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
- 格式:pdf
- 大小:103.94 KB
- 文档页数:3
2023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介绍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大全1针灸推拿学专业共有135人认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推拿学专业不错,推荐就读指数为4.6[满分5.0]。
下面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详细介绍:专业类别毕业五年平均薪资工作地点男女比例中医学类¥5400薪酬超过16%的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专业排行榜本科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文学英语理学应用心理学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制药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 生物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中医学 | 针灸推拿学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药学 | 药物制剂 | 药事管理 | 中药学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中药制药 | 眼视光学 | 康复治疗学 | 护理学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市场营销 | 公共事业管理 | 公共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 | 电子商务专科类医药卫生康复治疗技术aa优势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截止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设有9所直属学院,有各类在校生0余名,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也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培养并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从这里走出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是一所专门培养中医药学研究生的高等学府。
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中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所专门从事中医药研究与教育的高校,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设有多个学科门类,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条件。
学院下设有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药剂学、中医学文献学、中医肿瘤学等学科专业,并具备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资质。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研条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秉承“研究思路独到、学风严谨、治学严谨、卓越品质”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支能够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和人才储备。
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基地,提供学术研讨、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与国内外学术精英的互动合作。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导师资源,鼓励学生自主科研和创新实践,力求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中医药研究人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担当中医药事业发展使命的能力和担当精神。
总之,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致力于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为国家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南中医保研标准南京中医药大学保研标准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学府。
其办学理念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本文旨在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保研标准,以期对广大中医药学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保研政策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迫切任务。
保研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优秀人才的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科交流具有积极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结合学校特色,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保研标准。
二、南京中医药保研标准解析1. 分阶段保研录取办法:针对本科阶段的不同年级,南京中医药大学制定了相应的保研标准。
如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重点考察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针对本科四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分领域保研录取办法: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南京中医药大学制定了相应的保研标准。
如针灸推拿专业注重实践技能和临床能力;中药学专业强调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养生康复专业则关注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三、实例分析以某位针灸推拿专业的本科生为例,他在本科阶段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保研过程中,他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和独特的实践经历,成功获得了保研资格。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保研标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以及这些标准对于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四、跨领域借鉴与思考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保研标准不仅对其他高校具有借鉴意义,还可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跨领域思考。
例如,可以借鉴其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五、总结与展望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保研制度,为培养高素质、厚基础、擅长实践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我们期待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保研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是我国一所以中医药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
作为该校的研究生,我们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并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学科建设。
该校设有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涉及中医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每个学科领域都有一支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的导师团队,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
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科交叉和创新,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进行研究,从不同领域的学科融合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科研能力培养。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科研能力。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此外,学校还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资源,如实验室设备、文献检索系统等,为他们顺利完成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
学校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广泛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与国内外优秀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提高他们学术写作和学术评审的能力。
最后,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学校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按照科学规范进行。
此外,学校还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各类奖学金和资助,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培养、学术氛围的营造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养,我们将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的中医药学科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3、上海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5、成都中医药大学6、山东中医药大学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8、天津中医药大学9、湖南中医药大学10、辽宁中医药大学11、湖北中医药大学12、浙江中医药大学13、长春中医药大学14、福建中医药大学15、江西中医学院16、河南中医学院17、陕西中医学院18、云南中医学院19、广西中医学院20、安徽中医学院21、甘肃中医学院22、贵阳中医学院23、山西中医学院分类排名一、从建校时间排名:1956年,政府决定在东、南、西、北各建一所中医类本科院校,即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这四所是最早建校的中医类本科大学;二、从国家级重点学科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覆盖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5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3、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4、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8、天津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9、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0、湖南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11、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12所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或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尚无国家级重点学科;三、从更名时间排名: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1993年,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尚未更名;四、从有无博士点及博士点数目排名:1、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4个;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9个;3、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8个;4、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5、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6、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6个;7、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5个;8、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3个;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0、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点12个;11、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点8个;12、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点5个;13、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点3个;14、福建中医药大学:博士点2个;除外,江西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广西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9所有硕士点,尚无博士点;五、有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学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六、从有无院士或首届国医大师、973首席科学家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上海中医药大学;3、广州中医药大学;4、天津中医药大学;5、南京中医药大学;6、成都中医药大学;7、山东中医药大学;9、浙江中医药大学;9、长春中医药大学;10、河南中医学院;11、陕西中医学院;12、广西中医学院;七、从学校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3、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4、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5、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6、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7、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8、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9、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10、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1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12、陕西中医学院西安; 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4、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州15、云南中医学院昆明;16、河南中医学院郑州;17、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8、江西中医学院南昌;19、山西中医学院太原;20、广西中医学院南宁;21、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2、甘肃中医学院兰州;23、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八、从学校所处当地的传统医学历史底蕴排名:1、南京中医药大学;2、浙江中医药大学;3、成都中医药大学;4、安徽中医学院;5、北京中医药大学;6、上海中医药大学;7、河南中医学院;8、湖南中医药大学;9、广州中医药大学;10、山东中医药大学;11、山西中医学院;12、陕西中医学院;13、云南中医学院;14、江西中医学院;15、福建中医学院;16、广西中医学院;17、天津中医药大学;18、辽宁中医药大学;19、长春中医药大学;20、甘肃中医学院;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2、天津中医药大学;23、贵阳中医学院;九、当地中医传统氛围情况排名:1、广州中医药大学;2、成都中医药大学;4、南京中医药大学;3、北京中医药大学;十、是否是211重点建设大学:1、北京中医药大学;2、广州中医药大学;十一、中医学专业最好的学校8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十二、中药学专业最好的学校5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十三、中西医结合最好的学校3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十四、针灸推拿专业最好的学校3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培养了第一批师资,还诞生并培养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坐落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汉中门和仙林两大校区,其中,2002年新建的仙林校区占地1500余亩,是一座集现代建筑风格结合传统造园的艺术手法。
中文名:南京中医药大学校训:严谨治学”、“继承创新”创办时间:1954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医药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厅现任校长:吴勉华所属地区:中国江苏省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点:29个博士点:22个目录简介基本信息历史办学特色师资力量成就院系设置1专业介绍中医学(国家理科基地班)1中医学(七年制)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1中医学1中西医临床医学1中医学(针灸推拿)1针灸推拿学1针灸推拿学(盲人大专班)1中药学1中药学(中药药理学)1中药学(临床药学)1中药资源与开发1国际经济与贸易1公共事业管理1电子商务1市场营销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护理学(涉外护理)1护理学(中西医结合)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英语校风校训机构设置荣誉称号科研成果对外交流校徽校歌近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10月15日,初名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经江苏省中医学校,扩建为南京中医学院,199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发展至今已历经了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院拥有汉中门和仙林两大校区,学校目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院等多所院系,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六个学科门类。
中医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23(出炉)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根据软科2023年医药类院校排名,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如下:第一名: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39.0分)第二名:上海中医药大学(总分228.7分)第三名:南京中医药大学(总分203.9分)第四名:广州中医药大学(总分184.8分)第五名:浙江中医药大学(总分175.0分)第六名:天津中医药大学(总分173.4分)第七名:成都中医药大学(总分163.6分)第八名:湖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51.1分)第九名:山东中医药大学(总分147.4分)第十名:河南中医药大学(总分146.3分)学校名称总分全国参考排名排名1北京中医药大学239.0832上海中医药大学228.7973南京中医药大学203.91234广州中医药大学184.81525浙江中医药大学175.01646天津中医药大学173.41687成都中医药大学163.61918湖南中医药大学151.12259山东中医药大学147.423910河南中医药大学146.324211江西中医药大学139.7262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39.226313辽宁中医药大学135.628214湖北中医药大学131.930015长春中医药大学131.030516安徽中医药大学127.831617广西中医药大学126.832818陕西中医药大学122.934719福建中医药大学121.235620山西中医药大学101.448621云南中医药大学101.048822贵州中医药大学91.654623甘肃中医药大学91.0550全国中医药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根据安徽教育考试院公布全国大学录取情况,整理出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供大家了解查看。
友情提示:由于篇幅限制,*只整理出录取分数线前十的中医药院校名单。
1、全国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分数线2023年全国本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9分,招生院校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外合作),2023年最低位次是48638位;2023年全国专科中医药大学在四川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08分,招生院校是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最低位次是118331位。
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排名全国排行第168名南京中医药大学排名情况国家重点中药学。
国家品牌中药资源与开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
注明:以上所有关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排名数据________自中国校友会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校友会连续13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在本领域具有一定权威性。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部排名全国排行第168名】江苏高校排名数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168名;在江苏高校排名中位居第18名;在医科大学排名中位居第16名。
下面列表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年排名情况:年份排名总分类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影响16862.03医药60.8861.8364.4119162.08医药60.8163.7360.1619560.66医药1.622.090.31841.69医药1.662.140.181791.76医药1.412.330.371941.53医药0.872.330.552001.42医药0.961.930.62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专业排名学校名称本省排名全国排名类型排名城市南京大学18综合类第7名南京市东南大学223综合类第16名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346理工类第20名徐州市南京农业大学447农林类第2名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548师范类第5名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653理工类第23名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64理工类第27名南京市苏州大学870综合类第25名苏州市河海大学972理工类第31名南京市解放军理工大学1086理工类第35名南京市江南大学11101综合类第32名无锡市南京工业大学12102理工类第40名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13125医药类第9名南京市扬州大学13125综合类第43名扬州市江苏大学15133综合类第46名镇江市南京林业大学16160农林类第14名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17164医药类第15名南京市南京中医药大学18168医药类第16名南京市南京邮电大学19181理工类第62名南京市江苏师范大学20232师范类第29名徐州市南通大学21238综合类第61名南通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2248理工类第90名南京市江苏科技大学23266理工类第99名镇江市南京财经大学24281财经类第19名南京市常州大学25291理工类第108名常州市徐州医学院26355医药类第42名徐州市南京工程学院27372理工类第132名南京市南京审计学院28392财经类第33名南京市苏州科技学院29397理工类第140名苏州市江苏理工学院30433师范类第53名常州市盐城师范学院31456师范类第61名盐城市金陵科技学院32474理工类第163名南京市盐城工学院33477理工类第164名盐城市徐州工程学院34499理工类第170名徐州市淮海工学院35531理工类第175名连云港市淮阴师范学院35531师范类第80名淮安市常州工学院37538理工类第177名常州市淮阴工学院38549理工类第181名淮安市南京晓庄学院39560师范类第88名南京市常熟理工学院40572理工类第186名苏州市泰州学院41667综合类第148名泰州市江苏第二师范学院41667师范类第127名南京市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南京市南京体育学院体育南京市江苏警官学院政法南京市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政法南京市。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徽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
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截止2014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设有9所直属学院,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
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也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培养并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从这里走出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历史沿革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开辟仙林校区,2010年列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办学实力学科建设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2个)和4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9个),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干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
学校还是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具有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吗是一本吗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不是双一流学校,属于几本?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吗是一本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南京中医药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但该校是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几本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毕业证上只有本科和专科之分,是几本只是民间的说法。
(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大学,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在全国基本上也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本大学。
(注:自2021年开始,江苏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汉中门和泰州三个校区。
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有33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33个。
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4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 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主干学科均进入A类。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拓展阅读:南京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3个):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4个):方剂学、温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肝胆病学、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中医护理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肛肠病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19个):伤寒学、中医诊断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痹病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化学、中医药信息学、中医文化学、中医药管理学、中医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针灸推拿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历证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国内一所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其源自于1954
年创立的南京中医学校,是中国传统医学专业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
学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占地面积约为218万平方米。
学校现
有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涵盖了中医药学、中西医
结合、针灸推拿等多个学科领域。
南京中医药大学注重学生培养。
学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
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
名师等各类优秀教师。
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创新,拥有先进的中医
药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和临床医学中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育质量获得了广泛认可。
学校连续多年荣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并被评为“国家
级高水平学科”,在传统中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学校还
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包括韩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多所
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此外,南京中医药大学还十分注重社会服务。
学校设立了多个公
益性科研项目,积极参与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人民健康事业做
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传统中医药为主体,注重教学创新,教学质量优秀的高等院校。
学校的毕业生被社会广泛认可,深受
雇主青睐。
今后,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办学理念,为中医药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
半个世纪以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中国中医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目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并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全体师生医护员工秉承“自信敬业”的校训和“团结奋进、继承创新”的优良校风,在总结五十多年办学积淀的基础上,凝练形成了“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
2005年11月,学校凭着鲜明的办学特色、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突出的办学成就,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办学规模适度扩展,办学活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并已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阵地,解决中医药发展重大课题的'重要基地,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和促进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面向未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建设“国际著名、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中医药大学,努力跻身于全国具有特色的重点大学行列。
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全国中医药大学排名一览表序号学校名称学科名称评估结果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A-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5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6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7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8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9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0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1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2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3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4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B-15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6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7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8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19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0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2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C-23河北中医学院中医学C-部分重点大学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简称“北中医”,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园地图
(图片来自于学校新生群)南京中医药大学依山而建,学校主要有北门和西门两个大门。
北门是学校的正门,开学时可从此门进入。
学校宿舍共分为国教院宿舍和一管至七管八个宿舍区域,宿舍环境都还是不错的。
操场也分为东操场和西操场,都离宿舍比较近,为喜欢晨扫和夜跑的同学提共了便利。
为方便学生就餐,学校有第一食堂和第二食堂,里面各种美味都有。
正对北门的建筑是图书馆,教学楼则环绕在图书馆的两侧。
(图片来自学校新生群)
(图片来自于学校新生群)。
2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及优势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最好的专业专业名称推荐指数中药制药4.9生物制药4.8食品卫生与营养学4.8制药工程4.7针灸推拿学4.6护理学4.6药学4.6中药资源与开发4.6营养学4.6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优势专业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历届学长学姐实名推荐:1、针灸推拿学推荐指数: 4.6(140人推荐)2、中医学推荐指数: 4.4(137人推荐)3、中药学推荐指数: 4.5(121人推荐)4、护理学推荐指数: 4.7(114人推荐)5、康复治疗学推荐指数: 4.4(85人推荐)6、中西医临床医学推荐指数: 3.8(50人推荐)7、药学推荐指数: 4.6(47人推荐)8、应用心理学推荐指数: 4.1(33人推荐)9、生物制药推荐指数: 4.7(29人推荐)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推荐1针灸推拿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部门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中医古典医籍、经络学、刺灸学、手法学、功法学、中医内科学、神经病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临床治疗学等。
就业方向: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的针灸科、理疗科、中医康复科,在中医科研机构、海外医疗机构,在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等从事中医、针灸、推拿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2中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