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2
- 格式:ppt
- 大小:52.51 MB
- 文档页数:176
专题地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专题地图(thematicmap),又称特种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
1、专题内容。
图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特征。
2、地理基础。
用以标明专题要素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图内容,主要有经纬网、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
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业部门。
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1、主题化:普通地图强调表达制图要素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强调表达主题要素的重要特征,且尽可能完善、详尽。
2、特殊化:专题地图突出表达了普通地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要素,有些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是普通地图中所没有的要素。
3、多元化:专题地图不仅能象普通地图那样,表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能反映制图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动态规律。
如动态地图(人口变化),预测地图(天气预报)等。
1.请说明十种表示方法各自的特点;答:(1)定点符号法:几何符号图形结构简单、区别明显、便于定位;文字符号便于识别和阅读;艺术符号形象生动、易于辨认和记忆、有吸引力。
(2)线状符号法:只能表示质量特征,不含有明确的数量概念。
(3)区域法:只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不表示数量特征;可重叠、交叉、有空白。
(4)质地法:着重显示现象质的差别,一般不表示数量特征;无重叠、交叉和空白。
(5)等值线法:适于表达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渐变的现象;等值线间隔通常保持常数;强调数量指标。
(6)定位统计图法:定位图表反映的是某点上观测的数据,但反映的是面上的现象,较直观。
(7)点法:简单明了,可以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和质量特征。
(8)动线法:简明、直观性强,适用于反映分布特征的移动现象,可以反映现象的数量及质量特征。
(9)分级统计图法:只能显示单元之间的差异,不能显示单元内部的差异;只能说明现象分布的程度对比,因此更适用于相对数量指标;采用的统计单位越大,反映的现象分布越概略。
(10)分区统计图法:只表示区划单元的总值,并没有分布以及定位的概念;每个单元内只有一个或一组统计表。
2.试比较符号法、图形统计图法、定位统计图法的异同点;答:符号法与定位统计图法:都用有定位意义的符号或图表表达现象的特征。
但前者反映点状分布现象,后者反映面上或线上现象且主要用于说明制图区域某点上周期性发生的现象。
符号法与图形统计图法:都可以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但前者每个符号在地图上的位置代表具体物体的实地位置,大小表示数量指标,符号之间可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状分布现象的特征,后者每个图形代表某区划单位内某全部现象的总和,图表之间不可相互压盖,表示的是在空间呈点、线、面状分布现象的特征。
3.试比较质底法、区域法的异同点;答:同: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纹、符号或注记填充。
异:首先,质地法表示的是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全区域内没有“空白”位置;区域法没有布满整个区域。
专题地图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面状要素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一为布满制图区的要素,可用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位图表法表示;二为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范围法表示;三为离散分布要素,常用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表示。
质底法质底法又叫底色法,是在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内普染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的质量差别,常用于各种类型图和区划图的编制,如地貌类型图、农业区划图、气候类型图等。
编图时,首先要按所示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和分级(分区);其次在图上勾绘出各分区界线;最后在各分区界线内拟定的图例符号表示出各类型或各区划的分布。
质底法按面状符号分类分区界线的准确程度,可分为精确和概率质底法两种。
行政区划图、地貌类型图、地质图、气候区划图、农业区划图等常用精确质底法表示。
概率质底法的图斑轮廓线,可用网格线的变化来表示面状要素的分布,其符号轮廓呈直角状,仅能表示事物的相对分布范围。
如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等。
质底法的特点是所表示的专题要素布满制图区域;二是符号不能重叠,故难以表达事物现象的渐进性和渗透性。
等值线法等值线是连接某种专题要素的各相同数值点所成的平滑曲线,如等高线、等值线、等降水量线、等海深线等。
常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专题要素,并说明这种要素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它适用于表示地貌、气候、海滨等自然现象。
编图时,首先根据某要素同一的质和量,在地图上,把各地较长时间观测记录的平均数值,标定于相应各测点;然后在各测点之间,用比例内插法找出等值点,并把等值点连成平滑曲线,即得等值线;再在等值线上添加数值标记,就可显示其数量指标。
为了反映要素的发展趋势及增强质和量的明显性,可在等值线图上进行分层设色或加绘晕线,颜色由浅到深、由明到暗、由暖到寒(晕线由细渐粗、由疏渐密)变化,就可反映出要素逐渐发展变化的特征。
等值线的数值间隔最好保持一定的常数,以利于依据等值线疏密程度判断要素急剧与和缓的变化特征。
专题地图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点状要素常用定点符号法表示,简称符号法。
是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
通常符号的位置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的差别,大小表示数量的差别,结构符号表示内部组成,定位扩展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符号的形状符号按其形状可分为几何符号、文字符号与艺术符号三种:一是几何符号,其图形简单、绘制方便、定位准确、区别明确、所占面积小、大小易于比较,因此使用广泛。
但简单的几何图形太少,难以反映种类繁多的地理要素,且却反真实感。
二是文字符号,是用专题要素的首字母或简注汉字作为符号。
能望文生义,不需查找图例。
但很多要素名称的首字母常是相同的,因此容易混淆,且定位不精确。
三是艺术符号,可分为象形符号和透视符号两种。
象形符号是用简单而形象的图形来表示景物,简单明确,容易记忆和理解。
透视符号是按事物的透视关系绘制而成,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直观显明,引人注目。
但这两种符号图形所占面积较大,一般在图上较难确定其准确位置。
且难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反映数量较为困难。
符号的大小(1)比率符号与非比率符号符号的大小与所示专题要素的数量有一定比率关系,称比率符号。
符号的大小与专题要素的数量无比率关系,则称为非比率符号。
(2)绝对比率符号与条件比率符号比率符号又可分为绝对比率符号和条件比率符号的两种。
绝对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的大小与所示事物的数量成正比关系。
易于比较事物的大小。
但当两个数量相差及其悬殊时,会使大符号太大,或小符号太小。
若使最小的符号明显易读,则最大符号可能因尺寸过大而影响其他事物的表示;反之,小的符号就难以绘制和阅读。
条件比率符号是指符号面积的大小与所示专题要素的数量之间成一定比率关系,但两者之比不等于符号面积之比,而是为绝对比率加上某种函数关系的条件,即使最小符号清晰易读,最大符号不过分突出,整个图幅内容能相互协调。
专题地图制图复习1.专题地图的特点:(1)专题地图只将一种或几种与主题相关联的要素特征完备而详细地显示,而其他的要素显示较为概略或不显示,表达比较深刻;(2)内容更加广泛多样,表示内容可以是普通地图上所没有的,有时是地面上根本看不到的或者无法测量地理事物;即不仅可以表示空间分布,而且可以表示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3)具有编图资料丰富、制图工艺复杂、反应事象多样等的特点;(4)具有特定的符号系统和多样性的表示方法;(5)外观上具有“图形丰富、形式多样、符号简洁和图面清晰”的特点。
3.专题地图的构成:(1)数学要素专题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
在专题地图中,对人文经济现象的表示一般是其相对宏观的态势及其在区域间的对比,因此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
在这种地图上,坐标网为地理坐标网——经纬网;控制点不表示;地图定向则以中央经线为正北方向。
(2)专题要素专题要素是专题地图内容的主体。
可以根据地图的主题和用途要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和表示。
(3)辅助要素描述区域地理状况的水系、植被、交通网、境界线、地貌等要素(地理基础要素),是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存在的,表示这些地理要素的地图称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底图具有确定方位骨架作用,是确定专题要素的控制系统,底图中的要素就是地理底图要素。
4.专题地图的分类(1)按照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照内容性质划分,可以分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和其它地图。
1)自然地图①地势图:主要表示地貌、水系,以显示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
②地质图:显示地表各种岩层的分布,并反映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其形成和发展。
③地貌图:反映地表形态的外部特征、类型、形成发展及其地理分布。
④气象气候图:反映地表气象、气候情况,包括太阳辐射、地面热力平衡、气团、气旋、锋面、气温、降水以及气候区划等。
⑤水文图:显示海洋水文和陆地水文现象,包括潮汐、洋流、海水温度、海水密度、海水盐分、湖泊水文、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
⑥土壤图:反映地表土壤的外部特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