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 格式:ppt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35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xx学习提示这是一篇讲话,作者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这是他在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礼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的对象虽然是大学毕业生,但对我们同样有看深刻的启示。
从学校向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充满幻想到走向现实的过程。
作者送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校园里,老师们以分数奖你的成功,并且不要求物质回报,而社会更多是一个市场,不能把自己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
第二句话是“要安分守己”,作者告诫大家要恪守自已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从容坦然面对平凡,勤勤恳恳地为社会和大众服务。
这篇讲话面对现实问题,抓住学生的心理共性、就业特点以及成才、成功的可能性来讲,很有针对性。
在说理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举出大家熟悉或了解的事例,很有说服力。
课文老师们,同学们:你们好!在这个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
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实际,理解并阐释作者的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情感目标:理性地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和职场观。
【教学重点】1.通过对重要句子的阐释,理解作者的观点。
2.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职场和职业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启发法、归纳法、讲练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作为准职场人,你设计过自己的职场之路吗,那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职场之路都有过一定的设想,有些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学校投入职场,为自己心中的未来打拼一番。
但是,还请大家不要太过着急,今天让我们看看,北大的苏力教授对即将进入社会走进职场的学生们是怎么说的吧。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朱苏力,男,汉族,江苏省东台市人,1955年4月1日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
2001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重点字词甭指望诉讼膨胀琐细殉职贬义恪守3.文体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这篇讲话的对象是什么人?作者讲了哪几点内容?这是作者担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期间,在该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对象是大学毕业生,内容:(1)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2)要安分守己。
2.在欢快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斗志昂扬的毕业典礼上,作者为什么不鼓励大家,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呢?(1)阅读第一部分,讨论分析学校和社会有何不同。
(2)阅读第二部分,理解作者提出的要安分守己的含义。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苏力老师们,同学们:①你们好!在这次欢庆你们毕业,欢送一些同学离开校园的场合,我说两句话,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结语。
②第一句更多是说给马上要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的,一句大实话: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③在校园里,个人努力也起作用,但作用更大的其实是天分。
老师不要求你们的物质回报,只要你考试成绩好,人格上没有大毛病,基本上就会获得老师的欢心,就会获得以分数表现的奖励。
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基本是一个“贤人政治”或“精英政治”的环境,更像家庭,评价体系基本由老师来定,以一种中央集权的方式,奖励的是你的智力。
社会则很不同。
④社会更多是一个世俗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尽管你的聪明和智慧仍然可以帮助你),而是你能否拿出什么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老师——确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确定的。
因此,尽管定价178元,不到10天,3000册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凤凰令》在北京新华书店已经脱销,而许多学者的著作一辈子也卖不了这么多,甚至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也因此,才有了“傻子瓜子”年广九,才有了“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才有了IT产业中的退学生现象(大家还记得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森2000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吗?)。
这种“脑体倒挂”,不完美,但也恰恰表明了市场的标准,人类的局限——你甭指望通过教育或其他,把消费者都变成钱锺书或纳什。
因此,我们的同学千万不要把自己16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否则你就会发现“楚材晋不用”,只能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更极端地,甚至成为一个与社会、与市场格格不入的人。
⑤尽管社会和市场的手是看不见的,但它讲的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不讲期货,讲也都是将之转为现货。
你可以批评它短视,但它通常还是不会,而且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不会等待个人成长和成熟。
1.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联系。
强调个人责任感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社会的残酷性和个人成长的责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社会的认识和个人的成长经历。
第二章:社会的残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讨论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积极态度和应对挑战。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中的竞争和挑战。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第三章:个人成长的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成长的责任在于自己。
培养学生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分享成功个人成长的经验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和经验。
讲座式教学,讲解个人成长的责任和自我驱动的重要性。
第四章: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制定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自我驱动和自我管理的理解。
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制定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成长和成熟负责。
5.2 教学内容: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从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速度与个人成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速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9.《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学生们多年的所学都是为了最后走上职场,回报社会。
站在职场起点,学生要从各方面为职场生涯做好准备:作为在校学生,要从各方面充实自己;作为准职场中人,学生要对职业和职场有充分认识。
社会和校园很不一样:校园类似贤人政治,老师以分数奖励你的才华和付出,而社会相对短视,它没有义务也不给时间等待你熟。
社会讲求的是利益交换,素质、能力都要转换成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才能得到认可。
校园生活激励学子的理想,现实社会则需要安分守,不盲从世俗的判断,坚守自我的成功与幸福。
【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提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三、联系社会实际,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地阐述体会、认识和启示。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难点在于在学习、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还需指导学生进行辨析和思考,体会一位师长的良苦用心。
老师在校园营造了一个“精英政治”的理想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老师们不干脆将校园营造成一个“小社会”呢?校园的“精英政治”对于同学的成长、培养有什么作用?正是由于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所以,才有了这篇非常实际的演讲词。
作为一个老师,演讲者没有评判社会的行事法则是否正确,而是从将来学生的发展着想,力求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们接受它,适应它,不论社会的对错,不用去想改变环境。
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老师认可社会的现实、功利,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白,理解这份致辞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文章品析法【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知识铺垫】作者简介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10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版)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答案【预习案】一、基础梳理(字、词):1.单音易误读字迥(jiǒng )然不同闪烁( shuò ) 深闺( guī )膨( péng )胀蜕( tuì )变2.多音易误读字①识认识( shí ) 博闻强识( zhì )②差差( chā )别出差( chāi ) 参差( cī )二、整体感受文本: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离校的学生提出了两点忠告:一是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二是要“安分守己”。
指出眼高手低,不切实际,是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很容易犯的错误。
2.主体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3—8段):提出第一句忠告:“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第二部分(第9—13段):提出第二句忠告:“要安分守己。
”三、我的疑问:我们应该怎样界定自己的成功?【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探究一: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什么?作者赋予它什么新含义?成语“安分守己”的原意是规矩老实,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作者要求学生“安分守已”,其用意是说在将来的事业中如果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时,要坦然面对平凡;如果取得的成就得不到世人的肯定时,要正确地看待。
既不要被世俗的错误观念所左右,也不要经不起诱惑而改变自己正确的信念。
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保持正常的心态,正确看待事业上的困难和挫折,人生旅途上的误解、失意等。
探究二:成语“楚材晋用”出自何处?如何解释?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什么道理?“楚材晋用”出自《左传》“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可解释为:楚国的人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被晋国使用。
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
作者将“楚材晋用”改为“楚材晋不用”意在说明如果学生将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就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就不会被社会所接受并使用,从而达到作者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目的。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成长和成熟是个人责任,而非社会义务。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
1.2 教学内容介绍成长和成熟的概念。
讨论社会是否有义务等待个人成长和成熟。
1.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案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责任问题。
第二章:个人成长的责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成长的责任由自己承担。
引导学生认识到努力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讨论个人成长的责任。
强调个人努力和学习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个人成长的责任。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自我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为成长和成熟做好准备。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讨论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四章:承担后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会产生后果,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4.2 教学内容讨论个人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强调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五章:家庭与个人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讨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强调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六章:教育与个人成长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需要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自己。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学习目标】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能够自主理解体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及其良苦用心。
3.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学习重点难点】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深刻理解文中两句大实话,为走进职场奠定基础.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学习方法】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苏力(朱苏力),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等。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演讲词。
演讲词的基本要求有四点:(1)演讲要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亲切感人(2)演讲要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3)演讲语言要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要清晰明亮(4)演讲感情要真挚朴实,体态要自然得体(三)预习课文1。
字音迥.然( ) 潜.力( ) 诉讼.( )膨胀.( ) 琐.细()禁.止( )宪.章( ) 琐.细()谦逊.( )2。
词语解释楚材晋用:。
格格不入: 。
安分.守己(fèn):。
(四)文学常识《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中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句。
二、自主学习案(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本文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级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词.在这篇演讲词里,作者面向学生的未来,提出了两点忠告,实际上也是师长对于学生的担心:一是担心即将就业的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二是担心学子们能否去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为此,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社会现实和学校生活的迥然差别,精辟地阐述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目的是使他们做好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长和成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个人不断努力和学习。
2.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3.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持续努力和学习。
2. 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 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成长和成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2.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面对挑战,主动适应社会。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标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讲解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性:阐述个人成长和成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学习。
3. 分析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介绍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4. 讲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阐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以及如何扮演好各个角色。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面对挑战,主动适应社会。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责任和角色。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个人经历,思考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面对挑战,主动适应社会。
八、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 搜索一个相关案例,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熟和成长-----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对社会与学校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就业与选择工作时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两方面为进入社会早做准备。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掌握本篇演讲词的写作特色。
3品味其平实而富有内涵的语言风格。
4基本理解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教学方法:阅读法、愉快教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叫严永明的人:他1983年生,2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1991年10月,他8岁,跳级到重点中学;1996年9月,他13岁,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4月,他17岁,考取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士、博连读;但是,2003年,他20岁时被学校取消硕、博士连读,被迫回家!在学习上,严永明几乎是无师自通。
再难的课他只要听上20分钟,就开始睡觉或东张西望,学习成绩却总是遥遥领先。
但是他极不合群,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
入校参加军训,休息时同学们都坐在一起聊得起劲,他却一头扎进旁边玩耍的小孩堆里去了。
生活中的礼仪常识他也知之甚少,甚至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他很少与人打招呼。
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人家是否已休息,就“嘭、嘭”地敲门。
门开了,一句话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
还有更荒唐的事:读大一时,一天在系办公室玩,他突发灵感,一个电话拨到119,称学校发生火情。
几分钟后,消防车呼啸而至……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严永明生活自理能力极其欠缺。
即便从北京回家的那一年,严永明仍没能学会洗衣服。
母亲李腊梅每次手把手教他怎么搓衣服,但一撒手,他又开始用指甲去抠衣服上的污点,再不然就是把衣服在水里泡一下,就直接提起来晾了。
炒菜时,他至今也认为反拿着锅铲把菜挑起来,怎么教都改不过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些老师也反映说,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同学们,虽然这是第一次给你们上课,但并没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因为去年我曾教过职业中专的学生,有过很融洽的相处。
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我发现了不少学生有不想学习想早点进入社会的想法。
也有不少学生虽在学校但心却在社会上的。
还有个别学生中途辍学去社会上打工的。
在他们看来,学校管理太严,社会上是自由的,精彩的,想怎样就怎样。
可以任我们自由翱翔,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同学们。
有中专学生在我QQ上留言的,有发短信的。
讲到自己当初不应该那么冲动,应该要在学校学一技之长。
也有返回学校继续读书,因为他在社会上碰过壁,栽过跟头。
因此回到学校后与之前有很大转变。
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学生提及过自己很累,很想来读书。
问到怎么累时,他又说不出来,给我的感觉比较沮丧。
他回答不上的问题,我想今天苏力教授可以为他回答。
那是因为“社会和学校很不一样”。
这种对社会的幻想跟现实中的社会是有一定差距的。
那么,学校跟社会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力教授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首先请同学们花几钟的时间浏览一下文章,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习惯,首先要认真阅读学习提示,要在原文中画出这些需要掌握的词语。
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一下标记。
好了,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看文章。
首先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生字词,我们一起来学习。
甭,这是方言里的一个副词,表不用。
纳什,什同十,多用于分数或倍数。
还有就是表各种的,杂物的什物什锦、诉讼、膨胀、琐细、贬义与它相对的是褒义词语:原封不动、楚材晋用、格格不入、舍我其谁、安分守己:分:本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文中的字词,大家可以很据文章下面的注解来学习。
好了,字词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这篇演讲词是苏力教授在北大法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既是对校园学习生活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不难发现它的主题是面对职业的思考,让学生明白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每个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心理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苏力教授针对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种种现象,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在毕业典礼上提出了两点忠告。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引言:评委老师好!我今天所要说的课题是《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这是06年版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面对职业的思考,即探讨就业前的准备,尤其是思想准备。
本文是作者苏力在北大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致辞,对于今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职生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一下对这堂课的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以语文学科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宰课堂,不但重知识,更要重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并能灵活使用,养成终身学习的人生习惯。
二、学情分析本套教材共三册,这篇文章位于第三册第五单元,在讲述本文时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四个学期了。
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较基础的文化知识,掌握了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对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充满了期待。
同时因为中职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对社会比高中生多一分理解,在他们心里已或多或少的有了对工作的设想,当然这些又都是较肤浅和幼稚的。
所以学习这篇文章既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给他们以较为明确的就业指导,形成准确的就业观,进而形成准确的价值观、幸福观。
三、学习目标知识: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阐明哲性、以情感人的演讲特点能力:提升学生准确、流畅表达个人思想的口头表达水平价值观:引导学生客观理解社会,准确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性、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准确、流畅地阐述个人思想的口头表达水平五、教学流程:(一)、导课:假如你明天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你有哪些心理准备?(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那么我们看看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苏力是怎样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说的,会不会对你有所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