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论语》名句及译文阅读
- 格式:docx
- 大小:38.97 KB
- 文档页数:4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注释】曾子:即曾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
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
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蔽,包括,概括的意思。
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
《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1-30为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内容,31-55为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内容)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
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有:同“又”。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
(名言名句)《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01.言必信,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02.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0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0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0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0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0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0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0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0.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国学经典《论语》经典名句100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的名言警句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名言警句流传至今,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并进行翻译和解释。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如果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如果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而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拓宽思考的范围。
学而不思则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很容易被迷茫困惑;而思而不学则陷入自己思考的局限性,容易陷入错误的结论之中。
2.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花言巧语和虚情假意的外表,少有真正的仁爱。
•解释:这句话指出了虚假的言辞和外表对于真正仁爱的缺失。
巧言令色往往会有目的性地欺骗他人,而真正的仁爱是内心的真诚和善良,不需要通过做作的外表来展示。
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翻译:作为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要谨慎而诚实。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
孝顺父母是传统的美德,尊敬兄长是尊重家庭中较年长者的责任,而谨慎和诚实则是培养学生自律和品行端正的重要要求。
4. 巧言不如直道,无邪比于有功。
•翻译:机智的言辞不如坦率直言,没有邪恶的行为比有功劳更重要。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坦率和正直的重要性。
与用巧妙的言辞迎合别人不同,直言不讳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和理解。
而没有邪恶的行为更为重要,即使有功劳也不能抵消邪恶行为的危害。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心事重重。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心胸开阔和心境纯净的重要性。
君子通常能够无私地为他人着想,心境开放;而小人由于私心杂念,常常心事重重、戚戚不安。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不要对他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善待和尊重。
精选的论语名句及翻译大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12、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论语》名句及译文摘抄《论语》名句集锦及译文摘抄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地流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9】子曰:“有教无类。
”译:孔子说:“对谁都进行教育,不分类别。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1】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1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经典名句注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宝之一。
全书分为20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涉及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领域。
其中,有许多经典名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启迪意义。
以下是对部分名句进行注释翻译的文章。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不要强加于他人。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情感、想法和需求,不应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选择。
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应该在言语上保持谦逊和谨慎,在行动上则要积极果断。
注释: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坚持言出必行的原则。
君子在言语上应该慎重,避免随意发表意见,而在实际行动中则要果断积极,力求将理念付诸实践。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善于巧言令色的人,少有真正的仁爱之心。
注释:这句话批评了虚伪和伪善的行为。
巧言令色是指使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真正的仁爱之心则是要真诚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感受。
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不断地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
学习是一种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見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看到有德行的人,就应该努力向他们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应该反思自己。
注释: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看齐,而在看到别人的缺点时,则要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
注释:这句话指出了人们的心态和心境的不同。
君子胸怀宽广,豁达开朗,能以大度的心态对待外界的困难和失败,而小人心胸狭窄,容易为一些小事困扰和烦恼。
7. 巍巍乎如丘,不可执而亦不可踰越。
翻译:如山一般高大,既不能执着于它,也不能越过它。
《论语》经典50句(含解释)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译文】: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译文】: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经典名句翻译学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y 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巧言令色,鲜亦仁!译文: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做一个君子,应当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
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
”10、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yì)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佾,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名句及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精华60句(带翻译)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奔腾活跃,聪明智慧的人喜欢水,山沉静厚重,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有了过失主动承担责任,对别人多谅解和宽容,这样就不会产生怨恨。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判断君子小人其实很简单,君子普遍厚待人们,但是小人却心存私念,有所偏袒。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糊,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5、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仁爱的。
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德重于才,年轻人要先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信守承诺,亲近仁爱,做到这些之后,再学习知识。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老是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你要先去了解别人。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好的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好的就要反省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修养。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远走高飞,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告知方向。
10、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迟钝,不会花言巧语,但是做事勤勉牢靠。
11、君子不器。
君子不是工具,他们不应当只是为了谋生而掌握一门技能而已,他们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喜欢促成别人的好事,不会唯恐天下不乱,对别人的错误推波助澜。
小人刚好相反,喜欢“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14、当仁,不让于师。
遇到应该做的事,不要犹豫,即使自己的老师在旁边,也要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1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会感到气愤,这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度吗?16、言必信,行必果。
说过的话一定要讲信用,确定的事一定要坚决做下去。
17、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不能凭空臆想,一定要讲究证据;遇事不独断,不能任性;行事要灵活,不能死板;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要和别人商量,一起完成任务。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译文: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译文: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译文:士兵不可以不宏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要想做成什么事,必须要有锋利的兵器。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译文: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1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篇》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篇》译文:知道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简短《论语》名句及译文阅读
篇一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同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觉。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
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
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
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篇二
1、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8、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
怕改正。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
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篇三
1、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
动去做,不推让。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不必担心财宝不多,只需担心财宝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锐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预备工作非常重要。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