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闻传播活动和起源
- 格式:ppt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第一节)新闻的传播活动和发展的最早动因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他起源于人类社会性的声查劳动实践,是适应当时的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当人们学会自觉地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就有了原始的新闻传播活动,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社会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一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别根据以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的出现,当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宾产生了近代报刊的时候,报刊便成为新闻事业最基本的新闻手段了.资产阶级新闻学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产生于人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源于人的群居本能.2.新闻的本源(第二节)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3.新闻的来源指供应新闻的媒介.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新闻来源有以下几种1)记者采访 2)通讯社发稿 3)资料社发稿 4)读者来信 5)通讯员及群众投稿 6)广告 7)社会宣传品及内部简报,总结,文件等等.指新闻出处,即新闻提供者.对不愿透露姓名或单位名称的新闻提供者,一般应予保护或在新闻中略去或采用间接暗示法,如"从有关方面获悉","某权威人士告知"等.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之别.4.好奇说(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学关于新闻的起源的观点.他们单纯从人类的好奇心理甚至心理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甚至心理需要出发,认为人总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长着两只耳朵,就爱打听新闻,长着一张嘴巴就爱传播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就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出现的.换言之,是人的新闻欲促成了新闻活动. (这种把产生新闻这种一种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把新闻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说成了是为了本能的需要的观点,脱离物质生产时实践去分析新闻的起源,颠倒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与竟声的关系,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这是唯心主义思想观在新闻起源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承认和尊重人的好奇心和新闻欲,但认为主要是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推动了新闻的产生和发展.5.群居说(第一节)一种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始于西方新闻说.该观点认为,由于人类结群居住,相互间需要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于是产生的新闻活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群居有着深刻的社会物质原因.因为太初时代人类面临着洪水.猛兽等强大的自然灾害和部落战争,为着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结成群体,共同居住,协同劳动和斗争,正式这种社会性的劳动实践和石灰生活促进了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和发展.6.新闻欲(99考题)指人类了解社会或自然界新近变动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是认得社会联系的必然产物,是求知欲的的组成部分.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集体感.安全感.正义感上进心等是新闻欲的主要内涵.某些西方新闻学者认为,新闻欲是新闻媒介产生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人类的社会存在和相互沟通的社会需求才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演变的根本原因.7.硬新闻(straightnes)和软新闻(soft news)源于西方新闻说的名词硬新闻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技术新闻.观众在阅读或视听这种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delayed reward)效应,所以称这类新闻为硬新闻.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的,写的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观感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immediated reward)的新闻.社会新闻大致属于这种新闻.在思想内容健康的前提下,把新闻写的软一些对于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是有益的.现在人们长吧那些登载生活娱乐服务内容的刊物称之为"软新闻刊物".8.易碎品西方对新闻的生命___时效的一种形象的说法,指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效的逝去而消失.中国新闻界也以"活鱼""鲜花"等比喻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二.简答题1.新闻的特点(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区别于信息而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必须是事实.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离不开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没有事实就成不了新闻.可以说,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起基本的内容就是报道和评论事实,起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 2)笔削有新意.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事实的反映,但并非任何事实,任何信息都能成为新闻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的"新",首先是构成新闻的事实有很强的时效性,能满足人们急欲知晓的需要.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因素:第一,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根据.因为客观事物的活动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新闻只有不断的新陈代谢,才能是新闻事业永葆青春的活力.3)必须及时.试问必须注重时效,这是与有新意相联系的一个要求.既然新闻只存在于时间长河的一瞬间,时效或者称为时间性是决定新闻的又一因素.着也是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人形象的把这一要求称为抓"活鱼".(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比较明确简洁的概括了新闻的特点,它强调了事实,新鲜,时效这三个构成新闻最基本的因素.2.为什么说新闻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需要?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需要而产生的: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生产资料,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洪水,猛兽,毒虫,饥荒随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进行劳动生产活动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人么逐渐认识到哟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齐心协力,相互合作.这就要求人们互相联络,沟通的情况下,不断了解客观世界变动的新信息,以变相应的采取行动,因此新闻传播活动相应而生.3.如何理解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早实践中如何坚持这一点?新闻的基本来源.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在后.1)坚持事实的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没有事实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2)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他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我门必须尊重事实,背离事实就是失实.3)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事实具有某种性质,如实报道这一事实的新闻才能具有某种性质.在新闻的本源问题上,唯心论者或是颠倒事实与新闻的源流关系或是把新闻看作某种"性质"本身.正确处理事实与新闻关系,是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4.什么是新闻?简述新闻新闻定义的不同类型.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他不仅是新闻事业细胞,还是新闻事业的主体.2>新闻的第一可分两大类型:<1>不成文的新闻定义.这些是资产阶级大众化报纸(便士报)星期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做的解释.他们把办报最为一种有利可图的企业,把新闻当作一种可以自由销售的的商品.他们往往从赢利的目的出发,以行文的可售性为标准来说明新闻特性,追求新闻对读者的刺激和轰动效应.a> 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主任约翰。
世界新闻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第二节口头新闻时代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二、口头新闻的传播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第三节手书新闻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二、古罗马的手书新闻三、中国的手书新闻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一、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二、早期的新闻印刷品三、定期刊物的出现四、日报的诞生➢第二节集权主义报业理论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一、集权主义报业理论二、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手段➢第三节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一、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曾格案件三、其他国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三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第一节思想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准备三、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思想准备➢第二节革命时期的报刊论战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二、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报刊➢第三节自由传统的确立一、英国国会新闻报道的历程二、杰弗逊与新闻自由三、法国出版自由的确立第四章大众化报刊的勃兴➢第一节大众化报刊的历史条件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二、城市规模的扩张三、工商经济的发展四、交通电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大众化报刊一、美国大众化报刊的勃兴二、英国的大众化报纸三、法国大众化报纸四、日本的“小报”事业五、大众化报纸的特点➢第三节独立报纸的兴起一、《泰晤士报》的报道传统二、美国《纽约时报》的成长三、日本的《时事新报》第五章通讯社的出现与发展➢第一节通讯社的历史前提一、通讯社的性质二、通讯社的历史前提➢第二节西方四大通讯社的由来一、哈瓦斯通讯社二、沃尔夫通讯社三、路透社四、美国联合通讯社➢第三节“联环同盟”及其解体一、“联环同盟”的缔结二、“三社四边协定”对世界的瓜分三、“联环同盟”的解体➢第四节通讯社的发展一、欧洲二、亚洲三、非洲美洲➢第五节近代通讯社的类型分析第六章自由的泛滥与新闻自律➢第一节黄色新闻的由来一、黄色新闻的定义二、黄色新闻的历史渊源三、黄色新闻的特征➢第二节美国的黄色报纸一、美国黄色报纸的一般情况二、黄色报纸出现的历史背景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四、赫斯特与黄色报业五、黄色新闻的变种——庸俗小报➢第三节其他地区的黄色报纸➢第四节对黄色新闻的评价➢第五节社会责任论一、新闻自由的发展二、社会责任论的产生三、社会责任论的内容四、社会责任论对新闻自由的反思五、社会责任理论的评价第七章无产阶级报刊事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团体报刊一、英国早期的工人报刊二、法国早期工人报刊三、美国早期工人报刊四、早期工人报刊的意义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的报业生涯与报业思想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生涯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观念第三节巴黎公社的革命报纸一、巴黎公社的新闻政策二、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状况三、对巴黎公社时期的报刊的评价➢第四节列宁与俄国工人报纸第八章前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体制确立➢第一节十月革命时期的报刊事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无产阶级报刊二、十月革命与无产阶级报刊三、布尔什维克的报刊政策➢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一、广播事业的萌芽和发展二、统一报刊网的形成三、通讯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四、通讯员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三节前苏联的新闻体制一、新闻体制的政策基础二、前苏联党和政府控制新闻系统的方式三、前苏联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四、前苏联新闻传播的特点第九章报业垄断化的进程➢第一节报业垄断的历史背景一、政治方面二、经济方面三、新闻媒介自身➢第二节主要国家的垄断报团一、美国早期的报团二、英国报业垄断三、德国早期的报团四、法国早期的报团➢第三节战后新闻垄断的进一步发展一、垄断发展的一般趋势二、跨媒介与跨行业垄断的发展三、跨国新闻垄断的出现➢第四节报业垄断的结果及其评价第十章广电时代的到来➢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事业的大发展一、广播的发明二、美国广播事业三、欧洲主要国家的广播事业四、亚洲国家的广播事业➢第二节电视的发明与发展一、电视的发明二、初期的电视事业三、有线电视的起源四、卫星电视事业的出现➢第三节世界主要的电视大国一、美国的电视事业二、英国的电视事业三、日本的电视事业第四节四种广电事业体制一、民有民营体制二、公商并营三、公有公营型四、国有国营型第十一章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第一节世界新闻的不平衡状态一、新闻规模的失衡二、信息流量的失衡三、传播内容的失衡四、不均衡状况产生的原因➢第二节争取新秩序的历史进程一、斗争的第一阶段二、斗争的第二阶段三、斗争的新阶段➢第三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歧➢第四节斗争的成果及未来展望➢第五节草根媒体的一种尝试——IMC一、何谓IMC二、IMC的缘起三、IMC的基本原则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一、新闻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1. 新闻是什么?➢事实说,即将新闻视为一种事实。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
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
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
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起源第一节口头新闻时代1.以口头语言传播为主,非语言传播为辅。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巴比伦通天塔)2.非语言传播手段①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借助一定的物体或标记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②声光传播(击鼓传讯,烽火报警)以声音或光线作为传递信息载体③图式传播(印第安人的图形文字)(最高级)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第二节手写新闻时代1.文字的诞生和书写材料的改进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开始,并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2.古代西方手书传播形式①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报纸”②书信式的新闻信(小普林尼:苏威尔火山爆发)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思考题:1.文字的传播优势体现在?①便于保存和查找②传播面广③传播更为迅速④传播具有新闻性⑤传播更具准确性2.《每日纪闻》是什么媒介?在西方新闻史上为何具有如此突出地位?①是历史上第一份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②当时,《每日纪闻》主要报道元老院的议事记录;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相对滞后有关。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萌芽和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第一节近代报业的萌芽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思考题)必要条件:①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为印刷新闻传播奠定了基础,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包括⑴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宋朝庆历年间1041—1049)⑵德国古登堡改进金属活字印刷术(公元1450年前后)②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信息需求旺盛的原因:⑴地理大发现、环球航行⑵全球市场的形成与殖民掠夺⑶文艺复兴运动⑷宗教改革⑸近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③邮政事业的产生2.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最早运用这一新技术的出版物是《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