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54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周,13%在孕32~33 周,70%在孕34~36 周。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一、早产的定义: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成为早产。
分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两种,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性早产为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而需要中止妊娠者。
二、早产的诊断及预测1.早产的诊断:(1)早产:妊娠满37周前分娩称为早产;(2)早产临产:妊娠晚期(<37周)出现规律宫缩(每20分钟4次或60分钟8次),同时伴有宫颈的进行性改变(宫颈容受性≥80%,伴宫口扩张2.0cm以上)。
2.早产的预测:当妊娠<37周,孕妇出现宫缩可应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早产临产的预测:(1).超声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内口有无开大:利用宫颈长度预测早产应首选经阴道测量,但在可疑前置胎盘和胎膜早破及生殖道感染时,应选择经会阴测量或经腹测量。
妊娠期宫颈长度的正常值为:经腹测量为3.2~5.3cm;经阴道测量为3.2~4.8cm;经会阴测量为2.9~3.5cm。
对先兆早产孕妇或具有早产高危因素孕妇得早产预测认为:宫颈长度>3.0cm是排除早产发生的较可靠指标。
对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应动态监测宫颈长度。
漏斗状宫颈内口可能是暂时的,伴有宫颈长度的缩短才有临床预测意义。
(2).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的测定:fFN为糖蛋白,由羊膜、蜕膜和绒毛膜合成分泌,对胎膜起到黏附作用。
正常妊娠20周前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可以呈阳性改变,但妊娠22~35周间阴道后穹隆分泌物中应为阴性,孕36周后可以为阳性。
孕24~35周有先兆早产症状者如果fFN阳性,预测早产的敏感度50%左右,特异度为80%~90%。
1周内分娩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9%。
孕24~35周有先兆早产症状,但fFN阴性,1周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为98%,2周内不分娩为95%。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的阴性预测值和近期预测的意义。
(3).宫颈长度的fFN检测联合的应用:有先兆早产症状者,胎膜早破,宫颈长度<3.0cm者可疑进一步检测fFN,如果fFN阳性,则早产风险增加。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 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 周,13%在孕32-33 周,70% 在孕34-36 周。
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2023年度)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度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旨在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综合的早产诊断与治疗方案。
早产是指孕妇在妊娠不足37周时分娩的情况,对早产儿的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保障其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将提供关于早产诊断的常规方法和疗法选择的建议,希望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早产临床诊断
1. 完善的孕产史记录:详细记录孕妇的孕产史信息,包括早产史、多胎妊娠史、妊娠期并发症等,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孕妇。
2. 体征和症状评估:评估孕妇的体温、血压、宫缩情况以及出血等症状,辅助早产的临床诊断。
3. 子宫颈长度测量: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子宫颈长度,对判断早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 宫颈管内胎儿膜囊腔积液测量:通过超声检查判断子宫颈管内胎儿膜囊腔积液的存在与否,可用于早产诊断的辅助手段。
5.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胎儿心率监测、宫颈刺激试验等。
早产治疗
1. 保守治疗:包括安全环境的保持、静躺休息、液体补充、止血剂的使用等。
2. 药物治疗:利用宫缩抑制剂、胎儿肺成熟剂等药物,延缓早产进程,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3. 早产儿护理:早期建立良好的早产儿监护团队,为早产儿提供贴心的护理和治疗。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度的早产临床诊断与疗法指南,希望能
为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提供准确和综合的早产诊断与治疗方案。
临
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个体化情况,合理应用早产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命和健康质量。
---------------------------------------------------------------最新资料推荐------------------------------------------------------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指南(2019)中华匚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匚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不系统的早产诊疗觃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巟作起到了积枀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迚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不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収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匚学证据,幵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与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二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収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戒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戒基二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迚行的荟萃分枂。
Ⅱ级 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 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戒病例对照研究;Ⅱ级 3:证据来自丌同时间戒地点,有干预戒无干预的研究,戒没有对照1/ 15的研究。
Ⅲ级:基二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戒与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二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二有限的、丌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二与家意见戒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丌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丌同,不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収达国家不地匙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