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4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1、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实践性(4)不平衡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发展方向(1)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2)能够自然顺畅的运用语言(3)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1、完整语言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要完整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2、整合教育观:目标、内容、方式3、活动教育观:(1)提供学前儿童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儿童主体,教师主导三、认识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殊规律: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渗透性;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易行性;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积累性。
四、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正常的发音器官;正常的听觉功能;正常的智力发展;2语言环境:亲子环境;社区环境;幼儿园环境4、语言教育;4、认知发展。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①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②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④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和成熟五、心理研究证明,0~3岁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最快、学习效果最好的阶段。
因此,从孩子出生到三岁都是孩子学说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六、0~3岁儿童语言培育的目标:0~1岁半阶段主要是语音训练阶段,首先要让孩子听到语音。
其次要培养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单词做出反应。
1岁半到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说话能力培育的关键期。
具体目标可以定为:喜欢听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说话;喜欢听成人讲述玩具、图片上的物体以及念儿歌、讲故事,并能参与念儿歌、讲故事,喜欢翻阅图书,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能简单回答别人的问题,能说方言或普通话的词,并能让别人听懂,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词和新句型,喜欢在游戏中和同伴交谈等。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指从出生到上小学前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对学前儿童的认知、社交和学习能力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语言的习得、发展和运用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1.早期语言发展在孩子的前两年,他们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
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模仿和感受到的语言输入来逐渐习得语言。
孩子们能够发出一些基本的声音,并逐渐理解和发出简单的词汇,如“妈妈”和“爸爸”。
这个阶段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语言的基础和理解单词的含义。
2.词汇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逐渐掌握更多的词汇。
在2至3岁之间,他们开始能够说出更多的单词,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教育者的语言输入和鼓励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语法和句法发展3至5岁是语法和句法发展的关键阶段。
孩子们开始学习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如使用过去式、现在进行时等。
他们也开始理解和运用更多的语法规则。
这个阶段的语言发展需要孩子有大量的听说机会,并受到良好的语言模型的影响。
4.语音和发音发展学前阶段,孩子们逐渐掌握和发展自己的语音和发音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正确地发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音素,并逐渐减少发音错误。
在这个阶段,教育者的纠正和指导对于孩子的语音和发音发展至关重要。
5.社交语言和交流技巧发展学前阶段,孩子们开始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
他们学会使用语言来请求、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表达,并通过语言来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
在这个阶段,与他人的互动和教育者的引导对孩子的社交语言和交流技巧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个体差异很大的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学习速度和风格。
父母、家庭环境和教育者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给予正确的纠正和指导,都是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主要的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本章的学习难点在于掌握四种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通过学习,学习者应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括;掌握四种儿童语言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各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以及主要优点、不足。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概述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
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二、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
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
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
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
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一)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专门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一)描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二)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原因发展的个别差异(四)介绍和阐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一)把握语言发展关键期,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1.积极发展口头语言,为学习书面语言打好基础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
3.语言恢复和重构具有关键期。
4.忽视或错过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将对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5.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学习也有关键期。
6.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具体时段目前尚未达成共识。
(二)加强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社会规则。
2.通过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处于良性循环中。
3.学前儿童学习语言时可以接触大量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语言材料,这使他们能够观察和学习其中人物的社会行为。
(三)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1.语言可以提高学前儿童道德认识2.语言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3.语言有力地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4.语言可以增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5.语言可以激励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劳动6.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向(一)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二)能够自然流畅地运用语言(三)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一)学前儿童语言观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学前儿童语言的产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它是儿童由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伴随着儿童社会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变化发展的。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语言阶段(0-12 个月):婴儿通过哭声、咿呀声和肢体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对声音和语言产生兴趣,并尝试模仿一些简单的音节。
2. 单词阶段(1-2 岁):幼儿开始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单词,如“妈妈”、“爸爸”、“球”等。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并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3. 双词阶段(2-3 岁):孩子能够将两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简单的句子,如“我要喝水”、“妈妈来了”等。
他们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4. 早期句子阶段(3-4 岁):儿童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更复杂的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能够讲述简单的故事,进行简单的对话。
5. 成熟句子阶段(4-5 岁):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使用更准确的语法和词汇来表达自己。
他们能够理解和讲述更复杂的故事,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6. 学龄前期(5-6 岁):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发音更加准确。
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且开始发展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速度和进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家庭环境、教育和互动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和积极的互动机会,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如果您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有任何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的儿童语言发展专家或医生。
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本章将帮助你: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心理的其他方面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帮助同学们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具体的语言教育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通过对完整语言教育观、整合教育观和活动教育观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这些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依据,树立正确的幼儿语言教育观,并逐渐学会将这些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以及具体教育活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并且用它指导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整个活动过程。
核心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语言教育观;终期目标;年龄阶段的目标;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语言教育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儿童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方面,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
学前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而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
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普遍性。
没有语言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
1、加深和巩固学前儿童初步形成的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以词为标志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受概括水平的限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并不主要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