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doc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一、引言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指为了保证建筑物基础的稳定安全,规范建筑桩基施工的标准和要求。
建筑桩基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基础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施工中。
本文将从桩基的概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桩基概述桩基是指通过钢筋混凝土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将钢筋混凝土桩或预制桩等打入土层中,以承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垂直重力和横向荷载的一种基础形式。
桩基主要有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成孔灌注桩等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灌注桩。
三、桩基施工过程1. 桩基设计:桩基施工前,必须进行桩基的设计。
设计要符合国家规范、相关标准和建设设计文件的要求,确保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地质勘察:在施工前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下土层的情况,包括土质、水位等,并根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桩基类型。
3. 施工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4. 打桩: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桩机进行打桩。
打桩过程中,需保证桩的垂直度和间距的一致性,并按要求进行锤击数计算和记录。
5. 检测质量:在打桩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桩的竖向压力、破坏性试验等,以确保桩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完成桩基:完成桩基后,进行封顶处理,包括切割和修整桩顶,并在桩顶浇注混凝土,以便于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四、桩基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桩基施工的质量,有必要进行质量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1. 施工管理:建立合理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责任,并进行定期的施工检查和工程记录。
2. 材料控制:桩基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并进行检测和验收。
3. 设备管理:桩机等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4. 桩机操作: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具备一定的桩机操作经验,保证操作技术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5. 监督检测:聘请专业监理机构对桩基施工进行监督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并提供监测报告。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一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一、前言1.1 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建筑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保障建筑桩基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减少建筑事故的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桩基工程设计和施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规范要求。
二、术语和定义2.1 基坑边坡:在土壤或岩石中挖掘而成的边界面;如土壤中挖掘的为基坑边坡;岩石中开挖则为岩石边坡。
2.2 分层观测:对土层进行编号和分类,记录各层土层厚度、特征、松密程度等。
2.3 桩筒:建筑桩基钢筋混凝土部分中外壳的总称。
2.4 桩身:建筑桩基钢筋混凝土部分中除桩筒外的其他部分。
2.5 钻孔土层编号:竖向钻孔每隔1m超级将土层编号,将每层土层性质和深度填入桩身依次编号的测斜孔中。
三、建筑桩基施工工艺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1.1 所选桩基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必须符合国家建筑标准及相关规定。
3.1.2 挖掘工作必须在地质勘查和分层观测的基础上确定基坑的开挖尺寸和方式,设计准确的基坑支护方案,确保基坑边坡稳定,避免导致坍塌事故。
3.1.3 地面上方若有某些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物,请在施工前考虑并妥善安排,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坏。
3.1.4 工地安全地方要防止事故事例的发生,特别是要保证现场员工的人身安全。
3.2 施工中的重要工序3.2.1 各桩必须于施工前经过测量,确定准确的位置和高度。
3.2.2 在打入桩前,必须检查钢筋的质量与尺寸,确保符合钢筋螺纹联结的要求。
3.2.3 为保证桩身的质量,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合。
3.2.4 断头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应用手锤检查桩头的整体性、孔道的密封性和管道、电缆管道、沉降计导管等的通畅性等。
3.3 施工后的验收工作3.3.1 施工结束后,工作人员必须对桩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才可以进行验收工作。
3.3.2 桩顶与初始设定位置之间的误差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偏差,并记录误差值。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桩基是指在工程基础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桩,通过桩的桩身向深层地基中传导荷载,以改善某些形氧化质弱地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指对建筑桩基施工所需遵循的法规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总称,通常由建筑行业的专家和工程领域的权威人士共同制定。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桩的选择和设计在确定桩的型号和数量时,首先要考虑工程基础的性质和需求,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建筑结构、荷载特性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桩的长度、直径和错动等技术参数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安排,以保证桩基施工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承载能力。
二、桩的施工方法和质量要求根据桩的类型和施工环境的不同,桩基施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钻孔灌注法、静压灌注法、振动沉桩法、静沉桩法等。
不同施工方法会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其中关键点包括灌浆质量、桩身直径偏差、桩身混凝土质量等方面。
三、桩基的检验和验收桩基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承载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以确保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和安全可靠。
检验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承载试验和动载试验等,验收标准则以国家相关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为基础,采用有关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
四、桩基维护和保养桩基的维护和保养是提高建筑结构寿命和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工作。
在平时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桩身的裂缝、变形和灌浆情况,及时处理和维护相关部件,以确保桩基的长期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总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保证工程基础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法规和规范,全面遵循和执行相关规定,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为了指导建筑企业,规范施工行为,保障工程质量而制定的。
在建筑桩基工程中,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施工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了桩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根据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进行桩的选择和计算。
Ⅰ总则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地质条件。
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
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
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
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注重概念设计。
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诸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
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术语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为基础,根据本规范内容,作了相应的增补、修订和删节;增加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承台效应系数、灌注桩后注浆、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基本简介:我国桩基技术标准的演进过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4-8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生动演绎出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下,通过科学实验、工程开发、技术标准化所取得不断进步的生动历程。
三十年来,桩基工作者们殚精竭虑,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地发展和进步。
本书则是对这三十多年的”桩基之路”思考浓缩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反映了我国桩基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地权威性和应用参考价值。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围绕《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内容展开,汇集了建筑桩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
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在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进行了深度阐述和解析的基础上,本书既阐明桩基设计计算原理又剖析其工作机理;既阐明设计基本规定和原则又论述具体技术措施;既阐明设计先进理念又分析对比传统设计理念及其问题;既阐明计算方法与公式又给出具体应用案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从桩基设计基本规定、桩基构造、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桩基沉降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计算、桩基础抗震、桩基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
同时,本书对未列入规范、处于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等问题的机理、设计、原理和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工程应用中提出的大量疑难问题也作了简要释义,以供桩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本书既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配套读本,又是建筑桩基技术的工具书,可供建筑桩基工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检测、咨询等相关人员及高校土建专业师生、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考生参考使用。
Ⅰ总则1.0.1~1.0.3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实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目标,应综合考虑下列诸因素,把握相关技术要点。
1地质条件。
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分布特征和土性、地下水赋存状态与水质等,是选择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及抗浮设计等的关键因素。
因此,场地勘察做到完整可靠,设计和施工者对于勘察资料做出正确解析和应用均至关重要。
2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与荷载特征。
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对于抵抗或适应桩基差异沉降的性能不同,如剪力墙结构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排架结构适应差异沉降的性能优于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
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决定桩基设计等级的依据之一;荷载大小与分布是确定桩型、桩的几何参数与布桩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地震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桩的设计。
3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
桩型与成桩工艺的优选,在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单桩承载力要求前提下,尚应考虑成桩设备与技术的既有条件,力求既先进且实际可行、质量可靠;成桩过程产生的噪声、振动、泥浆、挤土效应等对于环境的影响应作为选择成桩工艺的重要因素。
4注重概念设计。
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是指综合上述诸因素制定该工程桩基设计的总体构思。
包括桩型、成桩工艺、桩端持力层、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布桩、承台形式、是否设置后浇带等,它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应在规范框架内,考虑桩、土、承台、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对于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既满足荷载与抗力的整体平衡,又兼顾荷载与抗力的局部平衡,以优化桩型选择和布桩为重点,力求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实现节约资源、增强可靠性和耐久性。
可以说,概念设计是桩基设计的核心。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术语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为基础,根据本规范内容,作了相应的增补、修订和删节;增加了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承台效应系数、灌注桩后注浆、桩基等效沉降系数。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技术规范,用于指导建筑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该规范包含了桩基工程的一般要求、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等内容。
首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明确了桩基工程的一般要求。
包括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桩基设计的基本原则、桩基施工的基本要求等。
这些要求包括保证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桩身变形、平整度、竖直度等进行了要求。
其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
桩基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考虑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合理选择桩型和桩长,确定桩身的布置方式,保证桩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再次,《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详细介绍了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具体要求。
对不同类型的桩基进行了要求,包括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静压灌注桩等。
规范了桩身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强度等要求,介绍了桩基施工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最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桩基工程的验收工作进行了要求。
包括施工单位的验收材料的提交,技术人员对桩基的检查和测试,验收人员对桩基的验收标准和方法等。
同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桩基验收合格后的保养和维护也进行了要求。
总而言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对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证桩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规范是建筑桩基工程从事者的参考标准,也是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监管和验收的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才能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建筑桩基施工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并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1.0.4 在进行桩基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 语2.1.1桩基 piled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
2.1.2复合桩基composite piled foundation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
2.1.3 基桩 foundation 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
2.1.4 复合基桩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
2.1.5 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settlement-reducing piles软土地基天然地基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为减小沉降采用疏布摩擦型桩的复合桩基。
2.1.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
2.1.7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8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ltimate tip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桩基技术交底要求与施工手册第一部分:引言在基础工程中,桩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高架路等工程项目中。
桩基技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桩基技术交底要求与施工手册十分必要。
第二部分:桩基技术交底要求桩基技术交底要求是工程施工前与相关方面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环节。
一方面,工程负责人应明确项目的规模、目标和要求,并向施工单位详细交代;另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了解相关技术规范、设计要求、工艺流程、施工工具、材料选用等细节,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第三部分:桩基技术交底要求的内容1. 技术规范:明确适用的技术规范,并对其要求加以解释和补充。
2. 施工图纸:提供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桩基的布置、尺寸、桩径等相关信息。
3. 施工工法:明确施工工法,包括桩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管控要点等。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提出要求。
4. 施工工具和设备:明确施工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及其规格、数量、材质要求等。
5. 原材料与质量标准:详细说明桩基施工所需的原材料类型、来源和质量标准。
对于特殊材料的使用,应有明确的选择和试验依据。
6. 监测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包括桩基沉降、侧向力、桩身竖向承载力等指标的监测方法、设备及监测频率等。
7. 质量控制要求:明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工序检查、验收标准和测试方法等。
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8. 桩基施工质量记录:强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包括桩基施工资料、实验报告、操作记录等。
为后续的验收和评估提供依据。
第四部分:施工手册的编制为了使桩基施工更加高效和规范,施工手册的编制至关重要。
施工手册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详细描述施工工艺、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施工手册还应包括相关的安全措施、应急处理措施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在编制施工手册时,需充分考虑经济性、施工效率、质量可控性等因素。
第五部分:施工手册的内容1. 施工组织设计:说明桩基施工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协调安排等。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
一说到桩基工程,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对于基本的实用桩基工程手册有什么规定?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便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规定,帮助项人员理解桩基工程的技术,下面为相关人员推荐比较好的书刊,内容如下: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基本概况: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本书详尽而且系统地介绍了桩和桩基础工程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
全书分8篇46章:第一篇导论(3章);第二篇桩的工作性状(6章);第三篇桩基设计与计算(11章);第四篇桩基施工技术(11章);第五篇桩的特殊应用及特种桩型的设计与应用(6章);第六篇桩的测试技术(5章);第七篇桩基事故处理(2章);第八篇港台地区的桩基工程技术(2章)。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本书由我国大陆的港台地区桩基领域30余位资深名家和中青年专家学者合作完成。
全书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手册所未见,除了全面介绍桩和桩基础的传统内容外,还介绍了广义桩的概念、桩的特殊应用、桩的拔除和托换技术等。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本书可供建筑、市政、公路、铁路、桥梁、港口、地铁、水利、水电、地勘等部门从事桩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监、试验、检测等工作的科技人员和有关高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工作人员等日常参考应用,也是对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
师、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进行继续教育或培训的一本良好教材。
《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基本信息:
作者: 史佩栋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年: 2008-7
定价: 165.00元
丛书: 岩土工程丛书
ISBN: 9787114070334。
桩基施工手册桩基施工手册?以下带来关于桩基施工手册的简介内容及作品介绍,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桩基施工手册由人民交通出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桩基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各种常用的刚性桩和柔性桩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期桩基安全、桩基防腐蚀、桩基的修复和拆除等,反映了我国当前桩基工程的技术水平。
同时,桩基施工手册兼顾国外的先进经验,列举了大量的工程施工和试验方面的实例,是40多位资深专家毕生心血的结晶。
桩基施工手册共分十二篇,内容包括概论、桩基设计、施工准备与管理、测量定位、沉桩施工技术、灌注桩施工技术、柔性桩施工技术、质量检测和检验评定、桩的载荷试验、桩基防腐蚀、桩基修复加固和桩基拆除以及附录中列示了大量常用图表。
全书以施工难度很大的水上桩基工程为切入点,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代表当今水平的桩基施工技术。
徐维钧1941年6月生,江苏盐城人,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 967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
长期从事施工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
曾参加宝钢工程建设,以宝钢三航分指挥部技术负责人、对日本设计联络总代表和施工总代表的身份参与码头工程各阶段的谈判和施工技术管理,并任分指挥部指挥。
曾任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经理,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副局长,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局长,中港集团第三航务工程局总工程师,上海东海大桥指挥部技术顾问。
参与港口码头、船坞、滑道、桥梁、防波堤,以及金茂大厦等国内外土木工程的施工和技术管理工作。
现为中交集团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咨询专家。
作为“海工工程GPS远距离打桩定位系统”的第一成果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施工手册”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1.0.1 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1.0.3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检测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1.0.4 本规范系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基本原则制订。
与建筑结构有关的符号、单位和术语按《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术语、通用符号和计量单位》GBJ83-85采用。
1.0.5 采用本规范时,土分类按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执行;荷载取值按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执行;混凝土桩和承台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钢桩的截面计算按现行的《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对于特殊土地区的桩基、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执行。
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基本设计规定3.1 基本资料3.1.1 桩基设计应具备以下资料:3.1.1.1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1)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整理的工程地质报告和图件;(2)桩基按两类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值;(3)对建筑场地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土洞等,有明确的判断、结论和防治方案;(4)已确定和预测的地下水位及地下水化学分析结论;(5)现场或其他可供参考的试桩资料及附近类似桩基工程经验资料;(6)抗震设防区按设防烈度提供的液化地层资料;(7)有关地基土冻胀性、湿陷性、膨胀性的资料。
3.1.1.2 建筑场地与环境条件的有关资料(1)建筑场地的平面图,包括交通设施、高压架空线、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2)相邻建筑物安全等级、基础型式及埋置深度;(3)水、电及有关建筑材料的供应条件;(4)周围建筑物及边坡的防振、防噪音的要求;(5)泥浆排泄、弃土条件。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由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由刘金砺高文生邱明兵出版的图书。
以下下面为相关人士人士解析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相关资料: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基本简介:
我国桩基技术标准的演进过程生动演绎出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的推动下,通过科学实验、工程开发、技术标准化所取得不断进步的生动历程。
三十年来,桩基工作者们殚精竭虑,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桩基工程技术地发展和进步。
本书则是对这三十多年的桩基之路思考浓缩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反映了我国桩基工程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地权威性和应用参考价值。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围绕《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内容展开,汇集了建筑桩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
针对实际应用的需要,在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条文进行了深度阐述和解析的基础上,本书既阐明桩基设计计算原理又剖析其工作机理;既阐明设计基本规定和原则又论述具体技术措施;既阐明设计先进理念又分析对比传统设计理念及其问题;既阐明计算方法与公式又给出具体应用案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从桩基设计基本规定、桩基构造、桩基竖向承载力、桩基水平承载力和位移、桩基沉降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计算、桩基础抗震、桩基施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论述。
同时,本书对未列入规范、处于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
计等问题的机理、设计、原理和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工程应用中提出的大量疑难问题也作了简要释义,以供桩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本书既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配套读本,又是建筑桩基技术的工具书,可供建筑桩基工程科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检测、咨询等相关人员及高校土建专业师生、注册结构工程师和注册岩土工程师考生参考使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基本信息:
书名: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用手册
版次:第一版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标准书号:ISBN9787-112-12106-9
征订号:19378
定价:7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