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与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与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与通用技术规范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与通用技术规范

1.目前机械三维软件在国内工程技术人员用的比较多的软件是PROE,UG,,SolidWorks

二维软件基本上用AUTO CAD.等一些软件。基本上是三维软件进行造型设计然后在二维软件进行尺寸的标注和其它工艺信息的注释,当设计进行变更时需要进行转化修改信息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信息的错误和信息的不全的情况。2.图框标准:图框做成统一标准(中,英文),留出空白框给每家公司添注公司信息。这样基本上可以统一各工程人员的看图习惯。

3.对图纸的中心线,尺寸标注,剖面线等图纸信息做成规范的层组信息定义其线条和

颜色等基本信息。层组信息能在三维和二维软件上能通用最好。

4.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要用到非常多的标准化器件和标准化信息的筛选,自己建立模型

费时费力,还容易尺寸出错的概率。所以希望尽量多的标准化模组供查阅和调用.

5.如果有一套三维图样的绘制信息、尺寸标注信息、常用结构信息、通用零部件信息

设计符号信息、制造工艺信息、产品检验信息,以及图层的定义与管理信息、模型与数据质量检测信息等,形成一套三维机械产品的通用技术规范。在有标准可依情况下,并在软件里方便提取标准库里面的信息,这对产品的设计进行有效的简化和增强产品的互换性。这样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源上浪费和材料资源上的浪费。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测绘院编制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标准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规范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流程,明确三维竣工验收模型制作内容和制作要求,确保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的生产和制作。 2 总则 2.1 要求 ●本标准采用上海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吴淞高程系统。 ●硬件:CPU P4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100G以上、显卡显存256M以上。 ●软件:三维模型制作相关软件。 2.2 引用标准 ●GB/T 2025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LW020《测绘产品质量检验实施规定》 ●CJJ8《城市测量规范》 ●CJJ/T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DGJ/T08-86《1:500、1:1000、1:2000数字地形测量规范》 使用本标准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标准的现行有效版本。 3数据源 三维竣工验收模型数据源主要是竣工测量数据,主要包括: ●竣工分层平面图 ●竣工立面图 ●竣工项目地形图

●竣工验收测量报告书 ●建设项目总平面图 ●建设项目设计图 ●竣工现场照片 4数据内容 三维竣工验收建模涉及的数据内容主要有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地面、小品和植被等,详细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内容 5 数据类型 5.1 建筑物类型 三维竣工验收建筑物模型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标准模型和精细模型,实际操作中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区域重要性来确定建模类型。 表2 建筑物类型

5.2 地面类型 5.3 小品类型 5.4 树类型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现代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和国民?-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创造和集聚着国家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我国?-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以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中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的建设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收集、整合、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探讨了三维数字城市工程建设中的模型建造的精度和标准问题。 三维城市模型(3DCM)是对真实城市的三维数字化表现,它突破传统平面地图的限制,通过对地形、地物的数字化三维模拟,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类似的虚拟城市环境,通过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可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前,三维“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已?-十分广泛,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旨在搭建武汉市三维数字模型数据库,并建立三维数据的更新与维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成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审批、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空间信息平台。 一、三维城市模型制作精度 三维城市模型是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基础和载体。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可视化表现效果,模型制作越精细,场景表现效果越逼真。但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不仅会严重影响系统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模型建造成本,延缓了模型生产进度,因此,确定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是项目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应满足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因此,模型的建造应立足于应用;同时考虑到后期功能扩充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应留有升级的余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的模型建设确立了以下原则: 1、根据系统需求划分不同的LOD模型 三维城市模型应分为多个级别进行建造,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简化程度和不同的应用领域。一般来说,为保证三维浏览效果,通常对重要地物采用较高精度,普通地物则对应简单模型;同时,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也需要对地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如:宏观分析与统计(天际线分析)只需要表现地物轮廓和高度,而微观分析(如:日照分析)则需要对窗台、阳台进行建模,精度较高。总的来说,三维模型LOD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使最终成果能为各个应用领域服务。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将城市模型参照建筑划分为4个精度级别,即体块、基础、标准、精细。4个级别的模型分别对应的主要功能依次为: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虚拟漫游、辅助规划设计与审批、建构筑物精细管理等。 2、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LOD模型 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精度来建造,因此下一步工作是要将各级LOD模型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划分为同一级别精度的区域,又依据区域条件的差别,在精度上做一些细微的区分。在实际工作中,将基础模型扩充为基础模型和高精度基础模型,将标准模型扩充为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和标志性建筑、风景名胜与保护建筑采用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进行建造,新建小区采用标准模型建造,一般地区采用高精度基础模型建造,低矮房屋和城中村等采用体块和基础模型表示,待建地区则采用体块模型表示。 3、不同LOD模型的三角面片数应有明显的区别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的一定得看看 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的保护装置;操作面板的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 (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的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3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线的标号相同。

电网设备三维建模规范

三维电网设备建模规范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北京

1.建模原则 (1).模型复用, 结构相同的设备、设备部件要采用复用的方式进行使用,减少实体模型量。 (2).材质纹理复用 材质、纹理尽量能够复用,纹理大小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尽量减小。(3).模型精简 使用尽量少的三角面来构建模型,减少模型顶点。 2.业务规则 (1).总体规则 A、推荐三维模型格式(Dwg、DGN、3DS格式模型) B、模型必须处于建模坐标系的原点 C、建模单位采用毫米(转换后模型缩放比例为0.001) D、输出成果不仅包括三维模型,也要包括其相应的挂点坐标信息 (2).输电线路设备建模规则 1)杆塔塔身模型 塔身模型主要建模规则如下:

A、塔身下底面中心点位于建模坐标系原点 B、X轴:杆塔的横担所在方向 Y轴:正方向为大号侧(前进方向)、负方向为小号侧 Z轴:杆塔高度方向 C、提供杆塔上面绝缘子串的挂点坐标信息 如下图所示: 其对应挂点信息(仅供参考): 2)绝缘子串模型 由于绝缘子串类型不同,模型朝向也不同。因此绝缘子串模型的建模要特别注意,目前主要考虑到在绝缘子串模型为:耐张串、跳线串、悬垂串。 下面分别介绍其建模规则:

a)耐张串 A、建模坐标系原点为耐张串连接板中心点 B、耐张串朝向Y轴负方向 C、需提供耐张串的导线挂点信息(根据分裂情况) 如下图所示: 其对应挂点信息(仅供参考): b)悬垂串和跳线串 A、建模坐标系原点为悬垂串和跳线串的连接板中心点 B、悬垂串和跳线串朝向Z轴负方向 X轴和Y轴情况参考如下图。 C、需提供悬垂串和跳线串的导线挂点信息(根据分裂情况) 如下图所示: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数据标准制定方法 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 三维仿真系统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制定要点 (1)满足三维可视化表达的需要 能准确表现地物空间对象和对象特征。三维模型的建立和数据组织要满足三维仿真后期渲染、系统集成,甚至动画制作的需要。 (2)为三维数据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 通过对三维数据的规范和约束 , 实现三维数据采集获取、生产、质量检查等环节既独立又完整 , 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规范基础和作业指导。 (3)支持三维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更新 在标准制定中要将表现地物对象精度和合理控制数据规模统筹考虑 , 数据组织和结构设计 要能支持海量三维数据的存储、管理 ,更新和维护三维数据方便、高效。 (4)支持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和集成 满足标准规范的数据既能提供三维仿真平台使用,还要在空间参考系的定义、数据源获取、数据组织和发布上能充分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使得这些三维数据成果成为三维 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促进三维地理系统共享和集成。 二、城市三维仿真模型分类 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一般分为:地形三维模型、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城市设计三维模型。不同的模型类别, 其基础数据的采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 模型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多样。

(1)地形三维模型 利用基础测绘数据 , 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 ,建立地面高程模型 (DEM), 将地形的高低起伏完全的真实模拟出来 , 这里的地面高程模型可以按照要求制作不同比例尺;正射影像(DOM)数据来源有多种方式 ,可以是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影像, 也可以是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甚至通过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得到的地貌数据 , 精度要求也是根据需求的不同选择不同分辨率的影像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参考系 ,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 , 形成表征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2)现状建 (构)筑物三维模型 现状建(构 )筑物是城市三维仿真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房屋、道路、人行天桥、桥梁、隧道、堤坝、公园、绿地、树木等重要地物要素 ,以及路灯、消火栓、井盖、公交车站等城市附属设施。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往往投入人力和物力最多 ,时间周期最长, 所以在开始这部分工作时 ,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建模方式。对于要求不高或者不重要的建 (构)筑物 ,可以利用基础测绘数据成果进行批量建模 ,尤其是规则形状的建 (构 )物 , 甚至建 (构 )筑物顶端的纹理也可以采用高分辨的影像进行贴图;而对于不规则形状的或者需要重点表现的建 (构 )筑物, 亦采用交互式手工精细建模 ,这部分纹理通过实地拍摄,采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后贴图 , 体现建(构)筑物模型的美观性、逼真性。 (3)城市设计三维模型 这类三维模型的制作, 主要是满足城市规划设计、辅助城市规划管理需要 ,规划设计师在AutoCAD或者 3Dmax等三维软件中进行设计 , 将设计成果加入本系统与现状三维模型融为一体 , 同时可以根据现状三维模型周围环境对全部规划模型或部分模型进行修改、调整、替换 , 或在三维仿真系统上重新生成新模型 , 包括设计和定义位置、朝向、形状、高度、外部色调和纹理等 , 这些修改调整需要在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中依比例进行。 三、案例演示和应用 桂林市城市三维仿真模型技术要求 1.数据范围: 完成桂林市主城区约21平方公里范围三维模型的采集、处理、建模与建库,包括约0.5平方公里(标志 性建筑、景观性道路)的精细模型和20.5平方公里标准模型。

非标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非标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非标生产制造设备涂装技术规范 1、目的 为规范重庆长安非标设备的涂装工艺要求及表面质量要求,特制订此技术要求。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由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等金属材料或焊接而成的零、部件。 本规范适用喷漆和烤漆工艺。 3、涂装处理工艺流程与要求 3.1涂装处理工艺流程 原材料、零、部件--喷砂(抛丸)→局部原子灰修补→手工打磨、净化→底漆→干燥→手工砂磨、净化→面漆→干燥→检验(记录平均漆膜厚度)→合格转至下序 3.2涂装处理前的工艺要求 3.2.1型、板材厚度δ≥5mm,需进行抛丸或喷砂处理,表面除锈清洁度应达到 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标准规定的Sa2.5级。Sa:喷射或抛丸除锈。 3.2.2 型、板材厚度<5mm,须用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打磨除锈,并用高压气枪将表面灰尘清除干净,必要时用抹布擦拭干净。除锈清洁度等级达到St3,St: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除锈。 3.2.3表面喷砂、抛丸处理后8小时内必须进入涂装车间喷涂底漆(底漆必须与后期所喷面漆配套)。

3.2.4需涂装表面每次底漆、面漆喷漆前,须将表面突出、凹陷(深度≥2mm且直径(或长、宽)≥3mm)修补平整,修补处用细砂纸打磨,并用高压气枪将表面灰尘清除干净,必要时用抹布擦拭干净。 3.2.5局部需要手动工具和动力工具打磨除锈,应首先除去较厚的锈蚀层并清除油脂及污垢,再清除浮灰和碎片。除锈清洁度等级达到St3。 4、涂装喷漆对周围环境要求 4.1 涂装时空气相对湿度≤85%,工件表面温度≥露点3℃。 4.2 环氧类涂料应在环境温度≥5℃施工,低于该温度应停止施工环氧类涂料,应尽量避免钢材表面温度≥40℃时施工。 4.3 应当防止涂装工作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特别要避免在大风气候条件下喷涂。在室内喷涂时,风扇不得直吹喷涂区域;在室外喷涂时,当风速≥3.3m/s时(风力等级3级及以上),不宜喷涂作业。(风速等级见下表)。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机构篇

一.结构可靠 1.结构件各自分工,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机构定位准确; 3.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4.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 5.运动无干扰 A在零件的所有自由度内(360°旋转、摆动、上下、左右)无碰撞、阻挡(包括电线、气管等),应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 B必要时,螺丝采用沉头或平头。 二.安全措施 1.设计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护罩(如皮带、运动机构); 2.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 3.必要时,设置安全光栅; 4.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Sensor限位双保险); 5.必要时,马达装扭力限制器,防止过载烧毁; 6.必要时Senso加保护罩。 三.安装调试方便 1.精度要求高的较大机架,不便加工的,基座面板采用可调支承(大直径细牙螺柱),降低成本; 2.螺纹联接部位要预留尽较大的安装维修空间; 3.有定位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延伸到基座面板上,不可直接安装在焊接机架上。 四.气(油)管线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穿留管线孔,减少安装现场开孔的困难; 2.对大流量气动元件,要考虑供气管直径是否足够,并在必要时设置储气罐; 3.需旋转的气管应采用旋转接头; 4.对于长距离,多管路系统,为方便维修,应采用可拔插的对接式接头。 五.电气线路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留马达及S e n s o r穿线孔,需往复长距离移动部位应采用拖链;

2.Sensor座要可调; 3.对于小电流低压电器,为方便维修,可采用对接式接头; 4.必要时,电线应采取防油防爆措施(套金属软管)。 六.滑动转动部位的润滑措施 1. 导轨等滑动部位,及轴承等转动部位,应设计润滑结构,装注油咀。 2.必要时,设置防尘结构(如采用带密封盖轴承,装密封圈等)。 七. 其他要求 1. 机器结构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便于制造; 2. 结构简明; 3. 符合经济性要求; 4. 符合美学原理; 5. 符合噪声要求(如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噪声低); 6. 符合环保要求(防尘、无污染)。 非标设备设计装配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部分 一.机加工件 1. 机加工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乾淨,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著色剂和灰尘等. 3. 关键部件(主要有运动部件如:线运动模组,气缸,马达等;高精度需求的量测装置如激光头&工业相机等)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和螺栓头部不得损坏,并且需要用黄色油漆笔进行刻画. 4.设计人员会先提2D图纸(PDF),机加件BOM,机械标准件BOM用于生采购物料,如有必要,须提供3D文档 5.有标明使用防静电材料的零件需符合10^6~10^8 ohms 规格. 二.钣金件 1. 钣金加工件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表面的缺陷,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表面油漆(粉)均匀,颜色统一不得有色差及它明显的缺陷,将以厂商提供的色板作为验证依据. 2. 整机外观钣金件装配完成后需确认依设计需求装配整齐一致,不得有明显的断差,及外露部分不得出现锐角对人产生伤害.

三维建模规范-基本知识

三维建模规范 城市三维建模是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建设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市三维建筑模型的制作,统一三维模型制作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建筑三维模型数据,推进城市三维数据的共享,特制定本规范。项目软件及数据格式 1、项目中使用的软件统一标准如下: 模型制作软件:3DMAX9 贴图处理软件:Photoshop 平台加载软件:TerraExplorer v6 普通贴图格式:jpg 透明贴图格式:tga 模型格式:MAX、X、XPL2 加载文件格式:shp 平台文件格式:fly 2、模型内容及分类 城市建模主要包括建筑物模型和场景模型。 2.1、建筑物模型的内容及分类 建筑物模型应包括下列建模内容:各类地上建筑物,包括:建筑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含围墙、台阶、门房、牌坊、外墙广告、电梯井、水箱以及踢脚、散水等。 各类地下建筑物,包括: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等。其他建(构)筑物,包括:纪念碑、塔、亭、交通站厅、特殊公益建(构)筑物以及水利、电力设施等。

全市建筑物模型分为精细模型(精模),中等复杂模型(中模),体块模型(白模)。市全市范围主要大街、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用精模表示,一般建筑物用中模表示,城中村、棚户区等用白模表示。 2.1.1、精细复杂度模型(精模) 2.1.1.1、定义:精细模型为,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能表现建筑物的诸多细节,对部分重要建筑景观进行重点准确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1.2、一般制作范围:城市中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主干路十字路口的主要建 筑,电信、移动、金融中心大楼,火车站,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区建筑,包括标志性建筑物,城市中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地标性建筑(如大雁塔、钟楼等)。 2.1.1.3、制作方式:精细制作,不仅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整体结构,而且能反映建筑物的细节结构。贴图效果好,带光影效果。用户看上去感觉就是实际的建筑、真实度高。 2.1.2、中等复杂度模型(中模) 2.1.2.1、定义:为了保证大规模数字城市在平台上流畅运行,并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在不影响建筑物真实性几何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忽略部分实体结构,对部分建筑景观进行简单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2.2、一般制作范围:城市中非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城市临街小区居民楼和其他一些非重点建模的建筑物。 2.1.2.3、制作方式:简单制作,只需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整体结构,色调。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反映整体建筑特色,多用于陪衬作用,用户看上去能第一感觉是实际的建筑。 2.1.3、体块模型(白模) 2.1. 3.1、定义:为了保证城市三维模型的整体性、全面性,忽略建筑物的细部结构、突出建筑物外轮廓和屋顶大体感觉,对建筑体进行简单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 3.2、一般制作范围:一般为城中村,非临街居民区的成片居民楼,风格类似的成片建筑和其他一些不重要的建筑物密集区域。 2.1. 3.3、制作方式:简单制作,只需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粗略外貌。一般反映建筑物大小、高度、白盒子加简单屋顶,多用于陪衬作用,用户看上去能第一感觉是建筑物。2.2、场景模型的内容 场景模型包括交通设施模型、绿化模型、水系模型和其他模型。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模板(可编辑修改word版)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模板 1、关于本文件 2、厂家资力 3、投标方义务 4、对投标商前期技术文件要求 5、工艺总体要求 6、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7.备件选型 8.安装调试 9、验收 10、保全准备 11.售后服务 1、关于本文件 1.1目的 为控制厂家及其设备、工装产品的基本准入门槛,采购优良品质的设备,使公司采购的设备以最高的综合效率运行,特编制本文件。 1.2在厂商资源可选择的前提下,设备供货商及其产品必须满足本标准对供货商的要求,方可参加轿车公司项目的投标。 1.3本文件也用于轿车公司设备采购技术协议编制参考,除非设备差异性限制,原则按照本文件限定条件执行。 1.4设备采购必须首先满足本标准。

1.4.1在满足: 1)工艺条件; 2)设备的基本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 3)综合成本最低; 的基础上进行厂商和产品选择。 1.4.2所谓的综合成本最低是指: 1)一次性采购成本;2) 综合保养、维护成本;3)使 用人工成本; 4)设备品质不良造成的生产间接损失,包括效率损失和产品质量损失;等各类因设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成本的总和最低。 1.5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设备、工装、夹具采购。 1.6本文件为技术标准,不包含商务标准,商务条件遵守公司现行采购流程。 1.7本文件相应技术标准将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定期进行更新。 2、厂家资力 2.1基本条件 2.1.1投标方应具备国家法定管理部门核准营业的所有相关资格文件。 2.1.2特种设备,凡国家限定必须取得特定资力证明方能制造的,供货方需取得相关证明。 2.1.3近3 年内,设备供应商必须具备至少两套(含两套)以上同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第1部分:通用要求

ICS XX.XXX.XX J XX 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for Mechanical Products—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三维数字模型的分类 (2) 5 三维数字模型构成 (2) 6 三维建模通用要求 (2) 7 模型文件的命名原则 (3) 8 三维数字模型检查 (3) 9 三维数字模型管理要求 (3)

前言 GB/T xxxxx—xxxx《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由四部分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零件建模; ——第3部分:装配建模; ——第4部分:模型投影工程图。 本部分为xxxxx—xxxx《机械产品三维建模通用规则》的第1部分,给出了机械产品三维建模术语、模型分类与构成、建模通用要求、模型文件的命名原则、模型检查以及模型管理要求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艾克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新纪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2011年10月31日

引用文件 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 1)《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 2)《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 3)《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 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 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工艺流程设计 项目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分配任务。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 1.1.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 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目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目目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 1.2.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 该步骤主要收集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实施标准为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基础数据为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1.3.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 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建模单元和管理单元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要求对建模范围进行二级划分,分别为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并根据标准中要求进行命名。区域分级的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将整个区域分为四级,其中I、II、III、IV四级要求依次降低。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文件模板目录: 1、关于本文件 2、厂家资力 3、投标方义务 4、对投标商前期技术文件要求 5、工艺总体要求 6、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7.备件选型 8.安装调试 9、验收 10、保全准备 11.售后服务

1、关于本文件 1.1目的 为控制厂家及其设备、工装产品的基本准入门槛,采购优良品质的设备,使公司采购的设备以最高的综合效率运行,特编制本文件。 1.2在厂商资源可选择的前提下,设备供货商及其产品必须满足本标准对供货商的要求,方可参加轿车公司项目的投标。 1.3本文件也用于轿车公司设备采购技术协议编制参考,除非设备差异性限制,原则按照本文件限定条件执行。 1.4设备采购必须首先满足本标准。 1.4.1在满足: 1)工艺条件; 2)设备的基本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 3)综合成本最低; 的基础上进行厂商和产品选择。 1.4.2所谓的综合成本最低是指: 1)一次性采购成本; 2)综合保养、维护成本; 3)使用人工成本; 4)设备品质不良造成的生产间接损失,包括效率损失和产品质量损失; 等各类因设备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成本的总和最低。 1.5本文件适用于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设备、工装、夹具采购。 1.6本文件为技术标准,不包含商务标准,商务条件遵守公司现行采购流程。1.7本文件相应技术标准将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定期进行更新。 2、厂家资力 2.1基本条件 2.1.1投标方应具备国家法定管理部门核准营业的所有相关资格文件。2.1.2特种设备,凡国家限定必须取得特定资力证明方能制造的,供货方需取得相关证明。 2.1.3近3年内,设备供应商必须具备至少两套(含两套)以上同行业、同类设备制造经历,所制造设备必须正常运行达一年以上。 2.1.4除国外设备、工装外,国内设备、工装原则上不接受代理投标,投标商和制造商必须是同一法人。 2.1.5投标商必须具备主体结构的制造能力,不得把设备主体委托第三方制造, 中标后委托第三方制造的,将视为废标,并追讨因此而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三维建模要求规范-基本知识

实用标准文档三维建模规

城市三维建模是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是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城市三维模型数据是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为了建设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规市三维建筑模型的制作,统一三维模型制作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城市建筑三维模型数据,推进城市三维数据的共享,特制定本规。项目软件及数据格式 1、项目中使用的软件统一标准如下: 模型制作软件:3DMAX9 贴图处理软件:Photoshop 平台加载软件:TerraExplorer v6 普通贴图格式:jpg 透明贴图格式:tga 模型格式:MAX、X、XPL2 加载文件格式:shp 平台文件格式:fly 2、模型容及分类 城市建模主要包括建筑物模型和场景模型。 2.1、建筑物模型的容及分类

建筑物模型应包括下列建模容: 各类地上建筑物,包括:建筑主体及其附属设施。含围墙、台阶、门房、牌坊、外墙广告、电梯井、水箱以及踢脚、散水等。 各类地下建筑物,包括:地下室、地下人防工程等。 其他建(构)筑物,包括:纪念碑、塔、亭、交通站厅、特殊公益建(构)筑物以及水利、电力设施等。 全市建筑物模型分为精细模型(精模),中等复杂模型(中模),体块模型(白模)。市全市围主要大街、名胜古迹、标志性建筑等用精模表示,一般建筑物用中模表示,城中村、棚户区等用白模表示。 2.1.1、精细复杂度模型(精模) 2.1.1.1、定义:精细模型为,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能表现建筑物的诸多细节,对部分重要建筑景观进行重点准确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1.2、一般制作围:城市中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主干路十字路口的主要建筑,电信、移动、金融中心大楼,火车站,重点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区建筑,包括标志性建筑物,城市中知名度高的名胜古迹、地标性建筑(如大雁塔、钟楼等)。 2.1.1.3、制作方式:精细制作,不仅能反映实际建筑的大小,整体结构,而且能反映建筑物的细节结构。贴图效果好,带光影效果。用户看上去感觉就是实际的建筑、真实度高。 2.1.2、中等复杂度模型(中模) 2.1.2.1、定义:为了保证大规模数字城市在平台上流畅运行,并能准确表现建筑物的几何实体结构,在不影响建筑物真实性几何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忽略部分实体结构,对部分建筑景观进行简单制作表现的模型制作方式。 2.1.2.2、一般制作围:城市中非主干道两旁的主要建筑物、城市临街小区居民楼和其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本行的一定得看看为了在今后设备前期管理过程中,加强非标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改善设备初期状态,确保设备在生产服役过程中有良好的开动率,特制定本规范。希望参与前期管理的技术人员参照执行,使技术要求更全面、准确、严密。 一、技术要求 (一)、操作面板 1、操作面板的位置要合适,便于操作及操作者观察设备运行情况。 2、指示灯要求设置齐全,不同功能的指示灯,使用不同颜色。具体要求为:电源指示灯——绿色,状态灯——黄色,故障灯——红色。 3、按钮开关设置齐全,能够独立运行的部件,都应有相应的手动操作按钮。 4、急停按钮采用红色蘑菇头自锁按钮,连接常闭点。 5、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要有明确的名称指示标牌, 并要可靠固定。标牌采用金属刻字标牌。 6、设备自动运行时,在任何位置,按停止键设备停止后,都能用手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并继续自动运行。 7、设备急停后,必须进行复位,才能进行手动操作;恢复到原位后,工作设备才可以再次自动运行。 8、操作面板打开时,应有防止操作面板打开过位、脱落的保护装置;操作面板的电线引线要可靠固定,并在打开过程中移动部位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 9、操作台箱体结构、元件布置结构应便于维修及部件更换。 10、可移动式操作台必须单独内置或外置软地线。

11、对灰尘、水气、油污比较大的环境,操作台箱体要有良好的密封设施。(二)、控制柜 1、控制柜要有标牌,标明设备型号、电气容量等技术参数。 2、控制柜应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总开关操作手柄应设置在控制柜两端外侧。 3、控制柜应装射照明灯。 4、控制柜应有插座,2线,3线220V、5A以上的电源插座各一组。 5、控制柜的各个元件应有永久性标牌,并应与图纸的名称一致。标牌位置不能贴在元件上,应就近合理布置。 6、控制柜元件布置位置应预留10%以上位置。 7、接线端子板的同一端子位置,最多接 3 根电线。 8、接线端子板要预留10%以上备用端子。 9、导线接点要压接专用接线端子,不得直接和端子板或元件连接。 10、备用线应预留10%以上,并标有备用线号。 11、控制柜元件固定方式要合理,便于拆装;不允许采用螺丝、螺母穿孔固定方式。 12、电气配线应有标号,并与图纸一致。标号要求为打印方式,长期使用不脱色,并能防水、防油。另外,同一电线两端的标号必须相同,接到同一端子上的电线的标号相同 13、控制柜的铁板厚度要保证强度, 根据控制柜的大小, 厚度要求不同。但一般铁板厚度要大于 1.0---1.2mm 。 14、控制柜的颜色为兰色或深灰色。 15、移动、运转装置的急停、安全装置等互锁信号,要求必须有继电器

三维模型规范

模型制作工作 A:工作时间表 1模型人员对于安排的工作应按时按要求完成,如因个人原因需要请假而不能完成制作时,应提前告知,在接到任务时就反馈个人因素,以免耽误项目进程 2对于周期超过2天的工作应该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安排,所有事情赶早不赶晚,并且留出足够的修改时间 3对于分配到的工作应该采用最合理的方法来制作,耗时繁琐的方法应该被淘汰,如果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问题,或者不会制作,应及时和负责人联系 B:Cad建模 1模型人员要先读图,理解整体建筑室内外结构后再开始制作 2模型人员对于cad理解的正确程度直接导致了最后模型的正确度,所以自己一定要注意这个理解力的提高,保证自己理解的部分基本无误,不理解的部分告知负责人,一起沟通 3对于曲面cad建模,一般原则是先做玻璃,玻璃的网格结构线和实际玻璃分隔吻合,有时候需要犀牛辅助,平时要养成多学习的习惯,用最聪明的方法制作完美的曲面 4对于有cad构造或者剖面结构的模型,是否在模型制作时需要表现出来需要和负责人沟通C:照片建模 1尽量自己多收集照片资料,仔细分析建筑物结构 2先做体量给负责人确认,再制作细节,体量制作要尽可能准,弧线,直线,垂直,平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3最终细节的精度要和负责人沟通 D:外配楼建模 1外配楼有照片的按照照片建模的方法

2没有照片资料的一般是体量或者是拼已有的房子。体量模型一般按照总图和卫星图制作,临近基地的配楼大部分时候要严格按照卫星图摆放,具体要求要询问负责人,拼房子要先确定好房子的原型,比如联排,独栋,多层,小高层等等,计算地块的栋数,询问负责人面数指标,再反推房子原型的面数控制在多少合理 E:内外地形建模 1 内地形一般根据cad建模,大部分时候保证马路面的绝对标高在0高度,在0平面以下的东西有水面,下沉广场,车库入口等等,在做底部路面时要注意镂空。 2大部分地形为了控制圆滑度需要自己描线,不能直接截取cad线形,因为cad线形一般都很密,整理线形的时间还不如自己描线(cad线形导入后很完善的除外) 3外地快是一块块往外做,禁止将草地放在所有地块的下面,因为这样草地无法单独贴图,地块也无法随时往外延伸 4外地快的人行道大部分时候按实际宽度做,不用做一大片,人行道里面是铺地,铺地上是草地,一般水系需要铺地镂空,做草地要空出水系,铺地和草地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如果地块上铺地多,草地少,可以将铺地做成大片放在草地下面,反之亦然,因为可能存在不同的图底关系,各类地块物体的高度一定要自己把握好 F:植物种植 1行道树高度在9-12米,树冠直径在8-10米,间距在11-14米,即间距稍要大于树冠 2行道树阵列采用命令 3草地上的随机种树,树的大小,疏密,方向要有变化 4草坡的制作,主地块草坡制作采用表面工具,等高线根据实际需要截取,切忌等高线过密带来繁琐无畏的工作 G;整合别人的场景

珠海城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

附件2 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规范 (试行) 一、总则 1.为统一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制作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三维建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的数据采集、处理、集成、管理、更新、维护与服务等工作。 3.珠海市城市规划报建三维建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CHT 9015-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JJ/T 157-20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 城市规划报建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本规范中的城市规划报建三维模型数据主要包括地形模型、建筑模型、植被模型、规划控制数据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等数据内容。 2.建筑模型 依据建筑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3.地形模型 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 4.植被模型 依据植被的测量数据或模型演化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植被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5.规划控制数据模型 依据规划控制数据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道路红线、用地红线、建筑控制线、限高、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消防车道、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及种类等。 6.其他模型 依据地面附属设施测量数据或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地面附属设施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等。 7.纹理 经过正射纠正和统一匀光处理的用于表示物体色调、饱和度、明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宁波汇驰电子有限公司 NingBo HuiChi Electronics Co., Ltd 页次:文件属性:版本号/修订次:1/13(封面)内部学习资料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规范 编制:饶云飞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承认:________________

宁波汇驰电子有限公司NING BO HUICHI ELECTRONICS CO .,LTD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 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次 普通文件页次2/13 文件修改履历 序号修订单编号修订日期 修订 修订原因修订内容修订者部分全部 1 20161125 2016年11月25 日 新版发 行全部 饶云 飞

宁波汇驰电子有限公司NING BO HUICHI ELECTRONICS CO .,LTD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 规范 文件编号 版本次 普通文件页次3/13 一、目的 规范非标设备定制,提升设备供方定制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非标设备(不包含大型外购设备)定制。 三、规范内容 Ⅰ、整机 (一)、结构可靠 1.结构件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机构定位准确,满足使用要求; 2.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机构运动无干扰。 3. 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 4. 整机尺寸规范:塑料脚垫与机箱底部高度:15cm,机箱高度:80cm,整机防护罩顶部离地高度:180cm。产品运行轨道离地高度:110cm。 5.整机尺寸1.5*1.2*1.8米。 (二)、安全防尘措施 1. 设计防止意外事故以及防尘防护罩(如皮带轨道、运动机构等); 2. 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设置安全光栅; 3. 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油压缓冲阀限位双保险); 4. 整机增加防护罩,使用4*4mm的铝型材与4mm透明亚克力搭建,铝型材边缘使用黑色密封胶条进行防护。 5. 防护罩需前后对开门,尺寸:40cm(亚克力板)其它多余部分为固定板。

三维模型制作规范

建筑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一、总体要求: 1. 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 2. 单位设置为米 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3. 导入影像图 Max模型制作之前要先整理好对应的影像图文件,制作模型时要导入整理好的影像图文件,作为建模参考线。导入分区好的影像图,以影像图为基准画出地形图。在以影像图为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位置必须与影像图画出的地形图文件保持一致。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制作注意事项: ?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模型落搭时相 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 ?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 的情况。 ?模型Z轴最低点坐标要在0点以上,地面同 理。 ?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 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如右图: ?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 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必要时候 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 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模型平面边缘轮廓点分布尽量均匀,否则容易使模型破面或产生其他问题。 ?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为精简数据量,特殊情况可使 用Surface建模,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如有平面物体表面有黑斑时,应取消这几个面的光滑组。对于曲面要统一曲面的光滑组,避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