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泛爱众篇)
- 格式:ppt
- 大小:537.50 KB
- 文档页数:43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g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凡f án 是sh ì人r én , 皆ji ē 须x ū 爱ài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天ti ān 同t óng 覆f ù, 地d ì 同t óng 载z ài 。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行x íng 高g āo 者zh ě,名m íng 自z ì 高g āo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r én 所su ǒ重zh òng , 非f ēi 貌m ào 高g āo 。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c ái 大d à 者zh ě,望w àng 自z ì 大d à,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人r én 所su ǒ服f ú, 非f ēi 言y án 大d à。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己j ǐ 有y ǒu 能n éng , 勿w ù 自z ì 私s ī;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人r én 所su ǒ能n éng , 勿w ù 轻q īng 訾z ǐ。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注音及解释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弟子规,圣人训。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首孝悌,次谨信。
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泛爱众,而亲仁。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父母呼,应勿缓。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父母教,须敬听。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冬则温,夏则凊。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出必告,反必面。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居有常,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事虽小,勿擅为。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物虽小,勿私藏。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私藏,亲心伤。
弟子规《泛爱众》全文和译文
师父上座:所有广大真修,修道者要一律行善,绝对不可作恶。
「泛爱众,不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应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以宽容待人,与社会正常交往即可,不可恨恶;若遇到无礼之徒,仍应用恩典拯救他,无意争吵,不可责骂或杀害;要尽量仁慈对待一切苦难之人,尽一己之力帮助,就算面前那些因过去认识而暂时性的贫穷不幸者,也当发出真挚之爱;人人皆无私付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善恶分明,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
师父上座:每一位真修,务必守此泛爱众的三大要求,立身修行,一定不改!
师弟规《泛爱众》:师父上座:让我们真修谨守诫旨,行善爱众,无论是朋友与敌人,无一例外,尽量建立和睦的关系,若有仇恨的记忆,立即消除,始终保持正念不负所承,承诺不变;遇到无礼之徒,仍要仁慈对待,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少说口舌之语,遇事多思想,施毕即走,不可乞求。
每一位真修,务必严守此规。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章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第二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弟子规全文及译文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
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
这是指交友。
爱人者,人恒爱之。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
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
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
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
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译文】: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
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
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
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
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译文】: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
弟子规之泛爱众篇泛爱众: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此地讲的是众人。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字面意思,那么等我们大家学习完后,再来探讨下他的含义。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起首这四句十二个字是非常感人的,他的感人之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互爱吗?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国传统,尽管强调人是万物之灵,但是对于与我们人类生活在同一天地的万物也是强调应该有爱心的。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四句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爱的精义:不但要爱人,而天同覆、地同载的别的万物我们也都要爱。
(走过河道的人都应该记得吧,在走的过程中我们的张总和齐经理不停的强调大家要把喝过的矿泉水瓶、饭盒和塑料袋集中丢放。
)这就是对其他万物的爱,这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是特别重要的。
《弟子规》要求我们要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对天地万物都应该如此,这样的仁爱之人才是真正的仁者。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这里讲的就是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容貌之间的关系。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人应该最重视什么,是外在的容貌还是内在的修养?其实行高者、名自高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你只要德行搞,你的名自然就高,更注重内在的东西(小孩打扮漂亮,学习技能,是否注重了内在修养)。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也有此意。
给大家讲个“晏婴使楚”的故事,春秋时候,齐王派他的大臣晏婴出使楚国。
这个晏婴他身材矮小,长相平平,甚至很猥琐。
楚王决定戏弄侮辱晏婴一番,当晏婴的车子到了楚国的国时,楚王不让守卫开城门的大门,而是在东门旁边开了一个小侧门。
晏婴不走小门,让接待宾客的人打开大门,接待宾客的人指着小门说:“你走这个小门已经很宽敞了,为什么还要开大门呢?”晏婴严肃地说:“这是个狗门,不是人进出的。
《弟子规》总序:泛爱众,而亲仁。
昨天我们讲到:要修身养性。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进一步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之心。
孟子讲的“亲亲而仁人”。
就是说:先要对父母尽孝道,要爱父母,再扩展到爱别人,爱别人就是仁(仁义的人)。
对待比自己年长的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比自己年幼的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是子女一样。
所以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就是“泛爱众”。
“ 泛爱众”孟子说“天下可运于掌。
”也就是说,你想构建和谐社会,那是小儿科、易于反掌,把这个爱心扩展到社会就是和谐的世界。
关键是我们自己要真干、要实干。
要行动起来,才会有效果,才能有收获。
下面讲“亲仁”,这是要我们亲近有仁德的人,我们讲亲近君子、亲近圣贤。
这种亲近就是向他们学习,因为跟这些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我们的德行、我们的学问就能够迅速的提升。
这里的“仁”不仅是有仁德的人,还包括那些古圣先贤留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文化都是仁德、圣贤人智慧的结晶。
如果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真正的有仁德的人,就可以在那些古圣先贤的书籍里找,那么,学习传统文化就很重要了,因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同样是“亲仁”。
我说到的六条:孝、悌、谨、信、爱众、亲仁。
这是我们要修学、要身体力行的部分。
这些就是作为圣贤弟子的我们应该去学、应该去做的事情。
《弟子规》教学泛爱众教案
一、“爱”和“众”
1、“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心中有爱的表现
2、“爱”的含义
天性之爱,譬如母子
如何做到赤子之心
容人、成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爱护
3、“众”的含义
同类
众生
自然
4、“爱”需要学习
感恩、知恩(留一点给自然)
5、管理之误
二、课文讲解
“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
个“众”,我们此地讲的是众人;除了人之外,你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这个世界就更为美好了。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一条也指出来我们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仰天一看天空,。
弟子规泛爱众篇解释《弟子规》之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注释:覆:遮盖。
译文: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关怀爱护,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天地之间。
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远。
人们所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注释:望:名望,声望。
訾:诋毁,指责。
译文: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声望自然会高。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并非说大话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轻易诽谤。
勿陷害,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注释:骄:在别人面前骄傲自大。
故:故旧,老朋友。
译文: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
不要厌弃老朋友,不要一味喜爱新朋友。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注释:勉:尽力,努力。
译文: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努力。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注释:且:就,不久。
作:产生。
规:规劝。
亏:欠缺、短少。
译文:宣扬别人的短处,是一种恶行。
如果宣扬得过分,会惹出祸患。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损害。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注释:取与:取得与给予。
分晓:清楚。
已不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已:停止。
译文: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给得要多,拿的要少。
强加于人的事,先要问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四、泛爱众而亲仁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译文】无论什么人都必须互相关心和爱护,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译文】一个行为高尚的人,他的名望自然会高,人们所重视的,并不是相貌的漂亮。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译文】一个才学丰富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大。
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译文】自己有才能,不能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谋利。
别人有才能,不能轻易地诋毁别人。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译文】不要曲意巴结有钱人,不要对穷人骄横无礼,不要厌弃故交老友,不要只喜欢新交的朋友。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译文】当别人很忙碌的时候,不要一有事就去打搅。
当别人心情不安的时候,不要找他说话而打扰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译文】发现了别人的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出来,发现了别人的隐私,绝对不要说出去。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译文】称道别人的善行,就等于做了一件好事。
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善行,就会更加勉励自己。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译文】宣扬别人的短处就是一种罪恶。
宣扬别人的短处会招致别人的痛恨引来祸患。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看到别人的长处要给予鼓励,这对双方在品德上都有益处。
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加规劝,这对双方在道义上都是一种亏损。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文】无论是从别人手里得到东西,还是把东西给予别人,都要分得清清楚楚。
给予别人的应该多些,获取别人的应该少些。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文】准备要求别人去做的事,首先要问一句自己愿不愿意去做。
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就应当立即停止。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文】对别人的恩惠要思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忘记。
对别人的怨恨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要越长越好。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泛爱众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释: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
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
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
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弟子规小故事泛爱众弟子规小故事泛爱众篇(1)1、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解释】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解释】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3、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解释】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4、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解释】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5、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解释】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弟子规小故事泛爱众篇(2)1、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解释】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2、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解释】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3、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解释】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的隐私,切记不要去宣扬;4、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解释】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5、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解释】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弟子规小故事泛爱众篇(3)1、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解释】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2、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3、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解释】宣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4、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解释】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5、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释】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