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doc
- 格式:doc
- 大小:286.01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第一节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词义二、游戏的本质学说三、游戏的本质特征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第二单元角色游戏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一、角色游戏的特点二、角色游戏的结构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第三单元表演游戏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表演游戏的特点二、表演游戏的种类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第四单元结构游戏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结构游戏的特点二、结构游戏的分类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第五单元体育游戏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一、体育游戏的特点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一、体育游戏的结构二、体育游戏的分类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一、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和方法二、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方法三、体育游戏竞赛方法的设计四、体育游戏细节的设计第五节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观摩与记录项目二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改编项目三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体育游戏的结构二、体育游戏的分类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一、幼儿自主体育游戏的指导二、体育教学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第四节体育游戏的创编一、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和方法二、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方法三、体育游戏竞赛方法的设计四、体育游戏细节的设计第五节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观摩与记录项目二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改编项目三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第六单元智力游戏第一节智力游戏的特点和指导一、智力是什么二、智力游戏的结构和特点三、智力游戏的指导第二节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一、听觉游戏二、视觉游戏三、触觉游戏四、嗅觉与味觉游戏五、观察力游戏的指导第三节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一、注意力游戏二、记忆力游戏第四节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游戏一、想象再造游戏二、想象创造游戏第五节发展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智力游戏一、发展思维能力的游戏二、发展操作能力的游戏第六节智力游戏教学技能实训项目一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活动设计项目二发展记忆力的智力游戏活动设计项目三迷宫设计项目四游戏棋设计项目五幼儿智力游戏的教学活动设计第七单元其他游戏第一节语言游戏一、幼儿语言发展阶段二、幼儿语言游戏的类型三、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要求第二节数学游戏一、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阶段二、幼儿数学游戏的主要内容第三节音乐游戏一、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二、幼儿音乐游戏的设计第四节美术游戏一、幼儿绘画游戏的发展阶段二、幼儿美术游戏的指导第五节集体娱乐游戏一、集体娱乐游戏的组织二、集体娱乐游戏的主持技巧第六节婴幼儿游戏一、婴儿的发展与游戏引导二、婴幼儿游戏的类型三、婴幼儿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学前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教案第一章:游戏概述1.1 游戏的定义与特征1.2 游戏的历史与发展1.3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1.4 游戏的分类与作用第二章:儿童发展理论2.1 儿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维果茨基、埃里克森等)2.3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与游戏2.4 儿童社会性发展阶段与游戏第三章: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3.1 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3.2 游戏活动设计与认知发展3.3 认知障碍儿童的游戏指导3.4 案例分析:认知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四章: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4.1 游戏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4.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社会性发展4.3 同伴关系与游戏4.4 案例分析:社会性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五章:游戏与儿童情感发展5.1 游戏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的作用5.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情感体验5.3 情感障碍儿童的游戏指导5.4 案例分析:情感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六章: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6.1 游戏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6.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语言能力培养6.3 语言障碍儿童的游戏指导6.4 案例分析:语言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七章:游戏与儿童道德发展7.1 游戏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7.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道德观念培养7.3 道德教育游戏的应用与实践7.4 案例分析:道德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八章:游戏与儿童创造力发展8.1 游戏在儿童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8.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创造力培养8.3 创意思维游戏的应用与实践8.4 案例分析:创造力发展游戏活动实践第九章:游戏与儿童身心健康9.1 游戏在儿童身心健康中的作用9.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身心健康促进9.3 心理健康游戏的应用与实践9.4 案例分析:身心健康游戏活动实践第十章: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10.1 游戏活动的组织策略10.2 游戏活动的指导技巧10.3 游戏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10.4 案例分析: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实践第十一章:游戏与儿童文化认同11.1 游戏在儿童文化认同中的作用11.2 游戏活动设计与儿童文化素养培养11.3 多元文化游戏的应用与实践11.4 案例分析:文化认同游戏活动实践第十二章:游戏与儿童家庭关系12.1 游戏在儿童家庭关系中的作用12.2 家庭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12.3 亲子关系游戏的应用与实践12.4 案例分析:家庭关系游戏活动实践第十三章:游戏与儿童特殊需求13.1 游戏在儿童特殊需求中的作用13.2 特殊需求儿童的游戏指导策略13.3 适应性游戏活动设计与实践13.4 案例分析:特殊需求游戏活动实践第十四章:游戏环境的创设与评价14.1 游戏环境的创设原则与方法14.2 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利用14.3 游戏活动的观察与评价14.4 案例分析:游戏环境创设与评价实践第十五章:游戏教育研究进展15.1 国内外游戏教育研究现状15.2 游戏教育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15.3 游戏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5.4 案例分析:游戏教育研究实践与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学前儿童游戏与儿童发展》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游戏的基本概念、儿童发展理论、游戏在认知、社会性、情感、语言、道德、创造力、身心健康以及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方面。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学前儿童游戏是指专门针对3岁至6岁儿童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游戏是儿童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获得身体、智力和情感发展方面的很多益处。
学前儿童游戏以儿童为主导,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社交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理能力。
本文将从游戏的定义、游戏的类型和游戏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概述。
首先,什么是游戏?游戏是儿童通过参与有结构的活动来获得乐趣和学习机会的过程。
游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合作的。
学前儿童游戏有很多种,包括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创造游戏、传统游戏等。
这些游戏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
这些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其次,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也很多样化。
其中一个常见的类型是角色扮演游戏。
这种游戏可以让儿童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角色,例如扮演医生、老师或家长等。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社交技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个常见的类型是建构游戏,例如积木、拼图和搭桥等。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创造游戏也是学前儿童游戏的重要类型,例如绘画、手工制作和模型制作等。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统游戏也是学前儿童游戏的一部分,例如跳绳、躲猫猫和捉迷藏等。
这些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学前儿童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性。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体验各种角色和情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和解决冲突。
此外,游戏还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认知能力,例如观察、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数学、科学和艺术等。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主讲教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能运用知识分析幼儿的游戏;3.喜欢上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法上课前,先介绍几本参考书籍给大家:1.《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
主要探讨:游戏概念、幼儿园游戏特点、幼儿园游戏的教学实践模式及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
3.《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要探讨:梳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
4.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等编,华爱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将有关游戏和发展的研究告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关于游戏的专著:儿童游戏译丛(共5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河边贵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逝去的儿童游戏(李长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民国乡土儿童游戏(商参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游戏,让学习成瘾((美)卡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儿童游戏(卢有泉等编,山西教育出版社)游戏力((美)科恩著。
中国人口出版社)一、请大家看看下面几张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主讲教师:思考:谁偷走了孩子的笑容?(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2013.《幼儿教育》10期***幼儿园调查:“最开心的事”结论:最开心的事大多是与幼儿体验了某种新奇的交通工具,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去了游乐场玩,外出旅游等事件有关,“和家人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的占5%,而在“幼儿园感到开心”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幼儿园不再是幼儿心中的乐园!资料链接:你知道“幼儿园”的来历吗?1、1837年,“幼儿教育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
2.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和分类。
3. 了解我国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现状和改革趋势。
4. 培养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游戏的基本概念:游戏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 游戏的发展阶段: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
3. 游戏的分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竞技游戏。
4. 游戏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我国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5. 游戏观察与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内容、指导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游戏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分类及教育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游戏案例,探讨游戏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游戏观察与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法:模拟游戏场景,进行游戏观察和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概述》相关章节。
2. 课件:游戏图片、视频、案例等。
3. 教具:游戏道具、模拟游戏场景所需物品。
4.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游戏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游戏的认识和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游戏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分类及教育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游戏案例,探讨游戏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游戏观察与指导的方法和技巧。
5. 实践操作:模拟游戏场景,进行游戏观察和指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游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下次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模拟游戏场景中的观察和指导能力,以及他们对游戏教育的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游戏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游戏教育资源:介绍更多的游戏教育资源,如在线游戏教育平台、游戏教育书籍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理论 实践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51总课时2526课程类 □ 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 □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职业基础能力课程别□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 实习实训课课程□ 课外素质教育课程所选教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 年 6 月第 1 版第 4 次印刷。
材《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 ,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资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8 月;《学前儿童游戏》 ,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 年 05 月出版;料《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 ,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年 01 月出版。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 、“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进入大学二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学时分配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
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
接着通过活动图片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
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 ,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3 课时课题教案课程 专业 任课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班级 教师 名称 课题行课 教研室审 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日期2017/9/11 ——名称核签字学习目标: 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 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
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 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 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 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 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 1、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性质与特点:通过经验分享、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本章的重中之重,通过幼儿园教学和亲子等实例学习,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
难点: 1、学前儿童游戏的意义:学生常常只学习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为什么开展游戏活动不甚了解。
通过课前讨论本课程的意义, 回顾成长过程中儿时游戏对个人成长的帮助, 介绍理论知识, 帮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得重要性与必要性。
2、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不同年龄段的人玩的不同游戏有哪些, 分别分析、讨论和总结各个年龄段游戏的意义,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之处。
3. 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要真正做到有儿童自己决定 “玩什么”“怎么玩” 。
同时学会平衡“自主”和“指导”之间的关系。
目标实施设计教学要点教学方法及资料实施设计(讲授、讨论、演示、训练、录 时间分配像等)1.课程介绍、导入2.幼儿游戏的一般概念3.学前儿童游戏和成人游戏的区别;4.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5.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6.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本学期任务简要介绍(PPT):教师自我介绍、课程考核方式介绍;了解学生的期待和要求;提出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和需要完成的任务。
破冰游戏:找人游戏按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锁定本班一位同学,列出他 / 她的优点;由别的小组来猜是谁;难度要求:争取让别的小组都猜不到,但是答案揭晓的时候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这位同学的优点。
(通过破冰游戏,帮助老师了解学生,促进同学关系融洽。
)1.课程分析:思考并讨论①为什要学这门课程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带给儿童极大的乐趣,促进幼儿在身体、认识、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始终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掌握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②本学期要学什么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能够在幼儿教育的五大领域,学会设计并组织、指导游戏活动。
③我们将怎么样去学大概一半的时候学习理论知识,一半的时间完成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带领练习。
2.探讨学期任务(章节列表图)带领学生浏览本学期内容大纲介绍每个部分学时分配;(第四章和第七章涉及的内容较多,会多给实训时间。
)根据学时分配初步介绍各个部分会要求完成的课堂、课后练习。
3.第一章知识点介绍(框架图)课堂预习、浏览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列出知识点导图;呈现知识框架图;介绍本章的知识目标和重点、难点。
4.第一节:概念、性质、和特征(1)学生讨论“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儿童游戏” ;根据自己的认识归纳游戏的特征。
(2)介绍语言学、教育学中“游戏”的含义。
(3)学习并掌握游戏的概念:强调幼儿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快乐”、“自主”。
15min25min5min15min5min10min15min性;提出根据游戏的概念,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分析幼儿活动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游戏活动” 。
(5)案例分析:某老师组织的“表演了游戏”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分析:该老师组织的活动不是孩子们自发开展的,也不由孩子们决定玩什么,用什么材料来玩以及怎么玩,不符合“自主性”的特征;在过程当中缺乏“愉悦性” ,不是快乐自主的活动,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5.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分享:教师现在年龄阶段玩的游戏大学生年龄阶段玩的游戏回忆儿童时期玩的游戏通过比较、讨论、分析、总结出儿童游戏和成人游戏的区别,归纳知识要点:(1)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①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游戏在成人生活中占次要地位,但是是幼儿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成人的生活主要是工作,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
② 游戏的心理状态不同:成人对待游戏是不严肃的,而幼儿游戏与生活的界限很模糊,对待游戏的态度认真严肃。
③游戏的内容不同:成人游戏大多是竞技游戏,规则性强;幼儿游戏则简单重复、追逐、假想扮演,规则性不强或多为隐性规则。
④ 游戏的驱动力不同:成人的游戏更多是为了拓展人际关系,活动奖励和成就感,功利性强,儿童游戏更多是本能驱动的。
⑤ 价值功能不同: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成人来讲此作用不大。
( 2)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自主自愿性 (游戏没有外在强制的目的,是幼儿自主自愿参与、进行的活动;愉悦性(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虚构性7. 第二节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1)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帕顿偶然的行为:不是游戏;旁观行为:有意识观看,不主动参与。
可能是游戏,也可能不是;①单独的游戏( 1—2 岁):独自玩玩具,不注意、不关心、不交流;15MIN 15min仿,少量交流,没有合作,托班和小班晨间自由活动常见。
③联合游戏( 3— 4 岁):表达、交流,但是没有分工和合作。
中小班常见。
④合作游戏( 5 岁:明确的目标、分工、合作。
4 岁以后会出现。
例如会扮演角色游戏:医生、护士和病人。
(2)以认知发展为依据的游戏分类以皮亚杰的理论为代表:①练习性(感知运动、机能性)游戏( 0-2)如:反复扔捡的游戏;来回跑的游戏;表现:直接感知,实际动作;目的:获得感官刺激、愉快体验,或者引起注意。
②象征性(假装)游戏( 2-7)象征性游戏:用水桶替代小鼓;扮演爸爸、妈妈③建构(结构)游戏:如:拼图、搭积木、玩沙、木工等;作用:训练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④.有规则游戏( 7-12)如:下棋、猜拳等;作用:增强儿童对规则的意识;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为适应社会规则打下基础。
注:中小班常玩 2、 3 类游戏,中班以后会增加规则性游戏。
( 3)按发展顺序对假想游戏的分类(课外拓展)① 感觉运动游戏② 初期的假想游戏③ 物体假想游戏④ 替代性假想游戏⑤ 社会戏剧性游戏⑥ 角色的知觉;⑦ 规则性的比赛(4)按照教育作用(知识拓展)①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②规则性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规则性游戏是指以教师创编、组织为主,以规则为核心的游戏形式。
两类游戏的区别:强调的是自娱自乐。
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
两类游戏的联系:都是幼儿自愿发起的活动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3min 3min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8.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4)游戏促进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5)游戏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4min( 6)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案例分析:家长质疑幼儿园游戏活动太多,孩子学习到的东西少,班主任应该如何解释解答: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身体、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拓展:1、自主游戏与指导;思考与联系:1.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有哪些方面2.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有哪些3.学前儿童游戏主要有哪几种类型4.学前儿童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哪些影响和作用教学评价与反思:(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师授课方法、手段等进行评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