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保护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25
节水环保试题1、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C全球淡水资源主要储存于河流中2、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A主要分布在冰川、永久积雪、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B占地球表面积的70%C占全球储水总量的10%3、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是()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4、根据国际上对水资源紧缺指标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的人均淡水供应量每年在()以下,为极度缺水。
A1700—3000 m3B 500—1000 m3C 500 m3以下5、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为不均衡,雨季集中旱涝并存;在地域上的分配规律是()A南方多,北方少;山区多,平原少B东北多,西南少C华北多,华南少6、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广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均水量不足500立方米极度缺水。
我国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A1/2,B1/3,C1/47、水污染使加剧了水资源源短缺。
局部地方存在着“有水皆干、有水皆污”、“湿地退化、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入海水量减少”等严峻水问题。
在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监测中,劣于四类的水质超过三分之一,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三河三湖一江一库”等重点流域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三河一江是指()。
A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B黄河、淮河、海河、长江C黄河、海河、辽河、长江8、地下水埋藏深,自净能力(),一旦受污染,治理和消除十分困难。
A强B弱9、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其中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的现象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藻类大量繁殖,抢走了鱼类的营养B水中缺氧,鱼类窒息而死C水中有毒的重金属含量过高10、由于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
第五章水环境保护69.施工期施工废水和地表径流及其特征(1)临时施工场、站的施工废水。
临时施工场地内,因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其水质特征为含砂量大、悬浮物多,主要污染物是SS(悬浮固体)。
(2)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修、冲洗废水。
主要是指运输车辆定期维护时冲洗车辆的废水,机械维修站、油料储存供应点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SS。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地表径流所含污染物以泥沙颗粒物为主。
70.水体自净的过程大致分为三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71.各种杂质按它们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三类: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
水质指标项目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
(1)物理性水质指标:悬浮固体(SS);(2)化学性水质指标: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等。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如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等。
有关氧平衡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量(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需氧量(TOC)等。
(3)生物学水质指标7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73、排入GB 3838中Ⅲ类水域和排入GB 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相关的规定。
水环境保护复习提要答案加题目私人整理完整版第一章水环境水体:地球表面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包括水、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底泥。
水环境: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水体生物所构成的共同体透明度:采用黑白色相间的圆盘(萨克斯盘直径30cm)垂直放入水中,从水面算起,直到刚分辨不出黑白颜色为止,这个深度称为透明度。
它表示水的透光能力。
并非光线到达的绝对深度。
水色:是指光线从水中经水分子和悬浮颗粒物质散射和反射而达到观察者眼中的光线,不包括水面反射光。
矿化度:描述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
在水化学中是指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
通常根据一定体积的水蒸干后在105~110℃下恒重所得的残渣重量,其单位可用mg/L或,g/kg表示。
1、水有哪些反常的物理性质,其原因?答:水的性质:(1)水的液体性:除水外,存在于地球表面唯一的无机液体是汞元素。
从三个氢化物外推,水应当在-80℃沸腾。
但由于形成氢键,水的沸点和熔点明显升高。
(2)水的某些热学性质:水的热学性质与其形成氢键有关。
大约有25%的能量用于破坏固体的范德华力,余下的用于破坏剩余的氢键,所以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和氢化热。
另外,水的热容量值在30℃时最小。
由于氢键的特性,其蒸发热为540cal/g,水具有明显的热稳定性,要改变水温或水相都需要极大的能量。
水对调节空气及陆地上的温度起着重大的作用。
(3)水的密度:水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具有反常的性质。
冰在0℃的密度是0.9168g/cm3,但相同温度的水的密度是0.9999g/cm3 。
这种融化收缩现像是冰的晶格破坏造成的。
当将0℃的水加热时,它的密度增加,在3.49℃时其值最大,为1.000g/cm3,当温度继续增加,密度则下降。
在水环境研究中,这种现像是极其重要的。
(4)水的表面张力及黏度:在水和空气界面上,水的表面张力在15℃时为373.5×10-5N,黏度为0.114×10-1Pa。
⽔资源利⽤与保护复习⽔资源利⽤与保护复习资料整理取⽔⼯程1.管井:由井壁和含⽔层中进⽔部分均为管状结构⽽得名(⼀般只⽤钻井开凿井⼝,⽤井管保护井壁的垂直地⾯的直井);管井分类:完整井和⾮完整井(按过滤器是否贯穿整个含⽔层);管井使⽤条件:a.含⽔层埋藏⽐较深,⼤约15m;b.含⽔层厚度⽐较⼤(5m以上);c.多个含⽔层。
2.过滤器的作⽤:a.⽀撑保护井壁;b.集⽔;c.允许细颗粒进⼊井内。
过滤器分类及适⽤条件:a.钢筋⾻架过滤器,⼀般仅⽤于不稳定的裂隙岩、砂岩或砾岩含⽔层;b.圆孔、条孔过滤器,可⽤于砾⽯、卵⽯、砂岩、砾岩和裂隙含⽔层,⽽较多地⽤作其他过滤器的⽀撑⾻架;c. 缠丝过滤器,适⽤于粗砂、砾⽯和卵⽯含⽔层;d.包⽹过滤器,适⽤于粗砂、砾⽯和卵⽯等含⽔层。
过滤器基本要求:应有⾜够的强度和抗蚀性;具有良好的透⽔性且能保持⼈⼯填砾和含⽔层的渗透稳定性。
3.管井施⼯过程:钻凿井孔、井管安装、填砾⽯、管外封闭、洗井等。
4.洗井⽬的:消除井孔及周围含⽔层中的泥浆和井壁上的泥浆壁,同时还要冲洗出含⽔层中部分细⼩颗粒,使井周围含⽔层形成天然反滤层。
洗井⽅法:活塞洗井、压缩空⽓洗井、联合洗井等。
洗井标准:当洗井达到破坏泥浆壁、出⽔变清、井⽔含砂在1/50000-1/20000以下时(1/50000适⽤于粗砂地层,1/20000以下适⽤于中、细砂地层),就可以结束洗井⼯作。
5.管井验收时,施⼯单位应提交的资料:a.管井施⼯说明书;b.管井使⽤说明书;c.钻进中的岩样。
6.管井出⽔量减少的原因:管井原因:a.过滤器进⽔孔尺⼨选择不当、缠丝或滤⽹腐蚀破裂、井管接头不严或错位、井壁断裂等原因,使沙粒、砾⽯⼤量涌⼊井内,造成堵塞;b.过滤器表⾯及周围填砾、含⽔层被细⼩泥砂堵塞;c.过滤器及周围填砾、含⽔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中析出的盐类沉淀物填塞;d.因细菌繁殖造成阻塞。
⽔源原因:a.地下⽔位区域性下降,使管井出⽔量减少;b.含⽔层中地下⽔的流失。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第一章:水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如何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和每个国家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全面保护水资源。
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每一滴水都应被充分利用且不浪费。
2.统筹协调:在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的需求与利益,避免冲突和浪费。
3.保护优先: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水质量和水量的持续性。
4.可持续发展:应当发展和利用水资源,通过维持水文循环和其他方式保持水质量和水量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具体情况和使用现状。
此外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还包括:1.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质量的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的科学利用: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推动水资源的全面利用。
3. 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确保水的公平合理分配和优先保障水的作用和价值。
4.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和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制,保障水资源管理的顺畅发展。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是保证水质量和水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在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环保法规的法律约束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有效地保证水环境的安全。
2. 加强排放污染物的管制。
进一步强化管控力度,加强监测和排放管理,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和及时性。
3. 关注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
加强地区性和行业性污染防治,特别是应注重重点区域和特殊地理环境的防治工作。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
鼓励使用清洁水资源消耗产品,提高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友好型。
第四章: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是在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和利用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维护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一种管理模式。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分布不匹配。
我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1、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2、加强技术开发,改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3、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4、淡化海水和回收废水、雨洪水利用5、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水资源评价定义: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状况所做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的意义:•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水资源评价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评价的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2水量水质并重3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水质:水和水中物质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水质评价:根据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采用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评价水质利用价值和水处理要求。
水质指标标识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物理性指标:感官性状:温度、色、臭和味、透明度其他:总固体、总浮固体、可沉淀固体、电导率化学性指标:一般指标:矿化度、ph、常规离子 (KNa/Ca/Mg/CI)有毒指标:重金属(铅、汞、铬、砷、镉》氧平衡: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常见供水水质评价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工业用水(锅炉用水):成垢作用定义:水沸腾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和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
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水资源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按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流动性,它是在循环中形成的一种动态资源,具有循环性。
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天然水资源系统,处在不断地开采、补给和消耗、恢复的循环中,可以不断地供给人类利用和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2)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给的过程中,具有恢复性强的特征。
但实际上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
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8%。
可见,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水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水资源的又一特性。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极不均匀性,如大洋洲的径流模数为51.0L/(s·km2),澳大利亚仅为1.3L/(s·km2),亚洲为10.5L/(s·km2)。
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数倍或数十倍。
我国水资源在区域上分布极不均匀。
总体上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
在同一地区中,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4)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
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消费性用水与非常消耗性或消耗很小的用水并存。
用水目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水资源表现出一水多用的特征;(5)利害的两重性: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
六年级科学水循环与环境保护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循环是指:A. 水从海洋蒸发上升,变成云,再从云中降落到地表B. 水从地下蒸发上升,变成云,再从云中降落到地表C. 水从地表蒸发上升,变成云,再从云中降落到地表D. 水从地下升华上升,变成云,再从云中降落到地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水污染的原因?A. 工业废水的排放B. 河流的自然循环C. 农田的农药使用D. 居民生活的污水排放答案:B3. 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环境保护的行为?A. 大量乱扔垃圾B. 激烈挖掘地下水C. 种植树木D. 大量开垦耕地答案:C4. 水循环中的降水方式包括:A. 雾、露、雨、雪B. 雾、露、雨、雪、冰雹C. 雾、露、雨、冰雹D. 雾、露、雨答案:B5. 下列哪项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措施?A. 洗衣机洗衣时不用水量大的模式B. 长时间洗澡C. 关闭水龙头时刷牙D. 雨天不用洗车答案:B二、填空题1. 水循环中,水从云彩降落到地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答案:降水过程2. 污水经过下水道流进水体会导致水的__________。
答案:污染3. 人类应当从小事做起,从__________用起,节约用水。
答案:家庭4. 种植树木有助于增加__________,减少水蒸发。
答案:绿化5. __________雨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可能引发洪涝灾害。
答案:暴雨三、解答题1.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并描述其中一个环节的作用。
答案:水循环是水从地表、海洋蒸发上升,形成云,再从云中降落到地表或海洋的循环过程。
其中,降水环节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降水指水从云中以雨、雪、露、雾、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
降水的作用是供给地表水分,滋润土壤,满足植物的需水量,维持生物的生长和生存。
同时,降水还有洗涤、清洁作用,可以冲刷掉地表的尘土和污染物,净化环境。
2. 说明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答案:水污染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水环境保护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家庭污水D. 空气2. 水环境保护中,以下哪个指标不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标准?A. pH值B. 溶解氧C. 温度D. 悬浮固体3. 以下哪种水生生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具有指示作用?A. 鱼类B. 藻类C. 鸟类D. 哺乳动物### 二、填空题4.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______含量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
5.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 三、简答题6. 简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7. 阐述水体污染的来源,并提出至少三种减少水体污染的措施。
### 四、论述题8. 论述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9. 以一个具体的水环境保护项目为例,分析其实施过程、效果评估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 五、案例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案例:某地区因工业废水排放导致河流水质恶化,鱼类大量死亡。
请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六、计算题11. 假设某河流的流量为100立方米/秒,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为10mg/L。
如果需要将河流的污染物浓度降至5mg/L以下,计算需要的污水处理效率。
### 七、图表分析题12. 观察以下图表,分析水体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图表:水体污染指数随时间变化图]### 八、实验设计题13. 设计一个实验来评估不同污水处理方法对水质改善的效果。
### 九、开放性问题14. 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挑战。
### 十、综合应用题15. 假设你是一个水环境保护组织的负责人,你将如何制定一个全面的水环境保护计划?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考试题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试时请根据具体要求作答。
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 水环境的现状和重要性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但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水环境遭受着越来越大的破坏。
目前,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其中2.2亿人面临危及生命的水不足问题。
水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水污染导致的疾病,而且水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治理水环境变得至关重要。
2. 水环境的污染来源水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几种:(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各种工业过程和生活活动都会产生废水和污水,其中包含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2)农业污染: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都会进入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3)河流和湖泊的填埋和堆肥:这些活动会导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中,影响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4)水上交通:船只的燃料和机油泄漏会导致水污染。
(5)环境污染事故:工业事故和核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3. 水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水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
(2)加强水处理:加强城市和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3)水资源管理:制定和实施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以确保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4)加强监测: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5)宣传和教育:加强对水资源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4. 水环境治理的措施除了水环境保护的措施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水环境治理的措施,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河道治理:对于被污染的河流和湖泊,需要进行河道治理,清除淤泥和废弃物,以及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2)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降低水环境污染的风险。
噪声控制方案一.噪声控制1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有关规定。
2、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
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按霸州市、甲方的有关规定严格限定作业时间。
3、施工运输车辆慢速行驶,不鸣喇叭。
4、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合理设置,满足道路有关管理规定,晚间不进行露天电焊作业,不影响道路出行和居民夜间休息,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5、在距居民较近的施工现场,对主要噪声源采用有效的吸声、隔音材料施做封闭隔声或隔声屏,使其对居民的干扰降至规定标准。
6、噪声超标时一定采取措施,并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对超标造成的危害,要向受此影响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赔偿。
7、确定施工场地合理布、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考虑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小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
建立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如隔声屏障等。
二、水环境保护施工期间的水污染来源主要是施工泥浆水、车辆冲洗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雨季地表径流等。
容易污染收纳水体、堵塞城市排水系统等。
采取的控制措施:1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400mg∕1;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悬浮物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150mg∕1°2、根据不同施工地区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
4、在季节环保措施中制定有效的雨季排水措施。
5、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料库,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储存、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污染土壤、水体。
6、施工过程中,把对周边河道保护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确保在施工期间不加重水体污染。
7、施工前作好施工驻地、施工场地的布置和临时排水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不污染水源、不堵塞既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沉淀过滤达标排放;含油污水除油后排放。
环境保护知识:水资源调配与生态保护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而且不同的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分配是不平衡的。
为了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必须要进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生态保护。
一、水资源调配:1、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全球水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分布不平衡。
一些地区尤其是贫困和有限的地区,缺乏安全、可持续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则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几乎全部的全球可用水资源的一半以上2、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全球70%的淡水用于农业用水,20%的淡水用于工业生产,只有10%的淡水用于居民水消费。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减少非必要的工业用水和优化农业用水的种植方式,以便节约可用的淡水资源供应。
3、科技创新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将会是未来水资源的重要保障之一。
如今,很多科技公司正在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应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比如从盐水中提取淡水、雨水收集和水循环利用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二、生态保护:1、水环境的污染和废水处理:全球水环境被严重污染,人类的工业、家庭生活以及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废水是一大污染源。
因此需要大力推行废水处理技术,在确保水资源的情况下循环利用再利用废水,减少水污染。
2、水生生态保护:水生生态如湖泊、河流、湿地等对我们的环境和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保护水生生态环境,以可持续性的方式进行水资源利用,确保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任何的破坏。
3、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减少水用量,这对我们的环境和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比如家庭生活中需要勤敬水龙头、修理漏水和购置节水器,公共建筑和园林也应该在设计中考虑节水、雨水集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
总之,全球水资源稀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和节水意识,在地球上共同保护好珍贵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点总结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可利用的水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冻结的水、水蒸气等。
水环境则是指水体及其周围的环境,包括水的质量、水的流动和水生态环境等。
水资源与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水资源的分类1. 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水库、人工渠道等地表水体中的水资源。
地表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也是供水、灌溉和发电的重要来源。
2. 地下水资源:指地下岩石中储存的水资源。
地下水是重要的补给水源,尤其在干旱地区和山区。
3.冻结水:指北极、南极及高山地区的冰雪资源。
近年来,冰川融化、雪线上升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4.水蒸气:指水在气态状态下存在的形式,是大气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公平合理,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提高水处理技术、节约用水等方面入手,实施水资源保护政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三、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1. 水环境的保护:保护水环境需要加强水污染的监测和防治,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加强对重点水体的保护与治理。
同时,还需要加强河道的综合整治和湿地的保护。
2. 水环境的治理:水环境的治理需要通过水处理设施、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等手段,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此外,也要加强水环境管理和监测,确保水环境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四、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挑战与对策1. 水资源短缺:部分地区和季节性水资源短缺严重,需要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调度等措施来解决。
2. 水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都对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需要加强治理和减少污染源。
3. 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一章绪论1.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与内容:(1)水环境的监测、调查与试验,已获得水环境分析计算和研究的基础资料;(2)对排入研究水体(称受纳水体)的污染源的排污情况进行预测,称污染负荷预测,包括对未来水平年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域径流污染负荷的预测;(3)建立水环境模拟预测数学模型,根据预测的污染负荷,预测不同水平年研究水体可能产生的污染时空变化情况;(4)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全面认识环境污染的历史变化、现状和未来的情况,了解水环境质量的优劣,为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5)进行水环境保护规划,根据最优化原理与方法,提出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最佳方案;(6)环境保护的最优化管理,运用现有的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
2.污染物: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包括能量),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他们造成了水体污染,于是他们被称为污染物。
水体污染:水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其含量变化过程中,凡有可能引起水的功能降低而危害生态健康,尤其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时,则称造成了水体污染。
3.水体污染物的分类:(1)按污染物的属性分类:物理性的、化学性的和生物性的。
(2)按进入水体的污染来源分布情况分类:点源的和非点源的。
点源污染:指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他们有固定的排放口;非点源污染:指来自流域广大面积上的降雨径流污染,如泥沙、农药、化肥等污染,常称面源污染;线源污染:如航行的船舶的污染。
4.水污染危害耗氧有机物污染、可溶性盐类和酸碱物质污染、重金属污染(比重大于4)、有毒化学品污染、水中悬浮固体、油类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5.水体污染原因自然污染:特殊的地质构造或者其他自然条件是一个地区的化学元素富集,或天然植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某些有毒物质。
人为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如工业污水不加处理排放,农药化肥随径流进入水体等。
纳污:污染物在水文循环中不断进入水体的现象。
自净: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地减少、消失或无害化。
6.水体自净过程:(1)物理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体中混合、稀释、沉淀、吸附、凝聚、向大气挥发和病菌死亡等物理作用下使水体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2)化学净化过程:指污染物在水中由于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酸碱反应等化学作用下,致使污染浓度降低或毒性丧失的现象;(3)生物净化过程:是水体内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在他们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使污染物不断发生分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现象。
7.水的自净能力:水的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而恢复到较清洁的能力。
环境容量:在满足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下,允许有一个年最大纳污量,即环境容量。
8.水环境保护生态工程措施:流域(区域)合作综合整治、清洁生产、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水利工程、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水处理厂技术。
9.清洁生产: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10. 自净能力:水的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而恢复到较清洁的能力。
11.污水处理:预处理、一级、二级、三级处理(p15)12.水质指标:单一性因素指标:铜、铬、溶解氧、挥发菌多因素综合性水质指标:BOD、COD、TN、TP、PH(1)溶解氧DO(2)生化需氧量BOD(3)化学需氧量COD(4)总氮TN(5)总磷TP(6)酸碱强度PH13.水质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区地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惜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区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是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第二章1.水环境监测: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的代表值进行鉴定,从而确定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2.监测对象:受纳水体的水质监测(包括地表水,如江、河、湖、库、大海等)和水的污染源监测(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监测目的:为水环境研究、模拟、预测、评价、规划、管理和制定环境政策、标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3.水环境监测程序:对监测区域有关水环境情况调查分析→监测断面、采样点优化布设→采样点的水样采集与保存→水样的环境指标测定→测定数据的整编与刊布4.水质监测指标的测试分析方法选择原则:方法成熟、准确,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好,成果可靠。
5.监测分析方法体系: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②统一分析方法③等效方法。
6.地表水水样的采集:(表层水样):用桶、瓶直接采样,一般将其沉至水面下0.3-0.5m 处采集;(深层水样):用带有重锤的采样器沉入水中指定的位置采集;(溶解气体的水样):用双瓶采样器采样。
水样的保存常用的容器材质:硼硅玻璃、聚乙烯、石英、聚四氟乙烯。
保存水样的措施:①选择材质性能稳定的容器②控制水样的PH值③加入适宜的化学试剂④冷藏或冷冻第三章水污染负荷预测1.水污染负荷:是反映对某水体输入污染物质强度的度量。
某一水域某一时段内的输入污染物数量称污染负荷量,其变化过程称污染负荷过程。
2.污染负荷预测的目的:为了运用水环境数学模型,根据预测的污染负荷进一步计算受纳水体在设计条件下,BOD、COD、DO、TN、TP、温度、藻类等环境要素随时间、空间的变化,为优化水资源利用、水环境规划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3.点源污染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4.影响点源污染负荷的主要因素:人口增长、工业产值、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各种污染物浓度等。
5.污染负荷预测模型:6.工业废水污染负荷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量和各种污染物量。
其预测程序是:先根据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预计不同设计水平年的工业总产值及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由此得到预测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其乘以废水的污染物浓度,即得预测的污染物多少。
P507.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一个地区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是由工业中的各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组成的,因此将设计水平年各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扣除相应的重复用水后相加,即得预测的该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
8.面源污染:是流域面积范围上高度离散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所形成的污染。
9.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形成的过程:(1)降雨径流过程,这既是淋溶、冲刷污染物的动力,又是水污染物质的载体;(2)产沙输沙过程,流失的泥沙除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污染物外,同时还对其它污染物有强烈的吸附作用,使之随泥沙迁移;(3)污染物随水流运动中德迁移转化过程。
10.面源污染负荷预测的一般步骤:(1)将研究区域按地形、地貌、土壤和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为若干类型的单元区;(2)对每种类型选择代表小区,开展一定时间(至少一个水文年)的降雨径流污染试验;(3)根据试验资料建立代表小区的降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模型;(4)将建立的各代表小区的计算模型应用于相应类型的单元区,计算研究区域的面源污染负荷。
11.面源负荷模型:经验公式法、单位线法和以物理成因分析为基础的数学模型法一是预测降雨产生的污染物负荷量,称产污量(类似净雨量)二是负荷过程(类似流量过程)例题P58第四章水环境演化原理1.污染物在水中的物理迁移过程:污染物随水流的输移与混合,受泥沙颗粒和底岸的吸附与解吸、沉淀与再悬浮,底泥中污染物的运输等。
2. 移流作用的输移河水移流运动(对流运动):以时均流速为代表的水体质点的迁移运动3. 分子扩散作用的输移扩散:由于物理量在空间上存在梯度使之在空间上趋于均化的物质迁移现象。
分子扩散:水中污染物由于分子的物规则运动,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去的运动过程。
4. 紊动扩散作用的输移紊动扩散:紊流中涡旋的不规则运动引起的。
5. 离散(弥散)作用的输移流速在断面上的分布往往很不均匀的,岸边和底部较小,表面和中泓较大。
5.离散作用:由于流速在断面上分布不均匀而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在断面纵向有显著差异的现象。
6.由于移流和扩离散作用的存在,使废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中一般出现三种不同混合状态的区段:(1)垂向混合河段。
指从排污口到下游污染物沿垂直方向达到混合均匀的断面所经历的区段。
天然河流水深一般较浅,故该区段的长度相对很短。
该段的污染浓度沿垂向、横向和纵向都有明显变化,需要建立三位水质模型进行模拟预测。
(2)横向混合河段。
指从垂向均匀混合断面到下游污染物在整个过水断面上均匀混合的区段。
该河段,水的污染浓度沿横向和纵向有明显变化,水深方向则基本均匀,可作为平面二维水质问题处理。
(3)纵向混合河段。
指横向混合河段之后的河段。
该河段中,水质浓度在过水断面上基本均匀,仅在纵向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可作为纵向一维水质问题分析计算。
7.吸附:水中溶解的污染物或胶状物,当与悬浮于水中的泥沙等固相物质接触或与河岸、河床接触时,将程度不同地被吸附在他们的表面,使水体中的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
8.解吸:被吸附的污染物,当水体条件(如流速、浓度、PH值、温度等)改变时,也可能又溶于水中,使水体的污染浓度增加的现象。
9.沉淀与再悬浮:水中悬浮的泥沙既是一种污染物,也是可溶性污染物吸附剂10.降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扩散的同时,还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下分解和转化为其它物质,从而使水体中有机污染浓度降低的现象。
11.好氧降解: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从而使有机污染得以净化的过程。
12.厌氧降解:水中缺乏溶解氧O2的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和转化,最终达到无机化的过程。
(P73)这种情况下微生物浓度相对已经较高,养料较少,增长速率小微生物量基本稳定,近似看作是一级反应动力学问题=-K1S,K1=,基质比降解系数13.水体耗氧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水中有机物BOD在被氧化过程中变为无机物,其耗氧量为CBOD,这是废水排入水体初期的主要耗氧过程;(2)水中氨氮继续硝化,转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过程中的耗氧,其耗氧量为NBOD;(3)河床底泥中德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分解为有机酸、甲烷、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等还原性气体,当他们逸出底泥迁移到水体后,有些被氧化,从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另外,底泥有机物在流速较大时发生再悬浮,将像水中的有机物一样耗氧;(4)水生生物,尤其藻类,由于呼吸作用而耗氧;(5)水中其它还原性物质引起的耗氧;(6)流出本水体的水流,将挟带一定的溶解氧输送到下游。
14.水体溶解氧的补充来源:(1)水体与大气接触过程中,大气中的氧会源源不断地向水体扩散和溶解,称水体的大气复氧,是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2)水中生长的光合型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白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在合成含碳化合物的过程中放出氧,病溶于水中;(3)流入本水体的水流水中挟带的溶解氧,随水流带入本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