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保卫部门。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家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在我国,安全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

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加强对上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在公共信息网上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事件。

国家已经正式成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建立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与协调工作组(WG1)、内容安全分级及标识工作组(WG2)、密码算法与密码模块/KMI/VPN工作组(WG3)、PKI/PMI工作组(WG4)、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组(WG5)、应急处理工作组(WG6)、身份标识与鉴别协议工作组(WG9)、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工作组(WG10),开展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目前中国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观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时间内使国产信息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国家要集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此外,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绝对

的安全是没有的,电子政务系统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越安全越好”。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要求做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在进行安全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一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密性能超出安全保密的管理要求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保卫部门。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家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在我国,安全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加强对上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在公共信息网上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事件。国家已经正式成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建立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与协调工作组(WG1)、内容安全分级及标识工作组(WG2)、密码算法与密码模块/KMI/VPN工作组(WG3)、PKI/PMI工作组(WG4)、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组(WG5)、应急处理工作组(WG6)、身份标识与鉴别协议工作组(WG9)、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工作组(WG10),开展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目前中国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观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时间内使国产信息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国家要集

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此外,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电子政务系统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越安全越好”。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对于信息安全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根据电子政务系统的实际要求做到恰到好处。也就是说,在进行安全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一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保密性能超出安全保密的管理要求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造成资金上的浪费。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而言,具有资源分类别、分级别、密级区别等特点,各个用户、各个部门拥有自主储存、使用和传递共享的资源。因此,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内部也必须对各种信息的储存、传递和使用进行严格的权限管理。我们认为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应在对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全面考虑;其次,应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虚拟交换网络(VLAN)、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PKI技术等,并实现集中统一的配置、监控、管理;最后,应加强有关网络安全保密的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并予以严格实行。为了便于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和设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我们采取对网络分层的方法,并且在每个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设计出符合具体实际的、可行的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从系统和应用出发,网络的安全因素可以划分到如下的五个安全层中,即物理层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层安全风险分析、系统层安全风险分析、应用层安全风险分析、管理层安全风险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案设计 1. 网络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电子政务专用网络系统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在进行网络系统安全方案设计、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需求、风险、代价平衡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易操作性原则,适应性、灵活性原则,多重保护原则,可评价性原则。 2.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物理层安全解决方案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是保障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线路安全。 为了将不同密级的网络隔离开,我们还要采用隔离技术将核心密和普密两个网络在物理上隔离,同时保证在逻辑上两个网络能够连通。 (2)网络层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安全技术建议: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是一个由省、各地市、各区县政府网络组成的

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规章制度 为加强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 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县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县政府办信息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县政府办信息科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建设方案 概述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按敏感级别和业务类型,可划分为:涉密机要专网、电子政务专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外网是为市民提供政务公开信息和网上服务场所的媒体,直接同因特网连接;政务专网上运行关键的政务应用,是为提供协同办公、信息传输交互和业务数据处理的网络平台;涉密机要专网与电子政务专网实行物理隔离、与政府外网实行物理隔离。 2安全建设内容 为了保障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有效实现,需要为电子政务网络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选择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认证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在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中实施信息安全工程,保证电子政务三大网络的安全。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安全技术和运行体系、系统安全服务体系、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不是一个目标,而应该作为一个过程去考虑、设计、实现、执行。只有通过建立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形成一个动态的安全过程,才能为电子政务网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它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组织、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的安全、通信与运行的管理操作过程与职责、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遵循性与法律要求的一致性。 4技术和运行 一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人、技术和运行三部分,其中技术体系包括保卫主机与应用系统、保卫边界、保卫网络和基础设施以及支持性基础设施等部分。 4.1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安全 局域网主机与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比较复杂,数据的计算、交换、存储和调用都是在局域网中进行的,黑客和不法分子常使用的破坏行为就是攻击局域网。局域网环境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 电子政务系统中有众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情报,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时不能被窃听、泄密、篡改和伪造。如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便无从保证,对国家利益将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政务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那么,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二是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网在建网初期都是按照双网模式来进行规划与建设,即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双网进行物理隔离。内网作为内部信息和公文传输平台,开通政府系统的一些日常业务,外网通过路由汇聚加防火墙过滤接入,主要向公众发布一些公共服务信息和政府互动平台。这种双网模式带来了便利与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内部的恶意攻击。这种攻击往往带有恶作剧的形式,虽然不会给信息安全带来什么大的危害,但对本单位正常的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还是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2)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对于电子政务内网的计算机来讲,在上互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过的u盘,移动硬盘都不能在政务内网上使用。U盘病毒和间谍木马会把内网中的保密信息和敏感数据带到互联网上,回传给木马的制作者。并且,这种病毒还会在内网上传播,消耗系统资源,降低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体系的标准规范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在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结构中,首先要健全系统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强化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法制管理。迄今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制定了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政府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英国的《官方信息保护法》,俄罗斯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然颁发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却很零散,还缺乏关于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专门法规。今后,在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提供法律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组织的努力,更要国家立法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组织管理制度,明确负责安全管理的主要领导、主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宣传、保卫部门。发达国家一般都建立有网络安全管理机构,美国安全委员会下设了国家保密政策委员会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委员会;英法等国家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德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局”。在我国,安全职能部门包括国家公安部、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等。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网络安全的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设计、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立法调研。但地方政府和重点保护的重要领域相应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确立了由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但由于机构编制等原因,许多地方公安机关没有成立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机构,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警力配备不足等。建议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国家安全、公安、保密等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领域进行分工协作,对国家网络安全政策统一步调、统筹规划。 建立政府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信息上网必须经过信息提供单位的严格审查和批准。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网上信息的保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涉密信息网络必须与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国家秘密信息。加强对上网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在公共信息网上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事件。 国家已经正式成立“网络安全标准化委员会”,近期建立了网络安全标准体系与协调工作组(WG1)、内容安全分级及标识工作组(WG2)、密码算法与密码模块/KMI/VPN工作组(WG3)、PKI/PMI工作组(WG4)、网络安全评估工作组(WG5)、应急处理工作组(WG6)、身份标识与鉴别协议工作组(WG9)、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安全工作组(WG10),开展电子政务安全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 目前中国无论是关键技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规模、服务观念,都不具备力量在短时间内使国产信息产品占领国内的信息安全产品主要市场。国家要集中人力、物力,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以确保关键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此外,权衡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关系。实际上,绝对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编者按: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华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为此提供了解决办法…… 没有安全的网络,就像没有围墙的院落,随时随地会受到骚扰和侵犯。随着政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受到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如何保证政务网络的全面安全是摆在建设与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随着政务网络的层次化、分组化以及宽带化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统计决策业务、日常监督检查业务、OA等管理性业务以及面向多媒体的综合业务都开始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这符合当前信息网络融合发展的趋势。多网融合对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政务网络还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网络授权控制策略,仅采用简单的口令控制,使用不便,而且难以确保口令的时效限制。二是机房中心访问控制与未来跨主机业务之间的矛盾,如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开展和结算等。三是网络规划基本上还是以简单办公业务需求为主,没有考虑到将来政府网络支持的业务对网络架构和安全要求提高后的平滑过渡。四是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存在实时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政务网络需要整体性的安全解决方案。

政务网络安全策略 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应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由“网络级安全、应用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和管理级安全”四大部分组成。 网络级安全是指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采取各种安全措施来保障政务网络的安全;应用级安全是指采用应用层安全产品和利用应用系统自身专有的安全机制,在应用层保证对政务网络各种应用系统的信息访问合法性;系统级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UNIX、NT)的安全设置和主机监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对政务网络构成安全威胁;管理级安全主要是从建设内部安全管理、审计和计算机病毒防范三方面来保障政务网的安全。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政务网络必须对网络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网络的安全覆盖系统的各个层面,包括网络传送、网络服务、应用安全、安全识别、安全防御、安全监控、审计分析、集中管理等多个方面。这需要依靠安全保护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防护。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政务安全面临威胁和挑战 电子政务涉及对国家秘密信息和高敏感度核心政务的保护,设计维护公共秩序和行政监管的准确实施,涉及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保证。电子政务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有效决策、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遇到各种敌对势力、恐怖集团、捣乱分子的破坏和攻击。尤其电子政务是搭建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平台上,包括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安全先天不足,互联网是一个无行政主管的全球网络,自身缺少设防和安全隐患很多,对互联网犯罪尚缺乏足够的法律威慑,大量的跨国网络犯罪给执法带来很大的难度。所有上述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则有机可乘,使基于互联网开展的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产品的失控等,应引起足够警惕,采取安全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为抵御上述威胁而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积极的安全策略: ·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电子政务安全关系到政府的办公决策、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可信实施的大事,必须由国家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有效保障电子政务安全。 ·全局治理、积极防御。电子政务安全必须采用法律威慑、管理制约、技术保障和安全基础设施支撑的全局治理措施,并且实施防护、检测、恢复和反制的积极防御手段,才能更为有效。 ·等级保护、保障发展。要根据信息的价值等级及所面临的威胁等级,选择适度的安全机制强度等级和安全技术保障强壮性等级,寻求一个投入和风险可承受能力间的平衡点,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健康和积极的发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县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县政府办信息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县政府办信息科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7)擅自在政务网上开设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服务; (8)发布反动、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对政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10)对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 (11)擅自修改计算机ip或mac地址。 9、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信息科有权或者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或部件;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及防范对策 马淑英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防范对策 摘要:信息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范是电子政府建设的关键。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组成部分。在电子政务建设与体系发展整体驶入快车道,以服务为导向的电子政府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信息安全意识、网络漏洞、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方面都凸现了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风险。要着重从人才培养、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选择使用、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呢过环节加以防范,切实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本文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视觉,浅析仙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一些防范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安茜技术;防范对策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提高了办公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但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种攻击,包括黑鸡组织、犯罪集团或信息战时起信息对抗等国家行为的攻击,这就使得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分析当前电子政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性安全防范,对建设和发展电子政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其内容要求 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涵盖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每题、数据、信息内容和信息应用等对多个方面的安全需要,包括信息不收威胁,信息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内容的安全等。

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就是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信息资产的拥有者面临最小风险和获取最大安全利益,使电子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具有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和可靠性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存在的风险 1、信息安全意识薄弱 一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目前,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重业务、轻安全”的思想,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可以抵御所有的外来侵袭。二是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的执行力不强。电子政务系统自启动运用以来,开放程度还不是很高,重要的、机密文件还没有通过网络来处理,使得公务员和普通大众对信息安全问题关注不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一些安全制度和安全流程也只是流于形式。三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门领导重视工作流程的畅通性,忽略了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在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上思想意识有待加强。 2、IT产品及通信网络漏洞导致风险 一方面,IT产品单一性带来安全隐患。由于政府统一采购IT产品,造成信息系统中软硬件产品单一性,如同一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攻击过程的自动化,从而导致大规模网络安全时间的发生。另一方面,通信网络存在多方面的威胁。电子政务网络绝大多数是基于TCP/IP、NetBEUI,IPX/SPX等网络协议的通信网络,并非专为安全通讯而设计,本身就可能存在多方面的威胁,因而会造成物理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 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 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概述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 安全保障体系设计 1.1.1 概述 电子政务内网所涉及的信息/数据涉及国家秘密,其机密性和完整性尤为重要,是信息安全爱护的重点对象。因此,电子政务内网平台的安全建设应符合国家保密局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及其他安全治理部门公布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的要求。电子政务内网安全设计应体现: 全局和整体上的考虑。 应用深度防备的战略,注重防内和整体防外。 适应信息系统安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 便于实施和考核。 本设计方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和《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据本期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建设目标,提出了电子政务内网的安全策略和安全保障体系,强调了统筹规划,针对内网

网络和边界安全、局部计算环境与应用安全,要紧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监察与治理方面设计具体的建设任务,包括CA认证设施、密钥治理系统、可信时刻戳服务系统、密码服务系统、授权服务系统,防火墙系统、加密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系统、防病毒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和安全监管系统等等。 1.1.2 安全建设目标和原则 1.1. 2.1 总体目标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电子政务内网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着重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基础安全防护系统和安全监察与治理系统的建设,形成有效的政务内网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涉密信息在产生、存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高可用性、高可控性和抗抵赖性,确保电子政务内网能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1.1. 2.2 具体目标 针对要紧的威胁和风险,本期电子政务内网安全建设的具体需求和目标概括如下: 1、确保“电子政务内网”网络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和完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第四章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 学习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并了解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威胁评估及保障体系 学习重点及难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1信息安全及安全保障概述 4.1.1 信息安全内涵 信息安全就是包含了信息环境、信息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内容、媒体、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 4.1.2 信息安全基本特征 (1)真实性(2)可靠性(3)完整性(4)保密性(5)可用性(6)不可篡改性4.1.3 信息安全的目标 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有效的管理来确保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集中表现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以及对系统安全的保护。 可用性目标完整性目标保密性目标可记账性目标保障性目标 4.1.4 信息安全建设原则 (1)先进性原则(2)可扩展原则(3)可行性原则(4)标准化原则 (5)技术管理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4.1.5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两个层次: 国家层面的管理,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过程为安全风险评估→建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具体内容: 1、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 2、建立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系 3、建立社会服务体系 4、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体系 加里〃麦金农 “史上最黑黑客” 2001年至2002年一年间,英国人加里〃麦金农非法侵入美国军方及宇航局的53处电脑网络,令美国军方电脑网络遭受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侵入,他也因此成为“世界头号军事黑客”。在两年间,麦金农利用黑客技术侵入了美国五角大楼、美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以及美陆、海、空三军网络系统。 江西40家网站2007年遭黑客攻击七成为政府网站 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向社会发布公告,2007年1?a8月份,江西至少有40家网站遭黑客恶意入侵与攻击。据了解,40家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中,七成为各级政府所属的相关部门网站,计算机用户协会因此希望各用户单位采取措施及时防范。 记者看到,这些被黑客入侵的网站七成以上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这些网站要么被黑客篡改首页,要么被增加了页面。比如,宜春政务信息网被黑客篡改首页,新余市环境保护局被黑客增加了页面。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的秘书长刘斌告诉记者,一旦被篡改了首页,网站就有可能打不开,或者出现大量的错误,甚至机密资料都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 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 .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doc

LOGO XXXX制度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县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 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县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 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县政府办信息科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 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县政 府办信息科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7)擅自在政务网上开设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服务; (8)发布反动、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 (9)擅自对政务网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扫描; (10)对信息安全事(案)件或重大安全隐患隐瞒不报; (11)擅自修改计算机ip或mac地址。 9、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信息科有权或者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拆除可能影响安全或有安全隐患的设备或部件; (2)隔离相关的终端、服务器或网络;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佳能A700跌破2000 摩托C139售300元 爱国者MP4魅力再现轻骑兵音箱促销 -------------------------------------------------------------------------------- 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得到了广泛应用,像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申报、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电子商务等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病毒破坏、黑客入侵、重要信息泄漏等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尽管我们可以使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但是这些技术筑建的逻辑隔离,很难阻止黑客和内部用户的入侵和破坏,也就无法满足政府、军队、金融、电信等部门的信息安全要求;另外我们无法保证目前使用进口的计算机核心软硬件没有后门和漏洞。因此国家保密局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网络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这就要求用户重要数据和互联网切断物理连接,让黑客无机可乘,但是这样又不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要达到既能有效地隔离内外网,又能方便地使用内外网的资源,可通过使用终端隔离、信道隔离、网络/服务器隔离等多种技术来构建的内外网。这样的网络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特征: 1、阻断内外网的物理传导,确保不能通过网络连接从外网侵入内网,同时防止内网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漏到外网。 2、隔离内外网的物理存储,对于断电后会遗失信息的部件,如内存、处理器等暂存部件,要在网络转换时作清除处理,防止残留信息窜到外网;对于断电后非遗失性部件,如磁带机、硬盘等存储设备,内外网的信息要分开存储;严格限制使用软盘、光盘等可移动介质。 3、隔断内外网的物理辐射,确保内网信息不会通过电磁辐射或耦合方式泄漏到外网。 随着政务公开和政府上网工程的开展,很多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服务必须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申报数据的接收、建议或意见的采集、处理结果的反馈等,而数据的审核、处理则需要由内网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因此,内外网之间的信息安全交换成为各政府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例,设计了一种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第一层为政务内网,即政府部门内部的关键业务管理系统和核心数据应用系统,如公文系统、专项业务管理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重大事件的决策分析处理系统、核心数据库系统等,需要采用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防止否认、审计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等安全措施。通过物理隔离器与政务外网相联,在实现隔离网络间数据正常传输的同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校验,过滤其中的黑客程序和病毒代码等破坏性信息,只允许与系统相关的数据进入内网;指定的数据和文档可以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条件下单向或双向流转;保证内外网传输的信息是安全的、纯净的,对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不会造成影响和破坏。物理隔离器应具备以下功能和特性: 1、采用特殊协议方式,实现内外网安全隔离,关掉外网关TCP/IP协议,采用自行设计的专有协议,外网关只在数据链路层工作。 2、采用DSP开关通讯技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实现数据交换。 3、访问登录设置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开通用户账号和设置口令,设置不同级别的访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知识交流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行政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政府机关商务系统等。伴随网络的普及,安全日益成为影响网络效能的重要问题,而Internet所具有的开放性、国际性和自由性在增加应用自由度的同时,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信息网络系统不受黑客和工业间谍的入侵,已成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健康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事情之一。 网络规划 各级网络 利用现有线路及网络进行完善扩充,建成互联互通、标准统一、结构简单、功能完善、安全可靠、高速实用、先进稳定的级别分明却又统一的网络。 数据中心 建设集中的数据中心,对所有的信息资源、空间、信用等数据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为省及各市部门、单位的关键应用及关键设施提供机房、安全管理与维护。 网络总体结构 政府机构从事的行业性质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可以说都带有机密性,所以其信息安全问题,如敏感信息的泄露、黑客的侵扰、网络资源的非法使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都将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构成威胁。为保证政府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必要对其网络进行专门安全设计。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实现电子政务的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模式,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一网式”和“一表式”的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电子政务的出现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运作效率。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16998434.html, 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 作者:速昆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09期 摘要科技创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转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电子政务,就是依次历史性的变革。办公自动化、网上政府等平台,为群众提供了诸多的便利。电子政务在各地的普及,背后也有很多无法避免的难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可以从技术、观念、管理或是法律等方面得以体现。本文基于安全范畴的定义着手,介绍了电子政务中的技术、观念、管理以及法律风险,最后提出具体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涵 对政府管理来说,电子政务意味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摆脱了行政机关在组织上的界限,建立电子化的虚拟单位,让公众不再受传统关卡、书面审核的限制。结合自身的需求,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获取途径、时间或是地点等,为公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政府机关、政府和社会各界,同样也可以利用电子化渠道来达到无障碍地交流。电子政务的创建,将政府打造成了与环保精神更贴合的政府。它非常开放、透明,有很高的办事效率,同时也更注重廉洁勤政。但是,电子政务的基本职能和优势有个重要的前提: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官网有不少政府公文仍在流转,充斥很多机密比较高的数据或是信息,这就威胁着政府的主导政务。它牵扯到政府机构、各大系统甚至国家总体的利益。严重时,可能会威胁国家的利益和领土安全。可见,探讨电子政务及其相关安全问题很有必要[1]。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2.1 观念、管理及法律方面 数年前,信息安全专家便明确地主张:注重和完善信息安全。1999年,政府成功启动了 上网工程,非常关注网络系统的建设。然而,部分区域却并未从思想上关注信息安全。据统计,政府投入到网络安全上的经费比重低于2%。而国外的比例约为10%,二者差距很明显。在电子政府信息威胁事件中,黑客的侵袭、内部雇员入侵的占比相对偏高。但是,他们并未关注网络犯罪,忽略了黑客攻击或是病毒入侵等比较常见的网络犯罪。很明显,这就对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隐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有深层次地了解,洞悉当前的情况,从本质上处理和规避安全隐患。构建电子化业务良性的安全防范机制,下达合理的检查措施,利用法律来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降低网络犯罪率。 2.2 技术方面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1.doc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1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章制度 为加强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1、各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精心维护好单位的网络设备,做到防尘、防热、防潮、防水、防磁、防静电等,以增加设备使用年限。市政府办将定期对各单位的网络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能达到以上要求的单位,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对由于管理人员疏忽造成网络安全事故的,将追究相关管理员及单位领导责任。 2、各联网单位不得随意更改政务网络接入设备配置,不得擅自切断电子政务网络设备电源,不得擅自挪动相关设备和切断、移动相关传输线路,不得擅自与其他网络对接,不得随意增加交换机、集线器以及接入信息点数量,如需进行以上变动,应向市政府信息办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各联网单位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严禁登陆浏览黄色网站(网页),禁止下载、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软件,不得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不得随意使用计算机文件共享功能,防止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入。 4、工作时间禁止玩网游、下载电影及大型软件,以保 证本单位网络速度。市政府信息办将采取技术措施对互联网出入口的数据进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5、政务网计算机使用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政务网信息与网络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所有关于本单位网站、论坛、信息录入等密码要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一旦泄露立即报政府办信息科进行密码修改。 6、各接入单位应当定期制作计算机信息系统备份,备份介质实行异地存放。对可能遭受的侵害和破坏,应当制定灾难防治预案。 7、要配备计算机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防治工具,定期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使用新机、新盘及拷贝的软件、数据,上机前应进行系统补丁升级和病毒检查。 8、办工人员严禁下列操作行为: (1)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联网设备操作系统; (2)未经授权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和干扰,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4)将非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擅自接入政务内网,将业务用计算机或网络接入互联网或其他非政府机关的网络; (5)在政务网使用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未采取安全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同时连接政务网和其它网络; (6)将存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擅自连接国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