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3
Hit——暴雨强度(mm/min)——某一段时间内的降雨总量(——降雨时间(min)。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100%mnqF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s ha 。
: 1167(1lg )()nA c P qt b/s ha );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本设计中暴雨强度0.7583027.3(10.655lg )(19)p qt (2-5)雨水流量主要参数及其确定依据a) 径流系数Ψ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和地面的洼地截流,一部分渗入土壤,余下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入雨水灌渠,这部分进入雨水灌渠的雨水量称作径流量。
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
径流系数的值与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分布、路面铺砌等情况相关。
由于影响因素很多,精确求它的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经验数值确定。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为沥青路面,有部分地区为公园及绿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
b) 重现期P暴雨强度随着重现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雨水管渠设计中,若选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计算所得设计暴雨强度大,相应的雨水设计流量大,管渠的断面相应大。
这对防止地面积水是有利的,安全性高,但经济上则因管渠设计断面的增大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若选用较低的设计重现期,管渠断面的相应减小,这样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但可能会经常发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而影响交通,甚至给城市人民的生活及工业生产造成危害。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选用,应根据回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汇水面积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一般选用0.5~3a ,对于重要干道,立交道路的重要部分,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的地区,宜采用较高的设计重现期,一般选用2~5a ,并应和道路设计协调[9]。
对于特别重要的地区可酌情增加,而且在同一排水系统中也可采用同一设计重现期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
压力流(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计算方法及例题说明: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原理是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即依靠系统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差,克服管道内阻力损失。
本附录是将系统内流体简化视为单相满流状态的计算方法之一。
设计人员可参考例题进行设计。
当供应虹吸式雨水排放系统管件、管道的生产厂配合施工图进行详细设计时,可以生产厂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为准。
J.1 计算公式1 管段沿程阻力H i可采用海澄-威廉公式,也可采用流体力学基本公式计算,见附录A 公式(A.1.1) 和(A.2.3)。
2 管段局部阻力22v Z i ρξ⋅∑= (J .1-1)式中 Z i ——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kPa );Σξ——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见表J.1;v ——局部阻力之后的水流速(m/s );ρ——雨水的密度(kg/L ),取ρ=1。
3 管段总阻力∑+=)(i i x Z H H (J.1-2)式中 H i ——管段沿程阻力(kPa )H x ——从雨水斗至系统计算点的总阻力(kPa );4 系统计算点压力:x H v H P --∆=281.92i i ρ (J.1-3)式中 P i ——系统计算点压力(kPa );△ H i ——系统计算点资用压头(雨水斗到计算点高差)(m); v ——计算点水流速(m/s )。
表J.1 局部阻力系数J.2计算步骤1 计算各斗汇水面积内的设计雨水量和各管段雨水设计秒流量q y (L/s );2 确定系统的总高差△H (m )和总管长ΣL (m )(距系统排出口最远的雨水斗至计算终点——图J.3的节点16);3 估算系统的当量管总长度L A (m ),金属管:L A =1.2∑L ,塑料管:L A =1.6∑L ;4 估算系统的平均比摩阻,i ’=9.81△H / L A (kPa/m );5 根据管段流量q y和平均比摩阻i’初选管径,并根据选定的管径进行水力计算,分别计算出各管段流速v、实际比摩阻i、局部阻力Z i、管段总阻力H x、各节点压力P i和由不同支路计算的压力的差值;6 校核悬吊管和立管流速,校核悬吊管阻力和系统最大负压值、各节点由不同支路计算的压力的差值、系统排出口流速,比较虹吸满管压力流管段(节点1~16)总水头损失H x与流速水头ρv2/2之和与系统进出口几何高差等,是否符合4.8.7条的规定,否则应按要求做出调整。
各建筑给排水的水力计算及习题消防水池有效容量计算公式(一):V=Vn+Vw-Vg式中:V---消防水池有效容量(m3)Vn---室内消防水池用水量(m3)Vw---室外消防用水量(m3)Vg---室外给水管网供水量(m3)公式(二):Vn=Qy﹒ty+Qp﹒tp+Qm﹒tm式中:Qy---室内消防栓系统的用水流量(m3/s),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的表7.2.2Qp---自动喷水系统的用水流量(m3/s)Qm---防水卷帘水幕保护系统用水流量,Lm---被保护的防火卷帘总长度(m)Ty---火灾延续时间(s),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的表7.2.2取用,一类Tp和tm---分别为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保护系统喷水时间(s),公式(三):Vw=Qw﹒ty式中:Qw---室外消防栓系统的用水流量(m3/s),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取公式(四):Vg=(3.14d2/4﹒vs+n﹒Qg)﹒ty式中:d---室外给水环形管网管道内径(m)vs---室外给水环形管网水流速(m/s),当管网最低压力不低于0.1MP时可取值为:n---利用市政公共消防栓具数Qg---市政公共消防栓流量(m3/s)§3—5排水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一、排水定额:两种:每人每日消耗水量卫生器具为标准排水当量:为便于计算,以污水盆的排水流量0.33升/秒作为当量,将其他卫生器具与其比值1个排水当量=1.65给水当量二、排水设计流量:1、最大时排水量:QdTQh?KQPQP?用途:确定局部处理构筑物与污水提升泵使用2、设计秒流量:(1)当量计算法:qu?0.12?NP?qmax适用: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注意点:qu??qi,取?qi(2)百分数计算法:qu??qpn0b适用:工业企业,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实验室、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注意点:qu?一个大便器的排水流量取一个大便趋的排水流量三、排水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1、排水横管水力计算:(1)横管水流特点:水流运动:非稳定流、非均匀流卫生器具排放时:历时短、瞬间流量大、高流速特点:冲击流——水跌——跌后段——逐渐衰减段可以冲刷管段内沉积物及时带走。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本章内容:1、水头损失计算2、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3、水力等效简化本章难点: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管道内水流特征进行水力计算前首先要进行流态的判别。
判别流态的标准采用临界雷诺数Rek,临界雷诺数大都稳定在2000左右,当计算出的雷诺数Re小于2000时,一般为层流,当Re大于4000时,一般为紊流,当Re介于2000到4000之间时,水流状态不稳定,属于过渡流态。
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流体流态均按紊流考虑紊流流态又分为三个阻力特征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区及紊流粗糙管区。
二、有压流与无压流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有压流或压力流。
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无压流或重力流给水管道基本上采用有压流输水方式,而排水管道大都采用无压流输水方式。
从水流断面形式看,在给水排水管道中采用圆管最多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给水排水管道中水流的运动,由于用水量和排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均处于非恒定流状态,但是,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特别复杂,在设计时,一般也只能按恒定流(又称稳定流)计算。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反之,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
从总体上看,给水排水管道中的水流不但多为非恒定流,且常为非均匀流,即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于满管流动,如果管道截面在一段距离内不变且不发生转弯,则管内流动为均匀流;而当管道在局部有交汇、转弯与变截面时,管内流动为非均匀流。
均匀流的管道对水流的阻力沿程不变,水流的水头损失可以采用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满管流的非均匀流动距离一般较短,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非满管流或明渠流,只要长距离截面不变,也没有转弯或交汇时,也可以近似为均匀流,按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水力计算,对于短距离或特殊情况下的非均匀流动则运用水力学理论按缓流或急流计算。
排水工程计算书一、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一)、计算依据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5、《曹溪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及《龙岩市中心城区管线综合规划》进行汇水流域及雨水系统设计;6、雨水汇水流域计算图(附图一)。
(二)、本工程雨水管除收集道路二侧地块的雨水外,主要转输闽大路、莲庄路、莲东南路、东环路以及其它规划支路的雨水或山洪水。
2、防洪设计标准,山洪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53、暴雨强度:采用福建省建设厅发布的《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中的龙岩市暴雨强度公式:q=2399.136(1+0.471LgP)/(t+8.162)0.756(L/s·ha)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设计降雨历时(min)。
4、设计降雨历时,按下公式计算:t=t1+mt2 (min)式中:t------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一般采用5min;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5、设计流量:Q=qψF(L/s)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区内综合径流系数取0.65,公园绿地综合径流系数取0.2,山体取0.15;F------汇水面积(ha)。
6、排山洪管道根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按公路小流域公式进行计算,公式为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第七册《城镇防洪》公路科学研究所的简化公式:Qp=Φ(h-z)3/2f4/5(m3/s)式中:Qp------雨水设计流量(m3/s);Φ------地貌系数,取0.15;h------径流深度(mm),取30mm;z------植物和坑洼滞流的拦蓄厚度(mm),取15mm;f------汇水面积(平方公里)。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 S=qΨF 式中Q S———雨水设计流量(L /s)q———设计暴雨强度,(L /s・ha) 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公顷)其中一、暴雨强度公式为:q=3245.114(1+0.2561lgP) (t+17.172)0.654式中t———降雨历时(min)P———设计重现期(年)(一)设计降雨历时t=t1+mt2,式中t——设计降雨历时(min)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的时间(min)m——折减系数t1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受水区面积大小、地形陡缓、屋顶及地面的排水方式、土壤的干湿程度及地表覆盖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要准确地计算t1值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通常取经验数值,t1=5~15min。
在设计工作中,按经验在地形较陡、建筑密度较大或铺装场地较多及雨水口分布较密的地区,t1=5~8min;而在地势平坦、建筑稀疏、汇水区面积较大,雨水口分布较疏的地区,t1值可取10~15min。
m的确定:暗管m=2,明渠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经济条件较好、安全性要求较高地区的排水管渠m可取1。
t2的确定:t2=∑L 60v式中t2——雨水在管渠内流行时间(min)L——各管段的长度(m)v——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强度(m/s)v的确定:v=1n∙R23∙I12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 I——水利坡度n——粗糙系数R确定:R=A XA——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m2)X——接触的输水管道边长(即湿周)(m)n的确定:(二)设计重现期(P)P的确定:《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第3.2.4 条原规定: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应根据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
同一排水系统可采用同一重现期或不同重现期。
重现期一般采用0.5~3年,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年,并应与道路设计协调。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书一、设计背景及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雨水排放和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城市雨水的有效排放和管理,需要对雨水管道的水力进行合理计算,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流动并避免管道过载或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文旨在进行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计算方法1. 雨水管道的参数确定在进行水力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雨水管道的相关参数。
包括管道的内径(d),长度(L),斜度(S),流量(Q)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这些参数的数值。
2. 流量计算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主要是通过计算流量来决定管道的尺寸和流速。
根据经验公式和实测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流量的计算:Q = C × A × V其中,Q为流量,C为流量系数,A为管道的横截面积,V为流速。
3. 管道尺寸计算在确定了流量之后,我们需要根据管道的流量和流速来计算管道的尺寸。
根据流体力学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管道的尺寸:d = √(4 × Q / (π × V))其中,d为管道的内径。
4. 水力坡度计算水力坡度是指管道在单位长度内的高度差,也称为水头损失。
水力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雨水流动的速度和效果。
一般情况下,水力坡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S = J × L其中,S为水力坡度,J为水头损失系数,L为雨水管道的长度。
5. 管道材质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管道材质。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耐腐蚀性能好、抗压能力高的材质,如PVC管、铸铁管等。
三、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说明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我们以一个具体的实例进行计算。
假设雨水管道的内径为0.6米,长度为500米,流量为2立方米/秒,我们可以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以下解算结果:- 管道尺寸计算:根据公式d = √(4 × Q / (π × V)),我们可以计算得出管道的尺寸为0.84米(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