘复唏嘘,活泼泼的松妹啊,从此不见你。
犬儿尚有恋主意,可叹今非昔,可叹今非昔。
流浪的人归来,爹妈已死去,身上犹穿行时衣,常留父母意。
今日归来无人理,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流浪的人归来,疑心在梦里,爸爸临终遗嘱,深深地记心里。
妈妈死得惨凄,分明非梦里,分明非梦里。
流浪的人归来,池城变成废墟,欢乐变成惨凄,荒凉无人迹。
这里是沦陷区域,我归来无人理,我归来无人理。
4.美丽的西子湖上美丽的西子湖上,晴空里映着片片白云,你驾着银色的教练机飞翔,飞翔,就像矫健的雄鹰。
你,英勇的战士海文,飞啊,飞啊!教练你的学生把杀敌的目标校准,率领着战斗的队伍前进!5.勇士,极名誉的创伤勇士,你这是极名誉的创伤,极光荣的挂彩,为了轰炸“出云”旗舰,为了保卫大上海,勇士,是你第一个英勇地投下了中国飞机的第一弹,告诉了敌人,昭示了世界,中国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怕,拿破伦的字典里没有难!6.《流浪三部曲》第一部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我有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7.中国不会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四方都是砲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飄蕩飄蕩飄蕩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能擋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快快趕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8.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共建伟大的民族!9. 枪口对外槍口對外,齊步前進!不傷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們是鐵的隊伍,我們是鐵的心,維護中華民族,永作自由人……”這首由塞克作詞、冼星海作曲的軍歌,堪稱中國抗日救亡第一歌。
歌曲《延安颂》赏析歌曲《延安颂》赏析专业:音乐学姓名:李帅指导教师:沙涛摘要:《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4月,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此曲由五个部分组成,采用带再现变化的复三部曲式,以六度大跳的颂赞性音调的起首部分,是整首歌曲抒发感情的集中点,全曲以激昂的旋律,表达了千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强烈愿望和真挚情感,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延安精神。
关键词:复三部曲式,承前启下,革命圣地,抗日歌曲《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
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
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词曲作者简介:莫耶(1918-1986),原名陈淑媛、陈媛,1918年,莫耶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14岁开始发表散文,15岁发表诗歌、小说,16岁赴上海当刊物校对、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救亡演剧第五队”任编剧,投身抗日宣传和救济难民工作。
1937年10月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在延安创作出著名的抗战歌曲《延安颂》,21岁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的编剧、创作组长,22岁被推选为晋绥文联常务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总编辑,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转业到《甘肃日报》社任副总编辑,主持报社工作。
1986年5月7日因病在兰州军区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郑律成(1918-1976),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朝鲜族,原名郑富恩。
1918年8月13日生于韩国,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
郑律成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1933年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活动。
1937年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后任鲁迅艺术学院声乐教员。
浅谈麦新歌曲伏刀进行曲》■魏艺(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文化馆)[论坛]F o runi“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 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 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 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 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这首不朽的战 歌——《大刀进行曲》是1937年7月革命音乐家麦新同 志创作的。
麦新,原名孙默心,1914年出生,原籍上海浦 东。
童年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喜欢唱 歌。
1936年,先人南光中学,后转入省立上海中学 读书。
在这期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 案”的影响,他参加了上海市民举行的示威游行。
同 年,他加人“歌曲作者协会”“歌曲研究会”,向冼 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开始初期创作活动。
此间,创 作了〈识怕不抵紛〈舾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歌词和 歌曲,并与他人合编了〈汰众歌声)〉第一集。
1937年 全国抗战爆发后,麦新参加了上海歌咏届战时服务 团,成为该团领导者之一,从事慰劳伤兵和难民教育 工作。
编辑〈伏众歌声)〉第二集。
后参加了第八集团 军战地服务队,做音乐工作。
1938年初,加入中国共 产党。
194(萍到达延安。
任鲁艺音乐部领导,主要从 事音乐理论研究及有关音乐运动的调查研究工作。
期 间,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和创作数首具有影响 力的歌曲。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麦新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大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奔赴新 解放区,参加革命实践的指示。
于同年8月第一批离 开延安,辗转东北地区开展工作。
1947年6月,在开 鲁县境内遇国民党残匪的突然袭击,经英勇搏斗,终 因寡不敌众,不幸壮烈牺牲。
麦新,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音乐运动锻炼 成长起来的革命音乐家,是一位杰出的代表、是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麦新从事音乐 创作的时间约有12年,共创作了67首歌曲和37首歌词,撰写了 1 〇多篇有关音乐运动和音乐批评的理论文 章。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简介《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之一。
这首雄壮而激昂的曲调,饱含着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奋斗的豪情壮志。
《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由康世恩谱曲,田汉填词。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侵略和压迫,国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响应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号召,康世恩以及田汉共同创作了这首雄壮的进行曲,激励着全国人民奋勇抵抗侵略者,呼唤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抗日义勇军,为保卫家园而奋斗。
整首曲子以D大调谱写,充满着威风凛凛的感觉。
曲调高亢激昂,极富爆发力和动感。
从曲子一开始,就以鼓声和号角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接着,乐曲中强有力的主旋律和雄壮的和声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战斗精神。
整首曲子旋律简洁明快,既易于传唱,又富有吸引力,使人们听后充满激情,激发壮志豪情。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非常鼓舞人心,激发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歌词中描述了抗战时期的英雄形象和民族精神,讴歌了英勇善战的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的顽强斗志。
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抒发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悲壮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歌词中还提到了民族解放和民主进步的理想,表达了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义勇军进行曲》自问世以来,一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发展。
此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壮志凌云、斗志昂扬的象征。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勇敢的中国人民,投身于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
而且,这首歌曲也成了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风采的重要途径之一。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国的国歌,珍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它鼓舞着我们,使我们时刻铭记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是在无数英勇的抗战将士和无数普通民众的拼搏奋斗中取得的。
这首国歌告诉我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新时代的今天,《义勇军进行曲》的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情感,也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象征。
那些值得回味的抗战老歌作者:风铃来源:《小演奏家》2016年第09期每年9月18日,想必你所在的城市上空也会响起悠长沉重的鸣笛声,而人们的思绪则会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抗战年代。
我们在特殊的时间节点重温历史,是因为时间的长河里沉淀着人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
回首是为了正确的认知,缅怀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人们只有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让正义不可战胜。
在抗击法西斯的战争中,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抗战歌曲,它们听上去有的悲恻动人,有的雄浑壮阔,有的激昂炽烈……这些经典老歌的传唱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民心,向人们传递着光明与希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激昂的抗战老歌,回味那段战火纷飞的流金岁月吧!《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
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几十万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有了创作歌曲的冲动,他来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日军的罪行,听他们诉说失去故乡、亲人的伤痛与思恋。
随后,张寒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歌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其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它最早在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谁也不知道作者就是张寒晖,但是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都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松花江上》入选十大歌曲之一。
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演唱:施鸿鄂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曲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二十九军奋力抵抗。
你学过哪些抗战歌曲里面的人物让你印象深刻说说感受摘要:一、前言二、抗战歌曲及其背景介绍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战歌曲1.《义勇军进行曲》2.《黄河大合唱》3.《游击队之歌》4.《新四军军歌》四、抗战歌曲中人物的感受及影响1.人物形象鲜明2.激发爱国情怀3.传递抗敌信念4.团结民众力量五、结论正文:一、前言抗战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歌曲。
它们不仅是当时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也是中国人民抗战斗争的重要文化表现。
在这些歌曲中,有一些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传递着抗敌信念,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团结民众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抗战歌曲及其背景介绍抗战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音乐界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们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经历为题材,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念。
这些歌曲在当时的战斗、生产、学习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战歌曲1.《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为著名的一首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这首歌曲以义勇军为题材,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勇敢和坚定。
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充满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代表作,这首歌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歌曲中的黄河英雄形象,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成为了抗战歌曲中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3.《游击队之歌》《游击队之歌》是贺绿汀创作的抗战歌曲,这首歌曲以游击队为题材,表现了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
歌曲中的游击队员形象,以其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新四军军歌》《新四军军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军歌,这首歌曲以新四军为题材,表现了新四军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歌曲中的新四军战士形象,以其坚定的信念、勇敢的担当、无私的奉献,成为了抗战歌曲中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
《中国抗日战争歌曲集》内容简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和条件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
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战的各个时期、各个
地区,都涌现了许多体现抗战生活的优秀歌曲。这些民族的呼声当年极大地鼓舞
着抗日军民的战斗意志,至今仍然回响在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成为人们难忘的
记忆。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告慰壮烈牺牲的英雄豪杰,
抗战烽火的亲历者、他们的学生及音乐专家,共同精心策划、编辑了这本《中国
抗日战争歌曲集》。
此书收录了当年广为流行的歌曲283首。以历史时期和地域划分为:一、
“九·一八”事变后的歌曲:二、抗日战争初期的歌曲;三、抗日根据地的歌曲;四、
大后方的歌曲:五、庆祝胜利的歌曲,共五个部分,并附有80余位词曲作者简
介及照片。这部以历史歌声绘就的抗日战争宏伟画卷,体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
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威武不屈、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歌曲集》
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形象教材,具有很高的实用、研究与收藏价值,同
时是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