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诱发电位监测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肌电方面的SCI文章中风引起的痉挛性轻瘫被认为会改变受损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结构的改变可能意味着被动机械性能的改变,从而导致力量传递和本体感觉反馈的改变。
这种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甚至加重运动障碍。
临床上,更好地了解被动肌肉特性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机器人康复已被证明是促进运动康复的有效疗法。
表面肌电图(EMG)是通过皮肤表面局部电位变化间接测量肌肉收缩力,提供了一个促进患者参与康复的机会,为机器人康复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案。
肌电图触发的神经肌肉刺激已被证明是中风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根据感觉运动整合理论,当患者产生高于某一阈值的肌肉活动时,如肌电图所检测到的,则对肌肉施加辅助性电刺激。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个机器人康复系统,机器人协助取代电刺激。
通过同步有意识产生的肌电图与本体感觉反馈来增强运动学习。
中风引起的痉挛性轻瘫被认为会改变受损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结构的改变可能意味着被动机械性能的改变,从而导致力量传递和本体感觉反馈的改变。
这种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甚至加重运动障碍。
临床上,更好地了解被动肌肉特性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于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
机器人康复已被证明是促进运动康复的有效疗法。
表面肌电图(EMG)是通过皮肤表面局部电位变化间接测量肌肉收缩力,提供了一个促进患者参与康复的机会,为机器人康复干预提供了新的方案。
肌电图触发的神经肌肉刺激已被证明是中风恢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实验研究施莺莺;柳青;黄晓虹;郑月焕;王晓宁【摘要】目的构建Sprague Dawley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急性和亚急性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与时间曲线图,分析损伤后的假阳性回升波.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T11脊髓损伤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诱发电位仪和BBB运动能力等级量表评分记录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SEP N20及P40波幅及潜伏期,了解脊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A组大鼠脊髓损伤后SEP波幅出现下降,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并与SEP监测结果相一致.结论本研究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损伤后SEP波幅与时间变化曲线图,为排除假阴性假阳性结果提供数据依据,为手术医生提供更佳的手术安全环境.【期刊名称】《国际骨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035)003【总页数】3页(P209-211)【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Sprague Dawley大鼠;脊髓损伤;实验研究【作者】施莺莺;柳青;黄晓虹;郑月焕;王晓宁【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室【正文语种】中文脊髓损伤(SCI)指脊髓组织完全或不完全性损伤,可导致患者截瘫、四肢瘫甚至死亡。
每年发病率为4~6/1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1]。
脊髓损伤患者通常为脊柱结构破坏导致的压迫性损伤,因而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体感诱发电位(SEP)作为多种感觉刺激或针对特定感觉接收器振动刺激等诱发的专一感受体,可以反映躯体感觉传导通路、脑干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对于脊髓损伤程度、脊髓病变定位诊断、脊髓功能状态和疗效评估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因此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动态监测SEP对于临床医生判断手术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3]。
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引言麻醉是外科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肌松监测在麻醉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准确地监测到肌肉松弛状态,有助于医生在手术期间对麻醉的状态进行调节。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为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麻醉管理方案。
一、肌松监测的重要性肌松监测是麻醉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患者骨骼肌的松弛状态,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手术期间,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肌肉松弛状态的调节,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肌松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肌肉松弛状态的变化,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手术安全。
二、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的特点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是指在外科手术中使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相结合的一种麻醉方式。
这种麻醉方式相对于其他麻醉方式更加平稳,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同时也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三、肌松监测在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肌松监测在麻醉恢复期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麻醉恢复期,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意识和肌肉活动,肌松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肌肉松弛状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这有助于避免因肌肉松弛过度引起的呼吸循环系统的问题,从而保证患者在恢复期的安全。
四、临床应用情况在临床应用中,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也得到了不少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通过对数百例手术患者的观察发现,肌松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肌肉松弛状态,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结论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它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进行麻醉管理,降低了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肌电图监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肌电图监测结果,以预防神经损伤.方法对27例L4~5及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1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髓核切除术.对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监测术侧的L4和L5神经的自发肌电图,对L5~S1手术患者监测术侧的L5和S1神经的自发肌电图.结果 53例患者术前自发肌电图均表现为波幅很低的波浪线.在通道建立过程中,46例出现异常肌电波;在髓核摘除过程中,5例出现异常肌电波;在显露减压神经根时,所有患者出现异常肌电波.腰痛时肌电图为中等宽幅的异常肌电波;下肢放射痛时为成串的、高波幅的异常肌电波.53例VAS评分术前为(7.34±1.54)分,术后1个月为(1.53±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进行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对神经损伤进行预防,提高手术安全性.【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8(021)004【总页数】4页(P429-432)【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电生理监测;肌电图【作者】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3500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骨科中心,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R687.3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由于微创备受患者及脊柱外科医生的欢迎,但在通道建立、髓核摘除及神经根粘连分离暴露过程中均可能出现神经损伤。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髓脊柱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刘南平;周立明;沙彦妮;陈景云【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8(030)005【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监测客观评价脊髓功能及完整性并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前、中、后CSEP监测,观察并分析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波幅降低≥50%或潜伏期延长≥10%为明显改变即报警标准.结果真阴性72.22%(39/54),术中潜伏期及波幅均无异常变化,术后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假阴性0.18%(1/54),术中CSEP无明显变化,但术后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真阳性25.93%(14/54),手术过程中CSEP出现短暂潜伏期延长小于10%、波幅下降小于50%,暂停操作或改变操作方向后波形恢复或改善.结论CSEP的监测在脊柱手术中对脊髓的牵拉、缺血以及损伤很敏感,术中及时干预,可使CSEP改善;CSEP能较好地反映脊髓功能状态及完整性,对防止脊髓损伤、判定神经功能预后有重要价值.【总页数】4页(P581-583,封3)【作者】刘南平;周立明;沙彦妮;陈景云【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4;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4;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4;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相关文献】1.儿童脊柱手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与唤醒法的比较研究 [J], 肖农;冯成功;兰兴惠;蔡方成;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J], 李虎年;刘南平;周立明;孙海峰;杨平3.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监测腰神经根损伤中作用的研究 [J], 唐家广;侯树勋;梁红英;彭宝淦;张春丽4.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测在脊柱侧弯手术中的安全护理 [J], 安丽君;刘盼盼;赵瑞;祁富军5.体感诱发电位皮层成份在监测脊柱手术中的作用 [J], 姚立农;岳云;李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摘要】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行颈、胸椎手术脊髓监护及应用自发肌电图行腰椎手术神经根监护,对2种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根据不同阶段SEP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SEP的准确性。
腰椎手术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功能,以判断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及刺激。
并观察手术中SEP及自发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
[结果]颈、胸椎手术128例病人中,监护未达到预警标准116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
术中SEP变化达到预警标准8例,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7例患者SEP波幅渐恢复,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
1例患者因SEP波幅降低时间超过10 min未恢复,术后神经症状加重。
非手术原因如麻醉、低血压及局部低温对SEP的影响均未达到预警标准。
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
腰椎手术40例,12例术中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
[结论]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
腰椎手术采用自发性肌电图,在严格控制肌松剂使用下,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自发肌电图腰神经根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and influenceing factor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in spinal cord monitoring during 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surgery and intraoperative nerve root monitoring in lumbar surgery. [Method]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were used during a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surgery and evaluated the accuracy of SEP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different stages and spinal cord function after surgery. The EMG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nerve root function in lumber operation to estimate whether nerve root being stimulated or tensioned. In addition, affected fators of SEP and EMG during oper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Of 128 cases of cervical and thoracic surgery,116 cases did not reach the warning standards(amplitude decreasing 50% or diappearing) and showed no postoperative enhancement of symptom of nerve roots injury . 12 cases reached the warning standards intraoperatively and the surgeon were warned to take some steps to finish the operations, only in one case incompletely transient paralysis occurred due to the time of amplitude decreasingof intraoperative SEP more than 10 minutes. Effect ofother factors such as anaesthesia and low blood pressure did not reach the warning standards. There were 3 artifical negative cases. Only 1 was artifical positive case. of 40 cases of lumbarsurgery,12 cases were found myoelectic responses,which warning the surgeon at any time to avoid nerve roots injury,no nerve roots injury were found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During cervical and thoracic spinal operation,th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an reflect the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of spinal cord after ruling out the interfering factors.Intraoperative 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 can reflect the nerve roots function promptly and accurately and assure the safety of lumbar surgery. Key words: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 spinal cordmonitoring; triggered EMG; lumbar nerve root 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高风险的手术日益增多。
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
文章从肌松监测的原理及方法入手,详细介绍了其在麻醉中的应用以及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评价了肌松监测在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肌松监测可以有效提高麻醉恢复期的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促进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肌松监测、普通外科手术、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恢复期、应用效果、原理、方法、影响、评价、局限性、总结、未来研究、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引言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肌松监测在麻醉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肌松监测是指通过监测肌肉松弛度来评估肌松药物的效果,帮助医生合理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提高麻醉质量,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探讨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肌松监测在麻醉恢复期中的影响和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麻醉恢复的影响。
通过对肌松监测在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监测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患者在术后恢复期的情况,提高麻醉质量和手术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肌松监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提升麻醉恢复质量和患者生存率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肌松监测在普通外科静吸复合麻醉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应用效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手术后恢复速度要求的提高,对于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干预显得愈发重要。
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李群喜;赵晓晶;朱军;付爱军;张云鹤;邵宏超;张军伟;刘刚【摘要】目的:观察体感诱发电位( SEP)、运动诱发电位( MEP)联合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36例,分别于切除前和切除后3个月进行SEP、MEP联合监测,并进行JOA评分以评价脊髓神经功能。
比较分析髓内肿瘤切除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及无变化患者手术前后SEP、MEP指标。
结果脊髓神经功能改善16例,未明显改变18例,下降2例。
与术前比较,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SEP-P40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MEP-AHB潜伏期缩短,P均<0.05;脊髓神经功能未明显改变患者上述监测指标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P均>0.05)。
结论 SEP、MEP联合监测可反映脊髓髓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000)044【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脊髓髓内肿瘤;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作者】李群喜;赵晓晶;朱军;付爱军;张云鹤;邵宏超;张军伟;刘刚【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2脊髓髓内肿瘤手术过程涉及重要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1,2]。
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等,能对术中脊髓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检测。
术中监测SEP可以直接反映体感传导通路从外周神经、脊髓后索到大脑感觉皮质的功能状态;MEP直接反映运动神经系统传导功能状况[3~6]。
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黄圣斌;詹翼;李颖;邹艺【摘要】目的:探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术中监护在脊柱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CSEP对90例脊柱外科手术进行术中监护,记录手术前后和重要手术步骤前、中、后的诱发电位方法并分析原因.结果:8例出现术中波形明显改变,其余82例术前、术中监护、术后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CSEP监护操作简单,其敏感性较高,可以有效提高脊柱手术的安全性.【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2)004【总页数】3页(P644-646)【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护;脊柱外科【作者】谢兆林;谭海涛;江建中;陈国平;甘锋平;黄圣斌;詹翼;李颖;邹艺【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骨科贵港 5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脊柱疾患被发现,其中相当部分患者需要手术干预,而脊柱手术涉及到脊髓和神经根,一旦有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患者就可能会出现瘫痪。
要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在提高医师个人的操作能力、手术技巧的同时,术中有效的神经监护是必不可少的,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可以反映躯干感觉传导通路,是目前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神经监测的最主要手段。
2012 年3 月至2014年6月我院对90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术中监护,保护脊髓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Facial nerve protection and its evaluation in acoustic neuroma surgery by electromyography monitoring YU Lian,LIU Hui-lin,YIN Xiao-mei,NIU Chao-shi,FU Xian-ming (Anhui Institute of Stereotactic Neurosurgery,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Hefei 230001,Anhu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ntraoperative protection of facial nerve in acoustic neuroma surgery,and evaluate postoperative prognosis of its function by electromyography (EMG)monitoring.Methods A total of 56patients with acoustic neuroma were enrolled,male 24,female 32,aged 10-68years,mean age 48.3years.The EMG monitoring reports on facial nerve in acoustic neuroma surgery were analyzed with Endeavor-CR16channels intraoperative monitor.The facial nerve monitoring was performed in 2methods i.e.spontaneously continuous EMG(onlian EMG)and discontinuously triggered facial nerve EMG(triggered EMG).Results The facial nerve were accurately located by incorporating online EMG with triggered EMG.The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facial nerve was preserved well when the facial nerve in brainstem stimulated with electric current between 0.1mA and 4.0mA.However,the postoperative 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not easily restituted when the electric current was more than 10mA.The anatomical reserve rate of the facial nerve was 87.5%(49/56).Conclus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traoperative EMG monitoring of acoustic neuroma can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trend of the facial nerve function,and elevate 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reserve rate of the facial nerve.Key words :acoustic neuroma;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facial nerve;electromyography肌电图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保护及其功能预后喻廉,刘会林,殷晓梅,牛朝诗,傅先明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目标也随之提高,彻底切除肿瘤,并能完整地保留神经功能是手术的最高境界。
肌电、诱发电位监测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对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82例,在分成a、b两组后,每组41例。
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b组患者则是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 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b组患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患者发生显著降低。
结论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手术治疗的肌肉松弛效果恰到好处。
【关键词】外科手术;肌电;诱发电位检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9-02
研究表明,近几年以来,肌电、诱发电位检测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以及一些会对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的外科手术中为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
肌电、诱发电位检测就是一种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对可能会诱发损伤的神经通路展开肌电、诱发电位检测,从而使神经保留率得以显著提高,最终实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的目的,将我院收治的82例外科手术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
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后,每组41例。
在a组中有男23例,女18例,年龄19-72岁,平均(418±132)岁,b组中有男21例,女20例,年龄18-74岁,平均(423±141)岁。
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经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以1:1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
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过程中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肌肉松弛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均采取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得知,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效果优良率较a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b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较a组患者高(p<005),详见表2;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发症和不良
反应发生率较a组低(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当前对脊髓功能进行监测的主要方法有:①体感诱发电位(sep);
②术中唤醒试验(wuk);③运动诱发电位[1]。
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部分进行传导主要是利用皮质脑干束、cst等前外侧索下行,通过对该过程进行监测能够使脊髓前外侧以及神经根的状态得到反映,使运动功能所引起的损伤得到了避免[2]。
就算是运动诱发电位同样可以通过经颅的磁刺激予以引出,但是这些信号在手术室里记录进行使用还得不到保证,同时电刺激与磁刺激就应用方面来说前者要比后者更加的简单。
最近一段时间,在仅依靠静脉麻醉肌松药的选择方面,顺式阿曲库铵为使用广泛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该药的心血管稳定性同维库溴铵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起效快同样消除代谢也快并且对肝肾功能不会有依赖性,为脊柱外科进行麻醉的最佳选择[3]。
采用运动诱发电位进行监测与体感诱发电位相比会更早地对脊
髓损害进行显示并对运动功能作出直接反映使其主要优点,并且具有加大的电位反应信号,不用进行叠加。
在进行全麻术的过程中应用肌肉松弛药不会对体感诱发电位产生直接减损的作用,但是其对运动诱发电位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由于肌松药对神经肌肉接头产生了阻滞,使其减少对神经兴奋产生反应的肌细胞,进而减小波幅严重时会出现记录困难的现象[4]。
总而言之,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
果非常理想,能够使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肌肉松弛效果达到理想状态,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一些并发症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毕成,丁惠强,刘南平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回顾与进展[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8,30(13):399-400
[2] 温丽丽,林文前,招伟贤,等两种麻醉方式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2):163-164
[3] 程震雷米芬太尼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6):547-548
[4] 王巧恒,左明章,谢红雯,等麻醉深度与肌松程度对运动诱发电位影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19(1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