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质量成本管理规定

第A版**/QG-D-14 第0次修改第 1 页共8 页

1目的:为有效展开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分析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公司质量成本,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范围:****有限公司内各部门(本公司暂仅统计损失质量成本)。

3职责:

3.1品质部:组织部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制定公司年度质量成本计划并组织、落实、监督质量成本计划,组织各部门统计质量成本数据,对质量成本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向公司领导提供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3.2财务部:参与组织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定出质量费用科目,对各中心提供的质量成本数据进行审核,不定期组织质量成本控制的审计工作,对各项质量成本项目费用进行稽查,及时向品质部和公司领导提供稽查报告。

3.3其它部门:组织属下各单位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按时统计每月的质量成本,对内部的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监控并配合有关部门提供质量成本数据。

3.4 总经理:负责质量成本报告的批准和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

4相关术语及定义:

4.1质量成本: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4.2质量损失:在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由于没有发挥资源的潜力而导致的损失,包括内部质量损失和外部质量损失。

4.3预防质量成本: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4.4鉴定质量成本: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4.5内部损失质量成本: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

第A版**/QG-D-14 第0次修改第 2 页共8 页

的延误。

4.6外部损失质量成本: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4.7无形损失:产品交付前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造成公司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公司的信誉受到一定影响等所发生的损失,包括批量返修、停工、以及公司信誉受损造成的损失。

4.8隐含质量费用:指从财务的会计科目中无法区分是否质量成本数据的费用,如:差旅费、邮寄费等。

4.9显见质量费用:指从财务的会计科目中能直接区分出来是属于质量成本数据的费用,如:售后维修费,品质人员的工资等。

5科目设置:质量成本科目设置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科目。

5.1一级科目:质量成本。

5.2二级科目:预防质量成本、鉴定质量成本、内部损失质量成本及外部损失质量成本,必要时增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5.3三级科目:根据我司目前的情况按附件《质量成本三级科目设置表》设置。

6质量成本管理流程:

6.1质量成本计划与目标设定:

6.1.1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一年设定一次,测评周期设为一年,每年年终对各部门实施目标考核;

6.1.2在各次质量成本目标和计划制定前,计划制定部门及各相关控制部门均应事先进行预测,通过分析各种质量要素与质量成本的依存关系来定出年度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计划;

6.1.3品质部每年12月份组织各相关部门拟订下一年度的质量成本计划、设定公司的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由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6.1.4目标一旦设定,不可随意更改,若目标在实施过程发现与实际情况确实不符时,需由责任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目标更改申请表》,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才能作更改;

6.1.5各相关部门需根据公司的总目标和计划进行内部目标分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质量成本目标的实现;

6.1.6公司质量成本控制目标主要从“总体质量成本”和“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第A版**/QG-D-14 第0次修改第 3 页共8 页6.2质量成本的鉴别、统计、分析与改进要求:

6.2.1各部门需每月进行一次质量成本统计分析,品管部每月中下旬向公司领导汇报质量成本状况;

6.2.2隐含类质量费用,需先经各部门的统计员进行记帐后再提交给财务中心报销入帐,显见类质量费用,直接由财务入帐;

6.2.3各部门在向财务部提供相关费用单据和报销凭证前应在单据或报销凭证上注明是否属于质量成本费用,各统计员在记账时需注明费用的来源及对应的三级科目名称,并建立质量成本台帐;

6.2.4财务人员在进行单据报销时要进行把关,若单据上未写明费用的来源的,不给予报销和入帐;

6.2.5各部门的质量成本费用统计,隐含类质量成本数据来自各统计员所记的台帐,显见类质量成本数据来自财务部,统计的各项科目需说明数据的来源;

6.2.6各部门需参考公司质量成本科目表的相关科目进行质量成本统计,各部门统计的费用应是由本部门承担的费用;

6.2.7各部门若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存在质量成本无法对应科目设置表中任何项目的,需向品管部反映,若科目设置表中确定没包含此内容的,由品管部更新科目设置表;

6.2.8各部门质量成本统计报表由统计员在每月的18日前提交给品质部汇总再提交给财务部审核后再交总经理批准,后由品质部发送各职能部门;

6.2.9财务部相应人员应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审核,在审核中若发现统计数据与帐目数据无法对接的,需返回相关的统计员并指出不符之处,由统计员重新检查并再次进行统计,直到财务复核人员检查符合为止;

6.2.10质量成本报告应指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区域和主要因素,明确主攻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定性或定量评价,提出下期质量成本工作重点和目标;6.2.11各部门需对本单位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若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对策进行改善;

6.2.12品质部在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时需关注质量成本发展的趋势,随时要监控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应关注二级科目费用构成的合理性,若发现异常,则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提出改善要求或对策,同时需向公司领导和财务部报告;

第A版**/QG-D-14 第0次修改第 4 页共8 页6.2.13财务部每年度至少安排一次审计工作,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工作进行审查,保证质量成本数据的真实;

6.2.14若财务审计中发现质量成本数据存在问题,需及时向品质部和公司领导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跟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6.3责任归口与考核:

6.3.1各质量成本需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进行控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直接由费用所发生部门承担和控制,损失成本则由实际造成损失的责任部门承担和控制;

6.3.2各起内、外部质量事故由品管部鉴定责任,对于无法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的费用按相应的规则进行划分或报总经理仲裁;

6.3.3为使质量成本统计数据准确,实现有效的质量成本管理,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对涉及质量成本的主要六个部门:品质部、技术部、经营部、管理部、生产部和财务部进行监督考核,主要从质量成本的执行情况、数据的真实性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6.3.4指标的考核周期为一年,执行情况和数据的真实性考核周期按统计周期执行,具体考核办法见《质量奖惩管理规定》。

7相关表格和文件:

《目标更改申请表》

**/QG-D-02 《质量奖惩管理规定》

**/QG-D-15 《质量成本统计核算办法》

第A版**/QG-D-14

第 5 页共8 页

第0次修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