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2007年度浙江省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2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创新型企业评价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0.06.13•【字号】浙科发政[2010]118号•【施行日期】2010.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创新型企业评价制度》的通知(浙科发政〔2010〕118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三大载体之一,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是示范引领广大企业走上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之路的重要抓手。
为扎实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进一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制订了《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创新型企业评价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市、县(市、区)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评价制度。
二○一○年六月十三日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浙江省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以下简称“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发挥创新型企业在创新战略、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浙江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型企业是指符合产业发展导向,以技术进步和高素质劳动力为根本的发展驱动力,以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的发展路径,以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行业带动力的企业。
第三条建设创新型企业工作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要求,按照“突出引导、注重集成、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通过试点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培育形成我省创新型企业梯队,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当前浙江科技创新的总体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贾玉平一、当前浙江科技创新总体特征(一)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高根据历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自2002年起,浙江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通常用此指标表示科技综合实力)牢牢位居全国第7位,表明浙江的科技综合实力已经稳居全国前列。
同时,浙江科技综合实力处于稳步提高状态。
2004-2007年,浙江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46.90%提高到55.47%,2007年比2005年提高了8个多百分点;科技进步环境指数提高7.65个百分点;科技活动指数提高9.76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到第6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提高15.68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5位上升到第13位。
小。
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近两年已经超出辽宁;科技促进社会发展指数长期领先;科技进步环境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仍与辽宁有较大差距。
(二)科技基础条件不断改善1.企业科技机构迅猛增长2004年以来,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机构发展极为迅速,到2007年底,已达到4881家,比2004年翻了一番。
其中2006-2007年净增加1610家。
与此相适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由2004年的6.0%增长到2007年的9.5%,以一家企业一个科技机构来计算,这意味着近1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了科技机构。
图1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机构概况政府部门认定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2006-2007年间增加2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则增加151家。
企业技术中心已经成为集聚全省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支柱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46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7年底R&D人员达71381人,占当年全省R&D人员的54.7%;2006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02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18.03%;技术开发费180.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58%,占当年全社会科技投入的44.3%;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42.37%;拥有专利70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700多项。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9.07.28•【字号】浙科发政〔2009〕156号•【施行日期】2009.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的通知浙科发政〔2009〕156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为把科技强县(市、区)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保证科技强县(市、区)先进性,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发挥科技强县(市、区)创建活动对推动县(市、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我厅根据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近几年来各县(市、区)科技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现将《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印发给你们,请各市、县(市、区)在科技强县(市、区)的创建和复核工作中遵照执行。
从2009年开始,科技强县(市、区)各项定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以上年科技统计监测数据为基础确定。
对复核中评价指标出现退步或复核不合格的县(市、区)将酌情分别给予警告或直至提请省委、省政府取消科技强县(市、区)的荣誉。
《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及有关说明》(浙科发政〔2006〕178号)和《关于调整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浙科发政〔2007〕79号)文件停止执行。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八日浙江省科技强县(市、区)评价指标体系(修订)一、指标体系科技强县(市、区)评价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总量评价与水平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科技资源和科技投入,创新绩效和科技水平,科技领导和管理水平,共18项评价指标。
县(市)和评价农业科技进步的区总分为1000分,农业科技进步不作评价的区总分为950分;其中科技资源和科技投入(包括科技活动人员等8个评价指标)为定量指标,县(市、区)总分均为400分。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富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批阅人A 卷(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4分)下列图书馆的标志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4分)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的条件的个数是()①∠B +∠BCD =180°;②∠2=∠3;③∠1=∠4;④∠B =∠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4分)如图,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后,使得点B 与点A 重合.已知AC=5cm ,△ADC 的周长为17cm ,则BC 的长为()A .7cmB .10cmC .12cmD .22cm4、(4分)对于反比例函数2y x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像经过点(1.-2)B .图像分布在第二第四象限C .x >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D .若点A (11,x y )B (22,x y )在图像上,若12<x x ,则12<y y 5、(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3,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P 4,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5,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至点P 6,….照此规律,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P 100的坐标是()A .(﹣26,50)B .(﹣25,50)C .(26,50)D .(25,50)6、(4分)某班3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如下表:身高(m ) 1.45 1.48 1.50 1.53 1.56 1.60人数x y 6854关于身高的统计量中,不随x 、y 的变化而变化的有()A .众数,中位数B .中位数,方差C .平均数,方差D .平均数,众数7、(4分)若x y >,且(3)(3)a x a y -<-,则a 的值可能是()A .0B .3C .4D .58、(4分)某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20°,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A .5B .6C .7D .8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4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2y x =-+与y=2x+m 的图象相交于()1,3P -,则关于x 的不等式22x x m -+<+的解集是__.10、(4分)一次函数2y kx =+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1、(4分)已知一个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12、(4分)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20.57s =甲,20.62s 乙=,20.59s =丙,20.67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______.13、(4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8)和(6,0),将一根橡皮筋两端固定在A 、B 两点处,然后用手勾住橡皮筋向右上方拉升,使橡皮筋与坐标轴围成一个矩形AOBC ,则橡皮筋被拉长了_____个单位长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14、(12分)(1)解不等式634{1213x x x x +++>- .(2)解方程2112339x x x x x +-=+--.15、(8分)解不等式组112789xx x +⎧⎪⎨⎪-≤⎩>,并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出来.16、(8分)如图,已知直线y =x +4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直线l 经过原点,与线段AB 交于点C ,并把△AOB 的面积分为2:3两部分,求直线l的解析式.17、(10分)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且BF=DE ,求证:AF =CE .18、(10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众多国家感受到了威胁,随着钓鱼岛事件、南海危机、萨德入韩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国家安全一再受到威胁,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某校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九年级甲、乙两班分别选5名同学参加“国防知识”比赛,其预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上图填写下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甲班8.58.5乙班8.510(2)分别求甲乙两班的方差,并从稳定性上分析哪个班的成绩较好.B 卷(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9、(4分)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为A(-1,1),B(-1,3),C(-3,-3),将△ABC 向右平移m(m>0)个单位后,△ABC 某一边的中点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3x 的图象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20、(4分)已知一个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21、(4分)当x=2的值为________.22、(4分)一组数据26108x ,,,,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23、(4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CD 的中点,点P 为AD 上一点,沿BP 折叠ABP ∆,点A 恰好与点E 重合,则AB AD 的值为______.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24、(8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是每位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老师把甲、乙两组各有10名学生,进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各组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统计如下表:输入汉字(个)132133134135136137甲组人数(人)101521乙组人数(人)014122(1)请你填写下表中甲班同学的相关数据.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x )方差(2s )甲组乙组134134.5135 1.8(2)若每分钟输入汉字个数136及以上为优秀,则从优秀人数的角度评价甲、乙两组哪个成绩更好一些?(3)请你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从不同角度评价甲、乙两组学生的比赛成绩(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价).25、(10分)计算:(1)3×(1+)-;(2)-2×|-1|-26、(12分)如图,已知Rt ABC ∆中,90,6,8C AC BC ∠=︒==,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 向C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B 向A 方向运动,Q 到达A 点后,P 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P 点停止运动时,BP 的长;(2),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点E 是Q 点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否存在时间t ,使四边形PQCE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求使APQ ∆与ABC ∆相似的时间t 的值.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即可.【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2、B【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当∠B+∠BCD=180°,AB∥CD,故正确;②当∠3=∠2时,AB=BC,故错误;③当∠1=∠4时,AD=DC,故错误;④当∠B=∠1时,AB∥CD,故正确.所以正确的有2个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根据折叠可得:AD=BD,∵△ADC的周长为17cm,AC=5cm,∴AD+DC=17﹣5=12(cm ).∵AD=BD ,∴BD+CD=12cm.故选C.4、D 【解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即函数所在的象限和增减性对各选项作出判断.【详解】A.把点(1,-2)代入2y x =-得:-2=-2,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k=-2<0,∴函数图像分布在第二第四象限,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k=-2<0,∴x>0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反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x<0时,y>0,x>0时,y<0,∴x 1<0<x 2时,y 1>y 2,故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于反比例函数k y x =,当k>0时,图象在一、三象限,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在二、四象限,在各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5、C【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题目的规律,以奇数开头的相邻两个坐标的纵坐标是相同的,所以第100次跳动后,纵坐标为100250÷=,其中4的倍数的跳动都在y 轴的右侧,那么第100次跳动得到的横坐标也在y 轴的右侧.1P 横坐标为1,4P 横坐标为2,8P 横坐标为3,以此类推可得到100P 的横坐标.【详解】解:经过观察可得:1P 和2P 的纵坐标均为1,3P 和4P 的纵坐标均为2,5P 和6P 的纵坐标均为3,因此可以推知99P 和100P 的纵坐标均为100250÷=;其中4的倍数的跳动都在y 轴的右侧,那么第100次跳动得到的横坐标也在y 轴的右侧.1P 横坐标为1,4P 横坐标为2,8P 横坐标为3,以此类推可得到:n P 的横坐标为41n ÷+(n 是4的倍数).故点100P 的横坐标为:1004126÷+=,纵坐标为:100250÷=,点P 第100次跳动至点100P 的坐标为()26,50.故选:C .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出题目的规律,找出题目中点的坐标的规律,属于中考常考题型.6、A 【解析】根据统计表可求出中位数和众数,无法求出平均数和方差,根据所求结果即可解答.【详解】∵x+y=30-6-8-5-4=7,1.53出现了8次,∴众数是1.53,中位数是(1.53+1.53)÷2=1.53,不随x 、y 的变化而变化;∵x 与y 的值不确定,∴无法求出平均数和方差.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统计意义.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7、A【解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a−3<0,解得a<3,四个选项中满足条件的只有0.故选:A.考查不等式的性质3,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先求出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的度数,再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互为邻补角,∴每个外角是度60°,多边形中外角的个数是360÷60°=60°,则多边形的边数是6.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9、x>-1【解析】观察图象,找出直线y=-x+2在直线y=2x+m的下方时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详解】>-时,直线y=-x+2在直线y=2x+m的下方,从图象可以看出,当x1-+<+的解集为:x>-1,所以x22x m>-.故答案为:x1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准确的确定出x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k<10、0【解析】根据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确定k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详解】解:∵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k<1.故答案为:k<1.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与k、b的关系.解答本题注意理解:直线y=kx+b所在的位置与k、b的符号有直接的关系.k>1时,直线必经过一、三象限;k<1时,直线必经过二、四象限.b>1时,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1时,直线过原点;b <1时,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11、2 yx-=【解析】直接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的特点得出答案.【详解】解:∵反比例函数2y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x互为相反数,y不变,∴22 yx x ==--,故答案为:2 yx =-.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变换,掌握关于y轴对称时,y不变,x互为相反数是解题关键.12、甲【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四个方差,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由方差越小越稳定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0.57<0.59<0.62<0.67,∴成绩最稳定的是甲,故答案为:甲本题考查数据的波动。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24•【字号】浙政办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24日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根本,以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为抓手,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并进、激发企业内生创新动力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并重、科技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实现重要指标“双倍增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较“十三五”规划目标增长1倍以上,分别达到3.5万、10.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比、利润占比进一步提升,居全国前列。
二、重点任务(一)加大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力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浙江省省级试验基地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等文件的通知【法规类别】科研院所与物资设备【发文字号】浙科发条[2007]144号【发布部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日期】2007.06.29【实施日期】2007.06.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等文件的通知(浙科发条〔2007〕144号)各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及依托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根据《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结合我省经济社会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和《浙江省省级试验基地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
现将这两个评估指标体系印发给你们,希望各省级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参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1.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2.浙江省省级试验基地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附件1: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2007年修订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本指标体系分为常规指标和附加指标两大部分。
“常规指标”(满分100分)主要适用于了解重点实验室面上运行和管理整体情况,而“附加指标”(不超过20分)主要反映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和亮点工作,如标志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产业化贡献等。
其中,为减轻重点实验室申报材料负担以及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大部分常规指标可以在线提交原始数据后由系统自动统计得分。
整体评价原则是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特点,定性与定量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指标体系更加突出质量导向和系统综合评价,同时又具有导向性和较强可操作性,引导各省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与企业更加紧密的结合、加速成果和项目对接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浙江服务。
2017年度浙江省各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2017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大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完善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县(市、区)科技进步基本情况(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17年,各县(市、区)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的理念,紧紧聚焦“两个高水平”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生态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7年,各县(市、区)投入R&D活动人员36.9万人年,同比增长5.8%,每万名就业人员中拥有R&D活动人员101.5人年,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R&D活动人员达到43.1万人,同比增长7.3%,企业从事R&D活动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6%,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二)科技经费投入再创新高。
财政对科技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2017年,各县(市、区)本级财政科技拨款206.1亿元,同比增长13.3%,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57%,同比提高0.11个百分点;财政科普活动经费拨款 1.21亿元,同比增长5.9%,人均财政科普活动经费2.48元,同比提高0.12元。
全社会R&D经费支出和企业R&D经费支出保持稳步增长。
2017年,各县(市、区)R&D经费支出达到1186.4亿元,同比增长12.2%,R&D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990.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相当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49%提高到1.64%。
(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2017年,县(市、区)规模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711.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2%;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367.8亿元,同比增长44.6%,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的比重为31.3%,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省级科技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09.12.21•【字号】浙科发计[2009]277号•【施行日期】2009.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省级科技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估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浙科发计〔2009〕277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级有关厅、局(集团公司),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为进一步加强省级科技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价管理,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如下意见:一、高度重视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是省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是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四位一体”,实现“五个转变”的内在要求,是督促项目按计划实施,提高项目经费使用绩效的重要途径。
各科技行政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时完成相关研发任务和目标,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绩效评价工作。
通过加强管理,使项目按时结题验收率达到90%以上。
二、提高项目合同(任务书)执行的严肃性。
凡经省科技行政部门立项并签订合同或下达任务书的项目,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合同(任务书)明确的任务和责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结题验收。
如项目执行过程中遇见技术难题等客观原因造成项目实施需要延期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在项目合同(任务书)截止期前2个月内提出延期申请,经归口管理部门报省科技行政部门审批。
项目承担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应当视项目研发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合理确定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与合同(任务书)执行时间。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商请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咨询组对我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0.12.20•【字号】浙科函计[2010]118号•【施行日期】2010.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商请重大科技专项专家咨询组对我省“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的函(浙科函计〔2010〕118号)各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2007年我省26个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成立以来,专家组各位专家在专项咨询管理工作中,认真履行专家职责,发挥各自的专业技术专长,在专项战略目标和任务确定、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论证、经费预算、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等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重大科技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成效,各专家组功不可没。
目前“十一五”已近尾声,根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专家咨询制度管理(试行)办法》和《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工作规程》规定,商请各专家组会同我厅各相关业务处对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总结内容(一)对照各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规定的专项实施重点任务和目标,归纳总结专项实施的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二)根据实施五年来重大、重点项目的安排和实施情况,从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服务民生等方面的重大影响等角度,归纳总结重大专项实施取得的成效。
对取得重大成效的成果,用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三)结合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根据该专项技术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二、工作要求(一)请各专项专家组在以往调研、考察、检查论证的基础上,会同我厅各业务处,认真进行总结,于2011年1月7日前,提交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