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 格式:docx
- 大小:80.27 KB
- 文档页数:3
1.3人口容量课程标准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基础知识1.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个区域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3.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4.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5.环境资源的限制性: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问题探究读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友好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正确排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2.模式Ⅲ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稳定性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1.A2.B3.C解析1.I图中人口始终低于环境承载力,即环境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人与环境关系是协调的;Ⅱ是人口增加,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人口数量下降,但此时环境承载力未发生变化;Ⅲ是人口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后,环境承载力下降,养活的人口数量减少,此时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发展需求,形成数值较低的新环境承载力,说明人口在增长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因素,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的特点,B正确。
人口容量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数量是人口的三个主要属性。
本节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三部分,人口增长提供了历史上的人口增长J型曲线,便于引导学生发现人口变化趋势以及结合历史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资源环境限制性介绍了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活动题中让学生思考资源是否会枯竭。
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限制的矛盾下,合理容量概念提出,给出了影响因素及对人口战略的参考意义。
学情:学生参与了2020年人口第七次普查,对全国人口数据和资源国情有大致了解,人口增长图表的阅读难度不大,需补充出生死的自然增长和迁入迁出的机械增长概念。
资源的有限性与科技发展下资源概念的变化是新概念,通过辨析,学生可树立资源良性循环的观念。
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是难点,可结合具体区域,如我国、日本进行分析相关性,并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
三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国情,通过阅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了解世界人口变化。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和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背景。
人地协调观:结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适应自然环境,实现资源良性循环、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全面二孩,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数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政策难点: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五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参与了去年进行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还没公布,那大家知道我国当前的人口数量约为多少吗?,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在增长还是减少?预设:14亿增加国家每年进行人口的统计,统计的方式分三种情况,每十年一普查,每五年1%抽样,其余年份1‰抽样,结果将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显示。
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受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全体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重难点】1、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受力概念: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和消费水平(2)估计:存在、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意义影响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发展战略3.实行的保障措施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地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
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当时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涌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
但人们还能够维系基本的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
“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填表)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3、阅读教材P13图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探究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材料1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
《人口容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人口容量”,围绕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和如何维持和优化合理人口容量等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基本含义;了解人口容量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关系;掌握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其合理规划人口发展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运用评价: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课主题——人口容量。
2. 新课讲解:首先,讲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其次,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最后,介绍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具体案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合理人口容量的调整措施。
4.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与答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容量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合理人口容量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论述题或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分析某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状况及优化措施。
3.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地区或国家,进行人口容量的调研与分析,并制作成PPT或报告,下节课进行展示与交流。
高中地理《人口容量》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视频、示意图和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运用实例,学会分析具体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及其原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1.运用实例,分析归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
2.结合实例,分析具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阅读资料《复活节岛的悲剧》,使学生认识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数量过多,超过资源环境承受的极限,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影响到人类的生态和发展,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人口合理容量等人口增长知识的兴趣。
案例:复活节岛的悲剧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117平方千米,曾是一个美丽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
于是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大约在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8千到2万人。
但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能养活2000人。
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
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
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
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理解人口增长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2.比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思】
一、人口增长
阅读课本第17页至第18页,完成以下内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_______。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_______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外,还有社会经济、_______、医疗卫生、文化教
育、_______等。
3.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共同决定的。
4.当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增加,表现为_______增长;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
亡率时,总人口就会下降,表现为_______增长。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_______
率和_______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阅读课本第19页至第20页,完成以下内容
1._______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_______发展,就必须拥有足
够的_______。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_______。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_______关系,以
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和人类的_______发展。
2.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_______开发
和_______使用,会导致_______失调,引发严重的_______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
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
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课本第21页至第22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人口容量是指在_______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
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_______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
内,在_______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很显然,环境承载
力中的人口规模_______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容量特点有三: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议】
探究问题1 读图1-13“世界10亿人口年表”,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探究问题2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请你就其中一个因素举一个你最熟悉的例子来
佐证。
【检】
一、选择题
1.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 ①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 ②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可耕地总数在不断减少 ③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1/3 ④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科技水平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 3.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4.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5.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综合题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均耕地发展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3)为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改善耕地质量
【总结提升】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
量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
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
情况下,可以对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