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噪声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819.00 KB
- 文档页数:91
课题:《声现象》章节复习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通过基本题目对《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2.通过例题对重点知识加深认识。
【基础练习】1.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2.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m(空气中声速取340m/s).这种方法(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3.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5.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声波获得信息.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减弱噪声,在公路和住宅区内设置屏障墙和种草、植树,这是在减弱噪声;听到巨大的响声,应立即捂住耳朵,张大嘴巴,这是在减弱噪声.7.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经典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A 音叉时,与B 音叉的叉股 接触的乒乓球 ,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为绪论1.物理性污染特点:1.能源污染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3.无残留材料。
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就会消失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污染2生物污染3物理污染(注:前两种为物质污染,后一种为能源污染)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1.噪声的定义:物理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噪声特征:局部性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3.噪音控制方法: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2.改进设备结构3.改善传动装置4.改皮革加工生产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3.利用地形状4绿色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二)声学基础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空气和固体中340m/s>液体>气体)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4.术语解释: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平面声波:波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被压缩或膨胀,压缩处压力增大,膨胀处压力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声强I:单位时间内沿声传播方向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平均声能W: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声能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5.计算题:6.随着温度的升高,声速增加,白天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夜间高度增加,温度升高7.声影区:声线不能到达的地方8.温度和风速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图为关键)9.声源的指向性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10.传播过程中噪声的衰减:1扩散引起的衰减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其他原因(植被、地表结构等)(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1.频率:20Hz-20KHz(次声、可听、超声波)声压:2*10^-5pa-20pa(可听阈值、痛阈)2.人耳对强度(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相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觉3.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知。
第3篇建筑声环境设计把声环境品质作为基本功能要求整合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方案构思过程中,拓宽建筑师、规划师的创造思路——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合适的声环境——人对声音的感受:C类:舒服,如音乐、歌唱、生活中交谈。
U类:不舒服,如噪声、爆炸声、刺耳啸叫声。
C类—U类:如午睡时邻居优美歌声、午夜音乐。
1、如何保证C 类的声音听清听好——音质设计、隔声隔振2、降低U 类声音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噪声控制(一)厅堂音质设计有音质要求——音乐厅、剧院、礼堂、多功能厅好:音质丰满、浑厚、有感染力、为演出和集会创造良好效果。
不好:嘈杂、声音或干瘪或浑浊,听不清、听不好、听不见。
阿迪库斯音乐厅——露天体育馆,剧场(二)隔声、隔振设计有安静要求——录音室、演播室、客房、卧室1、录音室、演播室对隔声隔振要求很高——专门声学设计2、客房、卧室——人们对安静要求越来越重视——为节约空间和建筑造价,使用薄而轻的隔墙——隔声问题例:1)公寓隔声、机房振动问题。
2)酒店客房隔声问题。
乐队排练厅录播音室幻灯片8(三)环境噪声控制——声环境及降噪设计噪声允许标准、规划及建筑设计阶段如何避免噪声问题。
1)居住区——噪声干扰问题。
2)临街住宅楼、教学楼、高速公路、高架桥交通噪声问题。
3)公共场所声环境问题。
4)机场噪声扰民问题。
幻灯片9公路隔声屏障地铁隔声屏障轨道交通隔声屏障幻灯片10餐厅热泵噪声治理幻灯片11第3篇声环境设计第1章声环境设计基本知识第2章室内声学原理第3章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第4章建筑隔声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第6章声环境及降噪设计基础知识研究内容幻灯片12第1章声环境设计基本知识1.1 声音的基本性质1.2 声音的计量1.3 人耳的主观听觉特性幻灯片131.1 声音的基本性质一、声波描述(一)声波弹性介质(空气、固体)中,声源振动引起质点间压力变化,密集(正压)稀疏(负压)交替变化传播,形成波动。
——疏密波——纵波室内声学——主要涉及空气声噪声控制——还须考虑固体声幻灯片14(二)声波的描述物理描述1、物理描述——3参数1)f(频率):每秒钟振动次数,单位:Hz(赫兹)。
个体防护装备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职业危害: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程度,并在一定条件下,使人发生职业性损伤叫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因素:造成职业危害的因素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也叫职业危害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汞、苯、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煤尘等。
2. 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热辐射、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噪声、振动等。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强光、红外线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伽玛射线等3.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设施不良产生的有害因素1.生产场所设计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
2.缺乏必要的劳动卫生技术设施。
3.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噪声等设施、设备,或者有但不完善、效果不好。
4.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第二节个人防护装备技术一、个人防护装备的概念和作用个人防护装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所配备的防护装备。
二、个人防护装备的分类:1.按防护部位划分(依据《劳动防护用品标准体系表》),共10大类。
(1)头部护具类:头部护具是用于保护头部、飞撞击、挤压伤害的护具。
(2)呼吸护具类:呼吸护具按防护用途分为防尘、防毒和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分为净化式、隔绝式两类。
(3)眼(面)护具类:眼(面)护具是保护作业人员的眼面部,防止异物、紫外光、电磁辐射、酸碱溶液的伤害。
(4)听力护具类:听力护具是降低噪声保护听力的有效措施。
(5)防护手套类:防护手套是保护手和臂。
(6)防护鞋类:防护鞋是保护足部免受各种伤害。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物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演等方法,可以揭示自然界中许多现象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欢迎参阅呀!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第一章声现象一、知识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第十五讲第七章环境噪声监测【本讲课程的引入】噪声污染属物理性污染,其影响可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控制、消除和监测噪声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章介绍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噪声的物理量度和噪声的测量,先来看有关噪声的一些基础知识。
【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噪声污染概述一、噪声定义【噪音】①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而产生的(物理学的声学术语,区别于“乐音”) 。
①噪声①的旧称。
(《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旧称噪音。
1.主观人们生活和工作所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
(使人烦恼、讨厌的声音)2.物理学无规律、不协调的声音称其为噪声。
噪声不仅决定于声音的客观物理性质,而且还与人们的主观感觉、生理特点和心理状态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噪声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感觉是一致的。
二、噪声的来源1.交通噪声:交通工具行驶时产生。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特点:随机性、游走性、城市性。
2.工业噪声工业生产机械和动力装置。
空气动力性噪声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机械性噪声织布机、球磨机、碎石机、电锯、车床;电磁性噪声发电机、变压器;特点:受人关注,是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投诉对象。
3.建筑施工噪声: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挖土机;特点:暂时性、强度较大。
4.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虽然不大,但处理不善,易引发纠纷。
三、噪声污染的特征1.可感受性:噪声通过感觉对人产生危害——感受公害。
取决于受污染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不同的人对相同的噪声可能有不同的反映;在评价噪声时,应考虑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2.即时性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其能量是由声源提供的,声源停止辐射,污染现象将立即消失。
3.局部性噪声源辐射出来的噪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或受到障碍物的吸收,噪声污染能被很快地减弱掉,因而噪声污染主要局限在声源附近不大的区域内。
四、噪声的影响和危害主要有影响听力、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健康,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均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