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钢的单点金刚石切削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48
衍射光学元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现代照明、通讯、医疗、检测等领域,而金刚石作为硬度和耐磨性能极佳的材料,被广泛用于制作光学元件。
然而,金刚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高硬度使得其加工困难,传统的金刚石加工方式如磨削、抛光、电解加工等存在效率低、成本高、表面质量差等问题,导致金刚石制品的加工难度大、生产周期长、产品品质难以保障。
采用单点车削加工技术制备金刚石光学元件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衍射光学元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技术,提高金刚石光学元件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本研究将通过对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过程进行分析和实验研究,包括材料选取、单点车削加工工艺参数优化、金刚石单点刀具的制备等方面,探究衍射光学元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技术。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的机理和方法,探讨单点刀具的制备工艺。
2.分析单点车削加工中的刀具磨损和切削力变化规律,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参数,优化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工艺。
3.制备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金刚石单点刀具,对其进行磨损测试和性能评估。
4.通过实验验证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过程中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刀具选择方案,并对加工的光学元件进行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的检测,对加工的光学元件进行性能测试。
本研究旨在探究衍射光学元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技术,优化金刚石制品的加工工艺,提高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实验验证最佳工艺参数和刀具选择方案,为实际生产中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提供参考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衍射光学元件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技术进行探究。
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金刚石材料,并制备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金刚石单点刀具。
2.在数控车床上进行金刚石单点车削加工,记录切削力、主轴电流、进给速度等关键工艺参数数据。
在单点金刚石机床上用刨削加工微槽的方法李伟国;周欢伟;李克天【摘要】以单点金刚石作为切削刀具的数控机床是一种新型的超精密加工机床,与普通数控机床有许多不同.通过刨削加工微槽的过程介绍该超精密机床的原理和特点.采用刨削加工方式加工微微槽的过程主要分为端面加工和微槽加工两个步骤,具体有:刀具中心调整、主轴调动平衡、数控编程、工件端面加工、侧刀设置、微槽刨削加工等.刀具的尖端与主轴轴线的精准度决定了加工端面中心的微凸点的大小,左右和上下的误差必须在几微米以内.机床主轴转速选择2000 r/min,该气浮主轴在加工之前必须调节动平衡,要求X向和Y向跳动在100 nm以内.数控程序与普遍数控机床的基本相同,但精度高,NC代码的有效数值一般在小数点后六位.端面加工后表面为镜面,表面粗糙度Ra在100以下,为微槽加工提供了良好的端面.微槽加工时装夹工件的主轴设为C轴模式,完成刨削加工的刀具要侧面安装,刀具沿X轴切削工件表面.实际加工的微槽表面粗糙度Ra为63.573 nm,达到镜面效果.该加工微槽的过程和参数设置可为类似的加工工艺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年(卷),期】2018(049)010【总页数】5页(P7-10,86)【关键词】金刚石刀具;V槽;刨削;加工工艺【作者】李伟国;周欢伟;李克天【作者单位】广东机械技师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430;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55美国摩尔公司生产的NanoTech 350FG机床是一种超精密自由曲面加工机床,具有三条直线运动轴X、Y和Z以及两个旋转轴B和C。
可实现的加工方式有两轴车削、铣削、飞刀切削、刨削和磨削等,还可以实现快刀伺服和慢刀伺服加工。
用于加工球面、非球面以及自由曲面的光学镜面以及其他高精度机械零件,例如模具的模仁。
1引言KDP晶体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大尺寸、高质量的KDP晶体被公认为难加工的光学元件。
美国的劳伦斯・利佛尔国家实验室(LLNL)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负前角的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能够获得光学表面[1]。
铣削过程中,切削力直接影响着切削热的产生,容易导致工件变形,并进一步影响着刀具磨损、耐用度、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
为了提高KDP晶体的表面质量,本文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KDP晶体加工专用超精密机床对铣削加工KDP晶体的切削力特性进行了研究。
2超精密机床结构和加工方式KDP晶体属于平面光学元件,由于KDP晶体的各向异性,KDP晶体加工专用超精密机床加工采用立轴平面铣削形式[2],飞刀盘直径大于600mm,这样可以尽量减小刀具的圆弧轨迹对晶体加工的影响。
安装在飞刀盘上的金刚石刀具采用SPDT(singlepointdiamondturning)方式完成对KDP晶体的超精密切削。
伺服进给系统由交流伺服电机通过柔性联轴节带动滚珠丝杠驱动空气静压导轨完成机床工作台的直线进给运动。
主轴电机通过连轴节带动空气静压主轴驱动飞刀盘旋转,工件则通过真空吸盘吸咐夹紧在工作台上。
图1为KDP晶体专用超精密机床结构示意图。
单点金刚石铣削KDP晶体实验研究*孙希威,张飞虎,董申(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150001)[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KDP晶体铣削加工的切削力特性,分析了切削深度、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并对KDP晶体和铝合金的切削力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大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从而提高切削效率。
[关键词]KDP晶体;切削力;SPDT[中图分类号]TG5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451(2006)04-0018-03ResearchonSPDTMillingKDPCrystalsExperimentSUNXi-wei,ZHANGFei-hu,DONGShe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rbin150001)[Abstract]ThecuttingforcecharacterofmillingKDPcrystalshasbeenresearched,theinfluenceofcuttingdepthandfeedoncuttingforcehasbeenanalyzed.ThecuttingforceofKDPcrystalshasbecomparedwithofaluminumalloy.TheexperimentapprovedthatthecuttingdepthorfeedcouldbeenlargedproperlytoincreasemillingefficiencywhensurfaceaccuracywasnotbeenimpactedinmillingKDPcrystals.[Keywords]KDPcrystals;cuttingforce;single-pointdiamondturning*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航空精密制造技术AVIATIONPRECISION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06年8月第42卷第4期Aug.2006Vol.42No.4《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6年第42卷第4期1主轴电机2主轴3飞刀盘4金刚石刀具5KDP晶体6真空吸盘7工作台8导轨9伺服电机图1KDP晶体专用超精密机床结构示意图3切削力实验原理及实验条件切削力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切削层材料、切屑和工件表面层材料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所产生的抗力;二是刀具与切屑、工件表面间的摩擦阻力[3]。
单晶金刚石车刀在超精密单点切削中的磨损分析磨损分析是评估单晶金刚石车刀在超精密单点切削中使用过程中的性能退化情况。
磨损是由切削力和摩擦力引起的,而超精密单点切削要求较小的切削力和摩擦力。
因此,单晶金刚石车刀的磨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单晶金刚石车刀的磨损主要有两种形式:刃口磨损和表面磨损。
刃口磨损会导致车刀的切削边缘变钝,从而降低切削效率和切削质量。
表面磨损主要是由刀具与工件表面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引起的。
这些磨损形式都会导致单晶金刚石车刀的使用寿命减少。
其次,可以通过磨损分析来确定单晶金刚石车刀的磨损程度。
常用的磨损评估方法有:测量切削力和刀具表面形貌、观察工件表面质量等。
测量切削力可以间接评估刃口磨损程度,如果切削力增加,则说明刃口已经磨损。
观察工件表面质量也可以判断磨损情况,如果工件表面粗糙度增加,则说明刃口已经损坏。
最后,还可以通过磨损分析找出导致单晶金刚石车刀磨损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切削条件不合适、切削速度过高、切削液不合适等。
通过找出磨损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磨损,延长单晶金刚石车刀的使用寿命。
总之,单晶金刚石车刀在超精密单点切削中的磨损分析是评估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磨损分析,可以确定磨损程度,找出导致磨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车刀的使用寿命。
此外,单晶金刚石车刀磨损分析还可以提供对刀具寿命的预测和刀具性能的改进。
通过磨损分析,可以获取关于刀具磨损速率和刀具寿命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刀具更换计划非常关键,以避免频繁更换刀具或过度使用磨损严重的刀具。
磨损分析还可以帮助改进单晶金刚石车刀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通过观察磨损形态和区域,可以了解刀具的磨损机制和影响因素。
这对于优化刀具的材料、几何形状和涂层等方面非常有价值。
例如,可以针对刀具的磨损情况进行改进,使其更耐磨、更耐用,并提高切削效率和切削质量。
此外,磨损分析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切削条件下的磨损情况,寻找最佳的切削参数组合。
金刚石(Diamond)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直接制造法:
- 高温高压法(HPHT): 通过模拟地球深处的极端条件,将石墨等碳质原料在高压(5-10GPa)和高温(1100-3000°C)下直接转化为金刚石。
此方法形成的金刚石通常为微米级别的多晶粉末,也可通过优化工艺制得单晶金刚石。
2. 外延生长法: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CVD技术是在较低的压力下,利用含有碳源(如甲烷、乙醇等)的气体在特定的温度和气氛中分解,并在固体基底(如金属或现有金刚石晶种)上一层层生长出金刚石薄膜或单晶金刚石。
这种技术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大面积单晶金刚石薄片,以及用于半导体工业的电子级金刚石。
3. 加工成型法:
- 切割和打磨:对于已经形成的金刚石原石,通过专业的金刚石切割工具进行形状切割,然后通过一系列精细打磨工序,最终制成宝石级的璀璨钻石或工业
级的刀具、磨料等产品。
这一过程中,需要用到专门的金刚石砂轮进行粗磨、细磨和抛光。
4. 聚晶金刚石加工:
- 聚晶金刚石(PCD)是由许多细小的金刚石颗粒在高温高压下烧结并与硬质金属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
加工PCD通常涉及金刚石砂轮的磨削、放电加工(EDM)或电解磨削等特殊工艺。
综上所述,金刚石的加工方法涵盖了从原材料转化、晶体生长到成型和精加工等一系列精密的技术流程。
不同用途的金刚石产品会采用适合其特性的加工方法。
金刚石衬底的切割和抛光方法
金刚石衬底的切割和抛光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 切割:将大块金刚石原料切割成所需尺寸的片状。
可以使用线切割、激光切割或金刚石锯片等方法进行切割。
2. 研磨:将切割后的金刚石片状原料进行研磨,以去除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毛刺、锐角和表面不平整的部分。
3. 抛光:使用抛光布、抛光液和抛光轮等工具对研磨后的金刚石表面进行抛光,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可以采用机械抛光、化学抛光或电化学抛光等方法进行抛光处理。
4. 清洗:在抛光后,需要将金刚石衬底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残留的抛光液、杂质和微粒等。
可以使用各种清洗剂和超声波清洗等方法进行清洗。
5. 检测:最后,需要对金刚石衬底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表面质量、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等达到要求。
可以采用各种检测方法,如表面形貌测量、光学性能测试和硬度测试等。
需要注意的是,金刚石的硬度非常高,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处理。
同时,由于金刚石容易受到高温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化学环境,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或受到紫外线照射等影响。
单晶金刚石剥离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改进,单晶金刚石剥离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单晶金刚石,也称为人工合成金刚石,是由于高温高压下的原子经过反复排列和结晶而形成的人工合成金刚石。
金刚石在工业上具有多种用途,比如用于制造激光刀、钻头、刀具、岩石锯、金属材料加工等,而单晶金刚石则具有更高的抗磨性,更好的切削性能,更耐久的服役寿命。
单晶金刚石剥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单晶金刚石,提高金刚石剥离的技术水平,缩短金刚石的剥离周期,目前采用的主要剥离方法有自然锋利剥离法、抛光剥离法、自然晶体抛光剥离法、深刻式剥离法以及电解剥离法等。
自然锋利剥离法是金刚石切削和磨削工艺最常用的剥离方法,它利用金刚石自身的锋利性、抗磨性能以及其结构的强度来剥离金刚石,是一种相对简单成熟的剥离方法,具有剥离速度快、剥离成果较佳等优点。
抛光剥离法是采用抛光头结合抛光药剂,对金刚石表面进行抛光,以实现金刚石剥离的方法。
抛光剥离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金刚石,缺点主要在于剥离速度较慢,剥离过程繁琐,耗费大量人工,剥离周期较长,剥离精度较低。
自然晶体抛光剥离法是利用抛光头结合抛光药剂,对自然晶体表面进行抛光,实现金刚石剥离的方法,具有剥离周期短、节省人工、剥离成果较佳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剥离速度较慢,抛光药剂易含水及成本较高的缺点。
深刻式剥离法是利用精密的刀具,对金刚石的表面进行凹形深切,使其产生裂缝,实现金刚石剥离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剥离速度快,剥离周期较短,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金刚石,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可能引起金刚石表面质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需要较高技能水平的操作人员来实现。
电解剥离法是由多种电解剂,如水、氯化物等,以及脱分剂(植物油)结合大量电流,对金刚石表面进行溶解,从而实现金刚石的剥离。
电解剥离法具有剥离速度快,剥离成果较佳、成本低等优点,缺点是操作过程复杂,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和费用,容易引起金刚石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