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水污染的现状及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32.58 KB
- 文档页数:5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水污染治理工作逐渐得到重视,然而仍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并探讨解决之道。
二、水污染治理现状1. 治理成效初显近年来,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加大投入,推进治污设施建设,如污水处理厂、截污管道等。
同时,对排放标准进行严格监管,促进了工业污染的减排。
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 仍存诸多问题尽管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其次,部分企业违规排放、偷排现象依然存在,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此外,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三、水污染治理的挑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水污染治理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不足。
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此外,监管力度不够严格,也存在部分企业利用政策漏洞逃避责任。
2. 技术与资金缺口水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目前,部分地区存在技术和资金缺口问题。
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成本较高,一般企业和地方难以承受。
此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四、解决之道1. 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政府应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应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增加技术投入与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水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同时,应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此外,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治理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3. 推进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应注重流域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威胁着人们的饮水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我国城市水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二、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1. 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放等原因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河流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严重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和饮用水安全。
2. 地下水源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水源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或间接地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质量严重下降。
此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地下环境中难以降解,长期积累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城市内涝与水污染并存城市内涝是近年来我国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内涝往往伴随着水污染问题。
雨水将地面的污染物冲刷至低洼地带,加之一些地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水污染问题与内涝现象并存,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三、城市水污染对策1. 加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治理针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的城市水污染问题,应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对废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标准。
同时,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达标排放。
2. 推进雨水排放系统建设与改造针对城市内涝与水污染并存的问题,应加强雨水排放系统的建设与改造。
在新的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中,应充分考虑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
同时,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维修,提高其排水能力,减少内涝和水污染的发生。
3. 强化水源地保护与监管为保护地下水源和河流等水源地,应加强水源地的保护与监管。
政府应制定严格的水源地保护政策,划定水源地保护区,限制开发活动。
同时,加强对水源地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源地污染问题。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石。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1. 水质恶化我国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2.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导致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氧气,使其他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破坏水生态平衡。
3. 水环境生态问题突出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质,还对水生生物和底栖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多样性。
三、水环境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城市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等也是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四、处理措施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水质状况。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
4.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完善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加强城市内河治理,改善城市水环境。
5.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受污染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工业扩张和农业生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旨在简要分析我国水污染的当前状况,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当前,我国水污染状况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污染物,严重污染水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3.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4. 地下水污染: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尤其是部分老工业基地和农村地区。
三、治理对策针对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提出以下治理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强化工业污染治理:严格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或关闭。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3. 推进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建立农田退水处理系统,防止农田退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4.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同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5. 保护和修复地下水环境: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布局。
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和修复,逐步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
6.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重点流域、湖泊等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方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7.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篇一一、引言水资源作为地球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水生态环境,还威胁着广大人民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1. 河流湖泊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河流湖泊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河流湖泊的水质严重下降,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浑浊、藻类大量繁殖,影响了水资源的正常使用。
2. 地下水污染严重除了地表水污染,地下水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历史遗留的工业排放和人类活动,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含量超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三、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中,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物质会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此外,养殖业中动物粪便的随意排放也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由于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善,导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四、我国水资源污染的对策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企业应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同时,推广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3. 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生态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水环境污染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当前状况,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况1. 水质状况恶化由于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城市污水等因素,我国许多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急剧恶化。
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使得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2. 河流污染河流是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走廊,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河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
3. 湖泊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
由于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差。
三、水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1. 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政府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3. 加强农业污染控制农业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应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应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4. 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城市污水处理是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应推广水资源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5. 生态修复与保护政府应加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建立生态缓冲区等措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威胁,由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一)水质状况总体不佳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江河湖海等主要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河流和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水体污染的源头多样化污染源不仅来自工厂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使得水质难以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导致水质下降,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处理措施分析(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实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采用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活动中,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我国城市水环境、保障水资源安全提供参考。
二、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1. 水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江河湖泊的水质普遍恶化。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
2. 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处理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污水治理需求。
3.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除了工业和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也是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超标,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三、城市水污染的成因分析1. 环保意识不强,法律法规执行不力部分企业和个人环保意识淡薄,违法排放现象屡见不鲜。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
导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 污水处理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治理需求。
同时,政府在污水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能力有限。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公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2. 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水污染现状、危害及处理措施研究》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危害及处理措施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江河湖泊,严重污染了水体。
2. 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3.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对水体造成污染。
此外,我国水污染还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内陆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如肝癌、胃癌等。
2.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水体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种群减少,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水污染会影响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制约经济发展。
四、水污染处理措施针对我国水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2. 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5. 推广生态治理技术:采用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生态治理技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了解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对策,对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1. 水污染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频发水污染事件,其中涉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各类污染源。
这些事件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水质恶化我国城市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
这些污染物导致了江河湖泊的水质严重恶化,很多水源地甚至失去了饮用水功能。
同时,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地方的地下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3. 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在许多城市,由于水污染严重,可用水资源量不断减少,而人们对水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此外,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水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三、城市水污染的成因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江河湖泊,严重污染了水体。
2. 生活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大幅增加。
由于处理设施不完善或管理不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3.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产生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通过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推广节水技术和理念推广节水技术和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1. 污染类型及分布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等。
其中,生活污水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工业废水则多集中在工业园区和重工业区,农业污水则主要来自农田、养殖场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江河湖泊的水质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水质黑臭的现象。
2. 污染程度及影响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严重,许多地区的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给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同时,水体污染还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水污染还影响了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的正常进行,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分析1. 排放标准不严格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排放废水,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
此外,一些地区的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力,也加剧了水体污染的程度。
2.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加剧了水体污染。
3.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随意倾倒垃圾、排放生活污水,给水体污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排放标准。
2.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应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并探讨一些治理措施。
一、我国水体污染现状1. 工农业废水排放:许多企业和农村在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这些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污染了水体。
2.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的处理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容量不足,处理技术也不够先进,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农田径流和地下水中农药和化肥残留超标。
这些污染物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循环进入水体,引发水环境污染。
4. 河流和湖泊重金属污染:一些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未能有效处理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导致河流和湖泊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我国水体污染治理措施1. 改善污水处理设施: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和效果。
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大部分城市污水得到生物和化学处理,使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2.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严格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3. 推广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推广合理用肥和农药的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监管,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
4. 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对工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大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力度。
同时,加强河流和湖泊的综合治理,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三、未来展望水体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水体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水资源作为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就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原因及治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河流湖泊污染严重我国多条河流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尤其是以工业城市为主的区域,水体受到严重的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河流湖泊的水质恶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
2. 地下水资源受威胁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和过度排放的污水渗透,地下水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往往难以治理,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城市内涝与水体富营养化城市内涝频发,部分地区因水体富营养化而出现蓝藻等水华现象,不仅影响城市景观,也对水质造成进一步破坏。
三、水污染原因分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随雨水径流进入河流湖泊,对水体造成污染。
3. 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效率低下。
四、治理措施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 工业废水治理对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同时,对已有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利用。
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建设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标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并有效应对我国当前的水污染现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水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形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一)主要问题我国水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放以及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影响到地下水质量。
(二)现状特点1. 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水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污染尤为严重。
2. 复合性污染:除了物理性污染(如浑浊度、异味等)和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外,还存在着生物性污染(如蓝藻、绿藻等)。
3. 长期性影响:水污染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
三、水污染成因分析(一)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
(二)生活污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三)农业排放:农药、化肥等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
(四)环境监管不力:部分地区环境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排放现象屡禁不止。
四、治理对策分析(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成本,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二)推进工业废水处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三)改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四)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排放对水体的影响。
(五)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和公信力。
五、结论我国水污染问题严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水质状况目前,我国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污染问题。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污染等是主要污染源,导致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污染物超标。
这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2. 污染影响水污染对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影响水生生物生存;重金属污染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三、水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若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2. 生活污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由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或处理效率低下,导致部分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
3.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此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废水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四、治理对策分析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和污染趋势。
2. 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标准。
对于高污染行业,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3. 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加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覆盖面。
同时,推广节水型器具和节水型生活方式,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4. 农业污染治理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农业环保措施。
加强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水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目前,水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水污染的现状与治理措施进行论述。
一、水污染的现状水污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导致。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城市污水等都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其中包含大量有害物质,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此外,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进入水体,导致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承载力,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毒素的积累。
城市污水是由于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所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二、水污染治理措施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各国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
下面将就几个常见的治理措施进行阐述。
1. 治理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完善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是关键。
这些设施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
其次,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管理,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田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所导致的污染。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例如,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农业废水的处理,利用先进的农田灌溉技术,避免化肥和农药流失到水体中;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3. 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的处理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保证排放的污水符合环境要求。
此外,可以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确保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水污染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障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1. 水污染程度严重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涉及到江河湖海等各类水域。
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中,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 水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北差异较大。
一些地区水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地区则存在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这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加剧了水污染的严重性。
3. 水环境质量恶化由于长期的水污染问题,我国许多河流、湖泊的水质严重恶化。
一些地区的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给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此外,水环境质量的恶化还对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
三、治理措施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水污染防治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惩处水污染行为,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制定科学的环保标准,明确水质的底线要求。
2. 推动绿色生产工业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环保设备,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发展。
3. 加强农业排放控制农业排放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应加强农业排放控制,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减少农业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4.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水平。
同时,还应推广再生水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领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污染治理现状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水污染治理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水污染治理现状1. 治理成果近年来,我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政府加大了对水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强了水环境监测和治理设施建设,提高了污水处理率。
同时,各级政府还加强了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治理难点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水污染治理仍面临诸多难点。
首先,部分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严重,治理难度大。
其次,水污染治理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但由于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和利益冲突,导致协同作战难度大。
此外,水污染治理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但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 排放标准不严格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违反排放标准,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域,导致水体污染。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也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当地污水处理的需求。
同时,一些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原因,处理效果不佳。
3. 公众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屡见不鲜,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四、对策建议1. 严格排放标准政府应加强水污染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污水处理率。
同时,加强已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关于环境水污染的现状及处理学生:人文艺术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122632011025 周灵燕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课老师:杨文卿【摘要】水污染是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上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了不良的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以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利用水的同时,还必须保持有效地防治水环境的污染。
【关键字】水污染现状;原因;措施1. 前言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由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所构成的二元动态循环组成的。
所谓的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生活好生产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在利用以后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又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去的水循环过程。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收到了污染。
水资源质量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Ⅲ类:生活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人体非直接接触娱乐用水区;Ⅴ类:农业用水区。
2、水污染现状2.1 世界水污染现状2.1.1由“水援助”和“泪水基金”这两家国际性慈善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每天有多达6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
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紧迫的卫生危机之一。
报告还说,水污染问题在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
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时,孟加拉首都达卡市的人口只有25万左右。
但是,30年后的今天,住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经超过1000万人。
该市的一位政府官员日前抱怨说:“如今,达卡市的许多地区简直成了污水坑和化粪池,成千上万的市民长期喝不到清洁的卫生用水。
而且,上述情况每分钟都在恶化……”报告认为,农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是导致全球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最近几年,全世界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规模,正在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增加。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主席布伦特兰女士说:“干净的饮用水和恰当的卫生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出一项解决全球水污染问题的“两步走”发展规划,即: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长期喝不到卫生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争使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都能喝上卫生用水。
这份评估报告主要依据的是对各国地表及地下水质量、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程度以及有关水资源保护、分配等方面的立法和执行情况等内容的考核。
评估报告称,由于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所含各项化学物质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铅含量比废水处理较好的工业化国家高20倍。
此外,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程度2.1.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
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恒河已被列入世界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列。
当地居民饮用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例如腹泻、肝炎、伤寒和霍乱等。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条件的家庭都给自家的自来水设施安装了净水器,桶装纯净水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由于地下水污染严重,目前在印度市场上销售的12种软饮料,有害残留物含量超标。
有些软饮料中杀虫剂残留物含量超过欧洲标准10倍至70倍。
其实,印度政府早就认识到水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早在1987年,印度就制定了《国家水资源政策》。
该政策明确规定,有关机构必须定期对全国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根据这一要求,印度已经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地下水资源调查统计和水位、水质监控网络。
据印度水资源部提供的资料介绍,印度全国现有约5万个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控站,在不同地区打了近1.5万口监测井,每个监控站每年4次定期检查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并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
在地下水水位下降到警戒线的地区,政府机构会禁止开掘新井。
此外,印度政府近年来开始限制使用造成水污染的化肥、农药,对属于“排污大户”的工业企业也发出了限期整改的通知。
印度环境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局还有权审查所有矿业和基建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可能影响,作为政府审批项目的参考。
但是,印度水资源部的库尔马认为,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印度水污染问题仍未解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印度过去的水管理理念只将水作为一种消费性资源,主要着眼于如何向当代社会提供足够的水资源,忽视了“细水长流”。
其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水质差、水量不足都会制约社会朝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印度有关人士呼吁,政府应用创新方法保障“21世纪的水安全”。
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
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
在我国,只有不到11%的人饮用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水,而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氟、含砷、工业污染、传染病的水。
2亿人饮用自来水,7000万人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2.2中国水污染现状2.2.1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水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4.5亿t(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149.8万t。
其中工业废水占39%~35%,城市污水占61%~65%,城市污水已经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中国环境质量公告,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411个地表水检测断面中,Ⅰ~Ⅲ类的断面仅占41%,Ⅳ~Ⅴ类的断面占32%,劣Ⅴ类水质的断面达27%,说明已有59%的河段不适宜作为饮用水水源。
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库的污染更加严重。
2005年,28个国控重点湖泊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仅有2个,满足Ⅲ类水质的只有6个;Ⅳ~Ⅴ水质的8个,劣Ⅴ类的竟达12个,即72%的湖泊和水库已不宜作为饮用水水源,43%的湖泊和水库失去了使用功能。
目前全国有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35%的地下水源不合格;平原地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用水水质标准。
据全国118个城市浅层地下水调查,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严重污染。
2005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有21个,污染趋势减轻的城市14个,地下水水质基本稳定的城市123个,说明地下水的污染应当引起重视。
河流、湖泊及地下水所遭受的污染直接影响到饮用水源,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我们的饮用水,50%以上是不安全的。
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的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城市中污水的集中排放,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许多城市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
2.2.2据统计,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三分之二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全国城市年缺水量为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
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除了缺水,水污染问题也较突出。
根据2001年对我国七大水系断面监测,达到三类水质可以进入自来水厂的最低要求的仅占29。
5%,而劣五类水质却高达44%;另外,我国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染比较普遍,全国浅层地下水大约有50%的地区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约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国一些地区长期透支地下水,导致出现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目前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我国也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
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3、水资源保护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
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
因此,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
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