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样校对须知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地方史志办公室志稿校对打印工作制度东乡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志稿质量,根据中志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现制定志稿校对打印工作制度。
第一条凡由我办承担的志书、____和其他出版物的校对工作,均纳入本工作制度管理范围,实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问责制。
第二条校对时至少两人为一组,每次校对实行三校制,进行交叉校对。
第三条分组安排打印校对任务,由组长负总责,责任校对负责具体工作,对每个校次的校对均需有详细记录并保留校样,成稿由组长、责任校对签名。
第四条参与稿件校对打印工作的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校对职责,按质量和时间要求完成校对任务,不得敷衍了事,也不得脱离原稿擅自校改。
第五条校对工作应及时进行,每____万字三校次时间不超过两周。
第六条校对打印差错率(不含原稿错误)规定。
初校<3/10000;二校<2/10000;三校<1/10000。
对所送校样差错率>3/10000的,应退回重新校对。
第七条交清样的稿件,应由各组组长做责任校对,并通读三校样,其差错率应<1/10000,确保错误率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允许标准之内。
第八条每万字文字差错两个字以内(含标点符号),免于扣罚。
错3-____字,每字____元;错____字以上,每字扣罚____元(指超过____个字以后的字数)。
第九条人名、地名、职务、数字等重要信息差错,按一般事实差错计算,扣罚____元/处。
第十条文字差错如出自原稿,而责任校对不能校出的免责。
第十一条打印志稿时做到节约纸张,页面整洁。
第十二条志稿打印后,要及时检查有无遗漏,错打、格式不符合志书体例要求的问题,确保志稿打印质量。
地方史志办公室志稿校对打印工作制度(2)1. 工作目的:确保地方史志办公室志稿在校对和打印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质量,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有效输出。
2. 工作内容:2.1 校对:负责对地方史志办公室志稿进行仔细的校对工作,包括检查文字的拼写、语法、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以及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八、校对常识(一)校对的基本功能校对的基本功能有二:校异同;校是非。
“校异同”的要旨在“异同”,是指将校样跟原稿逐字逐句比照,通过查找两者异同的方法,发现并改正录排错漏。
其功能是:保证原稿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
“校是非”的要旨在“是非”,是指通过对原稿内在矛盾的是非判断,发现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错漏。
其功能是:弥补编辑工作的疏漏,使书稿趋于完善。
校对的两个基本功能,同样重要,不可偏废。
不校异同,则不能保证作者的劳动成果准确而完整地转换;而不校是非,则不能发现和弥补作者创作和编辑加工的疏漏。
偏废校异同或者偏废校是非,后果是一样的,都会造成谬误流传,损害作者,贻误读者。
(二)校对的基本规则为保证校对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出版印刷错误,提高校对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明确校对目的校对是保证书刊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
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2. 把握校对标准(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
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书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
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3. 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
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范文“三校三审”工作及奖惩细则编辑部在执行总编领导下开展工作,两刊执行主编协助执行总编工作,主持和管理编辑部的日常工作。
编辑部人员严格按照编辑流程工作,严格执行稿件的“三校三审制度”,以保证刊物质量和顺利出版。
一、“三校三审”工作细则为了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促进编辑出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一)、校对工作流程及职责规范1、初校。
初校由撰稿记者校对,在校对文字后与原稿对红改正后署名和日期,并交稿与____。
2、一校。
一校是在初校的基础上进行,____对撰稿记者原稿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
编辑必须在校对表上签上校对意见。
一校完成后,____给每篇文稿编号。
清点校样,提供署名和日期的t____t文本文件的稿件与主编,经主编审核签发后由美术编辑进行排版。
3、二校。
责任美编出大样交____,署名和日期。
撰稿记者及____对大样进行文字、标题、图片说明、版式的逐一校对,并与原稿对照对红。
____根据二校样(大样)的版面情况,进行认真检查,调整版面,定下当期版面并清点校样,校稿记者和____署名和日期后交主编审核。
4、三校。
版面责任美编接主编审核二校稿(大样)与版面原稿对红,并进行改动。
修改后将署名和日期的三校稿(清样)交____对红。
记者对标题和文字进行对红,署名和日期后交____。
____进行详细的单项抽查,校对时,对标题、眉题、副标题、作者姓名、人物职称、地名等重要内容要一一复查校对。
三校完成后,清点校样,若无重大修改,署名和日期后交主编、执行总编审定。
审定批清后返回____,并交责任美编逐字逐句修改,检查无误后,出ps文件。
5、校对细则(1)、校对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
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2)、校对的质量标准是差错率在千分之一以下。
(3)、标对的任务是:①、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②、改正在政治思想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2024年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模版《____地方电力》杂志编辑与校对规范细则修订版一、日期格式文章中涉及具体日期的稿件,必须完整书写年份、月份和日期。
例如,“____年年初”应修改为“____年初”。
日期的书写应保持大小写一致。
对于当年的事件,可省略年份,例如,“____年____月____日”应改为“____月____日”。
二、时间格式统一采用____小时制。
例如,“下午____点”应改为“____时”。
三、领导称谓职务称谓应前置,如“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戚晓耀”。
若文章中已提及领导职务,后续提及时仅需使用姓名,无需重复职务或简称。
例如,若前文已提及“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戚晓耀”,则下文可直接写“戚晓耀”,而非“戚总”。
“局长”应改为“经理”,“副总”作为党委委员的特殊情况需____明,通常情况下无需注明。
四、分公司名称分公司名称格式应统一简化为“地区”+“分公司”。
例如,“泾阳县供电分公司”应改为“泾阳分公司”,“咸阳供电分公司”应改为“咸阳分公司”,“泾阳电力局”应改为“泾阳分公司”。
类似地,“眉县”应改为“眉县分公司”。
榆林市可使用全称“榆林电力分公司”或简称“榆林分公司”。
注意,目前不存在地区分公司,请勿在编辑后的稿件中使用“地市分公司”字样。
五、作者署名标题应____居中,单位名称前置,作者姓名后置,两者之间空一个字符。
格式应为“文/单位____”,“图/____”。
例如,“文/太白分公司韩____”或“文、图/太白分公司韩____”。
若作者姓名为两个字,中间无需加空格。
六、度量单位度量单位应统一使用汉字。
例如,“kv”应改为“千伏”,“kwh”应改为“千瓦时”。
七、截稿时间稿件截稿时间为当月____日,次月____日为统稿时间。
特殊情况下可另行安排。
八、干部署名文章刊登处级以上干部的署名文章时,无需单独介绍其职务。
九、地点标注若消息中的地点为集团公司,则无需额外注明。
十、图片说明每张图片均需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
英语校对基本常识及技巧基础篇一、英语校对工作的一般要求:1.改正错别字,词语误用错用,单词拼写错误,缺字等。
2.改正接排、另行、字体、字号等(书宋,楷体,仿宋,黑体,Times New Roman,转行)。
3.校正多余或遗漏字、词、句、行、段等。
4.改正标点符号(破折号,一字线,二分之一线,连字符,逗号,顿号,句号,句点,分号,引号,冒号,省略号,叹号,问号等)。
5.改正稿件中知识性差错,语言差错,政治性差错(语法错误,句法错误,搭配错误,版图,民族,语言,人口,地理位置,历史,国旗等)。
6.修改不当观点。
书稿中的不当观点至少包括:违反党的宣传纪律的观点,缺乏充分论据的观点,表述含混的观点,前后矛盾或不一致的观点等。
7.删除臃肿内容。
书稿中的臃肿内容至少包括:没有新意的重复话语,不必列举的多余材料,叠床架屋的繁琐论证等。
8.检查版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题、表题、图题字体、字号是否统一,页码是否连贯,书眉错误。
9.校正图版位置是否正确。
10.检查行距。
11.统一各级标题。
12.核对页码。
二、校对工作一般注意事项:1. 每个校次都应认真负责的进行。
改正过程中,书写字体应工整,不要写草体或自造体。
英语书写要有大小写区分,尽量避免出现连笔。
2.改正时,要从行间拉出引线,画上校对符号。
尽量避免出现交叉线,并线的情况,如果无法避免,需用两种颜色区分。
3.注意插图的位置与描述是否相符,如:见上图,见右表等。
4.注意稿件中字号大小,字体使用,基本行距等规格是否一致。
5.同一页中相同的差错可用统一符号一次改正。
6.如没有足够的位置进行修改,需另附纸张进行。
7.稿件的任何校次,应以原稿为依据,以文献及其他资料为参考。
三、校对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一)认真的工作态度校对员工作应是集中精力,自始至终有查缺补漏的观念,不可存有侥幸心理,不能马马虎虎,草率行事。
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
严格遵守职业相关质量制度进行。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校对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稿件,古今中外,包罗万象。
如何做好文字校对工作如何做好文字校对工作为保证校对工作的有序进行,减少出版印刷错误,提高校对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明确校对目的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
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把握校对标准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
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
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三、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
校后通读一遍。
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
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
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校对规范知识数字用法规范(一)20世纪8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能写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87年10月17日4时35分说明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二)1980年不能写成80年1950-1980年不能写成1950-80年说明年份不能简写(三)1996-09-12说明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四)丙寅年十月十五日康熙十五年星期一说明夏历和清代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五)一个人三个单位两本书三五天十三四吨七八十种说明不表示科学剂量和不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的一位数用汉字;以相邻两个数字(一、二、……九)表示概数用汉字,数字间不得用顿号隔开(六)几十架次十几天说明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七)25千米不能写成2万5千米说明阿拉伯数字中间不能夹有单位数词(八)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能写成2万5千里长征说明具有色彩的语句用汉字(九)1℃~15℃60%~68% 不写成60%-68%说明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最好使用波纹连接号“~”(十)五四事件不写成“五·四运动”“九一三”事件“一二·九”运动不写成“一二九”运动说明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涉及1月、11月、12月的,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
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知名度高的不加引号)(十一)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示例:84062部队国办发[1999]9号文件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引用的话如果是完整的,末了的句号(或问号,叹号,省略号)置于引号内。
如果引号内的话只是句子的一个成分,则末了的标点符号不引用。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1)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校对技巧校对技巧⒈稿件的修改:稿件的修改包括改正、增补和改写三种手段。
错别字:错别字是指错字和别字。
错字分为无中生有和张冠李戴两种类型。
别字有音同形似、音同形不似、音近形似、音近形不似和形似音不同。
音同形似:松弛-奔驰按捺-按纳辨-辩音同形不似:法制-法治废话-费话佳-嘉音近形似:给于-给予气慨-气概较-校蓝-篮音近形不似:再乎-在乎蚀-食形似音不同:崇高—鬼鬼祟祟炙热-针灸遣-遗睛-晴语法错误:常见的有:用词错误、搭配不当、指代不明、句式杂糅和形式逻辑。
标点错误、数字与单位错误、逻辑错误、知识性错误、事实性错误⒉网络稿件的校对技巧①.网络校对常识校样和校次校样将铅排的活字版推到打样机上印出的纸样,或由照排机排出的版面(软版或相纸)的复印样,均称为校样。
校样是专供校对人员用校对符号指示排版错误的印样。
校次指校对的次序和遍数。
一般书刊分为初校、二校、三校和校红四个校次。
必要时可增加校次。
毛校样、毛校拼版后未经任何校对的校样称为毛校样。
印刷厂的校对人员对毛校样进行的校对称为毛校,毛校一般仅进行一次,必要时,可进行两次毛校。
长条校样对于词典、工具书或某些尚未定稿的书、报,由于需要经常改动,这时,便可按规定的行宽和行距排成不合版面的长条,这种狭长的未经拼版的校样称为长条校样。
长条校样也是一种毛校样。
红样经过校对的校样称为红样,因校对人员常用红色墨水笔进行校对,故名红样。
配样、改样印刷厂的拣字人员按照红样上批注的校对符号,查出错字和缺字,并把要补上的字一一找出来,以供改版之用,这一工序称为配样(查样)。
印刷厂的改版人员按照红样的要求改正排版的错误,这一工序称为改样或改版。
打样把排好的活字版放在打样机上打印出校样的过程称为打样。
清样经改版后打样,但尚未再次校对的校样称为清样。
清样是相对于红样而言的,有时也把已经全部消灭排、校过程的错误后打印出来的最后校样称为清样。
初校样、初校毛校样经过毛校、配样、打样工序后而打印出来的校样称为初校样(头校样、一校样)。
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范文1. 校对的目标是检查文本中的拼写、语法、标点符号、排版等错误,并确保文本的清晰、准确和一致。
2. 校对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准确的拼写和语法知识,并具备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耐心。
3. 校对员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的每一个字词、句子和段落,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 在校对过程中,发现错误或不规范的内容应及时进行修改或建议改进,并保持与原始作者的沟通,以确保校对结果符合原始意图。
5. 校对员还需要关注文本的排版和格式,确保文本整体的美观和统一。
6. 如果遇到无法确定的词语、用法或标点符号等问题,校对员应主动与原始作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7. 在校对结束后,校对员需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没有遗漏错误,并检查排版、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8. 如果有多个校对员同时参与校对工作,应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分配,以避免重复或遗漏校对工作。
9. 在校对过程中,校对员应保持文本的机密性,不得将文本或相关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以上是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的一些范本,具体的校对工作和细则可能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而有所调整。
校对工作及相关细则范文(2)校对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责,确保文本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些校对工作的相关细则范文:1. 校对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包括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和格式等方面。
校对人员应该仔细阅读每一行文本,确保没有任何错误或疏漏。
2. 在校对过程中,校对人员应该使用专业的校对标记符号,如改正符号、删除符号和加注符号等,以便作者或编辑能够清楚地了解需要做出的修改和调整。
3. 校对人员应该对照原始文本进行校对,确保没有任何内容遗漏或错误的修改。
如果校对人员发现有任何不清晰的地方或需要进一步确认的问题,应该及时与作者或编辑进行沟通。
4. 校对工作涉及对数字、单位、姓名等重要信息的核对和确认。
校对人员应该仔细检查这些信息的准确性,确保它们与源文件一致。
一、校对的基本方法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对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
1。
对校法。
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 对校的客体有两个-—原稿和校样 , 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
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都属于对校法。
发现了校样上与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2。
本校法.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
本校的客体只有一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在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
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在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
他校法。
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
”“他书”指其他的书。
“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
在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
4。
理校法。
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
在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二、校对工作的基本制度校对活动是校对主体与客体矛盾运动的过程,一方面客体存在讹误,一方面主体要改正讹误,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只有当客体的讹误得到改正,主体查错正误的目标得以实现,校对活动的矛盾运动才会终止。
校对又是群体活动,校对主体的多元性和校对过程的集体交叉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校对主体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好矛盾,协调好关系,才能形成合力,使校对活动健康开展,从而保证校对工作的质量。
而要解决矛盾,协调关系,形成合力,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对工作制度。
校对基础知识目录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第四部分各校次的职责第四部分附录校对人员应掌握的规定及规范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一、什么是校对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对教辅图书的重要性1、对学生: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前程。
2、对公司:图书质量不过关,影响图书销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校对的总体目标即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
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四、校对人员基本要求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经过校对业务的专门训练,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才。
五、校对的基本功能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
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
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六、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1.对编者负责。
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
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七、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百科名片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
“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目录展开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
校对校对人员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把握校对标准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
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校对人员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
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
校后通读一遍。
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校对符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
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3校对的基本方法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雠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
3.1 对校法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
对校的客体有两个──原稿和校样, 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
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都属于对校法。
发现了校样上与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
3.2 本校法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
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
本校的客体只有一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在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
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在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
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3 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
“他书”指其他的书。
“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
在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
3.4 理校法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
在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4.现代校对的其他方法现代校对实践还有其他校对方法,主要有:人机结合校对;过红与核红;文字技术整理。
这些校对新方法和校对的四种基本方法一起,构成现代校对方法系统,必须综合运用。
4.1 人机结合校对校对软件查检常见错别字及成语、专名中的错别字辨识率高,速度快,是校对的得力工具。
但是,计算机校对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处理可以形式化的问题,而文字的形式符号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形式系统,自然语言更不可能彻底形式化,所以校对软件查错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校对。
清 样 校 对 须 知
您的论文将于近期发表,责任编辑已经根据编辑出版方面的要求,对您的论文做了一定
的修改。请您认真通读全文,并参照以下注意事项(此为编辑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作者论文中
经常出现的问题)对论文清样予以全面、细致地校对。
项目
注 意 事 项
作者确认
√
脚注 核对脚注中的作者信息;如果有基金项目支持,请核对项目名称和批准号。
标题 检查文章的标题,尤其是英文标题;核对页眉处的标题是否与论文的标题一致。
作者 检查作者的中英文名称顺序、工作单位是否一致。
关键词 要选取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中、英文关键词要一一对应,不要用缩写
图
①图的内容是否与文中叙述一致,是否与图题一致;②图中的文字标注是否与正文一
致;③数轴上的刻度以及单位是否正确;④图中多条曲线应用不同颜色区分。
表格 ①表内容是否与文中叙述一致,是否与表题一致;②表中的数据以及单位是否正确。
公式 由于公式、变量符号是重新编辑排版,因此,请认真核对文中的公式、变量符号是
否前后一致,不能用同一符号表示不同变量。
文献 请核对参考文献,按要求补充所缺内容(中文参考文献请给出对应的英文)。
附注
责任编辑对该文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在文中作了标注,请作者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若作者不同意责任编辑对文章所作的某项修改,请说明。
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如下:
(1)专著 作者.书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orko H, Bernier C L. 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M].New York: Academic Pr, 1978.
(2)期刊 作者.题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J].刊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年,卷(期):
起止页码.【若没有卷或期,请在旁边注明】
Yao Jianquan, Zhu Shuiquan, Hu Haifeng, et al. A Monte Carlo model of light propagation
in nontransparent tissue[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04, 10(3): 209-213.
(3)会议论文集 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文题(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C] //论文集题名(斜体,实
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471.
(4)学位论文 作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Wang Dongpo. Investigation of Improving Fatigue Strength of Welded Joints [D]. Tianj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2000.
(5)技术报告 作者. 题名(实词首字母大写)[R].出版地:出版者(包括二级单位),出版年.
Hansen P A. Fires in Types , Heat Release and Response of Vehicles [R]. Norway: Norwegian
Fire Research Laboratory,1995.
(6)国际国家标准 编者.标准编号(后面空一字) 标准名称(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S].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会. 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 北
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专利 专利所有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国别,专利号[P].出版日期.
Koya S, Yutaka W. Jointing Nitride Ceramics:JP,07011305 [P].1995-10-16.
(8)电子文献 作者.题名(正体,实词首字母大写)[EB/OL].文献出处(或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
Smith G P, Golden D M, Frenklach M, et al. GRI-Mech 3.0 [EB/OL].
http://www.me.berkeley.edu/gri_mech/, 1999-07-30.
(9)汇编 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文题(第1个单词首字母大写)[G]//汇编主要责任者.汇编题
名(斜体,实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 1985:90-99.
(10) 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Anderson G W. A Burning Rate Model for Charring Materials [Z]. NIST-GCR-97-725,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Gaitherburg, 1997.
注:参考文献因转载出现较多问题,作者名、年卷期及起止页码错误较多,请认真核对。
《燃烧科学与技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