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3课时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练习教师版
- 格式:docx
- 大小:81.85 KB
- 文档页数:5
幂的乘方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幂的乘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整式的乘法》这一章与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续。
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
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
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
⑵掌握幂乘方法则。
⑶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⑵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①已有知识经验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②学习方法和技巧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获得过程,在计算、归纳和概括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2.掌握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能进行积的乘方和幂的乘方的有关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己的计算和归纳概括得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性质,深刻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相结合。
教师由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准确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2)计算:①n a a a ⋅⋅52 ②444a a a ⋅⋅大家已经会进行两个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m n m+na a a ⋅=(m ,n 是正整数),那么幂的乘方运算又该如何进行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一起探究m n (a )=___________(m ,n 都是正整数)思考:(1)当n=1,2,3时,计算m n (a )分别等于什么?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直接用乘方定义求解。
教法说明:在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2)当n=4,5时,猜想m n(a )应该等于什么?通过计算你发现前后底数、指数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学生活动:类比,猜想,然后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观察计算前后底数,指数变化尝试对发现的规律用语言进行表达。
(3)对正整数n ,你认为m n (a )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 学生活动:小组互相探索、交流,积极思考,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相互点评,补充得出关于幂的乘方法则。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组1.计算:(1)(a3)3;(2)(x6)5;(3)-(y7)2;(4)-(x2)3;(5)(am)3;(6)(x2n)3m。
2.计算:(1)(x2)3·(x2)2;(2)(y3)4·(y4)3;(3)(a2)5·(a4)4;(4)(c2)n·cn+1。
3.计算:(1)(x4)2;(2)x4·x2;(3)(x5)5;(4)y5·y5.4.计算:(1)(a2b)5;(2)(-pq)3;(3)(-a2b3)2;(4)-(xy2z)4;(5)(-2a2b4c4)4;(6)-(-3xy3)3。
5.计算:(1)(-2x2y)3+8(x2)2·(-x)2·(-y)3;(2)(-x)2·x3·(-2y)3+(-2xy)2·(-x)3y。
B组1.计算:(1)(-c3)·(c2)5·c;(2)[(-1)11x2]2;(3)[(a2·an)2·(bnb)]3;(4)[x·y3·xn·yn]2.2.计算:(1)(anb3n)2+(a2b6)n;(2)(-2a)6-(-3a3)2-[-(2a)2]3.参考答案A组1.(1)a9;(2)x30;(3)-y14;(4)-x6;(5)a3m;(6)x6mn.2.(1)x10;(2)y24;(3)a26;(4)c3n+1.3.(1)x8;(2)x6;(3)y25;(4)y10.4.(1)a10b5;(2)-p3q3;(3)a4b6;(4)-x4y8z4;(5)16a8b16c16;(6)27x3y9.5.(1)-16x6y3;(2)-12x5y3.B组1.(1)-c14;(2)x4;(3)(a6n+12b3n+3)a12+6nb3n+3;(4)x2n+2y6+2n.2.(1)2a2nb6n ;(2)9a6.正数和负数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1)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今天,我们在小学认识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正数和负数”.2.学习目标(1)知道负数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相反意义的量.3.学习重、难点重点: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数0的认识;用正数和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页倒数第二段至第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做好圈点标记,并思考相关问题.(4)自学参考提纲:①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试举例说明.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小于0的数叫负数,如-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如-5前面的“-”.②0是正数?还是负数?“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这种说法对吗?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种说法不正确.③在例题中哪些词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义的量?“增加”用正数表示,那么“减少”就用负数表示.小华体重减少1kg,也就是其体重增加-1kg;增加-6.4%,就是减少6.4%;增长率是0,表示的是不增不减.④你能从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总结一下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⑤完成教材第3页的“练习”.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是否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是否能把握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和负数正确表示它们.②差异指导:指导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中的符号,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中的量.(2)生助生:学生间相互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1)正数和负数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如何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①先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如“增加”和“减少”、“零上”和“零下”、“上升”和“下降”、“盈利”和“亏损”、“收入”和“支出”等.②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看图表,理解图表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4)自学参考提纲:① 0的意义仅仅表示“没有”吗?你对它还有什么新的认识?不仅仅.0℃表示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 m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②你能回答课本“思考”中的问题吗?在地形图中,4600表示该地海拔高于海平面4600 m,而-100 m表示该地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100 m.举例:在存折中,“2300.00”表示该次存入了2300元,而“-1800.00”元则表示该次取出1800元。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典型例题1例1 计算:(1)34)(x ; (2)3223)()(x x -⋅-; (3)31212)()(+-⋅n n a a ;(4)2332])[(])[(y x y x +⋅+; (5)32)21(ab -; (6)344321044)(52)2(2)2(x x x x x ⋅+-⋅+-。
例2 计算m n m n m n m x x x x )()()(3232-⋅+-⋅--+例3 计算:(1)5232)()(a a ⋅ (用两种方法计算) ; (2)5352)()(x x ⋅ (用两种方法计算) 。
例4 用简便方法计算:(1)88165513⎪⎭⎫ ⎝⎛⋅⎪⎭⎫ ⎝⎛;(2)2416)5.2(⋅;(3)。
例5 已知3,2==n n y x ,求n y x 22)(的值。
参考答案例1 分析:看清题意,分清步骤,注意运用幂的运算性质。
解:(1)123434)(x x x ==⨯;(2)3232323223)()1()()1()()(x x x x -⋅⋅-=-⋅- 1266x x x -=⋅-=(3)3)1(2)12(31212)()(⋅+⋅-+-⋅=⋅n n n n a a a a3324+-⋅=n n a a17+=n a(4)23322332)()(])[(])[(⨯⨯+⋅+=+⋅+y x y x y x y x66)()(y x y x +⋅+=12)(y x +=(5)323332)(2121b a ab ⋅⋅⎪⎭⎫ ⎝⎛-=⎪⎭⎫ ⎝⎛-6381b a -=(6)344321044)(52)2(2)2(x x x x x ⋅+-+- 1616161612461016344323104441010161652)(216)(52)()2(2)()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说明:要注意区分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两种不同的运算,要注意负数的奇次幂为负、偶次幂为正。
学会利用同底数幂的性质解决问题比较大小A=1998+1997×1998+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B=19981998试比较A与B的大小.分析:(1)把A化简成B.∵1998+1997×1998=1998×(1+1997)=19982,这样反用乘法分配律,使1998的指数逐次增加1,和后面再反用乘法分配律,最后就化简成B.(2)把B化成A∵19981998=1998×19981997=(1+1997)×19981997=19981997+1997×19981997这是仅用同底数幂的性质,应用乘法分配律,把此过程继续下去就可由B得到A.解:方法一A=1998+1997×1998+1997×19982+…+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1997)+1997×19982+ …+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2+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2(1+1997)+…+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3+…+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996+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996(1+1997)+1997×19981997=19981997+1997×19981997=19981997(1+1997)=19981998∴A=B方法二B=19981998=1998×19981997=(1+1997)×19981997=19981997+1997×19981997=1998×19981996+1997×19981997=(1+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996+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2+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998+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1997)×1998+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1998+1997×1998+1997×19982+…+1997×19981996+1997×19981997∴A=B故应选(C).计算面积小明给小亮给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池塘里有一枝神奇的荷花,它能长得很大很大,以致覆盖整个池塘.假如每天它的覆盖都比前一天的覆盖面积多一倍,按此生长速度,这枝荷花30天可以覆盖整个池塘.现在有两枝这样的荷花,最初的大小和生长速度都完全相同,那么经过多少天它们可以覆盖整个池塘?小亮听完,哈哈大笑,“这太容易了,一枝需要30天,两枝当然需要15天了!”小明摇摇头,“再认真想一想,你刚才的答案是错误的.”聪明同学,你知道应该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