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8课 战略大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3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 战略⼤决战是⼋年级上历史第18课所学习的内容,那么知识点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络⼋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敌⼈的优势逐渐丧失,我军的⼒量不断壮⼤。
到1948年秋,⼈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具备。
军事⽅⾯:从兵⼒对⽐看,经过两年的作战,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初期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够⽤于第⼀线的兵⼒只有170万⼈;⼈民解放军则由120万⼈上升到280万⼈。
在武器装备上,国民党军队虽仍占优势,但⼈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的缴获,已拥有⼤批美式现代化武器,兵种增多,攻坚能⼒⼤⼤提⾼。
政治⽅⾯:国民党因发动内战,遭到⼴⼤⼈民的强烈反对,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不断⾼涨;同时,各党派对国民党的政治独裁也⼗分不满,国民党处境⽇渐孤⽴。
⽽在解放区,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原先分散的多块解放区已经连成⼀⽚,共产党组织得到巩固和发展,统⼀战线不断扩⼤。
经济⽅⾯:全⾯内战爆发后,为了弥补因军费⽀出急剧增⼤⽽出现的巨额财政⾚字,国民党政府⼤量印发钞票,直接造成国统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民族⼯商业纷纷破产,农村经济⽇益凋敝,⼈民苦难深重,民不聊⽣。
⽽在解放区,⼟地改⾰已基本完成,⽣产发展,⼈民⽣活有了改善,翻⾝农民踊跃参军,⽀前热情⾼涨。
⼋年级上历史第18课知识点:北平谈判三⼤战役结束后,蒋介⽯赖以发动反⾰命内战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部队基本上被消灭,国民党反动统治陷于⼟崩⽡解。
1949年1⽉1⽇,蒋介⽯发表新年⽂告,表⽰愿意与中共进⾏和谈。
1 ⽉14⽇,⽑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包括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依据民主原则改编⼀切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等在内的⼋项和谈条件,得到全国⼈民和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拥护。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不得不于1⽉21⽇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南京政府总统。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自主学习】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
参战部队:_______。
意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3、平津战役我军的战略部署是什么?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哪座古都和平解放? 拍摄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时,你们将给观众展示什么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学科导学案第二步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1.(1)200。
(2)沈阳北平徐州。
2. 1948 9 1949 1。
3.(1)① 1948年9月至11月。
②林彪罗荣桓。
③东北解放军。
④锦州关门打狗。
⑤ 47。
⑥东北全境。
(2)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③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④徐州。
⑤ 55。
⑥长江以南各省。
(3)①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②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③傅作义。
④ 52。
⑤华北。
4. 基本上被消灭。
人民解放战争5.(1)1949 4 毛泽东朱德渡江 23 南京 22 国民党台湾。
第三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1. 完成“动脑筋”“练一练”和“活动与探究”第四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第五步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教师批阅)一、选择题1.下列战役中属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是( )①辽沈战役②平津战役③淮海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发生在( )A.东北B.华北C.华东D.西北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4.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战略决战首先从哪个战役开始(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5.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放的有( )①沈阳②徐州③北平④长春⑤南京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6.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直捣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平津战役7.参加淮海战役作战的部队有( )①东北解放军②中原解放军③华北解放军④华东解放军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④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吧!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一、教材内容分析《战略大决战》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部署和人民群众的踊跃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以后进行了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覆灭。
本课作为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
二、课程标准1.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的原因”。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育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运用电脑等手腕,展示三大战役形势示用意,使学生对相关战役的简要进程有直观地熟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熟悉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战略家军事指挥家的伟斗胆略和宏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缘,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战役和南京的解放。
难点: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的原因的熟悉。
五、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教师:这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画面。
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欢呼胜利,时间是1949年4月。
从国民党发动内战到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推翻,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倒了军事力量壮大的国民党,原因安在?本课从两边大决战讲起。
(设计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情绪被感染,迅速进入课堂角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讨第一篇章: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教师:全面内战暴发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学生:1946年6月。
第18课战略大决战一、选择题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2.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一处大型雕塑。
这座雕塑纪念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次战役( B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下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C )A.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B.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C.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D. 解放南京,使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4.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
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5.高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三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D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
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C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7.下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 B )①台儿庄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B )图1 黄埔军校图2 南昌起义图3 重庆谈判图4 大决战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 国共关系的变化C.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D. 毛泽东思想形成9.下列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②淮海战役③辽沈战役④渡江战役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1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 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上海市淮海路》、《徐州市淮海医院》、《淮海公园》、《淮海中学》图片,并抛出问题:这些地名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淮海”二字。
来自于什么事件?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那么除此之外,三大战役还有哪些战役呢?又是如何发展的?结果如何?下面我们学习第18课战略大决战,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读教材共同探究第一篇三大战役——主力决战三战三捷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标志着蒋介石二十多年的反动统治开始由发展转向灭亡。
特别是到1948年8月,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化,出示《国共力量对比表》。
并提问:进入1948年8月时国共的态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解放区面积扩大,军民士气高涨。
2: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5万,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
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
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1/4,人口占全国1/3,土地改革大部完成,后方更加巩固。
国民党被歼264万人,它的总兵力已由430万下降为365万人,其中用于一线约174万余人。
蒋军虽然还有相当大兵力,但在战略上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割为五个孤立集团,国民党主力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已呈现不稳。
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敌军主力,加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任务。
第一捷、辽沈战役——决战东北关门打狗出示材料:材料一:到1948年秋,全国形势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军在东北的正规军有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案教学目标:解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并用动态板书演绎解放战争发展形势:1、蒋介石何时发动内战?(1946年6月)2、头一年里,战况如何?(敌人对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等地发动进攻,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守。
但是我军在正确战略作战方针指导下,大量歼灭敌军,粉碎了敌军的进攻。
战争形势的变化,使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条件。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
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
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自主学习】布置学生阅读93——98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进行知识梳理。
一、三大战役(______年____月至_______年_____月):三大战役决战前,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是什么?1、辽沈战役:_______年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
参战部队:_______。
意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海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指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3、平津战役我军的战略部署是什么?此次战役的特点是什么?哪座古都和平解放? 拍摄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时,你们将给观众展示什么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平津战役:________年______月至________年______月,参战部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